分析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新进展论文_刘红

分析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新进展论文_刘红

安徽省阜南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236300

【摘 要】心力衰竭作为各种心血管的最后归宿,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生命健康,通常患者的预后都不理想,倘若心力衰竭的患者未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使得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同时也为患者家属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而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临床上针对于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也越来越多。由于心力衰竭是慢性疾病,患病者无法治愈,只能通过合理的治疗对病情进行控制,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因此本次主要探讨分析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新进展,通过有效的治疗,缓解症状。

【关键词】心力衰竭;进展;研究

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也逐渐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根据相关研究表示,目前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首位威胁人们的慢性疾病,同时也是我国人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心力衰竭作为各种心血管的最终归宿,是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各种原发心血管病使得心脏收到损害,confer导致心排血量不足。一直以来,医学界对于如何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从未停止过,并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心力衰竭的认识也渐渐发生了改变,认为治疗的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缓解症状等,因此,本次对于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新进展进行分析,帮助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β受体阻滞剂

对于心力衰竭疾病,一直以来都禁用β受体阻滞剂,其原因在于β受体阻滞剂会使得心肌收缩力降低。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对于β受体阻滞剂有了进一步认识。β受体阻滞剂应用于临床治疗心力衰竭是因为其对长期抑制交感神经刺激产生的毒性作用而应用。β受体阻滞剂不但能够使得患者的心脏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同时还能够提升患者的生存率,β受体阻滞剂的主要作用表现在降低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同时还能够有助于帮助患者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具有保护患者心肌细胞的作用。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β受体阻滞剂主要有比索洛尔、美托洛尔、卡维地洛尔等。根据相关研究表示,上述药物对于治疗心力衰竭均具有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示,对于心力衰竭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同时给予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进一步阻止患者病程的加重,而对于选择哪种β受体阻滞剂,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选择。根据相关研究表示,对于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给予β受体阻滞剂,应用卡维地洛尔的患者耐受性较好。另外,索洛尔以及美托洛尔是继第一代β受体阻滞剂阻滞卡维地洛尔之后的第二代β受体阻滞剂,具有缓解患者心脏负荷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有效帮助患者的周围血管阻力降低。

2 利尿剂

治疗心力衰竭合理采用利尿剂有助于患者病情得到缓解,同时也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利尿剂相较于其他药物,能够使得患者的症状更快得到缓解,在治疗的过程中具有关键的作用,同样也属于基础治疗药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存在液体潴留情况的患者可以采用利尿剂进行基础治疗,而对于品种的选择和用量也应当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而定。当患者潴留状况消失,医护人员可以给予小剂量药量对患者病情进行长期控制。但是,利尿剂倘若长时间使用,可能会使得患者出现体内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因此,也会出现低血钾或者高血钾的情况。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医护人员应当对进行随时的检测。同时利尿剂只能作为基础药物进行治疗,因此还需要配合其他药物。

3 ACEI类药物

ACEI类药物不但能够让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同时能够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提升患者的生存率以及预后等。因此,对于心力衰竭的患者,ACEI类药物可以作为首选的治疗药,ACEI类药物主要是通过缓解激肽降解,其次可以通过醛固酮系统进行抑制,使得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ACEI类药物能够应用于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患者,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其效果也更为显著。ACEI类药物与利尿剂的使用无差异,均是通过小剂量开始开始使用,然后根据患者病情的需求与差异将药量增大,直至最大耐受量,并且可以进行长时间的使用。但是对于血管性水肿、无尿性肾衰竭以及妊娠期间的女性应当禁止使用。另外,ACEI类药物倘若停止使用,患者的病情可能会得到恶化,因此,在临床用药的时候应当多加注意。

4 AgII受体拮抗剂治疗心力衰竭

AgII受体拮抗剂与ACEI类药物的治疗效果相近,均是通过对缓激肽降解与醛固酮系统的抑制对心力衰竭进行治疗。根据相关研究表示,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运动能力,采用AgII受体拮抗剂进行治疗,能够得到有效改善。并且心功能方面以及症状等均与ACEI类药物具有相同的效果。

5 醛固酮拮抗剂

醛固酮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保钠排钾排镁。同时醛固酮在较短的时间以内能够使得心排量加大,缓解心力衰竭,但是长期醛固酮增加却引发心肌和血管之间质胶原沉积以及纤维化、电解质紊乱、水钠潴留。一般情况下,常人在摄钠正常的情况下,1天分泌醛固酮的量是277纳摩尔到485纳摩尔。根据大量相关研究表示,醛固酮拮抗剂在心力衰竭发病机制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醛固酮拮抗剂在血管类疾病发病机制当中所起的作用可能比想象的大。

结论

由上我们可以知道,对于治疗心力衰竭的几种药物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单纯采用一种药物治疗心力衰竭可能效果不明显,而应当采取多种药物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而采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也开创心力衰竭治疗的新纪元[2]。之前一直认为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禁用,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ACEI在治疗心力衰竭疾病的时候不能对血浆中的醛固酮水平进行长时间的有效控制,因此使得效果不理想[3]。故近年来,对于治疗心力衰竭临床上均采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而上述几种则是较具代表性的治疗药物。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临床治疗中,医护人员还应根据患者的时候情况给药治疗。

参考文献:

[1] 张玲姬,李艳芳.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新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0,29(2):167-170.[1]赵凯(综述),李永健(审校).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新进展[J].重庆医学,2014,(3):371-373,374.

[2] 陶凌,刘毅.急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新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11):4672-4673.

论文作者:刘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4

标签:;  ;  ;  ;  ;  ;  ;  ;  

分析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新进展论文_刘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