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如何进入中国汽车工业,_汽车论文

加入WTO,中国汽车业何去何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何去何从论文,中国论文,汽车业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

中国的汽车工业,历经40多年,有了较大的发展,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汽车产品系列和生产布局,建成了一汽、东汽和上汽等大型企业。国产汽车市场占有率超过95%,载货汽车品种和数量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轿车市场供需矛盾的问题得到缓解。摩托车行业已形成若干初具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据统计,到1999年底,全国汽车行业共有企业2391家,其中,整车企业118家,汽车工业总资产5087亿元,职工人数180万人。2000年,生产汽车207万辆,其中轿车60.5万辆;生产摩托车1153万辆,占世界总量的44%;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911亿元,利润177亿元。

我国汽车产业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仍存在着相当的问题:

1.汽车工业厂点多,布局散,规模小,成本高。1999年,全国共有汽车整车企业118家,年生产汽车183万辆,还不及世界第11位的韩国现代汽车公司一家的产量(197万辆),年产量最多的一汽只有34万辆。前13家以外的一百多家企业年产量平均只有1600多辆,生产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达不到经济规模,成本难以下降。国内汽车价格普遍远高于国外汽车价格,仅轿车价格就高于国外同类产品70%以上。另外,汽车工业在地理位置上十分分散,不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先进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和企业的精益生产。

2.政府管制多,管理体制不顺。一是目前实行的项目审批,虽然在防止重复建设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管理过细、过严、过死,束缚了企业的手脚,使企业在技术进步、产品开发和更新换型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二是汽车企业分属中央的机械、航空、航天、兵器等多个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在行业管理上难以形成统一的规划和指导,政出多门,令行不止,宏观调控乏力。

3.市场培育滞后,限制了汽车消费的增长。我国至今仍然缺乏一项完善的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一些地方采取地区保护政策,限制使用非本地企业生产的轿车或微型汽车,人为分割市场,过重的税费负担增加了汽车使用成本,繁杂的购车手续抑制了个人购车的积极性,阻碍了市场需求增长。

4.产品结构不合理,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全国已经国家批准验收的汽车年生产量为246万辆,产能发挥73%。 轿车产能利用率不到一半。而另一方面,安全和环保性能好的经济型轿车及大吨位牵引车、高档客车、城市低地板客车底盘等产品仍有一定缺口。缺少自有品牌,品种不具备竞争力。国内8大轿车基地的几十种车型, 目前仅一汽有几种“纯国产”品牌,其余均为引进车型。这几十种车型,大多数是20世纪70~80年代的产品,90年代的产品仅有别克、雅阁等少数几种。轿车品种单一,不能满足市场多层次、个性化的需要。

5.技术水平低,自主开发能力弱。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汽车企业追求技术进步的动力较小等原因,技术投入严重不足。汽车产品在可靠性、节能、动力、排放等方面的性能和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没有形成较强的开发能力,与国外企业相比存在巨大差距。汽车工业产品开发投入少,手段落后,数据积累少,有经验的开发人才匮乏,尚未形成高水平的卡车产品开发体系,更不具备轿车产品自主开发能力。

6.汽车销售服务体系落后。国内汽车业计划经济观念严重,服务意识淡薄,汽车售后服务体系落后,与国外完备的营销体系、优良的售后服务相去甚远。租赁、二手车市场发展滞后。

二、加入WTO对中国汽车业的影响

任何事物都是利弊相存。加入WTO, 对中国汽车业的影响同样是两方面的。从长远和全局来看,利将大于弊;从短期来看,由于我国汽车行业目前缺乏国际竞争实力,关税的减让和非关税保护措施的取消,弊很可能大于利。

有利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全面提升中国汽车业的整体实力和水平。我国的汽车业长期实行的是保护政策。过度的保护带来资源配置不当和低效率。从一定程度上而言,我国汽车工业整体水平之所以缺少国际竞争力,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正是因为长期以来过度的贸易保护政策所致。加入WTO,为我国汽车工业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外在动力。 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然要苦练内功,挖潜改造,这将促使我国汽车工业整体实力提高。

2.有利于促进汽车消费,给百姓真正带来实惠。关税的降低,不仅使得进口汽车价格下降,同时,也必将促使国产汽车价格下调,这有利于百姓购买和使用汽车,同时,多品种的汽车也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选择。

3.有利于汽车管理体制的变革,规范汽车业的行业管理。WTO 要求政府的管理必须合乎国际规则,政府干政府的事,企业干企业的事。我国政府长期存在的不适宜的对汽车业的管理局面有望得到改变,这将有利于企业放手搞好生产经营。

4.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加入WTO以后, 在合理的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下,国内价格将会受到国际价格的影响。引入国际竞争,不仅可以通过进口满足国内汽车需求,而且对国内汽车价格起到制约作用,迫使汽车企业按照比较利益原则,利用国际和国内市场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最终可以增加国民收入和提高社会福利。而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结果,有利于汽车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5.有利于增加出口、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我国汽车业的整体水平虽然较低,但摩托车和部分零部件在国际市场上还是有一定竞争力的。过去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经常受到歧视性的贸易限制,导致出口受阻。WTO所遵循的互不歧视、公平贸易、 取消关税保护和进口数量限制等原则,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的例外条款,可为我国汽车产品出口创造较好的出口环境。加入WTO以后,国内法律将更具透明度, 外商投资一切按国民待遇,投资有保障,到我国设厂可享受普惠制待遇,投资有保障,到我国设厂可享受普惠制待遇,有利于吸引外资。同时,有利于引进高新技术,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步伐。

不利方面主要有:

加入WTO以后,随着国内市场的全面开放, 国际知名汽车跨国公司必将大举进入,这意味着依靠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保护的国内企业,将直接面对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无疑会对我国汽车工业形成严重的威胁和冲击。我国现有的海内外市场份额及国内部分品种的市场份额将会出现被进一步挤占的趋势。

根据WTO议定书,入世对中国汽车业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

1.降低关税和取消配额许可证的影响。“入世”以后,汽车及零部件关税大幅度降低,这将对各类汽车及零部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达成的协议,轿车进口关税由现在的80~100%逐年下降, 从入世当年起,到2005年关税税率(少数例外)分别为:51.9%、43.8%、 38.2%、34.2%、30%(部分为25%),到2006年7月1日降为25%,零部件平均关税由35%降为10%。从价格上讲,将对国内汽车产品形成极大的挑战(参见下表)。入世后当年汽车和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配额基数是63亿美元,年增长率15%,2005年1月1日取消许可证和配额。这将会使得更多的国外汽车整车和零部件进口,从而对国产汽车产品造成冲击。

2.开放汽车服务贸易的影响。“入世”后,将对外开放汽车与零部件的国内销售、汽车进出口和分销服务、经营性运输公司、汽车分期付款和融资租赁、汽车生产性融资等服务贸易领域。这些领域放开后,国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更加畅通,对服务贸易体系尚不健全的我国汽车工业将产生重大影响。

3.取消国产化政策的影响。汽车产品国产化优惠政策对吸引外商投资零部件、加快国产化,促进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入世”后将取消鼓励汽车产品国产化的优惠政策,对吸引外资发展零部件,提高技术水平,促进产品更新换代,会有一定影响。

由此所导致的进一步后果是:

1.部分国内汽车整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将可能被挤垮,造成部分职工失业;而另有不少企业因为竞争力不济,面临生产经营困难,职工面临着分流下岗的危险。

2.地方财政收入将程度不一地受到影响。汽车工业给国家创造了巨额的税收。一些地方,汽车工业是当地财政的重要支柱。WTO的加入, 汽车业受到挑战的同时,地方财政也面临着挑战,尤其是一些汽车大省(市),如吉林、湖北、重庆等,影响更为严重。

3.对相关产业造成冲击。汽车工业关联度大,产业链长,对冶金、机械、电子、石化、化工、轻纺、建材工业,以及交通运输、金融保险、城市建设等相关产业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其波及效应是本身产值的3~5倍。汽车业的受冲击必将对这些产业产生影响。

三、应对WTO挑战的对策措施

应对WTO的挑战,提升我国汽车业的竞争力, 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更重要的还是仰赖业界自身的努力。总体思路是,政府创造条件,企业苦练内功,鼓励自由竞争,利用过渡时期,提升竞争实力。

从政府的角度讲,具体措施是:

1.转变职能,更新观念,改变旧有的不合理的汽车行业管理体制,减少项目审批,减少行政干预。

2.打破垄断,鼓励竞争,允许不同资金、不同经济成分投资汽车领域,不搞歧视政策。

3.打破地区封锁和地方保护,促进汽车业的大生产、大流通。

4.大力整治市场环境,取消不合理收费,努力降低汽车购买和使用成本,鼓励私人消费汽车,简化汽车购买手续,尽快做大市场。

5.推进法制化管理。以安全、环保、节能、回收为重点,尽快健全我国汽车工业产品及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充分运用适应市场经济的技术法规、规章、规范等手段引导行业发展和管理汽车产品准入,废除不合理规章。

6.做好行业规划,及时发布行业信息,为企业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

7.鼓励技术创新,对于重视研发、重视技术进步的企业,在融资、税费上予以支持。

8.鼓励和支持发展外向型企业,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参与国际分工,扩大产品出口,并对出口产品及时足额退税。

9.加快道路建设,改善交通设施,加强金融服务,为汽车的消费使用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10.要充分利用WTO对发展中国家的例外条款及保障措施协议对我国汽车工业实施有效的保护。加强反倾销调查力度,保证公平交易,对我国汽车行业实施有效的保护。

从企业自身的角度看,具体措施有:

1.搞好三改一加强,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高企业的规范性和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性。

2.加强调查研究,掌握市场信息,明确市场定位,搞好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努力扩大市场份额。

3.重视技术进步和产品研发,提高产品技术性能,严格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价格,增强市场竞争力。

4.注重市场营销,搞好售后服务,树立品牌形象。

5.加强国内企业的联合,重视与国际企业之间的合作。

标签:;  ;  ;  ;  ;  ;  

加入WTO后如何进入中国汽车工业,_汽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