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思想的研究

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思想的研究

郭荣菊[1]2014年在《广西贫困地区农村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农村教育作为中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人口素质整体提高的关键所在。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和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实施,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得到了普遍关注,但受经济和社会因素影响,我国基础教育在办学基础、师资力量等相关方面,不但存在地区和城乡之间的差异,同地区间也存在着校际间的差异,当前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教育问题依然困难重重,仍是我国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农村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主要部分,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有着深远而持久的影响,特别是对农村人口占较大人口基数的中国,体育教育更不可忽视。广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多国接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但受地理环境影响,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本文基于对广西田东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现状,进行全面剖析,以期找出制约广西贫困地区(以田东县为例)农村体育教学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并提出相应改进对策,为该地区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实践与理论的帮助,为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更快、更好的协调发展做提高帮助。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12所中学、6所小学中的32名体育教师和540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研究结论是:(1)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田东县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体育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成为制约该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观因素。(2)田东县农村中小学体育开课率基本达标,但仍有部分学校存在不能正常开课的现象。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是主要因素。(3)田东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年龄构成基本合理、学历基本达标,但性别、职称构成还存在一定不足,且再教育培训效果不够理想,体育师资匮乏、整体水平有待提高。(4)田东县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严重匮乏,设备简陋。课外体育活动与运动训练流于形式,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和行之有效的技术指导。受“安全第一”思想及相关法律及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的影响,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堪忧。(5)田东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规范化程度及大纲使用情况明显好转,但教学方式、评价模式过于单一,依教案上课率不高,使得体育课程规范化程度依然不高、教学过程存在着随意性。(6)田东县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但开发力度有限,尚未形成系统有效的体育课程资源。针对广西田东县农村体育教学在调查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1)加大管理力度,完善管理体制、改革教学制度。(2)多项措施并举,加强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3)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加强少数民族体育校本资源开发与利用。(4)建立健全帮扶共建机制,加强农村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5)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及体育教学效果。(6)完善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减少体育运动意外所造成的伤害风险。(7)抓住发展机遇,大力推进广西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育。

赵学森[2]2000年在《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思想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乡镇以下)中小学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研究等方法,结合访问、观察,从宏观角度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历程、现状、未来三方面进行研究。 广西是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聚居的、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自从体育进入学校成为一门课程,学校体育已经历了百年的发展时间。21世纪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增加了学校体育改革的紧迫感,更需要以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现实乃至未来需要的思想为指导。学校体育思想就是人们在一定社会和时代的学校体育实践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和看法,如对学校体育的性质、地位、功能、目标、方法、手段、规律等的认识。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历史,是由单一思想到多元思想,由交替碰撞到互相融合的历史。 通过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发展历程的回顾,理清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脉络。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以新中国成立为分水岭,经历了建国前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以及建国后社会主义性质的学校体育思想发展时期。每个时期思想的表现形态各不相同,建国前的军国民体育、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指导着当时社会条件下的学校体育;建国后是一个多元化的思想发展阶段,各种教育思想被引入学校体育的领域,产生了诸如体质教育、技能教育、全面教育、能力教育、快乐体育、成功体育、竞技体育、终身体育等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根据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现状的调查分析,这些地区受经济、文化、传统观念、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校体育相对落后,发展不平衡。虽然经济、自然地理环境等客观因素限制了学校体育的发展,但深层次的原因,还是主观因素,即人们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观念和认识问题。观念不更新,认识问题不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就很难有大的进步,质的提高,农村学校体育的理论也难以得到丰富和发展。因此,学校体育思想的范畴,除了指集中体现方向性、政策性的指导思想外,还有社会各界个人或群体的观念和认识,以及反映系统研究学校体育问题的理论。这些思想形态,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学校体育思想,一方面具有时代性、社会性、阶级性的特征,一方面具有实践性、专业性、群众性的特征,同时还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的特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思想也有其慢熟性、滞后性、农村性的特点。改革学校体育,首先要使全社会认识到端正思想、转变观念的重要性,把其作为解决学校体育思想与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具体情况之间的矛盾的核心,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 针对当前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学校体育应当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主导思想,学校体育的改革应当从改革教学方法、形式等向搭导思想、认识观念、教育理论等深层次的改革发展:从局部改革向整体改革发展,提倡不拘于传统模式,向丰富多彩的内容、多种模式的组合方向发展。 在对历史和现实研究的基础上,展望与预测21世纪初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趋势。在党中央教育方针和“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将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主、其它思想为辅的思想体系指导具体的实践;学校体育改革将以全方位、整体性、长跨度的新思路深入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思想观念的转变、物质条件的改善,必将促使广西学校体育形成比较完整的、层次分明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思想体系,以此丰富我国的学校体育思想。 学校体育思想是一个庞大的复杂体系,需要宏观的把握,更需要微观方面的研究,并且更为重要,这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从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思想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发展来看,首先要从宏观上研究学校体育思想,把握学校体育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与方向,以适应现代体育、现代教育、现代社会的良性发展。

华音, 蒋心萍[3]2005年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适应性的调查》文中研究指明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仍受城乡二元格局的影响,与城市学校差距很大,师资配置不均衡,教育资源严重不均,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中学正面临“三无”困境。虽然绝大部分体育教师面对新课程标准的态度是积极的,但其课程理念、教学方式、知识结构和学历层次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蒋心萍[4]2006年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适应性的调查与分析》文中认为采用按比例分配样本额随机抽样调查法,研究面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体育软、硬件指标能否适应新课程的发展要求。调查显示,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仍受城乡二元格局的影响,与城市学校差距很大,师资配置不均衡,教育资源严重不均,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中学正面临“三无”困境;虽然绝大部分体育教师面对新课程标准的态度是积极的,但其课程理念、教学方式、知识结构和学历层次与新课标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惠艳[5]2005年在《广西中学体育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运用文献法、专家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预测法,以广西城乡中学为样本,依据当前我国中学学校体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针对广西中学学校体育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师资、体育管理、体育硬件设施等指标进行了现状调查,并对其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目的在于使广西中学,根据广西的社会、经济、教育发展的情况,科学预测学校体育的发展,提出2010 年广西中学体育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和实施目标的基本对策。从而为促进广西中学学校体育更好的发展,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体育发展的政策、规划和计划提供依据,也为城乡中学正确确定学校体育发展的方向,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对广西城市和农村中学学校体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广西中学基本保证正常开设体育课,但在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中,整体改革的力度不够,真正落实情况不好;体育教学计划安排、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体育教学评价形式和评价内容等方面,没有摆脱原有的束缚;体育教育目标不够明确;体育教学计划性、系统性有待于改进;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较好,但内容与形式存在较混乱的现象,保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达标情况不好;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理论素养有待于提高;体育经费、场地、器材不足仍然是阻碍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障碍,特别是农村学校甚为严重。同时城市和农村中学学校体育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不论是从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规范化程度,还是在师资、场地器材、经费投入上都存在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受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体育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其次是受经济条件影响,经费投入不足,使一些学校的教学、课外活动难以开展,影响学校体育的发展;再次,学校体育管理的制度,法规不健全,同时制定的规章制度没有严格的约束力,实施效果不好。最后,体育教师本身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开展的主要实施者、主要力量,体育教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依据目前国家和广西自治区关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的有关文件,《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 年发展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教师法》、《体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要求,结合现状调查结果,在经过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广西中学学校体育改革的目标及实施对策。广西中学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在保证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正常开展的同

黄家周[6]2015年在《文化建设视域下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同时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完成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体现和生命力所在。遵循恰当的路径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马克思主义的文化与意识形态理论、精神文化生产理论、文化领导权思想、文化软实力思想是我们理解文化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导思想的地位,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则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我们在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的过程中应重视文化建设的视域,关注不同地区的“人文特点”,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加强对该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是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轫期。“五四”运动前后,广西籍进步知识分子为促进马克思主义在本地区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红七军、红八军和根据地苏维埃政府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政策和措施,深受民族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广西党组织牢固掌握了桂林抗战文化运动的领导权,向各阶层广泛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鼓舞了广西民族群众的抗战斗志。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广西党组织根据新的工作方针,发动群众开展反内战、反独裁,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为配合解放军南下解放广西创造了必要的舆论氛围和群众条件。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初是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开拓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的文化艺术事业全面振兴,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建立体现了中共灵活运用马列主义民族理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又一次成功实践。“文革”十年却使广西文化艺术事业惨遭破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亦历经曲折。随着拨乱反正、思想解放运动的推进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广西文化建设事业重现新的曙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呈现新的局面。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是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全面推进期。广西通过创建社会文化先进县工程、建设千里文化长廊工程、推进知识共享工程等活动,实现了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双学”活动的开展、“四个广西”建设理念的提出、民族文化强区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广西精神”的凝练、“桂理昕”宣传品牌的形成、“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生态乡村)”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及“中国梦”理念和“四个全面”思想在广西的广泛宣传,彰显了新时期广西马克思大众化的新特征。我们通过对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程的系统考察和分析,概括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六条基本路径:一是积极开展民族地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活动增强其引领群众的能力;二是利用有民族特点的多样化载体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三是加强民族文化建设发挥先进文化的育人功能;四是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功能和社会力量参与马克思主义宣传的作用;五是发扬民族团结教育在促进民族和谐发展中的作用;六是在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推进本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创新。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过程中蕴含着以下特点:首先,围绕实现群众利益需求而确定目标任务;其次,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点;再次,采取了多层面的保障措施;最后,呈现出多样化综合化的发展态势。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当代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的选择和实现过程中依然有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尚存在某些路径不够顺畅、不够明晰、不够完备和适用性欠强等问题,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成效。新时期新形势下广西仍然需要继续探索、创新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第一,大力发展民族教育,筑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基。围绕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充实民族教育的内容;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丰富民族教育的形式。第二,改善民族地区的文化民生,夯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加强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发展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倡导和组织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第三,充分利用广西民族地区优秀文化资源,开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特别是要着力促进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与马克思主义相契合,提升民族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程度。第四,建立和健全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实现的组织、制度和机制。我们应遵循统筹兼顾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中心”,健全广西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人才、经费和奖惩等方面的保障制度,健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反馈和辅助等方面的实践机制。

刘容美[7]2003年在《广西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为了深化广西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现场调查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广西民族地区四个具有代表性的自治县的农村小学体育进行研究。其目的是在调查了解广西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的管理体制与运作、体育教学与课余训练、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及师资等因素现状的基础上,对广西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的改革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旨在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为更好地贯彻执行全民健身计划战略、推行素质教育,以及给政府职能部门提供发展学校体育决策的第一手材料。本研究的选题有足够的法规依据和理论依据。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地提出:“加强学校体育,并改善青少年身体素质”;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正因为教育(体育)所处的优先战略地位,以及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所处的重要地位,从而决定了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等的制订;以及《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教育法》和《体育法》的颁布和实施,为农村学校体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政策和法规依据;同时,随着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树立,学校体育必将出现重健身、重实效的改革趋势,又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国内体育各级行政领导及学校体育方面的专家对农村小学体育的改革和发展基本达成共识,认为是必要的、迫在眉睫的。所以,对广西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进行研究是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是可行的。在对广西民族地区四个自治县有关农村小学的体育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表明:广西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发展比较迟缓,其体育教育有待大幅度改革。具体体现在:几乎所有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的体育设施都急需完备;管理机构和运作机制欠健全,制约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心和敬业精神;体育师资数量奇缺,专<WP=4>业素质不高,使得体育课的开设随意性大,不利于“人人享有体育”目标的实施;同时伴随着上级部门停拨体育专款的现象。上述因素严重阻碍了广西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的开展,使得大部分农村小学学生不能受到良好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笔者在分析研究调查结果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符合广西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发展的几点建议:(1)健全广西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的管理机构,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2)加强广西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的法规建设,实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由“人治”为主向“法治”为主的转变。(3)切实落实有关广西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的各项规划,提高体育教学水平。这些对深化广西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和促进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陈德旭[8]2017年在《社会治理视域下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与运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下中国转型中,经济领域步入“新常态”,社会发展迎来治理时代,预示着经济改革向社会改革转变,社会建设正是社会改革的核心议题,其理念逐渐从社会管理转向社会治理,形式涉及城乡二元格局突破,内容指向公共服务均等化。体育作为公共服务的一项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背景下更需延伸至农村场域,以实现民众体有所享。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研究旨在从现状描述、体系探索和运行解释来完成其客观事实、静态组构及动态规律的综合目的,其学术价值在于理论创新,实践意义直接关乎民生。社会治理视域下,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将从管理逻辑走向自治道路,更多地体现农民享有的体育权益和参与体育决策的权利,从一种垄断思维转为共治模式,倡导多元主体共建共荣,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与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公民享受体育服务的和谐画面。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逻辑分析、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及个案研究等方法,借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以来自10个省(市、区)的农村居民和体育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探讨了以下内容:第一,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理论部分,包括基础理论与理论基础、新中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实践演进与审视、国外发达国家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多元治理主体分析;第二,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涉及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及主要要素,并对其发展现状、社会差异、所存问题及困境成因作了剖析;第三,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研究,从社会运行论视角出发展开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条件及机制的演绎表达。通过逻辑推理与实证调研,得出如下结论:(1)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是社会建设的切实内容,属社会事业一环,是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的重要任务,关系着村民体有所享的实现。(2)国外公共(体育)服务理论经历了注重效率的传统公共行政、改革政府的公共选择、倡导公平的新公共行政、引入市场的新公共管理、多元主体的公共治理及以民为本的新公共服务等阶段,我国目前正处在多元主体的公共治理时期。国外发达国家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包括政策法规、场地设施、组织机构、经费来源和活动开展等要素,且各国特色独具、异同鲜明。(3)新中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基本成形。运行模式包括无暇顾及的自治型、政社合一的垄断型、创新管理的协作型和社会治理的融合型。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表达是民主自由的真实体现;决策执行利于实现农民体育所需;筹资渠道确保制度内外联合募集及生产管理便于明确治理主体责任。(4)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主体的类型有代表权威的政府、追求效率的市场、倡导关怀的社会组织、强调义务的自治村委及注重共享的村民个体。(5)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成涉及供给主体、需求受体及场地设施、组织管理、经费保障、政策法规、信息宣传、技术指导、活动赛事、体质测试和监督评估九项客体要素。(6)村民体育活动参与特征是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具体体现与直接反映;村民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权利意识显著,需求愿望强烈;政府处在管理向服务转变的阶段,与社会治理理念契合,体现在治理方式的社会组织倡导及治理手段的软硬结合,个体参与的态度略显消极。(7)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有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失衡、治理主体有限、供给体制受阻、供给机制不畅等;其因在于政府与社会观念滞后、城乡二元格局的并存、体育体制建设不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不健全等。(8)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复杂且丰富,属于社会运行论中的一块,人口去留格局、行政区划多级、村民收入渐增、村落文化深厚、社会建设盛行及生态文明呼吁等都是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良性运行须考虑的条件。(9)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机制是在相关制度安排下,参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各主体或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模式及其运作过程。运行动力机制的工作原理分作自上而下的管理型和自下而上的治理型;运行整合机制的硬件中心注重场地设施建设的选址集中,软件中心强化政策法规制定的部门协同;运行激励机制要对多元治理主体采取差异激励;运行控制机制有权威机构的组织控制、政策法规的制度控制及乡规民约的文化控制;运行保障机制涉及人才队伍、经费投入、场地设施、信息网络等项。

黄东[9]2000年在《对广西农村小学体育课程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理论上对广西农村地区小学体育课程进行了探讨,全文分为:前言、研究对象和方法、广西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沿革、广西农村小学体育课程现状分析、广西农村小学体育课程的构建、结束语、致谢、注释、主要参考资料。 本文首先对体育课程的含义进行了探讨,认为体育课程就是指为实现学校体育目标而规定的体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它包括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体育课时分配、课外体育锻炼等。体育课程不是一门学科的课程,而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方面的课程。 本文对广西农村小学体育课程的历史沿革分两大阶段进行了探讨。第一个大阶段是建国以前广西农村小学体育课程。其中第一阶段从广西农村小学体育的萌芽时期至民国时期的小学体育,其中又细分为三个阶段,我们认为广西小学体育的延溯之所以从唐代开始,这是因为广西有记载的科举制度始于唐代,科举制度虽然其目的是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而选士。但是这一制度对推动广西的官学和私学大规模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学校体育的萌芽时期应丛这一时期开始。 且不论清朝统治者的办学目的如何,《奏定学堂章程》把以前自发的、无序的、内容单一的状态上升至制度化的、内容相对丰富的状态,从而确立了小学体育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可以说《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学校体育课程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清时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也是一个中国学校体育课程史上相对独立的时期。 受欧美人文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军国民体育之后,广西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开始转向注重人性的自然发展,重视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注重学生的兴趣,重视培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生活经验。雷沛鸿主持的广西国民基础教育对广西农村学校体育课程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新中国成立后的广西农村小学体育又历经了学习和照搬前苏联的体育教学时期;文化大革命的变异时期;1978年后改革开放的恢复和发展时期。本文在概述这三个阶段课程的基础上,概括出了建国后广西农村小学体育课程的特点。 现行的广西农村小学体育课程继承了建国后小学体育课程的成功之处,努力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及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强调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的教学,努力以系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来促进学生的正常发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这一课程也存在诸多不足。理论上的陈旧,忽视人的本质,把体育课变成一种纯生物属性的改造过程;在课程目标上忽视学生才是体育教学中的主体,过于强调社会需要;忽视学生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与广西农村的发展实际、民族生活、民族文化相脱离; 由于现行的广西小学体育课程存在着这些弊端,因而,根据广西农村地区的实际和特点,构建一个新的广西农村小学体育课程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新的小学体育课程,应该要达到如下目的:第一,既要符合国家的教育指导原则和总目标,又要继承和发扬广西各少数民族本身的优秀文化,结合学校的特点对民族体育项目进行再创制,使之更符合学校进行教学:第二,要为提高学生的身心发展服务。从广西农村学校的实际需要出发,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此,构建新的小学体育课程必须遵循如下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统一性与灵活性想结合的原则;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此外,还必须重点解诀如下几个具体问题:更新广西农村学校体育观念;明确广西农村学校体育课程总目标;加强课程内容改革;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问题;学校体育课程相对独立的评价体系问题。

覃安[10]2007年在《“十一五”规划对广西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民奔小康,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事业是当前各项任务的重中之重。同时指出要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行农村教师培训计划,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完成农村义务教育的改革任务。农村学校体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广西地处我国大西南,属于老、少、边、山、穷的多民族聚居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体育都不是很发达,区域发展也不平衡,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比较落后。论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走访法、专家访谈法和系统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各种因素。指出广西农村学校体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体育经费投入不足;(2)师资数量缺乏,专业素质不高;(3)体育场地、设施不完备;(4)体育课和课余体育活动开展较差;(5)学校领导不重视,学校体育的组织管理不力。论文以农村学校体育的地位为切入点,以“十一五”规划相关政策和法规的解读对广西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为研究主线,提出了:(1)“十一五”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为发展广西农村学校体育提供了理论支撑。(2)“十一五”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和在农村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为广西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为广西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3)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深化农村学校体育改革是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关键。(4)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增加农村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改善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环境是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保证。(5)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抓好农村体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引入奖惩制度,提高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将更有助于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6)因地制宜,重视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包括人力资源、场地设施资源、运动项目资源和校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助于学校体育活动的丰富多彩。(7)发展广西农村学校体育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充分利用好“十一五”规划出台的有利形势,抓住历史机遇,群策群力,共同构建和谐新广西。

参考文献:

[1]. 广西贫困地区农村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郭荣菊. 广西师范学院. 2014

[2]. 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思想的研究[D]. 赵学森. 广西师范大学. 2000

[3].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适应性的调查[J]. 华音, 蒋心萍.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5

[4].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适应性的调查与分析[J]. 蒋心萍. 福建体育科技. 2006

[5]. 广西中学体育发展战略研究[D]. 惠艳. 广西师范大学. 2005

[6]. 文化建设视域下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研究[D]. 黄家周. 西南交通大学. 2015

[7]. 广西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 刘容美. 广西师范大学. 2003

[8]. 社会治理视域下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与运行研究[D]. 陈德旭. 上海体育学院. 2017

[9]. 对广西农村小学体育课程的初步研究[D]. 黄东. 广西师范大学. 2000

[10]. “十一五”规划对广西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研究[D]. 覃安. 广西师范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思想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