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6”与王家卫的流域_王家卫论文

“2046”与王家卫的流域_王家卫论文

《2046》与王家卫的分水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分水岭论文,王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他曾经被认为是小众口味的导演,然而大卫·鲍德威尔发现:“王家卫所有作品都极

之雕琢,然而都深深扎根于类型……他的作品,不管个人风格有多强烈,其实都以大众 电影的成规作起点。”

《2046》已经接近放映尾声,最终的票房统计数字还没有出来,但从上映10天时票房2

800万的成绩来看,想必不会教人失望。

王家卫向王家卫致敬

美国《时代周刊》曾经以“世界上最浪漫的电影工作者”来形容王家卫,要在好莱坞

看来,绊住五个国际级大明星、把一部电影生生拍了五年的举动,可真是浪漫到了极致

,而且居然还没酿成商业灾难。

历时五年、反复修改、拍摄周期一拖再拖的《2046》是一部中规中矩的大众娱乐片。

尽管享有前卫导演的声誉,王家卫却从来不认为自己拍的是艺术片,以前他说,“我觉 得自己是个不很成功的商业导演”;现在,有了《花样年华》和《2046》的卖座成绩, 他大可以把“不很成功”几个字从这句话里删去。

从香港大众娱乐业里一路熬出头的王家卫懂得这个行业的种种窍门,他最初靠给电视

台和电影公司写剧本为生,他从不惮编写荒诞不经的故事或插科打诨的喜剧,80年代的

港片中有许多就出自他的手笔,王家卫自称写了50个电影剧本,也许没那么多,但《龙

凤智多星》和《91神雕侠侣》相信很多人都还有印象。美国电影学者大卫·鲍德威尔在 《香港电影的秘密》一书中写道:“香港影业最蓬勃的时期,他才有机会执导。首作《 旺角卡门》其实是刘德华主演的连串黑帮英雄悲剧其中的一部,是在《英雄本色》开创 的风气下拍成的。《旺角卡门》卖埠成绩理想,王家卫才有机会拍《阿飞正传》。其后 外埠市场使功夫武侠片复苏,他于是取得台商资金开拍武侠片《东邪西毒》。”

《2046》从选角上就看得出对市场的考虑,张曼玉和梁朝伟是中国和欧洲认可的演员

,木村拓哉瞄准日本市场,章子怡自然是美国观众比较熟悉的面孔,王菲在中国和日本

都广受欢迎——宣传重点体现在不同款的海报上面,例如日本版那张海报,就只有木村

拓哉和王菲两人相拥的形象。

大明星的脸让王家卫的镜头变得凝固而沉重起来,镜头跟着脸走,一张脸转一张脸,

梁朝伟的胡子,章子怡向上挑起的乌黑眼线,在这部电影里,我们看不到《阿飞正传》

那样在菲律宾丛林温柔滑行的空镜,也看不到《春光乍泄》那样在壮丽的伊瓜苏瀑布上

空缓缓旋转的镜头,甚至没有黎耀辉与何宝荣在天台上、丽日白云下倦憩的那种极其舒

展而开阔的画面(《春光乍泄》),只有昂贵的明星脸满满地占据了镜头,特写,近景,

舍不得浪费一格胶片似的,反而使这部电影失去了王家卫过往影片中那种最能打动人心

梦幻般的画外旁白,以不同节奏表现同个画面不同部分的动作,广角镜下扭曲的怪异

景象……这些都是王家卫电影美学的独特印记。他曾经被认为是小众口味的导演,然而

大卫·鲍德威尔发现:“王家卫所有作品都极之雕琢,然而都深深扎根于类型……他的

作品,不管个人风格有多强烈,其实都以大众电影的成规作起点。”

“在日本,王家卫是一盘小生意,书店都辟有他的专柜。每当他的作品在当地放映,

都会同时推出一整套几年场刊,其中往往有标明每场在哪儿取景的香港地图。”

王家卫甚至深知自己最为流行的形式因素是什么,他不惜在这部电影里一再重复地提

醒观众自己那些经典桥段和典型技巧。当露露(刘嘉玲饰)开始回忆《阿飞正传》里的旭

仔,喃喃念起那只“没有脚的小鸟”时,黑暗的电影院里顿时响起一阵吃吃的低笑。大 多数评论都在抱怨王家卫的自我重复,尽管人们曾经激赏过类似的对白或画面,但在这

部电影中多少显得有点滑稽,就好像是王家卫通过《2046》在向过去的自己致敬一样。

告别青春

“2046”是时间,也是空间。王家卫自己说,“2046”代表可望不可及的理想,“‘2 047’则代表现实。”时间的题旨,向来是王家卫作品的重心:《阿飞正传》在时间的 无涯的荒漠里对一时一刻的贪恋执著,《重庆森林》里犹如大限般的凤梨罐头过期日期 ,甚至是《东邪西毒》中存在的荒谬和悲剧感——所有人总是在每年的同一时间回到同 一个地方、做同样的事情……

影评人自然趋向于将他的电影作为香港的历史处境来解读,从中寻找对香港九七情绪

的投射。阿飞的形象成为香港六十年代的一个缩影,而他前往异域寻找生母的旅程,也

暗暗契合着殖民地在自我观照中的寻根心态。《春光乍泄》里的人物要走到世界尽头才

能肯定自我身份以及人与人的关系,那种孤绝姿态在“后九七”的香港电影中其实并不

罕见。而根据《春光乍泄》剪剩下的胶片辑成的纪录片《布宜诺斯艾利斯,摄氏零度》 则为我们翻开这个故事湮灭的情节,黎耀辉与何宝荣交换了护照,一个人自杀死去,另 一个人顶着对方的名字和身份在这个极度陌生的地方活下去,身份的错乱在这里理应引 起更丰富的思索。

回忆与失忆,身份与自我寻找,漂泊与疏离的情绪,对时间的极度敏感,与其说王家

卫有意成为香港人集体情结的代言人,还不如说他因善于表现纯正的香港口味而往往触

及这个城市的情绪波动。简单地将“2046”视为对“五十年不变”的隐喻未免失之偏颇

,在王家卫的作品里,情感与人际关系才是他真正关心的话题。

评论者认为,王家卫的电影都是有关“青春和爱恋”的,又说他“尚未拍过中年及老

年人观点的作品”——这是在《花样年华》拍摄之前的说法。而我们在《花样年华》中

则可以见证王家卫的转变,不只是商业上的突然成功——从一个受小众欢迎的风格化导

演,成为具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导演;同时也是他步向“中年”的开始。《花样年华》

与《2046》都越来越趋向于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不再着力呈现年轻人眼中破碎如万花 筒的怪异世界,在《堕落天使》、《春光乍泄》中王家卫往往欲言又止,随意抛下情节 的杂乱线头,任由观众自己以想象力作出多种解释,而《2046》却走在线性的故事里, 每一句台词都力求将每个细节解释得清清楚楚,甚至不惜将话说得太露、太满。

他过去的作品往往喜欢表现极端的示爱方式,旭仔要苏丽珍永远记得他们相识的一刻(

《阿飞正传》),阿菲整日潜入暗恋男子的家中替他打扫(《重庆森林》),杨采妮痛殴

代表情敌的金发洋娃娃(《堕落天使》),黎耀辉藏起何宝荣的护照(《春光乍泄》)……

但《花样年华》和《2046》却都是关于“放弃”的电影。如果说怪异的影像、破碎的叙

事和剧中人的激烈行为迎合了在网络浪潮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的喜好,那么王家卫最

近这两部充满暧昧与压抑气息的作品也许更接近中年人的视角。

王家卫自己也说,《春光乍泄》可以说是一个句号,“好像生命中一个阶段的结束,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日历,这部片子就是一个分水岭”。1997年拍摄完《春光乍泄》,他

接下来开始拍摄《花样年华》和它的续篇《2046》,这两部作品改变了他叫好不叫座的

名声。在向自己致敬和作总结的《2046》之后,他打算拍摄李小龙的师父叶问的故事。

《2046》会是另一个分水岭吗?这个问题的答案留给数年之后的《一代宗师》(暂定名)

标签:;  ;  ;  ;  ;  ;  ;  ;  ;  ;  

“2046”与王家卫的流域_王家卫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