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不良习惯的研究及干预论文

听障儿童不良习惯的研究及干预论文

听障儿童不良习惯的研究及干预

陈云凤

(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安徽安庆 246003)

摘要: 受生理、心理、家庭、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听障儿童身上都存在着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如自私、偷窃、说谎、故意毁坏物品等,影响了其个人成长及校园和谐。该文针对这些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以及纠正这些行为的对策和方法进行分析,以期帮助听障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 听障;不良行为习惯;强化角色;家校合作

1 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形式

从事了二十五年的特殊教育,笔者发现在听力障碍儿童身上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及情感障碍,譬如不能与伙伴和教师建立并保持一种融洽的人际关系,在正常条件下表现出不恰当的行为或情感,持续的不高兴或抑郁情绪。胆怯、恐惧、自私、说谎、偷窃,无意识的恶作剧或不服从管教,乱毁玩具及其他物品,攻击性强。旷课,上网吧,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早恋,厌学,逃学,离家出走。内心自卑,感情脆弱,他们不愿向他人倾吐内心真实的情感,。当别人和他们谈话时,往往很紧张,害怕答错或不能答好别人的提问。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聋童一遇到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就指责别人,推卸责任,以求自保,极像遇到状况的刺猬,浑身的刺都竖起来,时刻准备刺向敌人,保护自己。聋童的刺猬心态是种病态心理,是影响聋童个人成长和校园和谐的问题,如任其发展,不加遏制,甚至会产生危害他人、危害集体、危害社会的行为倾向,成为犯罪的先兆与基础。

2 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原因

听障儿童产生不良习惯究其原因有多种。

(1)生理因素:听力损伤以后,聋童在感知事物的途径上与普通儿童有了较大差异,耳聋破坏了感知觉同词与语言的一致性,因而认识活动的质量就差。聋童认识能力有限,同周围社会环境的关系不正常,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较差,因而在高级的社会情感发展方面就落后于正常儿童.他们除了用表情表示外,有时就有一些过激表现。聋童虽然生活在社会之中,但是不易理解共同的道德准则和别人对其行为的评价。他们感知觉活动及认知存在片面性,容易接受消极错误的观念。他们从小就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低人一等,容易产生自卑感。聋童生活经验和知识的贫乏性,不能保证自己进行正确的抽象与概括,难以形成正确的是非、美丑观念,因而不良行为习惯甚多。

(2)心理因素:听障儿童的心理发展极其复杂,是一个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一个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交错的时期。这个时期可塑性强,如教育不得法,就会产生内心少外露、冷漠、孤僻、畏缩等性格。自我控制是个体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听障儿童的自我控制有许多特殊性,冲动型多,审慎型少,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常常只顾眼前,缺乏延迟满足的心理及行为。

(3)家庭因素:部分父母对家中残疾孩子的不重视、不沟通交流、疏远、冷淡,对健全子女的偏爱,导致聋童从小就缺少温暖和爱。生活在一个冷冰冰的家庭中,他们为了引起家人的关注,或为了对父母偏心的报复,就会故意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也有些家长过分溺爱,认为孩子已有残疾,便再也舍不得去管教,凡事都是自家孩子好,这也同样会使家庭教育走入误区。长此以往,都会使聋童产生情感障碍,还可能对自己失去调节控制的能力,在成长过程中走上弯路。

(4)社会因素:虽然国家越来越重视特殊教育,但是社会上仍有部分人对残疾人抱有偏见,歧视侮辱的现象仍有发生,残疾人就业也很困难。听障儿童意识到自己与健全人的区别,将自己关闭在小圈子中,减少了与健全人交往的机会,感受不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强化角色,运用心理教育法。教师针对每个听障儿童的特点,为他们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在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时,要对问题聋童进行全面评价。教师直接跟聋生认真交谈,好让聋生正视自己的行为后果。让聋生担当一定的管理角色,如安排检查卫生、出板报、准备教具、帮助小同学整理寝室等,这些角色可增强这些聋童的责任心,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树立聋生的自信,注意教育方法,尊重聋生的自尊心。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学生,更不能体罚学生,否则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一方面,教育者要严格要求有不良习惯的易犯错误的学生,另一方面,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说服教育他们,对他们的微小进步都要给予充分肯定。

3 不良行为习惯的干预方式

部分教师把听障儿童存在的行为问题往往简单归纳为道德问题,采取了刻板说教、强化训练的手段,结果挫伤了聋童的自尊心,扭曲了学生的个性,治标不治本,聋童反而把教师的劝说告诫看成是“管、卡、压”,把自己放在了教育者的对立面。

“马叔,您不知道,在报志愿时,还动摇过呢!这多亏了爸爸的支持。”她羞怯地望了马县长一眼,脸红得像怒放的月季花。

运用榜样教育,寓教于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一面旗帜,鼓舞斗志;榜样是一座灯塔,指引方向。古今中外残而有为的名人如海伦·凯勒、张海迪、邰丽华等,本校以及本班的优秀学生,是学校教育理念模范实践的化身。他们自强奋斗的成功故事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因此,在大风降温来临前认真检修电路,加固室外的线路,修剪影响到线路的树枝,以防影响供电线路;清理室内的线路,防止因升温需要导致用电量大增引发断电甚至火灾。

譬如说谎这种不良习惯的纠正,要抓住第一次说谎,解决萌芽状态的问题。同任何事情一样,说谎这种不良习惯往往也是日积月累积淀而成的。而且这种不良习惯一旦形成,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如果聋童第一次说了谎,父母或教师忽视了,甚至听之任之,或者因教育方法不得当,以后就比较难于纠正了。因此在纠正学生的不良品行时,要防微杜渐。

教师要想纠正聋童的不良行为习惯,要使聋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问题,可以让聋童看自己不良行为的视频,知道自己的行为与其他儿童的不同,并描绘自己的行为表现。例如:聋生小白趁同学们去操场做操,教室无人时,毁坏了同学小田新买的文具盒。开始他死不承认,笔者就让他反复观看教室里的监控视频中自己鬼鬼祟祟的样子,让小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可耻的。这种策略通常可以促使聋童改变自己的行为,因为聋童站在局外人的立场上观察自己的行为,就能增加一些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教师要明确表明对某种不恰当行为的厌恶,制定出少而简单的规则。如果教师不允许聋童做某事,就一定不能允许聋童去做,但不能有刁难、威胁、辱骂聋童的行为。

要想纠正聋童的不良行为习惯,首先要提高聋人的文化素养。一般说来,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同其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成正比。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人往往能够比较全面的正确地认识事物,认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自觉地进行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老一辈的聋人普遍文化素质不高,有许多文盲,不良习惯也更多,干预难度大。对于新一代聋人,接受文化教育较为普遍,学历层次也大幅提高,不良习惯也相对较少。

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水平来看,人员风险意识与竞争机制的构建也成为了可参考的制度方案。如果领导层与员工层斗殴能意识到公共服务与外部环境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那么就可以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控制机制体系的建立。行政事业单位与一般企业单位的区别在于不具备市场竞争,不需要强化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正因如此,很多单位才疏忽了风险管理工作的作用,忽视了在实际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潜在问题。所以,如何在“竞争”中提升风险意识,以更好的管理水平结合自身的业务工作,是符合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建立风险评估体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必要途径。

政府择优确定合作保险公司,在合作期间,政府为农户向保险公司缴纳政策性保险,以调动保险公司积极性,保险公司为借款人办理还款保证保险。当单笔贷款发生损失时,由县担保中心、银行和保险公司按1∶1∶8比例共同承担损失,偿付贷款本息。其中,政府承担风险上限为资金池内总额,银行承担风险上限为年度全部小额贷款总额的3%,保险公司赔偿上限为年度全部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保费总额的120%和农业政策性保险三年累计保费总额的70%与已实际赔付金额的差额部分。

稳定聋生情绪,教师可以用合理发泄、 注意力转移、迁移环境等方法,把将要引发冲动的情绪宣泄和释放出来,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冲动。譬如,聋生丁丁因天气燥热,情绪不稳,失去控制,到处挑衅,想在同学身上发泄怒火。笔者发现后,及时带丁丁去图书馆,挑选他最喜欢的书籍阅读,让他静下心来。待情绪平静下来,给他讲道理,指出其错误行为,自我反思。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这是常识。可“断鹤续凫”“络马穿牛”、强求一致的教育却戕害了孩子的天性,徒劳无益还算是小事,更重要的是,它剥夺了孩子快乐的权利,浇灭了他们天赋的火花。

家校合作。家庭对人的影响很大,父母则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应定期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群,举办开放日,对家长也要进行心理辅导。教师与家长进行深入的交流,对聋生的不良习惯不能感到厌倦、心烦、过多指责,这样容易造成聋童的自卑心理或精神压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一致,父亲需纠正急躁、粗暴的缺点,不要动不动就打孩子,多看一看孩子的优点与长处;母亲则应克服对孩子溺爱、娇惯的缺点,努力做到疼爱孩子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应该避免来自家庭中任何不适当的管束、不公平和过多的责备、处罚、千篇一律的苛求和不必要的忧虑。让聋童充分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和谐地发展。

创设爱与快乐的人际关系环境。在学校营造平等友爱、 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聋童健康发展。“爱”是人际关系建设的核心,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筑起“爱”的桥梁,相互之间就会关心、尊重、支持,交往就会密切。可以充分利用聋童的兴趣特点,在课后开展各种类型的兴趣班,如球类、武术、茶道、烘焙、书法、编织等,让聋童有计划、有选择地参与,以转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使他们在紧张而丰富的学校生活中感到充实,从主观上不给不良行为提供繁衍的土壤。例如,聋童婷婷是留守儿童,性格孤僻、独来独往,不合群。和她沟通交流,有抵触,不能敞开心扉。经过细心观察,笔者发现婷婷的钢笔字写得不错,笔者就成立了一个硬笔书法兴趣小组,让她当组长。她起初听到这消息,很惶恐,不知所措。经过笔者的鼓励,同学们的称赞,她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把这个书法兴趣小组办的有声有色。婷婷自己也脱胎换骨,变得开朗、自信、活泼,与以前判若两人。

同时在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教师的教育之恩,同学的帮助之恩,感谢所有进入我们生命的人。感恩教育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本要求。在感恩的氛围中,人们面对很多事情就可以平心静气;在感恩的环境中,人们自发地真正地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教师可提倡学生课余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节假日给教师、父母、同学送上一朵手工制作的小花、一张节日贺卡、一句慰问语……礼轻情意重。加强感恩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让他们拥有一颗阳光的心灵,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养成谦虚进取的心态,从而与人与社会和谐相处。

4 结语

聋童的不良行为习惯,是一种腐蚀剂,它会使他们变得贪图享乐,好逸恶劳,不思进取,从而成为家庭与社会的包袱。

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不能仅仅把自己看作是听障学生的领导者、教育者、管理者,更应当成为听障学生的激励者、朋友知己、教育的人际关系艺术家和心理保健师。要树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观念,对聋童的不良行为习惯溯其源,断其流,积极引导,循循善诱,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的能力,努力创造一种有利于聋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亲其师,信其道”,最终促使聋童改正不良习惯,养成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行为,促进学校心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曹新吾.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培养与提高[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2]雷江华.特殊教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中图分类号: G7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03(b)-0091-02

作者简介: 陈云凤(1975-),女,安徽合肥人,大专,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听障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形成与干预。

标签:;  ;  ;  ;  ;  

听障儿童不良习惯的研究及干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