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道路工程的现代化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其建设速度和工程质量都被社会各界所密切关注。而如何避免道路路基路面工程在其建成通车之后出现一定程度的病害,就需要我们根据以往道路路基路面施工中得出的经验和教训,通过深入地分析和总结,从而能够在其施工过程当中每个阶段和每个环节,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施工措施来对工程质量加以控制,从而确保道路路基路面施工中的工程质量。因此,本文对道路施工过程中的路基路面质量控制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道路施工;路基;路面;质量控制
近年来,我国的交通建筑事业迅猛发展,公路交通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随之也发生很多公路工程建设质量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公路路基与路面工程施工质量受很多因素影响,我们除了要有良好的施工组织方案,严密的施工设计,科学管理方法以及质量保证体系外,还必须增强公路工程的质量意识,促使我国道路建设水平越来越高。
1道路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道路路基路面施工中的工程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关系到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和使用期限。路基包括路与路堤在内,主要的基本操作是填、挖、运,路基路面的施工是户外作业。为了保障道路路基和路面的工程质量,既要重视施工技术和管理,又要加强对道路路基路面的施工管理。首先就必须要建立一支专业且稳定的施工团队,采用外部科学管理及内部严格质量保证的内外结合的科学施工管理方法。道路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问题,已成为交通设施建设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路基路面施工过程中的工序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必须在开工之前进行技术交底,加强施工现场的工序管理,明确每个人分工,责任到位、到人,工序的顺序安排要合理,做到文明施工,污染最小化。安全施工是道路建设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目前还有一些道路路基路面的施工中还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在施工现场重要部位、重要场所,必须设置安全标牌、标语。道路路基路面工程力求降低路基路面的施工成本,科学管理现场施工进而达到进度、成本和质量多方面的和谐统一。
2道路路基路面施工的常见问题分析
2.1水泥路面断板、开裂
由于土基强度不够或不均匀,或不重视路面基层,或施工的混凝白天与晚上的温差大,而产生较大的翘曲应力致使板体开裂。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路基和基层的密实度、强度、稳定性、均匀性。控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特别是水泥的技术指标,使用合格路用水泥和低碱含量水泥,同时禁止使用小窑水泥。另外,板块混凝土的过振,会产生分层离析,也将导致板块裂缝,所以振捣时要注意易产生不密实的部位的振捣,防止发生过振产生的混凝土分层。根据近几年的研究表明,为防止断板、开裂现象的发生,可采用碾压式干硬性混凝土,同时预留的伸缩缝必须符合要求。
2.2路面平整度问题
在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的施工工程中,基面是否平整对于道路的整体工程是非常重要的最主要的,如果在施工中施工技术人员就不能按照施工标准施工,就可能会造成交通运输过程中,行驶在路面的车辆产生颠簸,极大不舒适感对于路面的磨损情况也会随着行驶的速度有所增加,限制车辆在路面上行驶的速度,这不仅对于行驶的车辆有潜在的安全危险,对于道路路面本身也会造成损害,极大减少路面的使用年限,所以在施工中必要避免产生的不平整现象,重视在铺摊方面平整度以及施工技术方面的监管,加强有关平整方面的技术施工人员水平,避免诱发路面不平情况的发生,加强工程控制,避免出现路面不平整的现象出现,提升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的整体施工质量。
2.3沉降段路基路面受损或地基塌陷
有些道桥桥梁路面工程施工完成以后,没过多长时间就出现了大面积和不同程度的破损、断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施工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追求路基路面自身的平整度因素,而严重忽略了沉降段的路基夯实问题。在这样的条件下,施工材料配合比存在着问题、高低温控制不当等,都会引起膨胀、收缩,导致路基路面基底的荷载分布不均,进而造成路基路面断裂现象的出现;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用到的材料收缩性不达标,造成路基表层的沥青产生反射性的裂缝病害,路面路基因此就会加速破损;道路桥梁沉降段如果是软土地基,则其抗剪力就会非常的低、承载力比较差,而且其含水量也会比较高,很容易出现路基路面下沉或坍塌现象。
3道路施工过程中的路基的质量控制
道路工程的施工中,对于路基的施工,应当重视路基的结构层的厚度问题,路基结构层的厚度是路基建设工作的关键环节。在影响路基建设的各种系数中,其中土基的回弹模量是重要系数之一。土基的回弹模量在很大程度上对结构层的厚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它也受承载重量的重大影响,并与压实度和土质等各种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为了切实保证路基的质量,不仅要做好路基压实材料的选择,择优选择土质好、抗压力强的土壤,更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做好对路基承载度的控制工作。
3.1加强路基土质量控制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路基通常用于天然土地,填筑路基之前,应根据物理特性对所有天然土壤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最佳含水量,然后通过计算和分析记录进行准备工作后,最大干密度,路基施工检测结束。然后我们可以知道测定土壤颗粒尺寸的结果较小,其相应的模量低,但是沙土的模量将会增加,也就是说,沙土路基施工材料比较好,而在施工中的选择,根据实际施工现场。对气候和空气湿度的影响,稳定相应的路基土壤措施。有两种稳定措施,一是通过掺入石灰来稳定路基土壤,另一种是通过在施工阶段掺入一些颗粒,一些土壤相对较差,但在实际条件下不能用于土壤用来添加石灰的方法,有些为地下水位高的道路,可以用添加一些砾石或渣法来提高路基土的稳定性。最好的含水量还应确保土壤中的土壤填埋过程中,如果路基上的含水量应干燥或干燥,直到路基土壤达到最佳含水量,然后再施工。施工过程中还应降雨或暴露,对路基设施造成损坏,防止路基土壤含水量发生较大变化。
3.2提高路基的承载度
路基,可以说是几乎承载了道路的全部重量,是道路的基础部分。为了切实保证道路路基的质量,就需要对道路路基的承载力强度给予强调关注。道路建设施工过程时,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对路基的含水量进行严密监督,切实保证路基的含水量适当,含水量出现问题,就会影响路基的承载强度。路基含水量偏小时,路基就会变得过硬,雨水就会向路基下渗透,对路基的结构产生极大的破换作用。路基含水量偏大时,路基就会变得过软,路基的承载度就会下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同时,施工企业应当控制好路基的碾压,对压实机具做出合理的选择。路基压实时,可以把土层均匀地混合在一起进行压实处理。当路基的材料选择满足标准规范,压实情况也达到要求时,就能够切实保证路基的整体强度,实现路基的稳定性建设。
3.3加强路基施工的技术要求
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应对路面粗糙度和一些基本路面进行不同的处理,一般来说,石灰稳定土壤在平整度控制上相对稳定,而对于其中一些稳定的砾石路面粗糙度不能很好地控制,而一次性的光滑度将直接影响行人的交通安全和驾驶舒适。要做好压实程序的设计,选择合适的压实工具,在地面上进行压实。最常见的问题是路面裂缝的出现,而在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的过程中,质量控制是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在路面施工中,路基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一旦路面出现裂缝,雨或其他杂质就会沿着裂缝进入下面的路基,对整个道路结构造成严重破坏。而路面上的裂缝主要是因为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的选择,一般是采用水泥和沥青路面材料奠定材料的选择应更加注重收缩,小材料收缩选择尽可能地,防止路面滚动后发生一些大的变形。在材料采购过程中,要加大监督力度,防止一些劣质材料混入,影响道路建设质量。
4道路施工过程中路面的质量控制
4.1沥青面层材料级配控制
在沥青路面施工时,混合料偏细,虽然不会出现取不出芯样的现象,但混合料中的骨料偏少,会出现路面软化的现象,也就是说高温稳定性差,同时在试验结果中沥青含量偏少,压实度偏小,弯沉试验结果也会偏大,如果是路面表层,也会导致路面构造深度偏小和摩擦系数偏小。但是如果混合料太粗,高温稳定性问题不大了,但是又会出现路面的空隙偏大,路面的抗渗水能力减弱,路面极容易出现水损害,当然如果是在冬季也更容易出现冻融循环了,这对路面的损害并不比沥青混合料偏细造成的损害小。我们只有在控制施工质量时要严格控制混合料的级配的条件下,才有可能把工程质量控制好。
4.2拌和与运输
沥青的性质对混合料质量的影响很大,沥青使用之前应通过检测,确定各项指标符合要求。拌和时间一般来说,拌和时间越长,沥青混合料越均匀,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应以混合料拌和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在沥青混合料中为宜。烘干后集料的残余含水量不得大于l%。正式加入沥青拌和混合料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和严重的集料离析现象。加热不宜超过6h,不宜多次加热以免老化。拌和设备的贮料仓向自卸车卸料时,不得撞击摊铺机,粗集料往往滚落到车厢四周,然后使混合料沿车厢地板整体滑落到摊铺机的料斗中,细集料留在中间,以减轻卸料产生的集料离析。从而造成卸料时的集料离析,所以卸料应分前、中、后三次卸料方式,贮料仓向自卸车卸料时最好不要将料仓中的料一次卸完,以保证混合料温度并避免污染环境。在运距较远或气温较低时运料车要加盖篷布,因为料仓中的料往往是中间料细,周围料租,运料车的数量依据运距和能力适当增减,一次卸料常常造成最后的粗集料堆积而产生离析。运输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急刹车,且拌和能力和摊铺速度有所富余,以减轻混合料因振动而产生离析。
4.3摊铺
要保证沥青面层达到预期平整度,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工艺至关重要,缓慢、连续、均匀、不间断的摊铺是提高路面平整度的主要措施,使铺面形成搓板。目前使用的摊铺机大都有自动找平装置,摊铺过程应保持连续,但施工单位不够重视或由于施工中的操作误差,停顿处就可能不平整。供料跟不上。往往造成摊铺中断,基准线因张力不足或支承间距太大而产生挠度,因此拌和能力应与摊铺能力相匹配,尽量做到摊铺过程不停机,如发生短暂断料时,轮胎摊铺机车轮气压超限,摊铺机应停止振捣并接通熨平板加热器,摊铺机容易打滑,保证摊铺温度符合要求,保持摊铺速度一致。气压过低,摊铺速度变化会导致熨平板受力系统的破坏,履带式摊铺机履带的松紧超限将导致摊铺速度发生脉冲,引起熨平板的上下浮动,造成路面平整度降低;也会使单位面积的混合料受到的振捣次数变化,摊铺是按照预先设定的基准来控制,导致混合料初始密实度不同,压实后路面平整度不好。需要有一个准确的基准面(线),通常有基准线钢丝法、滑撬法、平均梁法和声纳法。
4.4沥青混凝土路面碾压质量控制
碾压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选择碾压机具、碾压温度、速度、路线、次序等对平整度有着重要影响,沥青面层铺筑后的碾压是决定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的关键。沥青混合料经摊铺、整平并对不规则的表面进行人工修正后,应按试验段的压实机械组合程序进行全面、均匀压实,压实度要达到马歇尔实验标准密度的98%以上,现场空隙率应控制在6%以下。碾压分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压实工艺要做到高温压实,高频低副,跟踪碾压。混合料摊铺后,压路机跟踪碾压,速度控制在3km/h左右,采用高频低副的压实方法,频率越高对表面层的压实效果越好,对下面层影响越小。分段碾压长度控制在30~50m,做到一段初压,一段复压,一段终压。
5道路施工过程中路面常见问题的控制
5.1沥青混凝土面层平整度的控制
在对沥青混凝土进行施工的时候,能够对其面层平整度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说施工接缝、温度、基层平整度、碾压时间以及碾压机具等等。其中,在沥青混凝土面层中,基层平整度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有可能导致面层松铺的厚度有差距,从而造成在压实施工后整体的压实度不均匀,并且在行车使用一段时间后,它的平整度会出现明显下降的情况。因此,需要对基层的平整度进行合理控制。另外,还要注意在沥青混凝土碾压施工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对温度进行严格控制。在施工工作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温度过高的现象,就有可能产生裂缝以及推移的情况,从而导致其整体的平整度以及使用寿命受到影响。反之,如果出现温度过低的情况,则有可能造成混合料在压实工作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压实度不够的情况出现。因此,只有在温度达到合理程度的时候,采用科学的压实方法,促使施工中能够得到良好的压实效果。
5.2对裂缝进行控制
对路面的控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裂缝的控制,如果路面出现裂缝问题,在雨雪天气时,就会导致雨水渗透到路基下面,进而导致整条道路出现质量上的问题,长此以往,就会造成道路出现倒塌的现象,进而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对裂缝的控制,主要是要对材料进行一定的配比,尤其是沥青,沥青对于温度、湿度的敏感性较高,因此,为了达到对裂缝问题的控制,首先要对沥青的配比材料等进行准确的把握,这就要求,施工队伍,在选取相应材料的时候,仔细甄别,避免由于材料的问题,而导致出现裂缝这样的状况出现。另外,还应该注意到水泥与沥青之间的相互配合,将这些材料进行最优化的配比,提高材料本身的粘性,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减少路面裂缝的出现,对于路面质量的提高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5.3水破坏的控制
论文作者:刘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路基论文; 路面论文; 道路论文; 沥青论文; 压实论文; 过程中论文; 卸料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