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探索--小学专业教师培养的实践与思考_大学论文

未来探索--小学专业教师培养的实践与思考_大学论文

面向未来的探索——培养专科程度小学教师的实践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学教师论文,专科论文,程度论文,未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84年,经省政府批准,我省南通师范学校试办“五年一贯制”师范大专班,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在全国率先进行培养专科程度小学教师的试验。1985年,南京晓庄师范和无锡师范试办“三二分段制”师范大专班,招收应届优秀中师毕业生,学制二年,培养专科程度的小学教师。此后,国家教委先后批准我省一批中等师范学校进行培养专科程度小学教师的试验,实行“五年一贯制”和“三二分段制”两种学制并存。

到1995年,我省已有这两类小教大专毕业生1280人。据跟踪调查,这批毕业生发展全面,学有专长,能力突出,个性鲜明,到小学工作后适应周期短,成熟时间快,成果出得早,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小学教育界的普遍欢迎。从总体上看,他们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思想素质好,有追求。大专班毕业生专业思想巩固,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据调查统计,95%以上的毕业生坚持在小学教学第一线辛勤耕耘,40%的人被提拔为教研组长、大队辅导员、团支部书记、教务主任以至校长助理、校长等职,成为教育、教学骨干。

(二)知识功底厚,有潜力。五年制师范生知识视野较广阔,功底较厚实,基本功较扎实。他们到小学后,能居高临下驾驭教材,改进教法,较快适应小学教育需要,在小学教育中崭露头角。1993年全省小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五年制师范大专班毕业生获奖人数占总数的65%左右。

(三)专业能力强,有后劲。他们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教学、管理和科研上有独到的见解,不少同学都承担过县、市级的研究课、公开课,并在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他们的职业技能发展呈持续增强之势。

(四)科研基础实,有创见。大专班毕业生能运用掌握的科研知识和方法,比较自觉地进行课题研究,成效显著。在《江苏教育》杂志举办的“教海探航”征文比赛中,大专班毕业生获奖人数占获奖总人数的20%。

总之,五年制师范大专班毕业生到小学工作后,其事业心、适应性、创造力以及在教书育人、班队管理、教育科研等方面显示出较强的个体和群体优势。这些专科程度的新教师配备到部分实验小学或中心小学后,不仅大大提高了这些学校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而且也改善了全省小学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目前我省具有专科程度小学教师的比例已由10年前的不足1%上升到现在的6.16%, 城市实验小学和发达地区乡镇中心小学已达20%,部分小学达到40%。

五年制师范办学质量过硬,有其多方面的内在依据。从我省12年的实践看,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学生来源和办学模式三个方面。

从课时总量看,五年一贯制师范总课时数为6600,而普通师专学生高中阶段加上专科阶段的总课时数只有6000左右;三二分段两学年总学时数为1600,与一般专科学校相当。

五年制师范的课程体系从基础性、完整性和应用性出发,以现行师专为参照,开设与专科层次相应的学科课程,突出主干课程,并注意其系统性,保证一定的课时量与适度的提高,还从小学教育的实际需要出发开设课程,因此,学生具有较为宽阔的知识框架和适应小学教育需要的主兼复合的知识功底。

从教育专业课程上看,五年制师范始终将其作为专业必修课,一方面通过开设的《教育哲学》、《教育技艺原理》、《教育遗产》、《教育统计》等课程,构建师范生的教育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则从小学学科教育心理、小教科研方法等方面构建小学教育教学的实用知识,以这两者的结合形成较为理想的教育专业知识结构。

在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方面,五年制师范从教学能力、班队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对教师职业能力加以规划和要求,通过一系列丰富的实践活动和比较系统的基本职业能力的训练渠道,促成学生教师职业意识和基本职业能力的形成。因此毕业生的教师基本职业能力整体较强。

五年制师范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生源质量有保证。初中毕业生生源好,可塑性强。他们年龄在十五六岁,求知欲旺盛,精神状态佳,特别是随着教师社会地位的日益提高,报考中师的生源踊跃,达到了重点中学的生源质量。

中师明确的办学方向和稳定的职业趋向,使得其办学免受高考指挥棒影响,能够按照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轨道健康运行。中师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知识、专业技能、艺术素养、身心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综合能力强,整体素质高。中师三年的学习,为进入专科段进一步深造、顺利完成学业打下了基础。

当然,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学阶段的逐步实施,今后也可以考虑招收高中毕业生,学习二年,培养专科程度的小学教师。

进行培养专科程度小学教师的试验,我省从实际情况出发,走联合办学的路子。一般实行中师自身的联合,以条件较好的一所中师为龙头,联合其他中师,实行分工合作。我们把试验主要放在有条件的中师,这是因为中师具有自身的优势。首先,服务方向相同,都是培养基础教育的师资,仅是培养的层次不同。其次,中师的教育设施、校园环境、管理要求能适应培养小学师资的需要,有利于师范生职业情感和专业能力的培养。第三,中师与小学有着天然的联系,中师的教师在了解小学、熟悉小学、研究小学、指导小学方面具有特有的优势,有利于按照初等教育规律来培养小学高层次的师资。

当然,五年制师范也可以试行中师与当地师专或教育学院的联合,特别是充分发挥高师院校在文化学科专任教师和图书设备方面的优势。中师应主动争取有关高师院校的支持和帮助,从而保证试验工作既面向小学、突出师范教育特点,又具有专科文化水平。

小学教师大专化,这是不断推进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向我们提出的现实要求。

当前,我省已鲜明地提出要高举教育现代化旗帜,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首先要求师资队伍现代化,要求教师牢固确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充分具备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熟练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当前教育设施等外部条件迅速改善、小学教师绝大多数达到中师学历的情况下,当务之急是要加速提高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北京、上海、广东、天津等地都已制定了较高的小教大专化目标,并纳入“九五”规划。目前,我省苏南和沿江地区的小学明确表示不再接受中师学历的毕业生,这种需求已逐渐向全省各地渗透辐射。最近上海已宣布取消三年制中师,全部改制为五年制师范,加快实现小学新师资学历大专化。可见,加快培养专科程度小学教师,不仅是提高我省小学教师队伍素质、实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工程,也是积极推进中等师范教育改革、构建师范教育发展新体系的富有前瞻性的战略工程。

实现我省小学教师专科学历比例目标,也必须积极推进五年制师范建设。

省委、省政府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意见》中提出:“到2000年,使小学教师专科学历的比例达到20%。”我省现有小学教师27万人,按20%规划目标测算,到2000年具有专科学历的小学教师应有5.4万人。目前,全省小学教师专科学历比例为6.16%,约1.6万人,离目标尚差3.8万人左右。

为实现上述目标,需采取培养、培训两条腿走路的办法。经测算,通过包括教师自学考试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到2000 年全省约有近3万名小学教师可取得专科毕业证书,另有近1 万人必须靠培养新师资来补充。而按照目前的培养规模是难以完成这一任务的,这就必须积极推进五年制师范,扩大招生规模,增强培养能力,以如期实现规定目标。

培养专科程度小学教师,是一项面向未来的跨世纪战略工程,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此项工作作为政府行为,纳入本地“九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当前,要尤其注意优化试验的外部环境,为试验提供保障。

一是适度扩大试验规模。一要增加招生计划,二要适当扩大试验布点,三要抓紧规划部分中师逐步向五年制师范过渡的方案。

二是落实配套政策。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五年制师范办学条件要求,明确试验班的经费标准,理顺经费渠道,落实毕业生待遇,使试验能够更有计划、更有秩序地进行。

三是加快师资培训和教材建设步伐。要建立正常的中师教师继续教育制度,采取诸如举办中师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选派优秀教师到高校深造、和有关高校联合举办中师教师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措施,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规范各试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加大教材建设的力度和速度,以建立和完善一套既反映专科文化程度,又体现小学教育专业特点的科学的教材体系。

积极推进五年制师范,加速培养专科程度小学教师,是加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开创性工作,也是我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真正把一批高起点、高质量的五年制师范带入21世纪。

标签:;  ;  ;  

未来探索--小学专业教师培养的实践与思考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