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画语言形式的两种含义_水彩画论文

水彩画语言形式的两种含义_水彩画论文

水彩画语言形式的两层含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水彩画论文,含意论文,两层论文,形式论文,语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水彩画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

1.水彩画语言特有的操作方式和思维方式构成了水彩画语言形式的完整概念

“艺术语言”在《简明美学辞典》中的解释是:“艺术语言是指艺术家借以在艺术作品中体现自己的创作构思的技术手法和造型手段……”〔1〕

“水彩画”在《辞海》中的释义为:水彩画是“绘画的一种。水彩颜料是用胶水调制成的,作画时用水溶解颜料于纸上,利用画纸的白地和水分互相渗融等条件,表现出透明感、轻快、湿润等特有的效果”〔2〕。

《辞海》和《简明美学辞典》虽然对“水彩画”和“艺术语言”的性质作了界定,但它们的定义并没有明确区分出水彩画语言形式的两个不同层面,即操作方式和思维方式。事实上,“溶解颜料于纸上”体现自己构思的技术手法均是指其操作方式。“表现出透明感、轻快、湿润等特有的效果”、“体现自己的创作构思的造型手段”则是指其思维方式。因此,笔者认为:水彩画语言形式的完整概念应包括两层含意:一是水彩画语言操作方式,二是水彩画语言思维方式。

人所共知,艺术是用形象表达情感且带有明显的审美取向,因此具有艺术的审美功能。水彩画以特殊的材料、工具作画,当然有一定的艺术形象处理和表达技法,这就是水彩画语言操作方式。透过画面,感受到水彩画透明、润泽等美感,是水彩画特有的审美趋向引导下的水彩画语言思维的结果。水彩画语言思维方式是为了达到这些符合水彩画审美要求的一个思和想的过程。简单地说,水彩画语言思维方式是想象出如何对水彩画作画材料、工具进行操作以便能有更好的艺术效果的过程。

2.水彩画语言的操作方式和思维方式是历史的产物

从水彩画的历史上看,水彩画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是在它的画面逐步形成了它特有的艺术语言表达系统的时候,是它的艺术语言操作方式与思维方式逐步完善,随之产生的审美趋向也基本形成的时候。因此水彩画语言操作方式、思维方式形成发展的过程就是水彩画语言形成发展的过程。那么,要深化水彩画的教学和研究,就要提高运用水彩画语言操作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自觉性,着重对水彩画语言特性进行研究是合乎逻辑的研究起点。

西方从事水彩画的画家,最早以德国的丢勒(1471—1528)为代表。17世纪水彩画开始在英国流行,18世纪下半叶以前,英国水彩画家都是先用墨或印度墨水作画稿,然后再用透明颜料染、罩画面。直至18世纪末, 吉尔丁和柯特曼才省去先画墨色的步骤直接用透明颜料作画, 19世纪上半叶英国水彩画空前繁荣,达到了世界瞩目的艺术成就。当时,“最杰出的画家是泰纳,康斯太勃尔和波宁顿”〔3〕。 水彩画终于以其清新的画面、独特的神韵独立于世界画坛之林,这就是世人公认的水彩画形成的概貌。

循此历史线索可见,用水调透明颜色作用于纸上,利用水的流渗特点的操作方式,自然就成了水彩画开始就有的语言操作方式。从风格上讲,泰纳、康斯太勃尔、波宁顿等大师的水彩画的审美取向,自然就形成了传统的水彩画语言思维方式。正是这些水彩画的特殊用材、特殊操作方式的审美取向的确定,使水彩画独特的艺术语言逐步形成,水彩画作为一个画种也以其独有的审美要求及独具的艺术魅力濡染充实着人类的精神世界。

水彩画的发展历史及审美趋势的形成过程,说明了水彩画语言的操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共同构成了水彩画的语言特性。水彩画的教学应该把水彩画语言的两种方式并重,阐明二者在水彩画语言形式中的不可分割性,明确水彩画语言思维方式的重要性,避免割裂的仅讲水彩画操作技法的误区,积极引导学生在水彩画语言的思维方式引导下进行水彩画语言表现手法的学习。

3.水彩画的“情趣”出自于水彩画语言思维方式

清代方薰在《山静居论画》中谈到“有画法而无画理,非也。有画理而无画趣,亦非也。画无定法,物有常理。物理有常,而其动静变化机趣无方。出之于笔,乃臻神妙”〔4〕。

同样水彩画要传神感人,就要注重画理,更要追求画趣,追求画趣就要着重引导学生对水彩画语言的思维方式进行研究。水彩画的思维方式决定着画面的“臻神妙”。上述中“有画法而无画理,非也”,“有画理而无画趣,亦非也”,表明水彩画语言技法中对“法”(操作方式)的应用要根植于“理、趣”(思维方式)的理解基础上。

前文强调的水彩画语言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其独特不能只在于“纸”、“色”、“水”等绘画材料的特殊性质上。而更多的是在于着重体现出水彩画语言的独特“趣”味取向的语言思维方式上。在水彩画面上几滴“水渍”在其语言思维系统中,它有可能是艳丽的花蕊,也可能是雨后的沙滩,可能是寂静夜空中闪砾的星辰,也可能是落日挂在树梢的余辉……

水彩画语言的思维能力就是化平淡的技法为神奇的艺术形象的创造能力。它给与一般的技法操作符号赋予丰富生动的情趣内涵。艺术语言的思维可以创造出新的更贴切的艺术形象表达形式。由于艺术语言思维方式的不同,其同一个技法在艺术作品中表现的形象、情趣是截然不同的。如画家殷保康先生的《嘉陵江烟雨》中的“水渍”技法的运用,生动表现了风雨、飞云推动的大千世界的变幻莫测〔5〕。 画家朱辉先生的《清香》中“水渍”技法的运用则是那样宁静地表现了窗外凛冽的冬日,贴切地衬托出窗内盛开的水仙花,使人能体会出家庭的温馨〔6 〕。可见水彩画语言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水彩画画面的不同情趣。

水彩画的“趣味”不同于中国水墨画、油画的审美“情趣”。水墨画注重墨色深浅变化,线条的节奏感,齐白石的虾虫、花卉,徐悲鸿的奔马,这些都在“似与不似”的审美要求下,“意到笔不到”地体现着作者的“心源趣向”。画面上很少见外露的斑斑“水渍”。虽然油画和水彩画同出于西方,但是,“趣”的审美取向大不相同。油画一般讲究“笔、形”相应,无论是安格尔的写实形象,还是毕加索的变形人物,其物象表现真切、毫不含糊。虽说画面也讲究虚实变化,可是虚中见形见色。可见水彩画的独特的“趣”出自于具有独特审美价值取向的思维方式。从水彩画的绘画语言形成的历史到今日水彩画表现出的画面语言系统,可看出水彩画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其语言的特殊性,在其思维方式之中,在其“物质外壳”(绘画材料)的特殊语言操作方式之中得以体现。

二、水彩画语言操作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关系

1.水彩画语言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它的操作方式

水彩画语言的思维方式受时代、地域、民族审美习惯及艺术家个人艺术感受力的影响。这些影响使这些特殊思维方式焕发出千变万化的光彩。水彩画在其艺术思维引导下进行绘画操作,其思维方式决定了它的操作方式。那么透过操作方式这一物质外壳,在水彩画画面上留下的千姿百态的笔触、水韵、图式等,都是水彩画语言的思维结果,独特的思维方式带来独特的画面效果。例如:一般水彩画语言思维方式要求画面色彩透底,而美国画家怀斯的水彩画不讲究透纸底,画面中主要物象是用不透明的胶粉作肌底,以表现物象繁杂、厚重的质感。这种以胶粉作肌理的操作方式可以说是以前水彩画中少见的,这也是怀斯借鉴油画语言思维方式的结果。我国著名水彩画家王肇民先生作画一般先以重色取形,后画不同的浅色,这也是相背于一般水彩画操作程序的。但这也正是他独特的艺术语言思维方式带来的其操作方式的多样化。用此法画的《玫瑰》用色研而不艳,《荷花玉兰》有纯洁的颜色,婷婷的姿态,平稳的构成,笔触漫不经心,衬托着轮廓清晰的亮色花朵〔6〕。 可见他有着民族文化底蕴的水彩画语言思维方式创出了独特的操作方式。可见水彩画艺术的发展有赖于水彩画语言思维方式的发展。水彩画语言思维的发展、变化,扩展了水彩画语言的操作方式。

2.水彩画语言的思维方式与操作方式不可分离

水彩画语言思维方式不是孤立的,它与水彩画语言的操作方式密不可分。

水彩画无论风景、静物或人物都抒发了作者的感情,用形、色传达出作者水彩画语言的思维方式。正如古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水彩画作品应表达人对自然造化的“升华”,即经过人“心”思维的加工,使之成为有美学价值的艺术品。它是艺术家主观思维的结果。这种思维不是以文字为载体的外化,而是以水彩画操作方式为载体的,即水彩画语言思维是经由水彩画语言操作方式物化为画面而得以体现和存在的。水彩画语言思维的拓展,是以其在语言操作方式中得到有效的表现为前提的。水彩画的思维运动建立在其语言的操作可能性上,否则就是无意义的空想。

水彩画语言的操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关系密不可分,就如刀与“锋刃”的关系一样,有刀而没有“锋刃”,刀将无用;有“锋刃”而无刀,锋刃不存在。正是由于水彩画思维与操作相辅相成的实践、发展,水彩画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面语言系统,并带来了水彩画特有的审美趋向。了解这些对我们的水彩画教学和研究均会有所补益。

3.水彩画语言思维方式的丰富导致了水彩画语言操作方式的拓展及多样化

水彩画语言思维方式通过吸收其他艺术语言的营养,加上自身思想性、艺术性的提高都使水彩画语言操作方式得到发展。

随着文化的发展水彩画语言思维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带来了水彩画语言操作方式的拓展及多样化,使得水彩画语言更加丰富多彩。如前所述,思维受到操作可能性的制约,这种情况下思维方式要求操作方式革新,为自己开辟发展道路。如水色作用于纸上的技法操作已有多种操作方式(泼色、转印等)出现。水彩画绘画材料也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已有很多种性能的水彩纸、尼龙笔等的出现),这些都是水彩画语言思维方式的变化带来的语言操作方式冲破原有框框的结果。水彩画语言思维方式借鉴中国画、油画等语言形式使得水彩画画种更有魅力。如青年画家张小纲的水彩画,大量的借鉴了中国写意画的绘画语言思维和操作方式。从其作品《河畔》、《秋天无声》中可见,作者自觉的追求水彩画艺术的民族风格,强调主观意向,借物表达心灵。作品中融入了中国画讲意境、讲神韵的绘画语言思维方式及操作方式。

如果把水彩画语言表现形式的“画幅小、水味朦胧等”早先固有的特征看作是不变的清规。水彩画就总会是那么几笔,总是一种轻快、甜美的小品风格。只有水彩画语言思维方式的大变化,水彩画才可能有成大气之相。

水彩画语言思维方式和思想艺术性的提高要求水彩画语言操作方式更具有创造表现力。以水彩画中写实性流派的绘画语言为例,其写实性语言形式大改以往旧的模式。美国著名画家怀斯的写实性乡土风情水彩画,其绘画语言思维注重隐喻性和象征性,画面处理追求形式感和大块的黑白对比,看了之后总使人要想起点什么……他多数画是传达一种淡淡的哀愁,物象形体刻画细致入微。传统的水彩画水质的自然韵味在他的画面上少见了。

水彩画语言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符号系统,它的功能是提供有意味的形式,水彩画的操作方式,经过带有观念、理想的语言思维的切入,画面带有了更多的精神因素。努力使水彩画语言操作方式不断的丰富,与社会发展及人的精神世界取得对应关系,是水彩画语言操作方式适合水彩画语言思维方式的前提。

总之,停滞就是消亡,信息时代的文化交流及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促使着水彩画语言思维方式的丰富,这必然会引起水彩画语言操作方式的拓展及多样化,这将是水彩画发展史中必然的现象。理解和把握这一现象,将会深化我们对水彩画的研究和教学。

三、水彩画语言形式的当代形态

1.时代的发展带来了水彩画语言的变化

英国水彩画传统的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写实技法纯熟,达到过登峰造极的地步,有很值得研究借鉴的地方。但光是那一套程式已远远不能完全表达今天人们的思想和情感。这就需要水彩画语言操作方式和思维方式不断创新。以丰富发展水彩画语言思维方式来拓展水彩画语言操作方式。西方现代绘画对于现代形式感的强调有助于水彩画绘画语言的发展和扩大,中国传统绘画重意境、神韵的绘画思维方式也丰富着水彩画语言的表达形式。目前水彩画语言形式已走向艺术的多元化。具象的、抽象的,偏重吸收中国民族绘画语言形式的或偏重吸收西方现代艺术语言形式的,各种绘画语言思维方式激发出了更加多样化的水彩画语言操作方式。水彩画语言透明和水韵的艺术语言形式已大大超越了以前水彩画面固有的效果。

2.随着时间的发展水彩画的语言形式走向了多样化

水彩画语言思维方式的丰富拓展着操作方式。水彩画的操作方式为了满足水彩画语言思维的需要,大量的运用了新的方式和工具、材料。为了在画面上表现多样效果,一些画家把特殊的灯泡、电吹风、喷壶等工具都用于水彩画的绘画操作中。

为了表现对象丰富的质感,沙粒、蜡笔等材料也被用于绘画的操作中。这些不同材料的特殊性质大大地拓展了水彩画语言的表现力。有的画家为了表现山势的嶙峋,在颜色中加松节油,泼在玻璃上再对印到画面上,其效果传神富有意味,这可以说是水彩画绘画材料和手法的革新扩展了水彩画语言的表现力。

在全国第三届水彩画、水粉画展览上,可看到李白丁、坎勒等的画面上有油、水同时作画的技法。获铜奖的画家高殿才的《打稻场上》也可看出画面上多处运用了腊笔、胶带等。

青年画家刘寿祥先生的水彩画面上的背景多半是先画成重色块后洗成浅色〔7〕,这样的操作方式有助于更好的表现物象的质感和量感。 使人看到画面上浅色布的颜色是那么厚重,微妙而丰富。

从另一方面看,水彩画特有的技法也将随水彩画语言思维方法的发展而深化自己的原有表现力。

“洗”是水彩画中早已出现的表现技法。以前主要是用“洗”来减弱画面某部分,或修改画面。而今天“洗”的技法运用已拓展成为一个有预期效果的水彩画语言操作方式。画面上的一块布,在水彩画语言操作中可以先画出重色(或黑色),再在预期思维的引导下“洗”出浅色结构线,从而画面上出现布的皱褶、纹理。可见“洗”已成为一个正向的水彩画操作方式和程序,不再仅仅是一种减弱、修改画面的技法。

目前水彩画领域已有众多画家,有众多种艺术思维的介入,水彩画语言的思维方式已是空前的丰富,水彩画语言操作方式大大的拓展开来,其语言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本文之所以提出和论述水彩画语言形式并对其概念作出分析,提出并认为水彩画语言操作方式与思维方式共同构成水彩画语言形式的完整概念,是针对目前水彩画教学中多注重技法操作训练,忽视水彩画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倾向和弊端提出的。研究水彩画教学只从表面上研究水彩画的操作技法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研究水彩画语言的深层次——思维方式。水彩画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学习水彩画语言思维的表达,研究把握水彩画审美取向的语言思维方式。从水彩画语言的深层内涵——语言思维角度去研究水彩画语言特性,并用于教学,我想将会有利于学习者迅速、准确的掌握水彩画语言表达形式,有利于水彩画教学质量的提高。

注释:

〔1〕《简明美学辞典》,知识出版社1982年版,第194页。

〔2〕《辞海·艺术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第290页。

〔3〕《英国水彩画简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第142页。

〔4〕转引自殷保康著《水彩画教学新编》, 湖南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第1页。

〔5〕该画载《中国当代水彩画艺术》,今日中国出版社1994 年版,第88页。

〔6〕见《王肇民水彩画作品集》,岭南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7〕见《刘寿祥水彩画选集》,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

(收稿日期:1997—01—16)

标签:;  ;  ;  ;  

水彩画语言形式的两种含义_水彩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