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信息技术应用与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发展的思路与建议_图书馆论文

新信息技术应用与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发展的思路与建议_图书馆论文

关于大学图书馆新信息技术应用及自动化系统发展的设想和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技术论文,大学图书馆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特别是国际互联网和校园网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图书信息服务的改进以至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条件。以单一的印刷型媒介为基础的传统图书信息服务正经历着开始向电子媒介过渡的,以多种媒介为基础,以强调文献传递、资源共享为特点的新型服务的重要转变。在国内,“211工程”的实施, 主要计算机网络的初步建立和形成,高校文献保障系统的上马和全国性各科文献中心的规划,既向大学图书馆自动化和文献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好时机。这里,我们谨就图书馆自动化及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图书馆的应用提出一些粗浅的设想和建议。希望能为中国大学图书馆近期发展规划出谋献策,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本文以国内具有相当规模的大学图书馆为主要对象。全文共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我们对新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在大学图书馆中应用的若干建议,第二部分着重研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更新过程中的策略问题。

条目以行文方便为序。前后顺序未必反映其相对重要性。拘于种种技术、经济和管理方面的因素限制,有些建议未必可行,或尚无付诸实施的条件。这里一并列出,仅供参考。

1 关于新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应用的建议

我们建议大学图书馆在应用新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方面,注重采用以下的基本策略:

(1)以网络技术为重点

(2)以文献服务为目标

(3)以本校馆藏为依托

(4)同时利用内部与外部技术力量

(5)寻求专项开发基金

1.1 图书馆系统与校园信息网络系统的结合

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关键一环,大学图书馆应当抓住网络技术,尤其是当前校园信息网络的发展契机,自觉地把图书馆系统当作校园信息网络系统的一部分,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准。

所谓校园信息网络,应当包括校园的网络干线,各院系的局域网络,不同校园之间(诸如北京大学与昌平分校之间,上海交通大学与闵行校区之间)的网络干线,以及网络上的各种资源与服务。

1.1.1 积极参与校园信息网络的决策活动

大学图书馆领导应当竭尽全力,做学校决策人员的“公关”(即游说与鼓动)工作,使学校决策人员对图书馆在校园信息网络中的地位有足够的认识,确保图书馆在校园信息网络的发展过程中居于优先地位。

大学图书馆应当集中某些可以尽快见效的,与发展利用校园信息网络有关的项目,作出示范,借以推进大学校园信息网络的发展,保障图书馆在校园信息网络中的重要地位。

大学图书馆的技术人员中,应当有专人分工负责跟踪校园信息网络技术与大学校园信息网络的发展动向,为图书馆领导的决策提供技术论证,确保图书馆在校园信息网络的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动地位。

1.1.2 信息通道的资源开发

信息通道是大学图书馆利用网络技术的首要条件和基本保障。图书馆应当竭尽全力,保障图书馆系统与校园信息网络主干线路的直接连通。无论在拓朴结构、线路等级、开通时段以及数据流量上,都应力争上限。也就是说,大学图书馆必须为读者争取最大可能的信息通道。

在校园地理分布较广的大学,图书馆应当鼓动校方争取外部投资以及自行集资,尽早开通大学总校与分校之间,或与远程校区之间的高速信息通道,以保障总馆与分馆之间的网络通道。

大学图书馆应当争取获得足够多的IP地址与电话号码,为今后的发展预留充分余地。

大学图书馆可以在本地区的高校与科研图书馆中牵头,支持区域性的直接连通各科研、教学与生产机构之间的信息网络。

1.1.3 探讨高新网络技术的应用 积极探讨高新网络技术的应用,尤其是高速局域网技术的应用,既可以为扩充校园信息网络提供经验,又可以提高图书馆的网络品质。这对于新馆旧馆,或总馆分馆布局的大学尤为重要。

高速局域网指的是在局域网的范围内,使用CAT- 5 UTP 线路实现1GPS的传输速度。这对于确保线路速度具有极大的意义。

无线局域网指的是使用无线传输手段,使得用户电脑同样获得与直接连线相仿的速度与址码,从而成为局域网的用户。这对于无法布线的建筑物来说尤为重要。

对于其它一些与局域网建设相关的高新技术,如虚拟局域网、 ATM局域网、智能型网关、路由器、火墙等,也应给予一定的重视。

大学图书馆具有为这些技术提供试用与示范的条件,应当争取唤起学校及有关厂商的兴趣,以合适的方式展开合作,共同受益。

1.1.4 通过校园信息网络提供联机公用目录服务 图书馆的联机公用目录是一项最容易收益,最容易体现出图书馆作用的网络服务。

大学图书馆应当尽快把联机公用目录系统推广到校园信息网络上,要做到校内用户只要能上网,不管是什么样的平台,什么样的操作系统,都可以随时连接到图书馆的联机公用目录上进行查询。

大学图书馆应当与有关部门配合,争取为校园信息网络建立一个用户菜单系统。对于图书馆来说,这也就是网络资源目录。而联机公用目录不言而喻应当在这个菜单上占有醒目的位置。

大学图书馆的公用联机目录系统应当基本上做到24小时开通。如果因系统操作维护上的原因关机,应当尽可能事先预告,并将关机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

在保障公用联机目录系统的开机时间的稳定性的基础上,在校园信息网络上及其它媒体上加以宣传。

1.1.5 通过校园信息网络提供其他图书馆信息服务 其他可以通过校园信息网络开展的图书馆服务包括书刊推荐、参考咨询、图书流通、馆际互借、新书通报等等。例如,为有关业务部门设电子邮件信箱,并在公用联机目录系统及校园信息网络上公布有关地址,提供用电子邮件传递的咨询服务。对于用户的电子咨询,应当及时答复。

大学图书馆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声像服务器(Video Server),通过校园信息网络系统为校内某些院系的课堂或分校的图书馆读者提供实时声像传送服务。

大学图书馆还可以在总校与分校或函授点之间建立为远程教学服务的电子会议系统。图书馆可以利用这一系统提供直接面对读者的参考咨询服务。

1.1.6 为读者举办校园信息网络辅导讲座

在大学图书馆内,以介绍图书馆信息服务为重点,为读者举办应用校园信息网络的辅导讲座,既宣传图书馆,也宣传校园信息网络,使读者感受到图书馆与校园信息网络之间的有机结合。

1.2 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利用

国际互联网是覆盖面最广的电脑网络,因而在国内也会有较大的影响。同时,随着万维网界面的迅速发展,使得国际互联网更容易为一般用户所接受。

但是,鉴于国内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基于个人电脑的普及程度,电话费用计价方式,以及其它非技术性因素的考虑,在开发应用国际互联网与万维网方面,都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

1.2.1 以服务于本馆用户为主 大学图书馆在开发国际互联网、万维网资源,提供有关服务时,一定要以本馆用户(包括潜在用户)为主。所谓“本馆用户(包括潜在用户)”,指的是对本校图书馆及馆藏有使用权或有兴趣的用户。在众多用户中,国内用户应重于国外用户,本地用户应重于外地用户,协作单位用户应重于非协作单位用户,本校用户应重于外校用户。总之,要保证重点,使本馆读者成为首要的受益者。大学图书馆应当为到馆用户使用国际互联网提供便利条件,使用户感到如同使用其它馆藏服务一样便利。

1.2.2 不断更新完善本馆的万维网页 大学图书馆应当尽力丰富本馆万维网页的内容,宣传本馆资源,切忌把万维网页仅仅当成读者连接其它的“趣味性的”万维网站的跳板。应当不断更新本馆万维网页的内容。应培养更多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尤其是直接与读者打交道的馆员,参与图书馆万维网页的设计与制作。如条件许可,应为读者服务部门及分馆提供万维网服务器空间,鼓励他们自行建立与维护万维网页。.

利用各种方式宣传本校图书馆万维网页的地址。凡是可以提供图书馆电话号码、地址的地方,都应当同时提供万维网页的地址。

1.2.3 通过万维网界面提供图书馆服务

图书馆技术部门应当负责设计用于检索公用联机目录的万维网界面。在选择或开发新系统时,必须把万维网界面的质量作为重要的评估条件之一。

大学图书馆应当争取建立自己独立的互联网服务器,并保障24小时开通服务。

图书馆要利用万维网界面,提供书刊推荐、参考咨询、图书流通、馆际互借、新书通报等服务项目。在万维网上推出Z39.50检索界面,为读者检索其他图书馆的公用联机目录服务。

跟踪JAVA语言中用于检索SQL数据库的JDBC—API,开发通用型的数据库的万维网界面。

1.2.4 合作开发针对重点学科的万维网页与电子专藏

选择重点学科,与有关院系合作,调查网络资源,结合图书馆馆藏与服务项目,建立针对学科的万维网页。由馆内专业人员与技术部门人员合作,收集与提供与该学科相关的文献资源,形成学科专页。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与校外乃至于国外单位进行类似的合作。但一定要注重在本校师生中宣传这种合作产品的利用,以达到推动本校教学科研的目的。

对国外已出现的免费电子刊物、电子资源中心等,只要与本校教学科研需求相一致,应当争取与其取得联系,获得在国内建立MIRROR服务站的许可,逐渐形成一系列有特色的电子专藏。

在开发建立万维网页与电子专藏中,要注意保护文献资源的版权。

1.3 电子出版物服务

电子出版物指的是用电子媒体方式出版发行的出版物,包括磁盘、磁带、光盘、联机等形式。在目前情况下,光盘及磁带均具有数据量大,又不受限于远程通讯的长处,因此最宜作为大学图书馆的首选电子出版物媒体,提高电子出版物的使用效果。与此同时,大学图书馆也要跟踪了解联机型电子出版物的发展,对重点学科与科研项目提供联机型出版物的保障。

1.3.1 设立相当规模的电子文献阅览室

大学图书馆应设立相当规模的电子文献阅览室,配置充足的个人计算机,对校内读者开放,限时使用,收费打印。

电子文献阅览室应以使用馆藏电子出版物以及网络信息资源为主,一般不提供编制程序、文字处理、电子邮件等方面的服务。

电子文献阅览室应设有自己的服务器。在用户许可证允许的条件下,将常用资源,如参考工具书等,存放在服务器上。

电子文献阅览室可以作为专业工作人员的研究基地。在有条件的地方,与图书情报学系师生合作,开展信息组织、用户界面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是针对中文电子出版物的研究。

1.3.2 将电子出版物作为馆藏建设的一项内容 大学图书馆应将电子出版物列入馆藏建设的规划,针对学校的学科分布情况确定电子出版物的收藏方针,在书刊经费中列出专项用于电子出版物的购置。

检索工具凡电子版与印刷版同时发行的,应侧重于收藏电子版。

选择一定的专业范围对中文电子出版物进行重点收集,形成特藏。

对电子出版物的使用,一定要注重用户的宣传辅导工作,收集有关使用效果的回馈。

1.3.3 引进全文数据库在引进国外的全文数据库时, 要全面考察研究国外已有的各种全文数据库,以学科内容与使用文种为首要标准,择优引进。引进全文数据库过程中,应当注重与其他图书馆之间的协调,注意利用区域性与全国性信息保障系统的资源。

在选择全文数据库时,要同时注重收录内容与检索界面的质量,宁缺勿滥。

对现有馆藏中与全文数据库重复的部分应加以具体分析,慎重取舍,不宜全部停订。换句话说,某一刊物是否停订,仍应取决于其刊物本身对于本校读者的价值,而不应根据是否已收录在本馆的全文数据库内。

目前仅以缩微版收藏的一些刊物,可以考虑用电子版的全文数据库加以取代。

1.3.4 电子出版物方面的协调合作 选择国内高校与科研部门,尤其是本地区单位为合作伙伴,共同探索电子出版物与联机公用目录的结合与共享问题。

大学图书馆可以争取直接在Carl-Uncover,Dialog,Lexis- Nexis,OCLC,UMI等海外文献公司开户,或者开办海外代理, 在馆际互借部门增加文献传送服务,以收费方式协助用户,包括外部用户,订购速递全文文件。

选择一些相关高校与科研部门为合作伙伴,在不违反相应的用户许可证条件下,互相为对方用户提供使用馆藏电子出版物的便利,包括进行以国际互联网为媒体的文献服务。

对于使用馆藏中外文电子出版物进行馆际互借的问题,一定要按照用户许可证规定的条件办事,谨慎对待文献版权及出版商的权益。

1.3.5 建立信息技术示范与培训中心 大学图书馆可以上述的电子文献阅览室为依托,将电子文献阅览室的一部分办成信息技术示范与培训中心,或者反过来,将电子文献阅览室办成信息技术中心的一部分。无论何种名目,都应对本校师生开放。

中心应设有一定数量的新产品示范专用机,鼓励国内外软硬件厂商和数据库出版商免费提供样品和其它资助,同时承担为厂商收集用户反馈的义务。每个产品的示范时间的长短,可以根据用户的反馈决定,也可以根据与厂商之间的合同决定。

中心可定期为就近地区以至全国图书馆界提供新产品的培训服务。在培训中,保障所有受训人员有充足的上机操作机会。

1.4 电子文献的加工与出版

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可以选择将某些馆藏,尤其是某些特藏,加工成电子文献,供读者使用、馆际交换,以及进入商业流通。

电子文献的加工与出版,需要处理好版权归属、信息组织、用户界面等诸多问题,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与人力,对于需要较多投入的项目,应当考虑经济效益问题。

经验表明,电子文献的加工与出版起步容易,但如果投入不多,或者没有持续投入的保障,往往导致品质失控,项目流产,最终收效不大,无异于浪费。因此,大学图书馆在进行电子文献的加工与出版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文献内容拥有不容争辩的所有权或使用权;

(2)突出学科重点,择优选题,确保实用价值;

(3)着力于信息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保障上乘质量;

(4)其它方面,如硬件软件、产品发行等, 可利用外部商业渠道,以减少投资成本。

在选题方面可考虑以下一些内容:

1.4.1 编制出版电子版馆藏目录 可以多种形式编制大学图书馆的馆藏目录。例如可以将目前的书目数据库内容或其中某些学科与专题,略加补充转换成光盘,配以检索界面,使之可以在个人电脑上使用,代替书本式书目。

拥有较大规模书目数据的大学图书馆,也可以考虑直接出售MARC数据磁带,按用户规格发货,让用户自行负责检索界面的设计开发。

1.4.2 将现有的数据库移植到电脑网络上

如果大学图书馆已拥有自行开发的数据库,可以将其移植到联机公用目录上,以便于更多读者使用。

也可以考虑使用万维网页的界面,连接自行开发的数据库,扩大使用范围。

如果国内有合适的中文数据库,例如中文的报刊文摘索引,可以与出版者磋商,付以适当费用获得许可,转换到大学图书馆的目录系统上或万维网页上,限制在校园及校园信息网络范围内使用。

1.4.3 选择某特藏加工成电子文献选择特藏专题时, 要考虑本馆读者能否受益,受益多少。

如建立文本式全文数据库,应考虑以SGML格式的全文标引。

如建立图像式全文数据库,应考虑制作成PDF文件格式。

如建立图像式全文数据库,应在测试基础上确定适当的图像扫描精密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原始扫描的密度应当越高越好。扫描后的文件,可以加工压缩后发行,但原始的高密度扫描文件应予以全部保留,以备未来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

全文数据库既要有各种检索功能,也要有完善的浏览功能。 (待续)

标签:;  ;  ;  ;  

新信息技术应用与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发展的思路与建议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