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篮球校本体育课程建设与实施》研究总结报告论文_章英,李星,张鹏,张徐,唐勤

《小学篮球校本体育课程建设与实施》研究总结报告论文_章英,李星,张鹏,张徐,唐勤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清水河分校 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程体系的不断发展,体育课程模式也逐渐多样化,特色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以及在学校体育改革“两强两优”理念指导下,我校通过校本教研工作与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教师对校本课程与小学体育课程体系的完善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从课程的开发建设与实施过程中总结出以下理论与实践成果:课程的建设背景与定位、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制定的内容选择、课程建设教改思路、课程实施的成效反馈、存在问题与解决路径、未来发展规划。

1、课程建设背景与定位

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还比较单一,我国体育教学课程标准对于体育教学提出了要求,某些学校仅仅为了达标而设置体育教学,内容多半重复和枯燥乏味,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无法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重复的项目使得学生不愿意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天气污染没办法上体育课,在体育课堂上往往形成独自看课外书或者是几个学生凑在一起玩的局面。根据这种现象,我校积极建设校本课程,致力做到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完善体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我校以篮球项目为基础创编了名为“魅力篮球”的校本课程 。其主要内容是针对小学生,在校接受适合此年龄段的篮球技术教育所创编的。篮球运动有着其他运动无法替代的优势:它有利于发展学生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有利于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满足现代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因此如何让学生喜欢篮球课,进而积极主动的完成篮球校本课程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我们想通过本课的研究找到学生真正喜欢篮球课的内容或者模式。

2、课程的指导思想

我校在课程建设中坚持贯彻落实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完善体育课程,以培养学生兴趣、养成锻炼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线,完善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建立大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体系。深入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武侯区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成武府办发〔2014〕68号)文件精神,围绕“开展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丰富课程内容、优化教学形式,丰富学校办学内涵”的工作重点。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课程建设与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成果。

我校认为,校本课程的建设工作应该是富有创造性的,我校充分考虑到教学资源的差异性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所以建设出来的校本课程要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独立思考能力;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应利于开拓学生知行并进的意识;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等。

3、课程建设目标

3.1重建教学体系,提升教师教研能力

校本课程的建设是重建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我校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魅力篮球”校本课程突破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旧体系,建立以增强体质、提高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使学生以篮球运动为基础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同时在校本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也进一步提升了学校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体育教师需要通过对权威文献的查阅和整理来找到校本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同时也需要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梳理以此来找到更适合我校学生的课程内容以及教育教学方法。并且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观察统计,及时对课程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通过校本课程的建设,帮助体育教师养成了良好的科研习惯,提升了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

3.2培养优秀学生(落实学校体育改革“两强两优”理念)

通过围绕篮球项目的各种体育途径,分水平段向学生进行系统的篮球运动、健康保健基础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培养兴趣,发扬优势,优缺共存,协调发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学会以篮球作为自身健身的主要项目,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运动参与方面,通过篮球课、篮球竞赛及其他相关活动使之达到全员参与。并根据不同水平段孩子的身体以及心理情况创新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竞赛项目,使全校学生不仅全员参与,更是乐于参与,在参与中进步,在参与中成长。

运动技能方面,根据各水平段孩子的身心情况,通过科学的方法发展学生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变向、柔韧等身体素质。

身体健康方面,根据各水平段孩子的身心情况,通过练习,有效地改善大脑皮层神经兴奋与抑制的过程,提高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循环系统的功能,使身心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满足现代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感受合作力量,唤起团结意识,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和意志品质,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激发和培养。

3.3.打造优秀体育教师团队

校本课程的建设是一项团队工程,需要学校领导以及体育组所有体育教师通力合作来完成,这有助于体育教师团队的发展,有助于打造出一支优秀的体育教师团队。学校文化决定着教师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学校在进行校本课程建设的同时,不断激发教师团队意识,进行文化引领,强调“为儿童的真实发展,为教育的向上向好,携手同行,共促教育”,在教师心中确立教师团队对于教师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在校本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体育组老师定期进行汇报和交流,同时在课余时间老师们也经常进行讨论和研究。不断的交流使得团队中的教师教学理念更加一致,相互之间的配合也更加默契。不管是在教育教学还是日常工作中都让教师们得到了发展,有助于让学校的体育教师团队变得越来越优秀。

4、课程制定的内容选择

要使全校学生普遍参加篮球活动,人人都愿意、都会玩篮球,兴趣是引领、课堂教学内容是基础,它是学生获取篮球知识,掌握篮球基本动作的主要阵地。综合各年级教材,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身体发育的特点不同,遵循少年儿童的身体特点对1--6年级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合理的安排篮球教学内容。围绕体育新课程标准,划分为水平一(一、二年级)、水平二(三、四)年级、水平三(五、六年级)内容安排上也相应的划分为三个大单元,每个大单元下设两个年级单元目标。

水平一的内容选择结合水平一学生的身心情况,课程内容主要选择原地、移动中简单的小篮球游戏,配合基本活动能力练习,以发展学生的一般活动能力为主,增进学生球感与控制球能力。在小篮球游戏中发展基本活动能力,增进球感、球性,提高控制小篮球的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和表现力。内容具体包括耍球游戏、地滚球游戏、拍球游戏、传接球游戏、投(击)准游戏,趣味篮球竞赛。组织方法主要采用情景游戏法和竞赛学练法。

水平二的内容选择结合水平二学生的身心情况,课程内容融合小篮球基本技能于游戏学练中,在游戏活动中发展运动能力与一般体能,通过游戏活动掌握简单的小篮球基本技能。在小篮球游戏中,发展基本运动能力和体能,初步掌握简单的小篮球基本技能,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内容具体包括耍球游戏、地滚球游戏、运球游戏、传接游戏(含递与抛)、投(击)准游戏、综合竞赛游戏,趣味篮球竞赛。组织方法主要采用以篮球活动性游戏为主体的篮球游戏教学和竞赛学练法。

水平三的内容选择结合水平三学生的身心情况,课程内容以较复杂的小篮球游戏为主,结合小篮球基本技能教学,在游戏中运用小篮球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和体能。在小篮球游戏与基本技能学练中,掌握并运用基本技术技能,提高奔跑中控制球的能力,发展速度、灵敏、协调等体能,培养交际能力、拼搏精神和合作精神。内容具体包括球性游戏、运球游戏、传接游戏、投篮游戏(含击准)、综合竞赛游戏、篮球竞赛。组织方法主要采用以篮球基本技能学练为主体的篮球游戏教学和竞赛学练法。

5、课程建设教改思路

我校推信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体育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体育教师要以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为指针,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进身体健康,培养具有优良的心理品质,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服务。在这层意义上说,体育教学方法的转变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可靠保障,所以我们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探求对体育教学方法的补充与开发。

5.1科学教育观念主导教学手段的变化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是找到适合和高效教学手段的必要条件。篮球运动的教学是一个教育过程,篮球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贯穿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还要教书育人。篮球运动的教学主要是通过篮球技术、战术的学习和掌握,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更好的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从而进一步为提高技术、战术的运用能力打好基础。在这一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发挥好主导作用,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

水平一的孩子他们活泼,富有朝气,情感易表露。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相对有限。一年级学生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肌肉力量差,容易疲劳,运动能力相对薄弱。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窄,认识能力有限,对运动知识了解不完善,学生基本上以前都未接触过小篮球。运动能力相对薄弱,锻炼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方法,在体育活动中自我意识强,友好合作精神尚缺乏。因此,水平一的学生在学习小篮球时,主要以基本技能学习为主,并配合大量的小篮球游戏来优化学习效果,在游戏化的学习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我能行”的信心,以及了解自我保护的方法,逐步养成简单合作的学习习惯及对篮球运动的喜爱。同时,注意将医学知识与体能训练融入到体育技能的教学中。

水平二的孩子处于从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时期,其总体发展较平稳、稳定。这一特点具体表现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如他们开始出现了分化性的学习兴趣;对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等;在对自我的评价上,开始不再完全依赖他人的评价,开始独立地对自己评价,且开始偏重对内心品质的评价。其中,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年级是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因此,水平二的孩子主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对于不同运动水平特别是运动水平较低的孩子一定要多关注其情绪变化,多鼓励,避免孩子因此对运动产生抗拒。同时,对全体学生做好思想引导,形成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的课堂氛围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水平三的孩子对体育课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其认知能力和体育意识也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都有了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和锻炼方式,并且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且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学会多种运动基本技能,有所专长,他们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依赖性强,且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在集体活动中和他人团结合作,完成活动任务。但此阶段的学生的自控能力还较差,不能很好的把握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这个“度”,其体育技能也稳定。所以,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因此,水平三的孩子应多采用小组学习,给小组制定目标,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达成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观察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对学生错误的地方及时进行纠正,同时对采用的方法不适合的小组及时给出建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想出更合适、效率更高的学习方法。

5.2突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引导式教学模式

教学手段的转变必然要带来学习方式的转变。多年来,新课程改革实验人积极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形成一种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格局。其本质是师生关系的重塑和师生角色的重新定位。传统的“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一个人自学新知、获取新知的能力将成为决定其个人未来命运的基本素质。所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已成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技能。另外,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行动规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只能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事物,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真正成为追求知识的主人。

在引导是教学模式中经常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指定组长,组内成员按照特优生、优生、待优生进行搭配。组合时既考虑到各种层次的学生,同时又兼顾到学生的实情,努力做到优良结合、动静相济。选出的小组长负责预习的检查、信息的反馈、互动的主持和板演的点评。把待优生放到特优生的旁边,让特优生和待优生实现“一对一”的帮扶活动。形式完成后,关键是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导学案,一步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质疑,教师释疑,再质疑、再释疑,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成共识,完成学习活动。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里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时间与空间。德国教育家普斯谱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课堂教学要坚决摒弃“满堂灌”的教法,改变以往教师—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增强师生活动的多项性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教师要根据教材、学情的不同特点,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营造一种平等、自由、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思维激活状态,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求新知。

6、课程实施的成效反馈

6.1每天一节课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反馈

课程的实施保证学生每天的运动量的同时还要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中小学生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有较强的模仿性、向师性和可塑性。在教学中多以游戏教学为主,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学校体育的集体氛围,促进了学生对自身价值和集体力量的认识,增强了自信、自尊,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良好作风和集体主义精神。我校凭借体育课程独特的教学方式,利用中小学生的模仿性、向师性,根据其个性特征极具可塑性的特点,设置良好的个性倾向性诱因,积极正确引导学生,有其他课程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同时,体育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艺术,进行因材施教,突出发挥学生的主体,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个性的丰富与发展,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课程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以下成果:

对竞争意识的培养,竞争是体育竞赛最为突出的特点,而好胜心理 正是中小学生鲜明的特点。体育游戏、竞赛、运动竞赛、各种测试与评分等都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造了大量的机会和良好的条件。动员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竞争与自我能力展现的活动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其竞争能力。

对学生性格的发展,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惯常行为方式的心里特征。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参加的性格特点有不同的要求,因而参加者通过进行不同的项目的活动,来发展自身良好的性格,改造性格上的弱点。比如参加足球运动,它是集体项目,要求参加者具有机智灵活、敢打敢拼、沉着冷静、协同配合等良好的作风和心理品质,常参加这种运动可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尤其对那些内向、孤僻、软弱、优柔寡断的学生可克服其性格弱点,逐步形成开朗、勇敢、顽强的性格。

对意志品质的培养,在体育教学、训练与竞赛中,参加者必须在困难面前进行自我约束、动员、暗示、命令和体验,及时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与障碍。运动中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意志努力。而胜利也常取决于“坚持下去”的努力之中。对于目前多为独生子女的中小学生来说,只有长期的进行“再坚持一下”的努力,才更有益于意志品质的培养。

对能力的培养,参加体育运动和体育课,对中小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不仅仅是体育能力,还包括自我认识能力、协同配合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等。体育的多功能作用,在这方面也发挥的淋漓尽致。

对情感的培养,体育活动中,人们抱有各种各样的体验,也就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例如:在运动竞赛时,由于激烈的对抗会产生紧张感,由于胜利会产生满足、愉快的情感。对中小学生来说,运动项目的多样性和吸引力会诱发他们的情趣和爱好;远动环境的复杂多变,又激发他们的应变能力。这都能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满意、愉快、欢乐、兴奋等情感体验。当然,其中也有挫折和失败。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拚搏,才会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全部乐趣。因此,学校体育教学有助于中小学生情感的社会化、深刻化,切实培养他们勇敢、顽强、乐观的情感。

6.2“魅力篮球”校本课程教学理论与课程实施成效

在“魅力篮球”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通过深入的理论探索以及对我校校训中“乐健”的理解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撰写了《川大附小清水河分校“魅力篮球”校本课程纲要》、《川大附小清水河分校“魅力篮球”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在纲要和实施方案的指导下我校体育组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研究制作了我校原创的《“魅力篮球”校本教材》,同时还制定了6年12学期的《“魅力篮球”课时计划》,形成了一整套的理论成果。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以游戏教学为主进行课程教学,我们原创的《“魅力篮球”教材》也多为趣味性很强的游戏。通过游戏化的教学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提高篮球技术,在快乐中强健身体,以达到培养“乐健”学子的目的。在强大的理论依据指导下,我校各班每周一节篮球课使全校每个学生都能够愉快的参与到篮球技术学习以及篮球活动中去,为学生建立“终身运动”意识打下基础。

6.3“魅力篮球”校本特色课程链接体育课程体系的发展

通过对“魅力篮球”建设与实施形成的教学理论与实施成效进行思考,我们对建立一套完善的体育课程体系有了新的理解,并形成了一些基本思路。比如,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体育课程体系,我们需要找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之间的相似点、不同点以及变化规律。以此为依据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或者同样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年龄段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和重难点。当明确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后,我们对教学模式的选择才能更准确。例如“魅力篮球”课程建设我们明确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情况,确定了不同年龄段对应的篮球教学内容,这帮组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得心应手的选择教学模式。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也能准确的找到原因所在和解决办法,这无疑使一个完善的体育课程体系的表现。只有当我们对学生不同年龄段情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有了深入的认知后才能形成科学的教学理念。以此来发展并形成完善的体育课程体系。

7.存在问题与解决路径

7.1存在问题

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来了一些问题。例如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部分教师的科研素质不够高,不知道怎样通过正确的途径找到权威的文献,总结和分析实践经验的能力较差。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解读,老师之间有时候会产生一些分歧。魅力篮球校本课程实施后学生对于篮球的热爱变得很强烈,出现很多学生把球带到教学楼拍打、随时一有空闲就只想着打篮球的情况,对学生的文化学习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教材的选择以及评价机制方面还有待完善,教材里的内容有的低段内容太难,能够完成的学生很少,高段内容有的又太简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些问题的暴露也提示着我们下一步前进的方向,出现问题我们就想办法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课程,不断提示教师的教学素质,对于教材我们也要积极进行改进。致力于建设一套完善的、科学的校本课程体系。

7.2解决路径

7.2.1教师积极参与相关体育项目课程的最新教学培训(如篮球专项体能训练、国家e级教练员培训)

7.2.2 完善教材与评价机制(如确立小篮球游戏相关教材为教学教材,评价机制,把握合理性原则,就是指标的选取的合理性;把握综合性原则,就是指标选取要全面,权重要综合分析;把握促进性原则,指标的选取要促进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把握好评价机制原则的前提下进行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学效果。)

8.课程建设未来发展规划

针对我校体育教育发展现状,及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加快我校体育教育的发展,特制定以下发展规划:

指导思想,坚持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积极改革学校体育管理制度,大力推进体育新课程实验,不断创新体育活动方式、方法,全面提高我校体育教育水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发展目标,全面推进我校体育课程改革,基本形成适应教育发展需要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和学校体育管理、评价体系;创新机制,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整合体育教育资源,提高学校体育设施配置标准;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爱好和习惯,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主要任务,认真组织学习、深入宣传、严格执行学校体育工作各项政策法规,大力宣传、确保每一位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全面加强体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不断优化体育教师队伍结构,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和多层面培训,全面提高体育教师道德素质、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深化体育教育课程改革。全面落实国家体育课程方案,制订我校体育新课程年度计划,构建符合我校特点、与国家新课程改革要求相适应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积极加强地方体育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建立起多种形式的课外文体活动兴趣小组,丰富学生课外文体生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进一步改革学校运动会、体育节的组织方式和活动内容,扩大学生参与面,提高全体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身体健康水平。积极训练,提高我校体育活动水平和竞技运动成绩。认真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把全民健身运动和各项竞技运动有机结合,广泛开展校内校外多种形式的群众体育竞赛活动。

做为一名学校体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不断努力学习、钻研,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教学研究,以满足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要以高尚的师德、正确的言行,在课堂上和生活中给学生作出表率。

论文作者:章英,李星,张鹏,张徐,唐勤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小学篮球校本体育课程建设与实施》研究总结报告论文_章英,李星,张鹏,张徐,唐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