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拾荒农民工的地位及其在城乡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论文_吕福侠

城市拾荒农民工的地位及其在城乡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论文_吕福侠

山西省水利建筑工程局 山西太原 030006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在庞大的“民丁潮”中有支这样的队伍,他们行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这就是城市拾荒农民工。城市拾荒农民丁,作为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的一支大军,不仅美化了城市生活环境,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自己的收人,繁荣了农村经济,他们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促进了城乡二元结构的融合,是一种积极的生产力要素。然而,就是这样一种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他们的贡献却被忽视。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居住条件恶劣,生活得不到保障,还要受到城市人的歧视。这种“所劳”和“所得”严重失衡的状态,笔者称之为矛盾地位。那么这种矛盾地位,又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又该如何去认识它,去改变它,就成为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城市拾荒农民工 城乡经济 社会公平原则

1城市拾荒农民工对社会和城乡经济发展的贡献

城市拾荒农民工的“所劳”是以一种特殊的生产方式进行的,这种特殊的生产方式虽然重要,但人们却不愿意去从事这种生产活动,那就是捡拾垃圾和收购废品。我们必须看到,这种普遍得不到人们认可的生产活动,却有着巨大的社会贡献。

1.1城市拾荒农民工对城市社会的贡献

城市拾荒农民工是源意识和环境意识淡薄,而城市拾荒农民工的存在,起到了拾遗补缺和无可替代的作用。循环经济中,城市拾荒农民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重视城市拾荒农民工的社会贡献。城市拾荒农民工的生产活动,可以缓解垃圾围城问题,减轻环境污染。城市拾荒农民工流向城市,带动了城市的消费和加速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民工进城冲击着城市的消费,特别是在那些农民工集中的城市,已经改变并继续改变着城市的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

1.2城市拾荒农民工对农村社会的贡献

城市拾荒农民工是从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分化出来的一种形式,它的转移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问的合理流动。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优化配置。 从劳动力流动的效果来看,城市拾荒农民工进城缓解了农村的土地压力。土地都集中在种田养殖能手的手中,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的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从维持农村社会的稳定来看,来自农村的城市拾荒农民工在城市中辛勤劳动,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获得财富,这不仅增加了拾荒农民工自身家庭的收入,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

1.3促进了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融合

城市拾荒农民工流向城市,有利于加快城市和农村的融合,促进二元社会结构的转型,缩小城乡差距。城市拾荒农民工进城,一方面作为突破社会体制限制的力量建构了城乡之间的人力资源互动模式,并以民间社会形式予以某种程度上的合法化与制度化,从而有利于城乡之问其它互动模式的建构。另一方面,城市拾荒农民工进城是社会资源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有利于城市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从这两种意义上说,城市拾荒农民工进城有利于城乡社会的融合,影响了二元社会结构的转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城市拾荒农民工矛盾地位的成因——社会公平原则的失效

2.1以社会公平原则为导向的社会制度的缺失是城市拾荒农民工矛盾地位形成的主要原因

美国废品处理专家马丁•梅迪纳在《世界清道夫》一书中说,全球约有1500万名拾荒者,大概占全球城市人口的l%;这些拾荒者每天从垃圾中捡出数十万吨可用于回收再加工成各类产品的废旧材料,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他们劳苦功高,但他们并未得到政府的支持I7J。在我们国家,政府对于城市拾荒农民工应该说也是有所亏欠的。在日常生活和捡拾垃圾的过程中,城市拾荒农民工也会因为某些原因和城市中的市民发生矛盾冲突。巴西拾荒倡导者豪尔赫•皮涅罗说,如果政府能停止“骚扰”拾荒者,帮助他们将这份工作职业化,就有可能避免拾荒者与市民发生矛盾以及其他诸多问题的出现。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只能依靠以社会公平为原则的社会制度的建立,只有在制度上保障拾荒行业的规范化,从业人员的合法化,城市拾荒农民工的“所劳”和“所得”之间严重失衡的状态,才可能会改变。

2.2以社会公平为原则的社会评价机制的扭曲是城市拾荒农民工矛盾地位形成的另一原因

人们在对城市拾荒农民工进行社会评价时,他们只看到行为主体即城市拾荒农民工的不体面形象,而忽略了他们的行为及其行为的效果之社会意义。对城市拾荒农民工不体面形象的评价就是各种污名的产生,它是社会评价机制被扭曲的直接结果之一。媒体和社会舆论是这种扭曲的社会评价机制的操控者。诚然,个别城市拾荒农民工在拾荒或是收废过程中有顺手牵羊的不良行为,但是我们不能以偏概全,认为城市里丢了东西都是城市拾荒农民所为。因此,以社会公平为原则的社会评价机制在对人们进行社会评价时,必须依据行为主体、行为及其效果综合进行,而不能偏重某一部分,甚至忽略其它部分。只有这样,社会评价机制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做出公平、有效的社会评价。

3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平原则,提高城市拾荒农民工地位的对策

3.1建立和完善以社会公平原则为导向的社会制度

政府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拾荒者最基本的权利,使他们生活安定,无后顾之忧,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政府对城市拾荒农民工的管理应该寓管理于服务,除了进行市场统筹规划、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之外,对城市拾荒农民工的上岗实行“免费培训”,为他们提供技术技能的培训,法律知识的培训,逐步发展到为他们提供社会保险,引导他们成为懂技术,遵守法律的合格城市劳动者。通过改善城市拾荒农民工的工作生活条件,无形中可以提高他们的归属感与社会地位,从而吸取更多的人加入这一行业,达成政府部门与城市拾荒农民工之间的双赢。

3.2构建以社会公平为原则的社会评价机制,正确认识和评价城市拾荒农民工

媒体和社会舆论应该应用以社会公平为原则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城市拾荒农民工做出客观、适当的评价,正确引导人们加深对城市拾荒农民工的认识,要还“事实于本来面目”。对于城市拾荒农民工已经造成的不适当的社会评价,媒体和社会舆论应该多一些正面报道,改变城市拾荒农民工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使人们都能够尊重他们的劳动,尊重他们的人格。事实上,虽然城市拾荒农民工自身素质不高,但是他们之中也有很多感人的事迹。我们要全面地、真正地认识城市拾荒农民工,构建以社会公平为原则的社会评价机制是达到此目的的重要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

3.3城市拾荒农民工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律意识,使自己成为合格的城市劳动者和守法的好公民

城市拾荒农民工可以在政府的帮助下,像城市清洁工一样统一着装,统一工具,以良好的形象从事自己的工作。城市拾荒农民工自身也应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学习健康礼仪、城市生活常识,做一个文明的“城市人”。城市拾荒农民工还应该积极参与政府提供的免费培训,学习更多的法律法规和技能,更好地融入到城市社会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赵茜.浅谈城市拾荒农民工的地位及在城乡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08:11-14.

论文作者:吕福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

标签:;  ;  ;  ;  ;  ;  ;  ;  

城市拾荒农民工的地位及其在城乡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论文_吕福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