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性头痛眩晕应用针灸牵引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_刘顺莉

颈性头痛眩晕应用针灸牵引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_刘顺莉

刘顺莉 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中医医院 云南 大理671003

2015年12月《中国医学人文》

【摘要】目的:分析对颈性头痛眩晕患者采用针灸联合牵引推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颈性头痛眩晕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针灸单独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针灸联合牵引推拿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76.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两组的评分改善情况相比,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针对头痛眩晕患者采用针灸联合牵引推拿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颈性头痛眩晕;牵引;针灸;推拿

颈性头痛眩晕也称为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等,是临床常见的颈椎病[1]。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等,后仰头部或进行头部旋转时,可引起突然眩晕,严重时猝然跌倒,改变体位后可使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颈性头痛眩晕患者,采用针灸牵引推拿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较为满意,现进行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颈性头痛眩晕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22例和17例。年龄为30~70岁,平均年龄(48.56±5.14)岁;病程为5个月~15年,平均病程(6.14±1.47)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23例和16例。年龄为29~68岁,平均年龄(47.58±6.25)岁;病程为3个月~15年,平均病程(6.53±1.7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单独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针灸牵引推拿治疗,具体如下。

1.2.1针灸疗法 穴位选择:主要穴位为少阳经穴,取风池、太阳、百会、完骨、手三里、颈夹脊、合谷、外关等。方法: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操作者采用规格合适的毫针进行针灸,上肢、颈部穴位进行直刺,头部穴位进行斜刺,得气为宜,并配合电针仪进行治疗。每日1次。每次20分钟,疗程为10天。

1.2.2牵引治疗 嘱咐患者取坐位,牵引时,保持患者前倾头部,角度为10-25°,首次牵引重量为5 kg,进行间歇性牵引,牵引重量结合患者的情况进行递增,递增重量为1-2 kg/日,每日1次,每日牵引时间为30分钟,疗程为10天。

1.2.3推拿手法 在进行常规操作中,采用头面部推拿手法配合治疗。颈项部:患者取坐位,操作者站于患者的背部,重点对斜方肌进行推拿,以侧屈、颈椎屈伸等被动运动结合操作。再对风府、风池、阿是穴、天宗、肩中俞进行按揉,以患者感觉到酸胀感为宜。最后自上而下拿颈椎、风池、肩井部3遍,并对颈椎关节进行拔伸。头面部:取仰卧位,操作者站于患者右侧,按揉太阳、角孙、头维5分钟,再由太阳-头维-角孙采用大拇指螺纹面抹3分钟。患者改为坐位,操作者对患者的前额发迹-风池穴采用五指拿法进行3-5遍拿捏,最后拿合谷穴。该操作每日1次,每次20分钟,疗程为10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评定方式

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对患者进行评定,分析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该量表总分为44分,患者的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的临床症状越轻。并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评定标准:治愈:治疗后,患者的眩晕、头痛等临床症状得到完全改善;显效:患者的眩晕、头痛等临床症状大部分改善,头晕、头痛症状偶尔出现,但程度轻;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缓解,不适症状较重,但具有生活自理能力;无效:患者治疗后并未出现明显有效,甚至症状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所有数据的分析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中,治愈15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3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中,治愈10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9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P<0.05),两组的评分改善情况相比,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的比较(分)

组别 例数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

观察组39 18.56±4.2837.74±5.26

对照组39 19.37±4.3530.42±5.19

3.讨论

颈性头痛眩晕的主要发病机制为颈部疾病导致颅外椎动脉出现血流受阻或由于神经受到压迫引起的头痛眩晕综合征。颈性头痛眩晕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采用有效的手段进行治疗,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中医学说中认为,导致颈性头痛眩晕的主要因素为肝肾阴虚,且本病的病位所在为颈椎[2]。针灸通过对患者进行针刺,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的风池、肩井、印堂、阿是等穴位郁结的邪气,具有平心静气、清肝明目等效果,疏通患者的气血之后,能够明显减弱患者的颈部疼痛[3]。推拿手法主要通过外力来讲患者的颈部错位关节扶正,通过力量压迫,使患者的交感神经丛、椎动脉等部位的血管通畅。颈椎牵引是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保守治疗方法,在进行手法推拿前,实施颈椎牵引,能够使椎间孔与椎间隙增大,降低或缓解神经根的压迫及刺激,将肌肉痉挛解除,减轻椎间盘内压。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颈性头痛眩晕患者采用针灸牵引推拿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在颈性头痛眩晕患者的治疗中,采用针灸牵引推拿进行治疗,临床疗效值得肯定,具有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宋如意.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4,24(6):60-61.

[2]李凌辉.29例中耳手术后并发颈性眩晕的临床治疗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23(19):234-235.

[3]许向东.颈性眩晕67例应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的效果探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34(32):225-226.

作者简介:刘顺莉(1965年-),汉族,大理,主治医师(中医针灸),大专,主要从事针灸推拿方面工作。

论文作者:刘顺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0

标签:;  ;  ;  ;  ;  ;  ;  ;  

颈性头痛眩晕应用针灸牵引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_刘顺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