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档案在银行管理中的作用论文_李玉芳

谈档案在银行管理中的作用论文_李玉芳

库车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新疆 842000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的今天,银行活动日益频繁,银行在经济中所起的促进作用也更加显著。与此同时,银行诈骗、银行犯罪、无故违约等行为也随之大量出现。为防止这些不良行为的产生,档案作为银行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对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顺利开展银行经营活动,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银行;档案管理;作用

引言

一般而言,银行部门的决策者一般都不看好银行档案工作,他们很少认为档案是重要的可以争取资金。这主要是因为文件的工作人员不能或不想定义和提高他们的工作。文件工作被认为是一个非常悠闲的职业,从事一些令人羡慕,但实际上非常琐碎的工作不幸的是,银行档案工作者没有去解释这些误区。理论界认为档案管理必须采取一些基本措施来改变公众对银行档案工作的印象,通过改变档案管理自己的形象来改变档案管理对外界的印象。和所有其他行业一样,档案管理应该用术语来定义自己,而不是每天做什么来定义,它应该是档案管理的最终决定档案管理价值的决策者。不管是什么层次的人都通过自己的事业来实现它的影响力。

一、档案管理在银行工作中的现状

在银行体系当中,档案管理体系较为繁琐复杂,涉及层次较广,并且存在很多的隐患。但是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存在很多漏洞,管理制度仍然还在上升阶段,很多制度不够完善,未做出有效的工作成效。所以当下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要对档案管理体制改革,最终形成三步方针,简单来说就是分为分布式保管朝集中管理的走向,进而提高档案电子化进程,同时促进档案多元化发展。

二、加强档案管理对提高银行管理的具体作用

1.实现档案利用率的最大化

总的来讲,档案工作管理完善与否全部在于管理阶层对档案工作的足够重视,以及档案管理相关人员的培养。把档案管理工作做好的根本原因是要将档案的利用率实现最大化,方便进行有关资料检索工作。

2.有利于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应该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的工作方案,其本质上就是对问题提出针对性思考,达到最终工作目的的措施。以我为主的档案记录原则,即存留档案应该以本人为基础进行工作的原则。这不单单是在长期的工作当中总结的经验教训,并且是当下为档案工作的实施,规范化管理的针对性原则。其本着坚持国家对相关档案管理条例的认定时,增强系统化工作,建立良好的档案书写制度模板,严格规范工作环节,为实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实施有序工作制度的方针。从目前工作现状来看,档案的缺失和重复是当前工作的一大重要难题。为解决好这个问题,要从三个角度出发:第一,掌握文件档案的有效期规定,对现阶段工作任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把近期要存档的档案提前进行整理,没有做出要求的先押后处理。不然就会造成工作结构混乱。第二,掌握档案内容,做出正确分类。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的工作主题,区别不同档案,把类型相同档案进行分类处理,减少档案繁多带来的麻烦,提高档案利用率。第三,保证档案存留的完整。在档案的整理工作中,既要保证档案之间不会混乱,还要保证档案对完整性。尤其在存档工作之前,更是要做好检查工作,保证相同主题的文件分到同一个档案当中去,文件不会丢失,从而使得档案具有高度的还原度,查阅的时候能够对档案内容一目了然,在整理好档案的同时,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给以后档案工作降低了难度。

3.有利于银行的发展

把银行规范化管理需要一个过渡阶段,无论是思想、方针政策等方面都必须要经过这个阶段,银行才能够实现规范化管理。档案管理是一个重要的岗位,相关部门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掌握关键的工作步骤要点,真正把工作内容落实到下面。当下档案管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弊端也越来越严重,仍然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改革:

(1)建立档案管理中心。档案管理中心有利于帮助银行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对档案的整体性综合分类处理进行安排,确保档案的完整有效,提高档案利用率。

(2)管理者做出足够重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下管理者应该切实做好档案工作监督,加强档案编译整理工作,规范化管理。加强档案使用效率,准确落实档案工作的定位,提高创造力,结合时代特点进行改革,迎合当下时代发展规律进行档案电子化管理,抓住机会,发挥档案管理的作用。

三、新时期银行档案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银行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非常特殊,加强银行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期经济环境的变化对银行的档案管理上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档案管理的数量、质量水平、记录载体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银行档案旧有管理载体形式单一、数量庞大、管理人员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现代化手段、管理粗放,在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管理模式、管理流程、管理队伍、管理设施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档案管理体制不健全,档案管理机制不科学。银行管理层在档案管理重要性认识不清或者不全面,使得银行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统一部署和有效的指导,档案管理标准不统一,档案管理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交流,档案工作混乱,缺少协作与联动机制;采取旧有简单、粗放的管理模式,“重保管,轻利用”,因循守旧,不能形成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

2.档案电子化进程缓慢,档案信息化服务不到位。2l世纪是信息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加强银行档案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当前银行档案信息化建设开发力度不够,在硬件投入、网络化、软件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现代化上投入不够,档案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现代化管理方式的优越性,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服务力度不足,使得档案价值得不到有效的整合与开发,档案信息服务不主动、不及时,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处于被动局面,成效甚微。

3.档案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银行档案管理领域的人员队伍建设情况不容乐观,档案意识不高,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基层档案人员兼职情况较多、流动性大,缺乏必要的业务培训和系统指导、档案专业管理能力不强,难以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要求。

四、新时期加强银行档案管理的应用举措

1.落实档案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过程管理流程控制。银行要根据自身情况推动银行档案管理组织、管理体制、制度管理体制、监督检查体制的优化完善,统一领导,职责明确,建立系统内部联动机制,加快档案管理基础建设,建立有效流程检查机制,保证档案实体信息安全。

2.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银行管理部门要利用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保证电子档案安全、完整的前提下加大资源整合的力度,提高数据信息处理效率和水平,提升档案信息化管理质量和利用水平,推动银行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建设,做好档案信息提供服务工作。

3.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员档案意识。档案管理主体是人,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培养技术过硬、管理水平高的优秀档案管理队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银行管理部门要合理配置档案专业技术人才,完善的档案人员奖惩机制,保证人员稳定性;加强系统化培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拓宽高端技术人才的引进渠道,注重引进信息化、法制化专业人才,通过培训和人才引进全面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以适应银行档案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结束语

总之,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索成熟的专业管理经验,由专门的人员负责各门类档案的保管和利用工作,各方的权责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加以明确,以提高档案实体质量,商业银行各项经营管理工作正是从档案中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各个时期制定的方针、政策,熟悉了解并掌握各项工作的来胧去脉,才能承上启下,保证工作的连续性;档案为商业银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银行开展各项业务提供可靠的情况和资料;档案集中管理后减轻了辖区行档案管理负担,还可为银行研究、编史修志、档案编研等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充分发挥档案在银行管理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岳海云.浅析银行内部审计的价值及其在银行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7(8):79-80

[2]张东华.试议银行信贷档案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河北银行,2017(6):35

[3]徐建政.档案在银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城市银行,2017(10):59-60

论文作者:李玉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  ;  ;  ;  ;  ;  ;  ;  

谈档案在银行管理中的作用论文_李玉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