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把握世界历史进程_世界历史论文

自觉把握世界历史进程_世界历史论文

自觉把握世界历史进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历史进程论文,自觉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同志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政治家、战略家,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以开阔的眼界观察世界,把世界历史进程作为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参照系。他告诫全党,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一个最根本的要求是,从大局看问题,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从20世纪世界历史变革的角度来测定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自觉把握世界历史进程,这是我们学习十五大报告、领会邓小平理论精神实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理论视点。

●自觉把握世界历史进程,直接关系到民族和国家能否发展、如何发展的问题

自觉把握世界历史进程,直接关系到每个民族或国家能否发展、如何发展的问题。今天,世界历史愈进化,民族历史的发展愈取决于这个民族的实践主体对世界历史进程的自觉把握。

本世纪前50年,人类几乎是在世界性战争中度过的。两次世界大战尽管带来了几千年文明成果几乎毁于一旦的悲剧,但为后50年人类能够比较理智地行动注入了反思的“血液”。这说明,人类带着战争的伤痕,注意到世界整体观念和整体利益的发展问题。战后,不少民族和国家企盼着生产力的恢复、解放和发展,并着手对原有社会体制和结构实现自觉的转型。历史开始进入社会自觉转型的建设和变革时代。

人们发现,最先把握“自觉转型”这一世界历史进程的,正是那些曾被战争的重负压得透不过气来的民族和国家。生与死的本能直接迫使它们从战争的废墟中站立起来,重新设计、重新选择、重新变革、重新创造。战败后的日本,正是瞄准世界经济变迁和产业阶梯转移的契机,致力于经济调整,实行经济转型,从而加快了战后经济恢复和现代化转型速度,以至成为今日世界经济强国。

人们还发现,战后西方经济虽然出现了空前未有的大萧条,私人经济已无力再度勃兴,但促使资本主义国家着手经济改革观念的生成。在投入“自觉转型”的世界历史进程中,不少国家热衷于混合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从而加速了工业发达国家由自由放任政策向国有化、福利国家化和经济民主化转型的改革的启动。可以说,50年代至70年代,西方社会处在社会转型的启动时期。自80年代起,社会转型进入深层结构大变动时期,集中表现为:产业结构的重心由工业向服务业转移;工业结构的重心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尤其是信息产业转移。正是这种历史的变革,使西方经济至今仍处在不断发展和领先地位。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50年代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世界范围历史变革的浪潮不断地拍打着每个民族和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先后开始迈出转型、变革的步伐。社会学家把此种性质的转型称为: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从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从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转变。转变的实质是打破以往一以贯之的传统社会结构和模式,并抓住由世界历史变革带来的发展机遇,赶超发达国家生产力水平。人们清楚地看到,在这个转型的时代,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出现跳跃或前进,社会获得突破性发展,大都取决于该民族或国家对世界历史进程的自觉把握。如60年代、70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正是及时地把握了由世界新技术革命而引起的世界范围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自觉转换原有的工业体制,从而使得经济发展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由于重视世界发展的机遇,牢牢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制定了改革开放等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从而使中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举世公认的辉煌成果。

●世界历史进程代表了当下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高度和趋势,把握了它,有助于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获得当代的意义

自觉把握世界历史进程之所以能够带来民族或国家的快速发展,从理论上说,20世纪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决定了各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历史的驱动;世界历史进程代表了当下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高度和趋势;把握了它,就会消除狭隘的民族自我中心主义,使民族或国家的发展获得“当代”的时间意义以及“世界”的空间意义。

世界新技术革命所引起的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生产的高度智能化,大大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生产专业化及生产协作的水平,促使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从而加强和扩大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许多国家的大型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为一个劳动和生产协作的整体。如美国的波音747 巨型飞机,就是通过6个国家近3000家企业的联合制作才问世的。 任何国家的发展都要受到国际大背景、大环境、大市场的制约。既然每一个民族和国家都是世界之网上的一个纽结,那么,它的每一步发展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这个世界大网络的牵制。要想在世界民族之林站稳脚跟,就应当敞开国门,实行对外开放,大胆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科学,大胆地吸收和利用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不断增强介入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从具体过程上说,则是人类通过自身的智力进步,不断扩展生存交往的空间,冲破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局限,从狭隘的民族历史走向广阔的世界历史的过程。马克思指出,“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马克思十分重视世界历史进程对不发达国家的示导性和牵引性。他指出:“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在此,马克思不是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来规范其他后进国家的工业进程,而是让后进国家在认识本国历史转变的方向、性质等问题上,作出清醒、全面的考虑。

自觉把握世界历史进程,就是自觉加速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溶入,它本质地反映了某一民族或国家的社会主体自觉推进社会进步的特征。所谓自觉,即适时地对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作出客观审慎的评估;对本民族或国家生产力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的认识;对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信心与能力的持有;用历史机遇的眼光来看待民族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关系;积极引进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人才、科学技术知识和装备;主动实行社会体制和社会结构方面的变革与创新,从而使自身发展接近或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

自觉把握世界历史进程,对于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发展有着多方面的益处:第一,有助于瞄准发达国家一流的科学技术水平、生产力水平和管理水平,推进本民族或国家的社会改革和社会转型,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创造优越的制度环境和条件。第二,有助于扩大民族交往的空间和内容,消除狭隘的地域观念、中心主义,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第三,有助于关注世界发展的各种新情况、新动向、新趋势,制定有利于民族或国家全面发展的思路和政策。第四,有助于提供后进国家赶超发达国家最重要的契机和条件。

●自觉把握世界历史进程,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关键

自觉把握世界历史进程,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世纪将要到来的时刻,我们面对严峻的挑战,更面对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和大好机遇。把握世界历史进程,是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关键。为此,有三点值得重视。

第一,自觉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增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紧迫感,是新时期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之一。具备了它,有利于提高对时代发展应具有的高度敏锐性和洞察力。当今世界正处在历史的大变动之中,中国也处在历史的伟大变革之时。世界在变,人们的思想不能不变。领导干部若不站在世界历史进程的高度,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新信息,就必然导致眼界的狭窄、方法的陈旧、能力的匮乏,最终会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窒息工作的活力,停止前进的步伐。我们只有自觉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真正把握邓小平理论所蕴涵的时代精神,走好发展的路。

第二,正确处理“世情”与“国情”的关系。自觉把握世界历史进程,必须紧紧扎根在中国现实国情的基础上,不可只讲“世情”,不讲“国情”,离开本国实际来谈时代发展进程没有意义。把世界历史进程作为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参照系,是为了在比较中加深对中国现实问题的认识,把握自己特殊的国情,选择适合中国发展的正确道路,而不是照搬、照抄别国的经验和模式。把握中国特色,就是把握国情,把握了国情,才能依据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趋势,制定切合本国实际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才能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发展的薄弱点、发展不平衡性、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发展的内外部条件等;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变革的积极性。

“世情”与“国情”相结合的关系,乃是以创造性的态度对待中国发展的问题。江泽民同志说得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所谓创新,就是要把世界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通过学习、吸收和消化,变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产品、新技能、新经验。创新应当包括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组织创新、目标创新、战略创新等。

第三,正确处理“差距”与“信心”的关系。把握世界历史进程,就是要找出我国生产力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面对差距,如果我们缺乏正确的态度,就会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在世界文明发展的跑道上,各民族或国家之间发展的差距是客观存在,但不是不可改变的。从辩证的观点看,世界历史发展既有静态的不平衡性,又有动态的不平衡性。静态的不平衡反映了世界各国发展的现实差距,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动态的不平衡主要指发展速度的不平衡,它反映了世界各国发展差距的变动性和暂时性,也预示着后进国家具有赶上发达国家的可能性。有的同志仅仅从静态的不平衡来看待“差距”,缺乏赶超的信心,认为世界发展是一种平衡增长关系,落后国家奋力追赶,发达国家也不会停步,发展的差距主要由发展的起步时间决定的。历史的事实却为我们树立了如此信心:没有永远先进的国家,也没有永远不变的世界格局。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但本世纪美国、德国、日本已赶超了它。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仅仅20年,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缩小。这说明:差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差距面前失去信心。只要有赶超的信心、决心和行动,有赶超的毅力、智慧和方法,世界上没有不可攀登的高峰。

标签:;  ;  ;  ;  ;  

自觉把握世界历史进程_世界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