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论文_刘彩霞

谈谈我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论文_刘彩霞

刘彩霞 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城乡寄宿制小学 845250

摘 要:语感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志,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朗读技艺上多做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感 直观 示范 口语交际

在农村,孩子在生活中大多是讲方言,所认识的事物无法用普通话表达出来,且许多孩子在幼儿园有唱读的习惯。初入小学一年级,孩子们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时,塔县很多孩子很难说好完整的句子,时不时地冒出一句方言,更别提读课文、与人说话交流的话感语感如何如何了。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志,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朗读技艺上多做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感还是人对语言直接的、整体的感受,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所以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下面我从平时五大方面的做法中谈谈我是怎样在语文中培养学生语感的:

一、以说唱引导读课文

我们知道,幼儿园的孩子学习儿歌特别快,到了小学读课文就不流利了,什么原因呢?原来一年级的小孩子们平时都喜欢唱歌、跳舞、做游戏,而且每个孩子们个个都爱看动画片、儿童频道、动物世界等电视节目。针对孩子的这些特点,教师应以本课教材为主,说唱为重点,采取讲童话、唱儿歌比赛等方式,激起孩子们说唱的欲望,以说唱引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教学有关“春天”的课文,导入新课时先让孩子们唱有关春天的歌,孩子们个个兴趣十足,唱得很起劲,在唱中也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之后引入课文。如《春雨的色彩》这篇课文,让学生带着快乐、喜欢春天的心情来读文,读文时注入了自己的情感,自然把语句读得很美。

二、有效的直观教学,让字词“活”起来

1.利用教学挂图或插图认识字词。例如:《火车的故事》中的“车厢”、“磁悬浮列车”等词语所表示的事物,都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这时就可以利用插图和挂图让学生把字词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清晰鲜明的印象。

2.以实物展示字词。有些课文中的事物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在教学时可以让孩子们将这些事物带进课堂。如《春雨的色彩》中出现的柳枝、桃花、杜鹃花等植物,我都让学生课前去采集,待上课时带入课堂,感受到春天的多姿多彩,激发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朗读时注入自己的情感。

三、联系生活经验,诱发学生和作者情感的共鸣

我们不仅在书本中学习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因为“生活处处皆语文”,许多课文中呈现的情景与孩子的生活实际非常贴近。我在教学中让孩子边读边想像画面,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领悟语境,从而达到了在读中形成具体的形象来引导学生的语感的目的。如《两只鸟蛋》中:“妈妈看见儿子,说: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引导学生想象:放学了,你没有按时回家,没有给父母提前打招呼,去同学家玩了,妈妈又是去学校找老师,又是打电话问同学,此时的妈妈坐卧不安啊。若是自己被坏人带走了,或者出现意外事故等等,妈妈该有多么担忧、多么不安啊。学生很快领悟到了妈妈这种担忧焦虑的心情,朗读时的语气、神情中也充满了担忧之情。

四、在听说读背中训练语感

语感是通过学生反复不断的感觉实践而产生的,作为教师,必须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感受;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语感能力。

1.以听为主,在听中感知语言。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有着广阔的天地,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勤于、乐于、善于锻炼倾听能力的意识,结合阅读教学,利用听课文诵读、录音,听写比赛,听后叙述、概述、综述等途径,创设语言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讨论、交流、提问、对话中听听、议议、辩辩、演演,从而感知语言、发展语言。

2.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语言,体会作者所包含的感情。如《荷叶圆圆》:荷叶儿,圆圆的,绿绿的。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在范读时,教师手托荷叶,在荷叶下面带微笑,轻轻地范读,边读边欢快地转圈,就像小鱼儿在荷叶下畅游。孩子们边听边快乐地笑起来,此刻,不需要其它的语言来讲述,孩子们已经从教师的范读中领悟到小鱼儿在“凉伞”下的畅快,朗读时绘声绘色,将小鱼儿的可爱、欢快尽情展现。

3.以背为主,在诵读中感悟语言。古人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熟读成诵,让规范的优秀的语言潜移默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这也是语感的训练方法。反复朗读与背诵,不仅能体验到文章语言文学的节奏、情绪色彩、内在韵律、情味气势,还能将无声的语言变成为有感情的音响,使学生全方位、立体地感受语言魅力。

总之,语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注重语感的培养,学生有了较强的语感,也就有了较强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有了日常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叶圣陶文集》。

论文作者:刘彩霞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8月总第18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3

标签:;  ;  ;  ;  ;  ;  ;  ;  

谈谈我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论文_刘彩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