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时、产后发热原因、标准及处理措施的探讨论文_王丰娥,刘海华,刘桂芬,王岩

产时、产后发热原因、标准及处理措施的探讨论文_王丰娥,刘海华,刘桂芬,王岩

山东省淄博莲池妇婴医院

【摘 要】目的:进一步探讨导致产时、产后发热的原因、发热标准的重新界定以及如何正确应对和处理,确保母婴安全。方法:通过对2016年下半年42例产时、产后发热患者的病史、分娩过程及处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此类患者的发热特点,进而总结分析原因,并制定出合理正确的应对策略。结果:产时、产后发热与是否实施硬膜外镇痛无直接关系;产妇体温原本就是随产程推移呈上升的趋势,平均每小时上升0.15(0.14~0.17)摄氏度;发生产时、产后发热时,要警惕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及时准确判断和处理,以预防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结论:产时、产后发热标准可以界定为≥38.5℃,如果排除了绒毛膜羊膜炎,则“预防性”抗生素对此无效,以物理降温处理方法为主。

【关键词】产时;产后;发热;原因;标准;处理

产妇产时、产后发热,在临床分娩过程中并不少见,并成为困扰医护人员和产妇及其家属的常见问题。为进一步明确产时或产后发热的原因,以便更加有的放矢的进行处理,笔者对2016年下半年发生的42例发热产妇的病历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我院分娩后发热的42名产妇,年龄在17—38岁之间,平均年龄28岁;其中第一、二胎各21人,顺产分娩22人,剖宫产20人(其中顺转剖5人),剖宫产原因主要为:瘢痕子宫,巨大儿,头盆不称,臀位等。

1.2方法 通过对42例分娩产妇的病历进行全面分析,并访谈其主管医师和助产士,对分娩产妇及其所生新生儿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然后分析发热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1.3 评价指标 主要有:产妇入院时的体温及一般情况,排除院外潜伏期感染;体温开始升高的时间、持续时间,体温波动范围;体温升高后产妇的自觉症状有哪些;经阴分娩者胎膜破裂的方式、阴道检查的次数;体温升高的处理措施等。

2 结果

2.1 42名产妇,入院时只有3例体温为37.4℃,其余39例体温均正常。

2.2 15例直接行剖宫产的产妇,术前体温均正常,术后4小时至72小时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最高升至39℃,一般波动在37.5—38.5℃之间,除2例体温升至39℃者联合应用抗生素外,其余均在常规术前半小时使用抗生素后,未再使用抗生素;另有2例口服了0.2g布洛芬,其余均通过物理降温措施处理,体温在2日内恢复正常,所有发热产妇均自述无任何不适症状。

2.3 顺产和顺转剖的27人,在宫口开大3厘米进入产房之前,体温均正常。其中18例在患者要求下,经过医师、麻醉师全面、充分评估后,为其实施了硬膜外镇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宫口开至6cm即进入活跃期后,未实施硬膜外镇痛的9名产妇,体温较前略有升高,波动在37.0—37.8℃之间;实施硬膜外镇痛的18名产妇中,16人体温波动在37.0—38.0℃之间,其中2人体温升高至38.7℃,但产妇无任何不适,没有使用药物处理。

进入第二产程后,所有产妇体温较第一产程无明显变化。

完全经阴分娩的22名产妇,产后4小时体温均自行恢复正常。

2.4 顺产时出现体温升至38℃以上的产妇,均为为人工破膜,自宫口开大3厘米进入产房后至宫口开全,阴道检查次数平均在3次左右。

3 讨论

3.1 从以上结果分析中可以看出,无论顺产还是剖宫产的产时或产后发热,产妇体温基本在38.5℃以下,42名患者中有6人体温≥38.5℃,且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而处理措施也以物理降温为主,大多数产妇产后体温可自行恢复正常,只有4名患者使用了联合抗生素或退热药物,所以建议将产时、产后发热的标准可以界定为38.5℃。

3.2 剖宫产术后的发热,原因还是倾向于吸收热,但要尽可能减少顺转剖的几率。

3.3 相关研究表明,产程中无论是否接受硬膜外镇痛,产妇体温原本就是随产程推移呈上升的趋势,平均每小时上升0.15(0.14-0.17)摄氏度,而这个关系并没有因为硬膜外分娩镇痛而发生改变[1]。但硬膜外分娩镇痛可以通过扩张周围血管影响产妇体温调节,减小体表和核心体温的差距,所以实施硬膜外镇痛后产妇体温升高的幅度可以较未实施硬膜外镇痛的产妇略高,但一般不会超过38.5℃,而且如果实施硬膜外镇痛前,扩容液体确保达到1000ml以上,体温上升幅度会明显降低。

3.4 目前已经确定引起产妇分娩时或分娩后体温升高的因素主要有:初产妇;产程大于12小时;破膜时间长;和产妇体质指数(BMI)成正相关;产程中接受阴道检查的次数多少等,因此产前充分准确的评估并合理把控产程进展,尽可能减少人工破膜、阴道检查次数等人为干预措施,对于减少产时、产后发热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3.5 使用硬膜外分娩镇痛出现产程中发热的产妇,要高度警惕部分产妇可能合并有绒毛膜羊膜炎。此类产妇可表现为产妇发热或合并新生儿发热。此类发热和一些严重的新生儿不良后果有关,比如新生儿惊厥性脑病、脑性瘫痪;而证据显示,这种新生儿脑损伤的机制是感染及与此相关的炎性因素,而非发热本身[2];研究还发现,这类新生儿的临床结局与脐带感染(funisitis)密切相关[3]。虽然在部分缺乏临床感染症状的患者中,目前没有临床证据表明这些产妇发热与感染有关,但在实际工作中,她们的新生儿败血症评估率增加10余倍(产程长、破膜时间长),这或许正好反映了此类产妇可能合并有隐性的宫内感染[4]。

3.6 处理措施:以物理降温为主,在明确诊断的过程中,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室温控制在20℃,防止产妇用厚被子保暖;如果使用药物降温,我们最常用的是小柴胡颗粒。但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据表明:产时、产后发热还可能与胎盘炎症反应有关,而非母体感染引起,“预防性”抗生素对此无效[5]。

参考文献:

[1] Fr?lich MA,Esame A,Zhang K,Wu J,Owen J.What Factors Affect Intrapartum Maternal Temperatur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MaternalIntrapartum Temperature.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2012 Aug 1;117(2):302-8.

[2] T?rnell S,Ekéus C,Hultin M,H?kansson S,Thunberg J,H?gberg U.Low Apgar score,neonatal encephalopathy and epidural analgesia during labour:A Swedish registry‐based study.ActaAnaesthesiologicaScandinavica.2015 Apr 1;59(4):486-95.

[3] Curtin WM,Katzman PJ,Florescue H,Metlay LA,Ural SH.Intrapartum fever,epidural analgesia and histologic chorioamnionitis.Journal of Perinatology.2015 Jun 1;35(6):396-400.

论文作者:王丰娥,刘海华,刘桂芬,王岩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7

标签:;  ;  ;  ;  ;  ;  ;  ;  

产时、产后发热原因、标准及处理措施的探讨论文_王丰娥,刘海华,刘桂芬,王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