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出口结构偏差效应分析&以浙江省为例_国际市场论文

民营企业出口结构偏差效应分析&以浙江省为例_国际市场论文

私营企业出口结构偏差效应分析——以浙江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浙江论文,偏差论文,私营企业论文,效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来,随着制度环境的不断改变,我国私营企业出口迅速发展。1999年,全国集体私营企业(其中大部分是戴“红帽子”的私营企业)出口增幅达到30%,高于同期全国外贸出口增幅24个百分点,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一支有生力量。私营企业出口的快速崛起,不仅改变了我国外贸出口的所有制结构,而且越来越深刻地影响我国出口产业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的演变,进而对我国整个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力图通过对中国沿海市场经济发育较早、私营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浙江省私营企业出口结构及私营企业出口变动对于贸易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从理论上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本文的结论对后发省份具有借鉴意义。

一、私营企业出口结构特点

(一)出口产业结构特点

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是以第三产业的迅速兴起为主要表征的。在第三产业中私营企业的集聚度最高,高达57.3%;第二产业约为29.6%,第一产业仅为23.1%。私营企业的运动周期则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与此相对,由于国际资本的产业分配结构和原始积累的“先凝效应”,第三产业的进入门槛相对较高,第一产业次之,第二产业的进入相对比较容易,而且后发选择性也比较大,因此,我国私营企业出口产业结构运动具有逆国内产业运动周期的特点,后者即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1.出口产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

截止1999年12月,浙江省累计批准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私营企业43家,第二产业集中度达100%。据对随机抽取的50家样本企业的估测, 1998年,浙江省私营企业约有7%从事出口业务(包括直接出口、 间接出口及从事出口配套业务),即大约7000家私营企业涉足国际贸易。其中,挂靠国有外贸公司的贸易企业占20%,从事服务性出口(含挂靠国有外经公司从事劳务输出、文化输出)企业占2%, 从事技术性出口(含专利向境外转让、咨询信息)企业占2%,建筑业企业占2%,工业企业占70%,农林渔业企业占4%。从企业个数上看,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4%、72%和24%。1999年, 私营企业从事出口业务的企业比重没有什么较大变化,总体比例仍为7%,总数约10000家。其中,挂靠国有外贸公司的贸易企业占16%,比上年下降4个百分点,从事服务业出口企业占2%,从事技术性出口企业占2%,建筑业企业为2%,工业企业占76%,农林渔业企业占2%。出口产业结构进一步向第二产业集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变为 2%(下降2个百分点)、78%(上升6个百分点)和2%(下降2个百分点)。2000年 1月至6月,全省从事出口业务的私营企业比重有所提高,达到9%,即 13600家,比上年增长36%,出口产业结构没有明显变化。显然,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私营企业出口产业将继续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

2.集中在第二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工业部门

从第二产业内部构成看,私营企业出口产业结构绝大部分集中在工业部门,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私营企业工业集中度连续两年高达100%,抽样企业工业集中度从1998年的70%上升到1999年的76%,是各产业部门中唯一呈增长态势的出口部门。建筑业所占的比重不大,而且还有所下降。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私营企业中,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工业企业占49%,轻工工艺工业企业占9%,粮油加工工业企业占6%。对抽样私营出口工业企业分析,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企业占36%,轻工工艺工业企业占40%,粮油加工工业企业占0%,两者基本吻合。由此可见, 劳动密集型工业部门是私营企业出口产业的集中点。

3.轻加工工业比重偏高

按抽样企业估测,1998年和1999年,在出口工业部门内部,加工工业比重均在96%;在出口第二产业内部,加工工业比重达96%;在整个产业结构比重中,加工工业也占到69%。1998至1999年纺织业、日用品、工艺品、粮油加工等轻加工工业平均比重又占到80%以上。

(二)出口产品结构特点

我省私营企业出口产品与两个因素呈现紧密正相关关系:一是与浙江省产品生产结构呈现正相关关系。二是与国际市场产品需求弹性呈现正相关关系,运用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凯文的“贸易供给与需求弹性”公式计算,我省私营企业出口商品供给与国际市场需求弹性偏差系数约为0.25,而我省平均企业出口商品供给与国际需求弹性偏差系数约为0.37,私营企业明显优于平均水平,也明显好于国有企业。 但私营企业出口商品供给与国际技术需求弹性偏差达0.8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0.81,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0.78, 显示我省私营企业出口产品结构的现实市场适应度较好,但发展前景堪忧。

1.传统型产品比重明显偏高

抽样企业调查表明,私营企业出口产品大部分是具有一般比较优势的传统商品,如服装、工艺品、陶瓷等传统产品。即便在服装产品中,也是皮革服装、工作用装、汗衫等“传统中的传统”商品唱主角。可以明显看出,私营企业出口产品与私营企业发展初期的产品发展轨迹相一致,也是接受了国有外贸企业的产品转移。私营企业与私营企业之间出口产品的趋同率高达18%,地区与地区之间私营产品出口趋同率更高达43%(由于嘉兴、丽水缺少选择样本,因而该数据是不完全趋同率),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出口产品趋同率也达到11%。

2.产品科技含量偏低

由于私营企业对出口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普遍较弱,科技人才缺乏,私营企业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偏低,真正能以科技取胜的产品寥如晨星。产品科技含量偏低直接制约了私营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的潜在能力。

3.产品附加值偏低

我省私营企业出口产品附加值一直偏低,只能依靠价格竞争来抢占市场,发展后劲不足。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1)产品加工档次低,深加工、精加工不足;(2)产品结构单一,缺少特色;(3)出口产品加工业规模庞大,但投资不足,影响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换代;(4)出口产品加工业在低水平上平面扩张和重复建设, 结构性过剩越来越严重。据对抽样企业主要出口产品之一出口皮革服装的调查,产品附加值呈下降趋势,出口企业经济效益也不断下降,发展前景令人担忧(见表1)。

表1 皮革服装平均换汇成本情况(元/美元)

19951996199719981999

猪一层革便装

7.057.467.768.498.45

猪三层革便装

6.447.137.548.508.50

牛一层革便装

7.877.898.238.879.01

资料来源:湖州海圣实业有限公司统计。

(三)出口市场结构特点

纵观私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结构情况,具有渐进性、创新性和盲目性交织的显著特点。一是渐进性。作为国营企业的伴生物,私营企业在拓展国际市场时还没有自己的成熟的市场战略,其市场占领策略取决于国营企业先发性的市场拓展策略,并逐步在服从和服务于国营企业市场拓展策略的前提下,“拾遗补缺”式建立自己的市场营销策略,由近及远,由易及难。二是创新性。借助体制上的优势,私营企业在被动适应国营企业渐进开拓国际市场主流的同时,不断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经营发展需要,寻找新的市场,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三是盲目性。中国私营企业内生性的素质性、结构性缺陷使私营企业在选择国际市场时处于信息盲点或“信息忙点”的两难选择之中,随机判断和盲目选择的成分非常大。正是在这三种特性的综合作用下,目前我国私营企业的出口市场结构情况出现以下几个特点:

1.国际国内混和型市场体系。从抽样企业分析(见表2), 国际市场在整体市场份额中约占27.9%,国内市场比例约占72.1%。当国际市场需求上升时,国际市场份额就随之上升,例如1999年国际市场需求上升3.1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国际市场份额就上升7.4个百分点,比国营企业上升度高3.2个百分点;反之,国际市场需求下降, 私营企业国际市场份额就大幅萎缩,在亚洲金融危机最为严重的1997年,私营企业国际市场份额下降14.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私营企业比国营企业在感受国际市场需求“温度”方面比国营企业更为敏感,当然,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私营企业在抵御国际市场风险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国内市场景气度影响企业市场决策方面,私营企业的相关系数为0.77,国营企业的相关系数则为0.43,私营企业对于国际国内市场的转换更为迅速。

表2 出口型私营企业国内外市场结构比重情况表(%)

19951996199719981999

国内市场 75.368.483.378.370.9

国际市场 24.731.616.721.729.1

2.亚洲是主导市场。由于产品消费上的同源性和市场信息上的容易沟通,私营企业往往将亚洲作为开拓国际市场的主导市场。但由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使亚洲市场出现了极度动荡,需求突然下降,私营企业对亚洲地区的出口陷入低谷,1997年私营企业对亚洲地区出口占总出口额比重比1996年急剧下降近21个百分点,特别是对香港、韩国出口几乎下降了一半。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不断演进和深入, 1998 年又比1997年下降6个多百分点,出口难度不断加大,但降幅开始减缓。亚洲经济的复苏使1999年私营企业对亚洲地区出口出现大幅回升,特别是对韩国和东南亚的出口升势较为引人注目。

3.欧美是主攻市场。欧美市场是私营企业出口市场中最为活跃、最具潜力的市场,也是出口增长相对比较强劲的现实市场。私营企业对欧美市场出口近年来一直呈稳步上升的态势,对美国市场出口虽然遇到配额等问题制约,出口比重与美国经济大国的地位还不相称,但私营企业对扩大对美出口抱有极为浓厚的兴趣,出口比重一年上一个新台阶。欧洲市场也是私营企业重点进攻的地区,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欧盟国家和地区在中国私营企业商品出口中的重要地位也日益突出,1998年出口比重比1997年一举提高了5个百分点, 成为当年外贸出口增长中最为耀眼的突破段。

4.非洲、南美、俄罗斯是新兴市场。私营外贸企业兴起后,在国营外贸企业缝隙中生存和寻找生机,非洲、独联体等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私营企业的视界,在体制优势的支撑下,私营企业对非洲市场进行了顽强、全面的开拓,经营业绩逐年攀升。

5.交易方式仍以传统方式为主。由于私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刚刚起步,在交易方式上主要原因还是以传统的信用证贸易、易货贸易、代理贸易等方式为主。从样本企业情况看,私营企业出口业务以笔数计,约有78.6%是通过国有外贸企业或其他企业代理实现的,有19.8%是通过直接与外商开展信用证等业务方式实现的,1.6 %是通过边境易货贸易实现的。

(四)出口组织结构特点

中国的私营企业基本上没有一套适应开拓国际市场需要的严密的、整体化的、开放型的战略组织结构。随着越来越深入地介入国际市场竞争,建立以世界市场为战略目标的开放型企业组织结构已成为最大难题之一。当前私营企业在出口组织结构方式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进出口营运规模偏小。国际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资本、生产、劳动力、科技力量的比拼,作为国际市场竞争核心力量的跨国公司具有显著的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谋取最大的战略利益。与此相对应,我国私营企业的竞争实力普遍不足,一个重要标志是进出口规模偏小,没有规模优势可言。

2.族制管理倾向比较严重。由于目前私营企业产权相对集中在创始家族人员手中,家族人员在企业管理和发展决策中占据主要地位,在企业各管理层次尤其是高层管理中,在企业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尤其是财务、人事、统筹等中心岗位中,家族内部人员比例很大、地位特别突出。

3.经营策略灵活,但活动方式单一。私营企业的经营策略大多是根据当时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东道国对进出口的政策以及私营企业自身的实力和在竞争中的地位确定的,因而相对于国有外贸企业要灵活得多。但企业活动方式比较单一,局限于一般商品贸易的企业。

二、私营企业出口对外贸结构变动的影响

(一)对出口增长的绩效分析

对于出口增长绩效的指标设定,笔者认为可以分别采用同一产品市场利税率、资金创汇率、资金利税率、权益利润率等四个指标来反映。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其资金利税率中所涉及的利润数据应是产品出口退税以后产生的利润,要充分考虑退税的比率、退税的时滞所造成的利息的损失等综合因素。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对出口增长绩效的相关关系作分析,采用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等多种现代分析手段,比传统单一系统分析应该更能恰当地说明问题。

1.不同所有制企业对出口增长的结构性影响。从表3可以看出,所有制结构与静态的出口绩效之间有着正相关关系,外商投资企业的综合出口绩效最佳,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综合出口绩效差距不是特别明显,但在权益利税率等成长性指标比较中,私营企业略占优势,在同一产品利税率等传统指标方面,国有企业具有一定竞争力。再深入分析国有外贸公司与私营贸易企业,可以看出私营企业的体制优势在出口增长中显得更为突出。当然,简单结构比较作为静态和继承性较强的分析方法,受到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积累性因素影响较为深刻,造成相关关系分析中的弱化与模糊。但总的来说,在同一时段和同一平面上,私营企业对出口增长总量和出口绩效的贡献已经不亚于国有外贸企业。

表3 不同所有制企业出口比重变化与出口增长的简单结构关系

出口比重 出口增长绩效指标(%)

不同所有制企业(%) 同一产品 资金资金权益

(3年平均)利税率 创汇率 利税率 利税率

国有外贸企业 62 17 230 25 11

国有外贸公司 39 19 283 32 14

自营生产企业 23 13 172 12

6

集体外贸企业

5 11 154 10

8

外商投资企业 25 19 257 33 17

私营外贸企业

8 16 298 32 21

贸易企业

1 21 349 33 36

生产企业

7 14 201 17 15

其他类企业 0

注:数据采用浙江省1997、1998、1999年外贸企业统计的平均修正数。

2.不同所有制企业对出口增长的边际结构影响。从表4 经过归类整理计算的数据来看,私营企业确实是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对于拉动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外贸出口结构的不断改善,无疑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动态的分析可以得出肯定的结论,私营企业在外贸增长特别是外贸出口增长结构中的作用呈上升之势,私营企业已成为出口比重中增长最大的一部分,也是增长最为快速的一部分,其边际增长率已达到1.17,超过外商投资企业的1.02,与国有外贸企业、集体外贸企业的持续下降形成鲜明对比。在出口增长绩效中的影响,私营企业则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于外贸出口增长结构的改善所发挥的作用有所下降,这与私营企业出口质量有直接的关系,但其所发挥的影响还是超过了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因此,私营企业在出口增长结构中的作用正得以日益强化。

表4 不同所有制企业出口比重变化与出口增长的边际结构关系

出口比重 出口平均 出口比重 出口增长绩效 (边际)指标

不同所有制企业 (%) 增长率 边际增长率

同一产品 边际资金

(%)边际利税率 创汇率

国有外贸企业 62 32 0.750.44 0.68

国有外贸公司 39 27 0.610.69 0.74

自营生产企业 23 38 0.940.31 0.61

集体外贸企业

5 19 0,480.12 0.30

外商投资企业 25 26 1.020.91 1.19

私营外贸企业

8 1121.170.78 0.81

贸易企业

1 98 1.120.79 0.89

生产企业

7 1341.370.77 0.80

其他类企业 0

出口增长绩效(边际)指标

不同所有制企业 边际资金边际权益

利税率 利税率

国有外贸企业 1.02

1.13

国有外贸公司 1.20

1.18

自营生产企业 0.91

1.03

集体外贸企业 0.83

0.86

外商投资企业 0.94

0.98

私营外贸企业 1.02

1.04

贸易企业 1.25

1.21

生产企业 0.90

0.99

其他类企业0

注:数据来源同表3。

通过对以上事实的描绘,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私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对于外贸出口绩效的提高,尤其是对出口总量的扩张是有效的促进,而且私营企业在推动中国进一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正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正向作用。

(二)对出口增长的结构分析

1.结构倾斜推动了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的过度扩张。由于私营企业出口结构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对我国出口产业结构偏差越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过度扩张。随着自由竞争性质的私营企业成为外贸出口中越来越重要的力量,同时也成为我国出口产业畸形增长的有力支持者。据抽样换算,1999年,浙江省出口型私营企业技改投资仅为16亿元,新产品开发投入仅为1亿元;2000 年上半年,全省出口型私营企业追加技改投资为7亿元, 仅为同期私营企业追加技改投资总量的20%;新产品开发投入仅为7000万元,为同期总量的12%。据估测,私营企业在出口总量中的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 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产业在各产业出口中的比重就增长0.41%,近3 年随着私营企业所占比重的提高,出口产业向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集中度已提高到83%,比三年前提高11个百分点(包括产业浮动数与产业退出抵扣数)。

从短期看,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在国际市场上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甚至还会出现2000年上半年这样的快速增长局面,但这种增长的基础是非常脆弱的,只是在现代信息和高科技产业尚未完全筑实基础之前的一种“回光返照”,是伴随着平均利润率加速度下降而出现的商品倾销。如果以这些短期的、局部的快速增长就判断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有较强的生命力,进而不思进取,不思现代产业的创建和发展,其后果是极为危险的。

2.结构倾斜扩大了我省出口产品水平与国际竞争力的差别。私营企业参与外贸出口,不仅带动了出口总量的扩大,而且带来了新的生产要素的注入和重组,改变了原有企业和产业的资源配置的状况,加大了出口产业的内部竞争压力。但是,由于私营企业出口产品主要是技术层次较低、出口附加值较低的传统出口产品,对新兴产品的开发、营销、出口明显投入较少,使出口产品结构呈现持续的弱势运作。相应地,随着私营企业在出口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加剧了传统出口产品的内部竞争程度,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在私营企业产销较少从而导致外部冲击度较低的情况下,产业内部的竞争程度也明显趋于平淡,产业内部的竞争能力也有所下降。据测算,浙江省部分国有外贸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等方式,对于出口结构水平改善的贡献度达到1.23%,而私营企业出口对于出口产品结构改善的贡献度则是-0.67%,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方面反而劣化了出口产品结构,削弱了出口产品的总体国际竞争能力,特别是损害了出口产品的长期竞争能力,使我国出口产品与国际市场的差距有不断拉大的可能。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除我国产业发展现状、科技开发能力等客观因素外,私营企业自身的素质性、结构性矛盾也是一个不容轻视的重要方面。据抽样调查,1999年浙江私营企业科技成果贡献率仅为1.16%,而美国科罗拉多州企业科技成果贡献率为23.04%,新墨西哥州为21.44%,差距非常显著。与此相应,1999年浙江私营企业科研投入仅占企业资金投入总量的2.80%,美国科罗拉多州企业科技投入占企业资金投入总量的30.25%,新墨西哥州这一比例达到32.13%,重视程度的不同与科技投入的悬殊直接造成了竞争能力的极大区别。

3.结构倾斜促进了我省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发展。进入90年代,私营企业加快向国际市场扩张,不少企业将目光瞄准了非洲这个相对封闭的市场,一部分企业率先向非洲比较富裕的西海岸地区输出纺织品,在非洲大陆打开了市场缺口,随后,借中国与南非建立外交关系的契机,相当数量的私营企业涌向新南非“淘金”,在非洲之角逐步建立了桥头堡,以温州私营企业为代表的中国私营企业还将触角伸向北非沙漠地区,在埃及、摩洛哥、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众多中国私营企业的身影,出现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商品。应该说,一部中国企业和中国商品在非洲大陆的开拓史,其主旋律是由中国的私营企业谱写的。

当然,私营企业的结构性倾斜在市场多元化开拓过程中也表现出了它的弱点。例如南非“中华门”市场的建立,不仅使许多中国的私营企业主、个体户承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中国在海外的形象蒙上了阴影。所以,政府对私营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发展必须负起必要的管理、引导、协调职能。

4.结构倾斜影响了我省出口企业规模的演变。从抽样样本对比情况看,我省出口型私营企业户均出口规模92万美元,仅为出口型国有企业的24%,户均注册资金为84万元,仅为国有企业的21%,户均银行贷款规模仅为国有企业的16%,其中,私营出口生产企业户均出口规模72万美元,仅为国有出口生产企业的17%,户均注册资金96万元,仅为国有生产企业的27%,户均银行贷款规模仅为国有生产企业的18%。意味着私营企业每增加出口1亿美元,全省外贸企业户均出口规模要下降2.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私营企业的结构倾斜是引起外贸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的一个重要方面。至少在近期,私营企业出口的高速成长,将直接引致外贸企业出口平均规模的持续下降。

需要指出的是,私营企业结构倾斜对于出口规模的负面影响,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有所收敛,并在出口型私营企业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或私营企业出口实力明显增强后,对于出口规模的负面影响消失直至产生正面的促进作用。一个重要方面是私营企业参与国有外贸企业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现在已有不少私营企业充分利用国有企业的人才、设备、技术特别是外销人才、商路,发挥自身资金、机制等优势,参与国有中小企业的改组、购买和兼并,与自身发展形成互补,有的私营企业随着实力的壮大,与国有外贸企业开始谋划“强强联合”,正向着出口龙头骨干企业方向发展。从长远看,私营企业出口的高速成长将从根本上改变出口规模偏小的局面,从“散、乱、小”演进到“大、集、广”,进而实现规模经济。

上述的分析清楚地表明,私营企业结构倾斜对于我国外贸规模、结构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

三、私营企业出口结构性走向及相关政策选择

(一)近几年我省私营企业出口将呈加速上升趋势。

出口型私营企业抽样景气调查情况表明,我省私营企业家对未来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私营企业在国际市场情况看好的占87%, 看淡的仅为10%,还有3%表示难以预料; 对私营企业出口宏观政策环境看好的占72%,看淡的占21%,还有7%表示难以下结论; 对企业产品国际竞争力看好的占60%,看淡的占34%,还有6%表示难以判断。 私营企业家出口信心指数达到122点。随着国家对外贸经营权限制的逐步放松,随着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淡化和国际市场需求的节节上升,随着国际市场产业转移的再度发生,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拓展,尽管今后私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还有很多,宏观政策还会有所反复,但私营企业出口加速上升的格局应该不会逆转。预计2000年至2005年,浙江省私营企业(包括戴“红帽子”企业)出口增长率将能够保持在25%以上,高于国有企业的增幅,继续在各种出口力量中“领跑”。

(二)私营企业出口结构将呈惯性演进。

据对部分私营企业管理者抽样调查显示,54%的私营企业不会在三年内改变其出口主导产品,32%的企业三年内将对出口主导产品进行技术改进,8%的企业将寻找能替代现有主导产品的产品,6%的企业对此还没有考虑;79%的企业未来三年内不会涉足其他产业领域,94%的企业三年内不会改变主导产业,23%的私营企业对于IT产业具有投资兴趣。因此,对于私营企业出口结构进行改造是异常困难的,在可以预期的未来三年内,私营企业出口结构将呈现惯性演进,劳动密集型行业将进一步膨胀。

(三)逐步加强对私营企业出口结构发展的政策导向。

1.以提高出口质量为主线来调整私营企业出口产业结构。在经过短暂的粗放型快速增长之后,应及时调整对私营企业出口的产业政策,使出口的总量扩张通过产业政策调整来实现。一是大力发展国际市场需求弹性较高的商品。二是重点发展高档次、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商品。三是适应市场细分需要,加大结构调整的投入力度。

2.切实加强私营企业与国营企业的合作。对具有“前向关联”关系的两类企业,允许私营企业参股直至控股,形成紧密型合作关系。对具有“后向关联”关系的两类企业,要鼓励私营参与国营企业体制改革,参与国营企业的产、供、销体系建设,参与国营企业的整体市场运作,形成战略性合作关系。对具有“横向关联”关系的两类企业,则鼓励形成松散型或“同轴运作型”的合作关系,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3.政府部门要努力为私营企业优化出口产业结构创造良好环境。一是帮助私营企业获取提升产业结构的必要资金。要切实改变对私营企业技术改造、市场拓展、新品研制等方面贷款的歧视性政策,帮助解决担保等难题。要充分利用现在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对有利于出口产业升级的私营企业贷款予以贴息。二是有步骤地对私营企业负责人和外贸业务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三是扶持一部分富有活力的私营企业,使之成为私营企业出口产业调整的“龙头企业”。

标签:;  ;  ;  ;  ;  ;  ;  ;  ;  

民营企业出口结构偏差效应分析&以浙江省为例_国际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