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物防雷设计的思路论文_冯吕堂,宋怡恒

中山市防雷设施检测所 广东中山 528400

摘要:雷电灾害会严重损坏电讯、电力设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损坏。为提高建筑雷电防护能力,文章结合防雷工程改造实例,就其防雷设计及思路展开了探讨。实践表明,该防雷设计保证了防雷工程的顺利进行,保障了智能建筑物及人身的安全,可为类似建筑防雷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防雷设计;防雷装置;雷电防护设施;防直击雷;防雷电波侵入

雷电是由于强对流天气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当建筑物遭受雷击时,雷电流沿着电气线路和管道进入建筑物内部,威胁着建筑内部设备以及内部人员的安全。因此,如何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搞好防雷设计,将雷电造成的灾害降到最低程度尤其重要。

1 防雷工程设计

1.1 建筑物防雷设计的分类

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基本可分为新建工程和扩、改建工程两类。

1.2 雷电电磁脉冲

建筑物内的雷电电磁脉冲干扰有以下三种情况:

(1)雷电波的电磁辐射对建筑物内电力线路和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

(2)建筑物防雷装置接闪时,强大的瞬间雷电流对建筑物内电力线路和电子设备的干扰。

(3)由外部各种强、弱电架空线路或电缆线路传来的电磁波对建筑物内电子设备的干扰。

1.3 外部防雷装置与内部防雷装置

建筑物的防雷装置分为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综合防雷主要包括接闪、分流、均压、屏蔽、接地、合理布线。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综合防雷系统如图1所示。

(1)防直击雷。该系统位于10m高的高炉微机楼顶层,防直击雷措施良好。

(2)屏蔽。天线连接设备的馈线部分穿铁管,屏蔽效果不良。

(3)接地。设备箱外壳未接地。

(4)防雷电波侵入措施。缺少防雷电波侵入措施,设备由两路电源供电,没有安装电涌保护器,馈线没有安装馈线避雷器。

2.1.5 炼钢供电楼中继站

(1)防直击雷。该系统位于10m高的炼钢供电楼顶层,防直击雷措施良好。

(2)屏蔽。天线连接设备的馈线部分穿铁管,屏蔽效果不良。

(3)接地。设备箱外壳未接地。

(4)防雷电波侵入措施。缺少防雷电波侵入措施,设备由UPS电源供电,没有安装电涌保护器,馈线没有安装馈线避雷器。

综上所述,铁水运输动态监测系统中继站存在防雷措施不完善,存在很大雷击隐患,需加以改造,确保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营。

2.2 改造方案及改造内容

2.2.1 直击雷防护

按照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二类建筑物标准,卫星天线的直击雷防护采用滚球法计算保护范围。被保护物卫星天线高度hx=6m,避雷针距离卫星天线应大于3m,因此避雷针在hx高度的xx'平面上的保护半径rx=4m;滚球半径hr=45m;根据rx=,确定避雷针高度h。避雷针示意如图6所示。

图7 电源避雷器安装示意

(2)信号部分。该馈线阻抗为50Ω,选用TCB50C-130B高频馈线避雷器。每个中继中转箱内有两台通信机,5套系统共需10个TCB50C-130B高频馈线避雷器。

2.2.4 等电位联结

电源箱、设备箱、UPS外壳均接到接地母排上。采用S形等电位施工技术,房间内部设置接地母排,母线采用3根40mm2截面铜芯绝缘电缆。

2.2.5 接地

设备采用单独接地,接地体与大楼防直击雷接地体间隔20m以上。铸铜棒长为1.5m,两根一组共3组,用40×4镀锌扁钢连接。5套系统均需做单独接地,共计30根接地铸铜棒。

2.3 改造效果

根据经过改造的系统在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方面均得到完善,能够有效保护设备不受雷击损坏,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

2.4 验收标准

GB50057—2010、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J79—1985《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120—1988《工业企业共用天线电视系统设计规范》。

3 结语

总之,雷电防护是建筑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课题。而建筑防雷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相关工程师必须正确认识建筑防雷重要性,在严格按照建筑防雷规范进行施工设计的同时,还应根据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外形和用途等进行风险评估,综合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提高建筑物防雷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保证人身安全及设备的正常稳定运作。

参考文献:

[1]岳秋杰.民用建筑防雷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几点探讨[J]. 环球市场, 2017(2):77-77.

[2]李培娥.建筑电气防雷设计措施研究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 2016(6):214-214.

[3]金玉建,沈皓.智能建筑物监控系统防雷技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22).

论文作者:冯吕堂,宋怡恒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

标签:;  ;  ;  ;  ;  ;  ;  ;  

现代建筑物防雷设计的思路论文_冯吕堂,宋怡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