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校充满活力--江宁路小学“学校过程管理”记录_流程管理论文

让学校充满活力--江宁路小学“学校过程管理”记录_流程管理论文

让学校充满活力——江宁路小学“学校流程管理”纪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校论文,充满活力论文,纪实论文,流程管理论文,小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刊记者

要与“一流城市相匹配”,上海基础教育怎样才能定位在“一流教育”的方位上?普陀区江宁路小学的回答是“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怎么要?江宁路小学60年建校之经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必须进行学校流程管理研究,使江小的学校管理始终是科学管理、有序管理、民主管理、参予管理。

自1985年“教学流程管理研究”开始,学校进行了漫长而又艰巨的探索过程。经过10年的路程,江小在以流程管理为核心内容的学校整体改革系统工程里,渐次形成了“一体、二翼、三面”的实践改革总体框架。

以教学为中心,强化教学流程管理

学校一切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中心。那末,在学校各项工作中怎样以教学为中心,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呢?江宁路小学的经验是:必须重视教学流程管理,抓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强化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和协调。

从强化教学流程管理入手,抓好学校的教学工作

采访江宁路小学,我们感到其在学校管理方面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以教学为中心。当问起为什么要从强化教学流程管理入手来突出学校的中心工作时,现任校长包佩霞快人快语,她说这主要基于两个动因。动因之一: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中一项占时最多、内容最丰富、参与人员最多的基本工作。教学工作是一件十分细致的工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其每个教学环节,都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只有注重教学流程管理,才能抓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动因之二:是为了克服学校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10年前,也就是在1985年前后,江宁路小学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着侧重静态管理忽视动态管理的倾向,其直接后果是:一些教师重视备课忽视上课,甚至有些教师还出现抄教案的现象;一些教师为了片面追求学生的高分,不惜占用课余时间搞题海战术,搞大面积补课等等。正是为了纠正这种教学工作中的偏向,从当时的校长范庆沩同志始至今的几任校长,一直把强调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动态相关性作为强化教学流程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强化教研组建设,形成教学流程管理的组织网络

任何管理必须由管理层和操作层两个层面构成。以一所小学而论,校长室、教导处显然是管理层,教师和学生是被管理的对象,即操作层。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是教学流程的主要内容,也是学校中被管理的最重要的方面。管理者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质量;教师则要求学生有较好的学习质量。这就形成了管理者的管理与教师的教学的矛盾;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的矛盾。两对矛盾的焦点都集中在“质量”上。对管理者来说,应通过教学流程管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帮助教师理解教材,改进教法,掌握教学流程的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不断转化,不断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为了协调管理层与操作层的矛盾,江宁路小学强化教研组建设,以教研组的形式,将教师组织起来,构成被管理的群体,这个群体的负责人就是教研组长。该校根据学校管理工作的需要,赋予教研组长一定的职责,使教研组长在组内处于带头人的地位,参与、协调教导处的教学管理工作,成为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的一座桥梁。

以该校的体育教研组为例,这是个有6名专职教师、1名兼职教师的教研组。体育工作一般分日常教学工作、群众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特色运动队训练,等等,显得千头万绪。然而,该校的体育工作几年来一直开展得井井有条,一条十分宝贵的经验就是:把全体体育教师组织起来,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配合教导处,统筹安排学校的体育工作,从而使学校的体育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几年来,该校的体育工作始终稳定在市、区的先进水平上。

从“上格”管理到“分档”管理

江宁路小学的教学流程管理的实施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经历了从“上格”管理到“分档”管理这两个阶段。

为什么在起始阶段要强调进行“上格”管理呢?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上格”管理即指规范化管理,它不仅要求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流程的要求进行规范化操作,而且还要求管理人员的管理要规范化。因此,在这一阶段的“上格”管理带有明显的强制性和监督性的特征,旨在达到以“法”治教的目的。然而,由于“上格”管理的强制性和监督性的特征,使得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产生了诸多矛盾。一些工作多年、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早已“上格”,他们则认为这样管理是“多此一举”,而教学未“上格”的教师则多有抵触情绪,他们认为管得太严,要求太高,而对管理来说,要检查备课,随堂听课,查阅学生作业……简直是忙得疲于奔命!

面对如此情况,该校管理层在坚持“上格”管理的基础上,又适时地向全体教师提出了“一年上格,三年合格,五年创风格”的要求,旨在为“分档”管理作准备。

所谓“一年上格”,是指新分配进校的师范生,要了解教学流程各环节的“上格”要求,并努力遵照去做;“三年合格”,是指经过三年工作实践的教师,要能较好地达到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上格”要求,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五年创风格”是指经过五年工作实践的教师,要能创出自己的教学风格。

坚持了“上格”管理,为“分档”管理奠定了基础。

建立在:“上格”管理基础上的“分档”管理,其特点是根据教师的教学思想、业务水平和教学实效进行“排队”,对不同类型的教师提出不同的管理要求,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江宁路小学的做法是:将学校获得市、区先进称号的教师、高级教师,以及一部分责任心强,有经验、有进取精神的教师排入第一台阶,这部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0%;将责任心较强,有一定教学经验、业务水平一般的教师排入第二台阶,这部分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50%;将工作经验不足教师排入第三台阶,这部分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30%。

对第一台阶的教师,学校免除他们的许多教学检查,使他们能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进行教学,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对第二、三台阶上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则严格要求他们探索教学流程的要求,搞好教学工作。这样,通过“分档”管理,大大激励了广大教师的进取精神,促使他们都想早日争上一个台阶。

重视教学环节的相互衔接,做好部门之间、人员之间和学科之间的协调工作

江宁路小学,不仅语文、数学、外语学科有专人分管,而且,音乐、体育、美术、手工劳动等学科和课外活动,以及与教学工作有关联的图书、资料、电教设施、卫生保健等也都有专人分管。这样,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流程管理工作也就比较完善了。此外,江宁路小学还特别强调各学科、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各项教学活动由教导处统筹安排,从而形成整体合力。

为了促进每一位教师认真抓好教学过程中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核这5个环节,江宁路小学十分重视教学环节的相互衔接,而不是孤立地抓某一个环节。例如,在检查了教师的备课之后,他们往往还要作跟踪听课,看看备课要求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落实。不仅如此。为了切实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和上课质量,该校还在教师中大力倡导“说课”活动。其基本要求是:教师要有理、有据、有序地说清“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一些教师深有体会地说:通过“说课”,确实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因为,平时备课可以照搬教案、教学参考资料;上课可以“照本宣科”;上公开课可以反复试教……而“说课”就不同了,它要求教师必须把自己平时所学的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结合所教的教材和学生实际,经过自己的研究,融会贯通。这样才能说得好,才能经得起别人的质疑。实践表明,开展“说课”活动,对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确实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工作,重视教学流程管理,强化教学管理,无疑是牵住了学校管理工作的“牛鼻子”;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重视教学流程管理,强化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衔接协调,无疑是抓到了教学管理工作的节骨眼上。

创立德育流程模式,实现流程管理科学化

根据学校实施教学流程与教学流程管理的经验,学校大胆从这方面延伸开去。在请有关专家多方论证及全体教工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推出德育流程及德育流程管理模式。该模式一反以往德育工作中随意性、“大忽隆”的弊端,以系统科学为立足点,并以发展中的现代教育学、心理学为依据,将过去德育的“一维”改为“三维”,即教育者维、受教育者维、教育环境维”。从孤零零的“一维”转变为立体化的三维结构,的确是德育工作的一大进步。其一,是三维结构使德育的整体性优势明显,三维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能使德育局部工作的迭加产生1+1〉2的良好效应,也为德育工作走上良性循环打下基础。其二,是三维结构的建立使德育工作的视野明显放大,涉及方方面面,系统性加强。就拿德育环境来说,它包括校内德育环境和校外德育环境。其中校内德育环境包括:思想品德课、各科教学的德育渗透、课外教育活动、校园文化、学校环境布置等。校外德育环境包括家庭教育、社区环境、社会文化等。

良好的德育流程框架的确立使学校上下信心倍增。但框架再好,若没有一个确保其实施的系统,恐怕也是“纸上谈兵”而已。于是,在专家的热心协助下,一个“德育流程管理系统工程图”终于诞生了。这个图有显示出“三维”的德育过程,这个过程清晰、具体,它包括德育现状调查、德育目标、实施德育计划、效果评估诸项。当然,这些都在流程管理的监控之下。

纵观江宁路小学实施的德育流程管理,他们在以下几方面尤显突出。

第一是,由于实行的是动态管理,十分明确、具体,故既对教工有压力,也有了动力。教工们能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针对具体教育对象发挥主观能动性,潜心研究问题,用科学的态度去解决问题。譬如,一位班主任在解决学生各类问题方面经过不断探索,初步形成了做思想工作的流程。即:一是因人而异,找准钥匙;二是把握时机,对准锁眼;三是以情动人,顺利开锁。他的一位学生易冲动,常与人打架。班主任针对他的问题,专门制订了教育计划,按教育流程入手,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节,终于使这位学生有了转变。“教育者维”还包括“师德”方面的规定,它给教育者以约束,使教育者能自觉维护教师形象,为人师表。学校每学期都要求教师交出一篇总结文章。学校根据教师日常表现及文字予以综合评判。

由于流程管理的实施,不少教师在施教的同时着力在学生的内化方面作积极探索。一些教师在施教的同时,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要求、自我勉励、自我克制、自我批评等有利于学生行为内化的教育活动。如一位同学在假期看到邻居阿姨被4岁的孩子拖累时,想到老师教导的“人活着就是为了别人过得更好”的话,主动帮助邻居照看孩子,受到大人称赞。

第二是确立学校可行的分阶段目标。国家与市级的德育目标自然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但是学校要将各部门下达的任务都完成好,却又是一件令众多学校伤脑筋的事。如何将工作做得完美些呢?江宁路小学的做法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分阶段德育目标体系。如近年来该校实施的环境教育即是一例。他们列出了环境教育的主要目标,学生通过教育有了较强的环保意识并参与环保行动。在此基础上设立具体分目标并健全组织、落实计划。通过渗透教育、专列教育、活动教育使环境教育搞得扎扎实实,学生的思想及行为都有较大改观。实践表明,由于分阶段目标溶于国家及市级的大目标之中,放大目标得到具体贯彻落实,学校也取得了主动,德育功能则大大提高。

第三是注重追踪决策和评估。从目标到实施再到结果这一过程中不可能没有矛盾,这就需要及时调整目标及按具体情况变更计划。江宁路小学独创的追踪决策在这方面有较好体现。该校在具体操作上,主要通过目标差分析及时提供反馈给有关人员,然后根据情况调整策略,进行追踪决策。与追踪决策相关的是跟踪笔记,一位班主任记有一本班级情况的“跟踪笔记”,对典型情况分别加以详细记录,然后根据记录找出症结,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而锲而不舍地做工作,直至问题的解决。

该校在德育流程管理的评估方面,以经常性随时评估为特色。这种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及时改进工作,提高德育效果。这种评估充分相信教工,以自我评估为主。这样使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客观上达到了有利于教工的自我教育并努力改进施教行为。如学校一个时期少先队小队活动不甚活跃,在评估中有的中队辅导员提到这一点,学校便参与一起研究。最终,辅导员们“拨开迷雾”找到了小队活动的最佳活动点,使队员的小队活动又活跃起来,德育的目标也得以落实。

江小着重研究解决了学校流程管理中的三个本质问题:即第一,揭示了学校流程管理的本质:他们认为“程”是基础,“流”是动态表现,而“序”才是流程的本质所在。因此,学校流程管理的本质要求在于确保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运行。第二,揭示了学校流程管理运动中的基本关系,即:学校管理运动的系统性关系、结构关系、层次性关系。第三,揭示了学校流程管理有序运行的机制,即:时序、空序、程序和秩序管理。至此,江小的学校流程管理模式基本建成,并延伸至学校美育等各个方面。

实施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确保流程管理的有序运行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确保学校有效实施流程管理的活力机制所在。所以,他们在实行教学流程管理的同时,于1986年开展了内部管理改革,实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工资总额承包制以及结构工资制、奖励制。通过改革,搞活了学校运行机制,稳定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了教育质量,提高了办学效益。在改革过程中他们始终把流程管理各项事实数据作为内部管理改革的依据,而内部管理改革的运行机制则成为流程管理改革的支柱。

1.目标导向机制。目标是一种期望,是一种凝聚力。在学校内部体制改革和实施流程管理的过程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基本思路”,确立了把江小办成“教育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的整体改革的实验基地”和“校风正、教学好、学风活,具有较高教育质量与社会声誉的文明学校”的办学基本目标;开展了“完善规范管理、争创一流水平”研究活动,使“争一流”、“创一流”成了一种凝聚力和激励力。每当流程管理某个阶段向着学校整体目标逼近而取得某项成果或荣誉(如:学校连续两届被评为本市文明单位)之时,一种强大的激励力鼓舞他们继续努力,向新的目标高峰攀登。

2.榜样示范机制。榜样是一种号召力。校长是学校最高层次的管理者,是职权、责集于一身的学校法人代表,因而也是学校全体成员学习、工作、生活和未来发展的希望寄托者。可以说,校长处在学校发展的视觉聚焦点上。为此,在体制改革和流程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学校制定了塑造和完善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班子“六有”素质要求,具体是:“有量——锐意开拓有事业心;有识——远见卓识有才干;有德——言行垂范有德性;有情——扬长助人有热情;有度——豁达公正有气度;有经济头脑——讲求效益有经济意识”,而且在管理实践中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赢得了大家的尊敬、信赖,激励了大家奋发向上,努力创造。

3.竞争激励机制。竞争是一种激励力。积极的竞争有利于创新。有利于发展,他们结合教学流程管理制定了各项工作的职责和质量要求,并开展了学校内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如:组长选择组员权;实行待聘、待退休、辞退制;高评低聘、低评高聘制等,从而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出现了学习进修、竞争上岗、勇挑重担、争创一流的好势头。

4.利益驱动机制。利益需要是一种驱动力。在内部改革过程中,他们已把国拨工资全部投入了浮动,并没有遭到教师反对,相反受到拥护。其原因在于利益驱动,改革比较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优质多利的原则。

他们对行政人员和各层次管理人员的评估都以对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的状况定档次,而且对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评估均按照流程管理的相应标准进行,人人都可以在评估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尤其是对行政人员的评估,他们强调以对教育教学流程管理服务的状况评定,使每个教师成了评估者,从而较充分体现了民主管理原则。在操作上,评估时限目前是以一个月为时间单位进行测算一次,并及时听取反馈意见,做到透明度高。具体地说,即把上月的工作情况由各教研组和两处主任小结,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们对本月工作中的不足,在下个月中及时纠正。这样既可以及时调整学校工作,又可不断激励大家奋进向上。这样做虽然管理层同志工作较辛苦,但所得的效果显著。

在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他们同时坚持了尊重教师、相信教师、爱护教师的原则,即既要有规章制度,又要有人情味。

5.制衡约束机制。制衡约束是一种控制力。在内部管理改革中,他们坚持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和健全了民主生活制度;建立与健全了制衡约束机制,有助于促进干部以身作则,高标准严要求,公正处事、清正廉洁,这样,使教职员工们能感到在这样的领导手下工作放心。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使学校人心齐、士气旺,凝聚力强,确保了学校流程管理有序化运行,使江小充满了活力,逐渐跻身于上海市名校的行列,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全校留级率一直控制在1%以内,学生在市区各项比赛中连连获奖,学校领导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学校连续6届被评为普陀区文明单位,两届被评为市文明单位,以及获得市体育先进、电教工作先进、市环保特色学校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受到社会的好评。

学校流程管理给已有60年校史的名校江小注入了一股活力,使他焕发出灿烂的光辉。

标签:;  ;  ;  ;  ;  

让学校充满活力--江宁路小学“学校过程管理”记录_流程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