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论文_宋晓莹 于宏伟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二九0农场教师

点 评: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二九0农场教师

课标要求及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材在这方面加强了训练。更羸无须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这种技艺非亲眼所见,谁人会信。因此,教材在更羸说这句话的旁边提出了“真有这样奇怪的事情吗?”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带着疑问阅读下去。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学情分析:

优势:本班学生上课能积极发言,敢于质疑。大部分孩子能主动阅读课外书,积累好词佳句,能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对一些问题发表独到的见解。在课堂上,我重视培养学生的倾听、交流、表达习惯。本课时的教学,力求基于学生已经认真预习,完成了第一课时的学习任务,着重对学生进行用因果句式表达自己判断的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劣势:三年级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还不够强,对于更羸的观察、分析、判断的推理过程在叙述中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板书进行学生的口语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通过朗读人物语言,理解课文内容,进行因果句式表达的练习,初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直”“孤单失群”等词语的意思,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式,通过朗读人物语言,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因果句式表达的练习,初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遇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沉着冷静的优秀品质。

教学流程:

活动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预设时间4分钟)

回顾旧知:惊弓之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如果让同学们到大自然中比赛拉弓射箭,你们感兴趣吗?

(点评:巩固旧知,情景导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很快的投入到课文中去。)

活动二、自读课文,独立学习。(预设时间5分钟)

1、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

2、出示重点句子。

3、出示自主学习要求:

你是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他很有名?画出相关句子。

4、汇报展示,朗读更羸有名的句子,读中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

5、出示重点句子。理解两个“直”说明什么?

(点评: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反复阅读,初步形成自己的感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追问和追读的方式,让学生再次到文本中体会情感。)

活动三:小组合作学习,推理探究大雁掉下来的原因。(预设时间12分钟)

1、学生质疑,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2、学生快速读文,画出答案。

3、交流大雁掉下来的原因,出示大雁掉下来原因的句子。

(1)有几句话,生标序号。

(2)生读这四句话,思考三个问题:

1、哪些是更羸看到、听到的?画三角。

2、哪些是更羸分析的?画直线。

3、哪些是更羸判断的结果?画曲线。

(3)学生汇报共同分析大雁掉下来的原因。

(4)学习因果倒装句。

(5)生口述更羸观察、分析、判断大雁掉下来的推理过程。

(6)如果你就是这只大雁,遇到此时的紧急情况,你想怎么做?

(7)你感觉更羸是个怎样的人?

(点评: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宋老师遵循我校提出的“论证体会法”,通过小组合作,联系上下文,不断肯定和否定自己提出的问题,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从而弄清楚更羸判断大雁一定能掉下来的推理判断过程,产生对更羸的敬佩之情。)

活动四、读文画句子,感受魏王态度的变化。(预设时间4分钟)

1、魏王也十分敬佩更羸,你从课文中的哪句话能看出来?找出表现出魏王佩服更羸的句子。

2、刚开始魏王相信吗?在课文中找到句子。

3、教师出示重点句子,多种形式朗读句子。

(点评:让学生从读表现魏王从怀疑到惊讶这两个句子中,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更加贴近人物内心,更好地体会人物身上所蕴涵的情感因素。使更羸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形象更加鲜明,让他们得到更深的启示。)

活动五:分角色朗读课文,领悟人物性格。(预设时间5分钟)

配乐,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全班展示分角色朗读课文,评选优秀小组。

(点评:学生动情地朗读,才会加深对文本的把握。学生读得很投入,感觉很好,我感受到宋老师平时是很注重朗读训练的,读得好了,才能懂得更多,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活动六:走进惊弓之鸟,领悟人生哲理。(预设时间5分钟)

1、请你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惊弓之鸟”用来比喻什么?

2、辩论:究竟是谁害死了那只大雁?

4、 我们学完这个成语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点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犯“惊弓之鸟”的错误,遇到紧急的情况要冷静,别自己吓自己,要想出自己救自己的办法。在理解成语含义的基础上,使学生领悟了人生哲理。)

活动七:联系生活,实际应用。(预设时间3分钟)

1、当你遇到像“惊弓之鸟”一样紧急的事情,应该怎样处理的呢?

2、教师出示问题,学生畅所欲言。

(点评:学完这个成语故事,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处理好自己遇到的紧急情况,不要自己吓自己,一定要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达到了学以致用的功效。)

活动八:学生小结,谈学习收获。(预设时间2分钟)

今天学了这个成语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谈一谈。

(点评:在学生谈收获的同时又是对文本的回顾,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总体点评:

《惊弓之鸟》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通过观察天上的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下来的故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并能作出正确判断。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环环相扣,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推理文章。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巧妙利用问题导入新课内容,既是对第一课时学习内容的回顾,又能使学生自然地将更羸与这只与众不同的大雁联系在一起,为下文学习指名了方向。

二、主线分明,层层剖析。

宋老师在这一环节抓住“更羸是古时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深思探究,为什么说更羸是射箭能手?从文中的那些词句看出更羸很有名?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深入文本,与文本展开对话,寻求答案。在质疑中讨论,在讨论中质疑,明白更羸的本事,层层深入,跌宕回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绽放思维的火花,揭示成语蕴涵的寓意,自然水到渠成。

三、合作探究,读中感悟。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宋老师遵循我校提出的“论证体会法”,通过小组合作,联系上下文,不断肯定和否定自己提出的问题,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从而弄清楚更羸判断大雁一定能掉下来的推理判断过程,产生对更羸的敬佩之情。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了解因果关系的句子改成果因关系的句子,不仅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也有力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由于学生是对这一知识点接触不多,有一定难度,所以宋老师利用白板,进行讲解,并做好笔记。宋老师能够突出教学的重点段落,围绕更羸分析射下大雁的原因逐层引导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学生从自己圈画的句子中,反复朗读, 感情升华,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与文本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对产生对更羸的敬佩之情。

四、注重朗读,以读促讲。

朗读,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朗读是学习语言文字,驾驭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表达思想、发表见解的重要途径。出声的读,方能读准字音,大声朗读,方能有抑扬顿挫。读出语感,体会词语的妙用,悟出篇章结构的章法与机巧,锻炼当众发言的胆量,都会在朗读中得以解决,而且还会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在不经意中提高了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写文章都会受益匪浅。如在“验证结果,品读嘣响”这一环节。宋老师抓住“嘣”字,引导学生理解、朗读。如:大雁掉下来了吗?可我没看见呀?刚才读的时候,弦声不够响,大雁没听到,所以没掉下来。再读一次试看。这样学生就悟到了读书时要重音突出。当学生再读了一遍,声情并茂时,老师的评价更强化了重音的作用。如:这次,强调了“嘣”的一声响。这么响,我都被吓了一跳,难怪大雁吓得直掉下来了。评价即是肯定又是指点了朗读的技巧,使学生在读中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

五、联系实际,领悟哲理。

教师设计这一个环节让同学们能将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并且果断地作出判断的能力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能将书本上悟出的道理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去,学会遇到紧急情况,找到自己救自己的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六、值得商榷和改进的地方。

教师在教学因果倒装句的这一个环节,只是让学生认识了什么是因果倒装句,标记在书上,并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倒装句及倒装句的特点。如果在设计这一个环节时,出示因果关系的句式进行倒装句的练习,进一步巩固,效果会更佳。

论文作者:宋晓莹 于宏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5

标签:;  ;  ;  ;  ;  ;  ;  ;  

《惊弓之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论文_宋晓莹 于宏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