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阿普唑仑对头晕患者脑血流变化及预后的影响论文_张军武, 李培育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二科 154002

摘要:目的 探究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阿普唑仑对头晕患者脑血流变化及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4月~2016年1月头晕患者81例,依据建档顺序分组,对照组39例予以阿普唑仑治疗,研究组42例予以盐酸氟桂利嗪与阿普唑仑联合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20 d。分析比较2组治疗前后脑血流量、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且统计对比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2组治疗前中心区、额顶叶区、周边近区、周边远区脑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心区、额顶叶区、周边近区、周边远区脑血流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NIHSS评分(10.24±2.62)分与对照组(10.89±1.2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5.62±1.0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8.71±1.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14%(3/42)与对照组5.12%(2/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疾病复发率9.52%(4/42)显著低于对照组28.21%(1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晕患者予以盐酸氟桂利嗪与阿普唑仑联合治疗,可明显改善其脑血流量及预后。

关键词:盐酸氟桂利嗪;阿普唑仑;头晕;脑血流变化

头晕(Dizziness)为脑功能障碍性疾病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群,患者病发时常感觉自身或周边事物在不停摇晃、移动或旋转。头晕患者多伴有眼花、头胀、头痛,严重者表现为剧烈头痛、坐立不安,对患者神经系统及生活质量均造成极大影响[1]。既往多予以单纯阿普唑仑治疗头晕,但长期应用会产生药物依赖性,影响治疗效果。本研究将盐酸氟桂利嗪与阿普唑仑联合应用于头晕患者,通过分组,旨在探究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阿普唑仑对头晕患者脑血流变化及预后影响,现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4月~2016年1月头晕患者81例,依据建档顺序分组,研究组42例,其中女18例,男24例,年龄41~68岁,平均(52.36±6.24)岁;对照组39例,其中女17例,男22例,年龄42~69岁,平均(53.02±6.17)岁。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2组均给予保持充足睡眠、物理疗法及心理疏导等基础治疗。于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阿普唑仑(邯郸市冀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0936)治疗,口服0.4 mg/次,1次/d。研究组予以盐酸氟桂利嗪(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3094)与阿普唑仑联合治疗,阿普唑仑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10 mg/次,1次/d。2组均持续治疗20 d。

1.3 观察指标(1)治疗前后应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测2组中心区、额顶叶区、周边近区、周边远区脑血流量;(2)治疗前后应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3)治疗前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得分越低神经功能恢复越佳;(4)统计对比2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生情况;(5)治疗后随访6个月统计对比2组疾病复发率。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1.0统计分析数据,计数、计量资料以χ2、t检验并以n(%)、( ±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2组治疗前后脑血流量 2组治疗前中心区、额顶叶区、周边近区、周边远区脑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脑中心区、额顶叶区、周边近区、周边远区脑血流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 2组治疗前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比较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 研究组治疗前NIHSS评分(10.24±2.62)分与对照组(10.89±1.2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5,P=0.161),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5.62±1.0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8.71±1.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11,P=0.000)。

2.4 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14%)与对照组(5.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比较2组治疗后6个月疾病复发率 研究组疾病复发率9.52%(4/42)显著低于对照组28.21%(11/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77,P=0.031)。

3 讨论

头晕为临床常见及多发病症之一,其可由贫血、哮喘、发热、中毒、低血压、心律失常、颅脑外伤、神经衰弱、动脉硬化、心力衰竭、尿毒症等诸多因素所致。日常生活中有些头晕属正常现象,如当人饥饿时、久蹲后站起时均会感到头晕,此类头晕可自行缓解无需治疗,但若出现长时间头晕或经常性头晕,则要高度重视并及时进行治疗。

阿普唑仑为苯二氮卓类药物之一,苯二氮卓具有催眠、镇静、抗焦虑之功效,且具有松弛中枢性肌肉作用,因此阿普唑仑用于治疗头晕,可通过对苯二氮卓受体形成刺激,有效促进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与其受体充分结合,抑制神经元介导突触进而显著降低神经元兴奋性以减轻患者头晕症状[2]。但有研究认为,治疗头晕关键为扩张脑血管及增加脑血流量,而阿普唑仑在此方面效果欠佳[3]。盐酸氟桂利嗪具有显著扩张血管作用,可明显增加椎、颈动脉血流量,且能有效保护脑细胞进而促进脑代谢,从而极大避免脑缺血后发生再灌注损伤,显著减少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4]。相关研究发现,头晕患者出现血管痉挛原因为颅内血管收缩及钙离子内流,因此治疗时应注意阻断钙离子通道,则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5]。盐酸氟桂利嗪为细胞钙通道选择性阻滞剂之一,可有效防止椎基底动脉持续性血管痉挛,还能明显促进耳蜗小动脉血运,显著改善脑血液循环进而减轻患者头晕症状[6]。研究表明,同其它钙离子阻断剂相比,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头晕优势为不会引发脑内盗血等不良反应,有助于患者预后改善[7]。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中心区、额顶叶区、周边近区、周边远区脑血流量均多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疾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较低,结果充分说明头晕患者予以盐酸氟桂利嗪与阿普唑仑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并能明显增加其脑血流量且预后效果颇佳。

综上,予以盐酸氟桂利嗪与阿普唑仑联合治疗头晕患者,可明显改善其脑血流量及血液流变学,并能有效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改善。

参考文献:

[1]王芬,陈秋惠,张医芝.头晕和眩晕相关病因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5):4392-4394.

[2]曹丽霞,滕海英,季玉红,等.加减左归汤联合阿普唑仑对中老年顽固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33):3655-3658.

[3]赵志敏,郑希院,任蕾蕾.心神宁片联合阿普唑仑治疗慢性失眠的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6,37(8):1031-1032.

[4]方军,谢怀全,程生赋,等.脑心通胶囊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5):18-20.

[5]唐金玲.安脑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J].中国药师,2016,19(9):1707-1710.

[6]赵玉凤.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5):1665-1667.

[7]李彩文.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防治行经性偏头痛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15,21(9):1512-1515.

论文作者:张军武, 李培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3

标签:;  ;  ;  ;  ;  ;  ;  ;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阿普唑仑对头晕患者脑血流变化及预后的影响论文_张军武, 李培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