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P患者外周血自身抗体的检测及意义论文_梁玲琪, 朱灵芝

梁玲琪1 朱灵芝2

(1台州市肿瘤医院检验科 浙江 台州 317502)

(2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浙江 台州 318020)

【摘要】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的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8例ITP患者和62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PAIgG、PAIgM)。结果:ITP 组患者PAIgG数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PAIgM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是ITP患者诊断、治疗反应的有用指标。

【关键词】 紫癜;相关抗体;PAIg ;血小板 ;ITP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123-0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多发于儿童,青壮年和妇女的出血性疾病,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本病特点以外周血PLT减少及其生存时间缩短,80%-95%病人的血清中有血小板表面IgG抗体,本病的病因不是十分明了。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58例ITP患者和62例正常对照组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并对其诊断价值进行探讨。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11年3月~2014年3月我院初诊为ITP的住院患者或门诊患者58例,其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3—83岁,中位年龄34岁,诊断符合1998年(血液学诊断及疗效标准)(1)。对照组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10—79岁,中位年龄35.4岁,均无血小板数量及其它异常的疾病。

1.2 仪器和试剂

1.2.1 仪器:美国Beckmancoulter EPICS-XL流式细胞仪。

1.2.2 试剂:鼠抗人IgM单抗用灭菌蒸馏水溶解后分装,每支为2ul,置-20℃保存,使用前用PBC1:10稀释;鼠抗人IgG单抗溶解方法同上;鼠抗人Igg1-FITC为对照;冷冻牛血清;TEN缓冲液(Trise,EDTA-K2,Nacl)。

1.3 方法

PAIgM、PAIgG测定用全血2~3ml,使用EDTA-K2抗凝管抗凝,颠倒混匀。PAIgM、PAIgG用直接免疫荧光学检测。待测标本125g/分离心10分钟,制备成富含血小板血浆(PRP),继续将该血浆0.6ml加TEN洗涤(650g/分离心10分钟)二次,弃去上清液,再加TEN0.6ml。测定管和对照管分别加5ul血小板悬液及10ul小牛血清,置于暗处15min。测定管中分别加入5ul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鼠抗人IgM与IgG稀释液,对照管加5ul鼠抗人IgG-FITC,置于室温暗处30min,使用TEN缓冲液清洗一次(3000转/分离心5min),弃上清液,以TEN0.6ml混悬液用流式细胞仪检查结果,上机器检查前使用荧光微球校验激光光路,使用前向散射光和侧向散射光,设门在PLT群,检测104以上阳性血小板百分率和血小板的平均荧光强度。阴性对照结果为1.0,检测时间小于2h。

1.4数据处理

结果用统计学处理,组间分析应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8例ITP患者与62例正常对照组的PAIg(PAIgM、PAIgG)测定结果见表1。ITP患者的PAIgG数值远远高于正常对照组,经统计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TP患者的PAIgM数值和正常对照组数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经统计P>0.05。PAIgG升高较PAIgM明显。

3.讨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病因不是很明了,目前认为与某些病毒感染有关,其临床特点以出血为特征,可表现为皮肤、粘膜或内脏出血,这种出血与血小板数量减少有密切相关[1],

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它可能是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多引起。ITP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30%,临床上尚无特异的诊断方法,PAIgG的检测仍不失为有效的临床诊断的参照指标,有着相当重要的临床意义。由于患者体内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80%-90%病例的血清或血小板表面有IgG抗体,从而使血小板破坏增加,大多数为IgG[2],故检测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PAIgG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目前ITP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骨髓检查等,尚无特异实验室诊断方法,如果误诊,不但影响患者的疗效,还会因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患者出现较大副作用。本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表面的人类IgG和IgM,检测到的抗体可能包括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以及非特异性粘附在血小板表面的其他抗体,即所谓的PAIg。PAIg可能并非诊断ITP的理想指标,但一直在临床上被作为筛选指标广泛应用[3]。同时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的可重复性和系统的稳定性为临床判断疗效提供了有效的参考[4]。

【参考文献】

[1]张之南,沈悌.血液学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72-176

[2]郭晓君,屠其华,丁韧烨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抗体等四项参数测定的价值.临床内科杂志.2005,1(23):53-54.

[3]胡晓蕾,黄朝霞,周灵玲等.血小板相关抗体在诊断ITP应用中的改进设置(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3年第26卷第3期.

[4]李琦.流式细胞术在ITP诊断中的应用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09年03期.

论文作者:梁玲琪, 朱灵芝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  ;  ;  ;  ;  ;  ;  ;  

ITP患者外周血自身抗体的检测及意义论文_梁玲琪, 朱灵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