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确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核心的意义_为人民服务论文

论确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核心的意义_为人民服务论文

论确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核心的重大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道德建设论文,重大意义论文,核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 要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核心,揭示了为人民服务丰富的社会伦理内涵,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相互关系的本质要求,指明了形成和发展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正确途径。

关键词 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 道德建设核心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表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理论思考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确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揭示了为人民服务丰富的社会伦理内涵

(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原则

道德的根本问题是个人利益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表明,各种道德体系的原则和规范,既是从社会经济关系的利益中引伸出来,又是处理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关系的依据。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解放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富裕人民,从根本上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反映这种利益的道德原则要求一切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人们,自觉地维护人民的整体利益,使个人利益服从人民的整体利益。这个道德原则,就是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革命者高尚道德的重要表现。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在创造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起决定作用,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既是严肃的政治问题,也是根本的道德问题。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目的,不仅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历史作用,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也是一种新的、最先进的人生观的具体体现。

为人民服务是最根本的人生价值定位。为人民服务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超脱了旧的时代局限,具有社会主义的时代风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要求人们树立集体主义思想,恰当地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的关系,为社会多做贡献;树立正确的权利和义务观,以主人翁态度对待工作,埋头苦干,奋发进取,建功立业;树立新的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风尚,助人为乐、互相帮助、团结协作。这些集中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精神,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邓小平同志指出,“世界观的重要表现是为谁服务”〔1〕。 为人民服务人生观反对“一切为自己”的人生目的,也不主张只讲为别人,而是在承认个人利益和尊重个人个性发展的同时,强调为社会、为人民。这种人生目的是最合理的人生价值定位。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修养的根本要求。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2〕。 毛泽东同志所提出的这个标准,是革命者和一切正直的人确立人生观和进行品德修养的最高标准。只有按照这个标准,才能正确解决为什么而生活,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做一个人的问题。热爱人民,为人民服务,是做人的起码要求,也是最基本的社会公德。

(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表现

为人民服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实质。社会主义道德是一种全新的道德,它扬弃了社会主义之前道德的种种弊病,强调目的与手段、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人既是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又是权利和义务的客体,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又都为他人服务。在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道德的实质就是平等互助。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伦理原则,它的基本涵义就是全社会成员的“自我服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为人民服务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基本点。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集体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点,就是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二者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并在保证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充分注意发挥个人的才能,满足个人所必需的正当利益和合理要求,使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成为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种道德原则是符合每个社会成员个人的最大利益的。为人民服务无论是作为党的根本宗旨,还是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规范,它的基本要求是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同时,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包括同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现象作斗争。这些要求本身就是集体主义思想的体现。

为人民服务贯穿于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要求的各个方面。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五爱”以集体主义原则为指导,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本身包含着为人民谋利益。爱科学、爱劳动,才能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五爱”的各项规范都渗透着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思想。

(三)为人民服务已逐步成为我国大多数社会成员愿意接受和认同的道德准则

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思想,经过50多年的长期实践和倡导,不仅为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和弘扬,而且已经逐步成为我国大多数社会成员认可的一条基本的道德准则。

为人民服务道德原则具备了人民群众接受的客观条件。任何一种理论和原则是否被承认和接受,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它能够说明和解释原有理论已经说明和解释的现象和事物;二是它能够说明原有理论所不能说明的新现象,并且能以更深刻的认识代替原有的理论认识;三是在实践中有更大的预见性。为人民服务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理论观点,具备了上述条件。它以博大的胸怀、恢宏的气度、开放的精神,吸纳了人类伦理、道德遗产中的优秀成果和可资借鉴的合理因素;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揭示了革命队伍和社会主义社会中应当具有的新型人际关系,代表了人类社会道德发展的方向,并被实践所确认和检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广阔的发展前途,受到了人民的普遍欢迎。

我国人民群众主体对为人民服务有着明确的需求和价值取向。由于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国共产党人,包括广大群众,已经了解了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性质和品格,认识和把握了它的功能和作用,有自觉地用它来指导行动的传统和经验。不仅在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所进行的艰难困苦、前仆后继的英勇奋斗中,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高尚道德情操;而且在党内和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爱民为民、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联的鱼水情义中,在革命队伍内部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同志式关系中,群众也深刻地感受了为人民服务的伦理价值和带给人们的利益。夺取政权以后,我们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通过自己的模范行动和宣传倡导,使这一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党坚持用为人民服务思想教育党员和人民,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促进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实践证明,为人民服务正逐步成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愿意接受的价值取向。

二、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相互关系的本质要求

(一)坚持为人民服务道德原则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上是一致的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为人民谋利益的重大举措,其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要求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以按劳分配为主要分配形式;必须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为意识形态主体。为人民服务正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表现和升华。反过来,为人民服务价值导向,又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育和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证和巨大的精神动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坚持为人民服务从根本上说并不矛盾。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靠法制,也需要有社会伦理基础。经济制度或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变更是由具有一定道德行为和价值观的人的活动所形成的,只有当这种经济制度或体制拥有社会大多数人无论是价值取向还是道德行为上的支持,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才能得到维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然必须以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为伦理基础。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价值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它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在社会多种经济成份发展和多种分配方式存在的情况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导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有科学的、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支持和维系。

高扬为人民服务的旗帜,有利于克服市场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健康发展。当前,我国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道德失范现象,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以及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等,严重地干扰了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也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有效地抵制歪风邪气,克服各种消极腐败现象,除了深化改革、加强法制和制度建设,还必须大力加强为人民服务思想教育,提高全党和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营造一个安定团结、健康向上、宽松和谐的良好社会环境,才能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本质要求是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前提,决定了人民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平等、相互服务的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扬人民民主,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事业的权力,享有各项公民权利。”〔3〕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最本质的内容就是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必须确保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人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社会的主人,主人与主人之间的关系当然是互相服务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是服务经济,它的等价交换本身包含了人们相互服务的关系。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是要通过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良好服务去实现。它的经济活动要求人们必须遵守依法办事和重合同、守信誉的社会公德,要合法经营、劳动致富、生财有道,要忠于职守、勤业敬业,这些与为人民服务精神都是相通的、一致的。由此看来,无论是何种经济成份中从事何种职业的公民,都应当而且是能够做到为人民服务的。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核心,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全体人民中提倡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是过高要求。为人民服务道德在我国人民群众中有着深厚的基础。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五十年代,广大党员和人民讲理想,讲纪律,讲为人民服务,爱党,爱国家,爱社会主义,这样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面貌不是很好吗?”〔4〕不仅五六十年代人们自觉地学习实践雷锋精神、 焦裕禄精神,就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人民服务思想在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心目中,也并没有失去它的光辉。这不仅表现在广大人民对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泛滥的义愤之情,从心里呼唤为人民服务精神回归的企盼;也表现在他们对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崇高品德的许多先进人物由衷地敬佩。这表明人民群众价值取向的主流是向高层次发展的。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和共产主义道德的主要规范,要求共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实践。但是,对于广大群众来说,能够做到用社会主义道德标准规范自己,爱岗敬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也是在实践为人民服务,这是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要求。因此,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是降低标准问题,而应在为人民服务的大规范之中,对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先进性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联结党员和群众一起向上。

三、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指明了形成和发展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正确途径

(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党员和干部,有利于搞好党风带动民风

加强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保持党的优良作风的根本措施。中国共产党向党员规定的各项义务的核心内容,是为共产主义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员只有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真正履行党员的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新时期党风政风建设贡献力量。相反,如果党员和干部丢掉了为人民服务思想,就会经不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腐化堕落,败坏党风政风,损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缺乏和丧失,对党对人民责任感的麻痹,是党风政风不正的内在根源。抓好党风政风,关键是教育党员和干部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增强对人民的责任心,实践共产主义道德,自觉地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腐败现象的侵袭。党员干部人生价值观的正确定位,对人民负责的道德责任感的强化,以身作则、为人表率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党风政风好转的希望所在。

党员干部身体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道德,以良好的党风带动民风,才能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邓小平同志指出:“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5〕党是国家生活的领导、 社会生活的核心。党风与群众生活、群众利益、群众情绪息息相关。党风与社会风气有着客观的道德联结,党风好坏直接影响社会风气。从伦理意义上说,党风对社会风气的作用,就是政治与道德的相互作用。社会主义政治的道德性具体表现在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一致、国家政权机构保护人民、服务人民、党员和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等方面。这种国家与社会的道义上的统一,决定了社会主义政治是促进社会道德风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如果我们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在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道德方面率先垂范,就能在群众中加强个人与社会的思想联系,增强对祖国的责任感,使“群众从事实上感觉到党和社会主义好。”〔6〕进而产生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道德意识, 形成普遍的良好的社会风尚。

(二)以为人民服务道德规范行业行为,有利于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良好行业新风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以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归根结底要培养一种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思想,即为人民服务。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有利于克服职业的利己主义和小团体主义倾向,使职业利益和社会利益在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基础上统一起来,抛弃“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旧习,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新风;有利于克服职业服务过程中的虚伪、浮夸、以权谋私、以职谋私等行业不正之风;有利于消除职业门类上的等级尊卑陈见,使人们真正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各行各业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都是为人民服务,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自觉地端正劳动态度为社会做贡献。

以为人民服务道德规范行业行为是使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各项要求落到实处的关键。职业道德要通过人们的职业活动、职业关系、职业态度、职业作风以及它的社会效果表现出来,但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意识支配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等优良的职业道德不是自发形成的,要靠教育和规范。人们为人民服务职业道德意识增强了,才能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业务精益求精,表现出高度的敬业精神、勤业作风和乐业品质;才能诚实守信,办事公正、公平。从而,在全社会形成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良好行业新风。

(三)在全体人民中提倡为人民服务精神,有利于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社会风气

为人民服务精神是哺育英雄模范人物成长的精神食粮。先进人物,之所以能够谱写出壮丽人生,做出光辉的业绩,为世人敬仰,其根本原因,是他们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过程中,不仅要使干部群众心灵受到震撼,而且要引导人们看到蕴含在先进人物感人事迹之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及其社会伦理价值,人们思想道德意识有了升华,才能唤起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长久热情。

在全体人民中提倡为人民服务思想道德,是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实际步骤。为人民服务是良好社会风气形成的主导思想。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到鞍钢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无不体现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灵魂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一贯教育我们的党员和人民要坚持为人民服务,这是形成新的时代精神,创造有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良好的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必要条件。大力提倡为人民服务精神,扶本固正,振奋起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增强人民群众做“四有”的社会主义公民的自觉性,是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社会风气的正确途径。

注释:

〔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9页。

〔2〕《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页。

〔3〕《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 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82页。

〔4〕〔5〕〔6〕《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8、144页。

标签:;  ;  ;  ;  ;  ;  ;  

论确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核心的意义_为人民服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