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论文_胡迪

四川省内江市第十一小学校 641000

作为教师的我们都知道小学的应用题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对于教师来说它既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之所以说它是重点是因为在我们每一册的教学内容当中都会涉及到应用题的教学,几乎教科书的每一个练习都会有相关应用题的作业。而且在学生的每一次期末考试当中,应用题的分数都会占到30%至50%的比例。不言而喻,应用题教学的难点就在于应用题所呈现给学生的都是枯燥乏味的文字性阐述。它不像语文有美丽的文字、华丽的词藻和精炼的语言,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再加上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能力都受到年龄特征的束缚,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综合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大大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但是,利用有效的课堂做好应用题教学,在这方面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我在应用题教学方面的一些体会和心得跟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一、教学过程中注重多题一解

所谓多题一解是指用同一种思路或相同的方法解答多种形式的题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收敛性,不让学生奇思妙想,不让他们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这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相对容易的。老师只需要把解题的关键告诉学生,而学生就只需要依葫芦画瓢,这对于学生来说可是不亦乐乎的事情。

例如:

1.用某种大豆500千克可以榨油400千克,问这种大豆的出油率是多少?

2.五年级一班50人参加期末考试,其中5人不及格,问这次考试的及格率是多少?

3.某种豆芽实验的发芽率是95%,实验室培育1000颗这种豆芽,问发芽多少颗?

老师在教学这类题的时候只需要引导学生总结出出油率、及格率、发芽率、合格率……的计算公式。然后让学生知道,要求计算公式中的任何一个量只需要找出其余两个量就行。也就是说,这类题万变不离其“踪”(公式)!

二、教学过程中注重一题多解

所谓一题多解是指一道题运用多种解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有些应用题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教学时,如能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的特殊性变换思维角度,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探索,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再加上老师一次又一次的质疑(还有其它的解法吗?)、解疑,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自疑“是否还有其它的解法呢?”这时他们会趁热打铁,顺藤摸瓜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给出一个又一个的惊喜。此时此刻作为学习动力的学习兴趣便会油然而生。

例如:工人要挖一条200米的水渠,前8天挖了全长的 ,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还有多少天挖完?

假设的数据不同,结果也不同。

一点点感受、一点点体会仅供大家参考。然而要做好数学应用题教学并非口舌之说,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始终相信每一堂成功的课总是建立在我们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崇高的敬业精神之上。只为那一句:“广施甘露千株翠,报得春风一寸丹!”

论文作者:胡迪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3月总第17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8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论文_胡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