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人才强国造伟业论文

新中国70 年人才强国造伟业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秋基业,人才为本。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从“一穷二白”的落后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科研产出国,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循因溯源,在于中国人才事业的兴旺发展,在于中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大力推进。

诚邀留学人才回国

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我们的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人才工作。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就非常清楚地看到,知识分子不仅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更重要的是在未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大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1949年12月6日,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便成立了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分别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地设立留学生回国招待所,办理留学生及学者回国事宜。同年12月18日,周恩来在京通过广播电台,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诚恳邀请在海外的留学生及学者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

风雨如晦,爱国之心不改;家国多难,报国之志弥坚。面对祖国的召唤,钱学森、朱光亚、李四光、华罗庚、叶笃正、程开甲、谢希德等一批科学家毅然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返回祖国参加建设。至1953年,约2000名海外优秀的中华儿女自欧美陆续回国,其中许多人成为我国科技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人才事业和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指导和推动人才工作驶入蓬勃发展的快车道。

1978年3月,冬去春来,万象更新。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不仅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也迎来了知识分子的春天。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面对新中国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困难局面,广大归国知识分子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呕心沥血、顽强拼搏,为新中国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取得了“两弹一星”等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1956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周恩来同志在会议上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明确提出知识分子中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知识分子的政治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秋季安全生产调研反馈问题解决落实得怎么样?春节前“零事故”安全保障措施有哪些?……11月26日,郯城县高峰头镇人大举行联席会议,就全镇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镇安监办、经贸办、派出所、交通运输及7大社区、48个村庄、23家涉危涉爆经营项目负责人到会应询。

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广大留学人员创新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抽样调查显示,国家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中超过七成是海归,84%的中国科学院院士、75%的中国工程院院士、80%的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77%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校长,都有过出国留学或海外工作经历。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2002年年底,中央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党管人才”,一曲人才强国的时代乐章开始响彻华夏大地。

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并在会后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全面部署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解放思想、解放人才、发展人才的足音铿锵,人才工作加快发展、加力创新,从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已成为时代强音。

培养好、吸引好、使用好各类人才,迅速成为各地各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2006年3月,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专章列入“十一五”规划纲要。2007年,人才强国战略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和新党章。201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再次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同年6月6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颁布。2012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

突然,问题更加复杂了。鱼钩拖着明尼朝某处移动,渔线则固执又无情地不断拉扯着它。明尼甩着脑袋左右拉动渔线,疯狂地拖拽起来,但是它的脚没有着力的地方,因为在青绿的河水中既碰不到河床,也借不到力。明尼感到自己被长距离持续地拉往斜上方。头顶上出现了阴影,明尼刚认出那是船底就重重地撞在了船上。这下有着力的地方了,明尼正用强壮的前腿推着船帮的时候,它发觉脑袋被猛地拉出了水面。现在它见到了真正的仇敌,不是鱼钩,也不是渔线,而是人。

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是机械加工系统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实际生产中,它允许每个工件选择不同工艺路线且每个工序在多个可选机床上加工,提高了加工柔性,也使得工件流转活动更为频繁。柔性作业车间中合理选择工件加工的工艺路线[7]并将待加工工件分成若干个子批量,相同工件的不同子批量采用独立加工的方式,可以显著减少柔性作业车间能耗、缩短工件加工的完工时间[11]。柔性作业车间调度包含工件子批量的划分、工艺路线和机床的选择、在机床上加工顺序的安排等问题,与流水车间、作业车间相比,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更为复杂,节能潜力更大。

着力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1978年5月,“真理标准大讨论”在全国展开,破除了长期以来的思想禁锢。1978年6月,邓小平视察清华大学时,作出了扩大派遣出国留学生的重要指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更是响亮地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广大知识分子焕发出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走上了共和国经济社会建设的第一线。

播种方式以机械式分条播种最为常见,控制行距在20cm左右。同时,在播种时要选择合理的深度,才能确保小麦整体生长效果。根据实验研究和生产实践,在普通土壤肥力的田间,播种深度3-5厘米最佳。若土壤肥力较差、生长条件不足、播种时机较晚的,可适当浅播;若土壤肥力较好、生长条件适宜、播种时机恰当的,可适当深播;另外,大籽粒麦种可深播,小籽粒麦种可浅播,但都不宜超过播种深度的极限。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1984年1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由此打开了自费留学之门。据统计,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出国留学规模持续增长,从1978年的860人增加到2018年的66.21万人,总共有585.71万人出国留学,学成归国365.14万人。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2018年6月起,“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各地普遍制定了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多地省委书记担任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以党管人才原则为核心,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初具雏形。

这份按照里帕的引用频次,由保罗·托奇的整理的,长达四页的“所引用的作家目录”索引表,可谓是一个有用的指引,后人从中大致可以得出《图像学》对古代作品的依赖程度的判断。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近年来,党和政府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国际人才流动规律,不断改革和完善外国专家来华工作制度。2017年,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的通知》,实现了对外国人来华工作的统一管理和分类管理。2018年,出台人才签证制度,为高层次人才来华开辟“绿色通道”。包容开放的政策和海纳百川的气概,引燃了全球英才来华创新创业的持续热情。

源泉充分涌流,活力竞相迸发。目前我国人才资源总量已达1.75亿人,人才资源规模、科技人力资源以及研发人员数量等指标居全球首位。人才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研水平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创新成果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涌现出量子调控、中微子振荡、人造单条染色体真核细胞等一大批基础研究重大原创性成果,我国在全球人才和创新版图中的位势大大提升。

回顾既往,豪情满怀;展望未来,信心百倍。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的指示精神,让洪流奔腾的人才大军驱动中国巨轮向着民族复兴的光辉彼岸破浪前行。

1879年,Sandford Fleming第一次提出全球时区系统,并多次在国际会议上积极推动。在他的不断努力下,世界标准时间方案终于在1884年华盛顿召开的国际经纬会议上得以通过。会议规定将全球划分成24个时区(东西各12个时区),各国开始采用标准的世界时间(GMT)。世界时间的确认,彻底解决了航海航天等跨时区运输行业一直存在的计时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全球金融市场的交易与发展。而对于那些频繁来往于世界各地的商务人士们来说,这一举措极大满足了他们对时间精准把控的需求。

(稿件来源:《光明日报》)

标签:;  ;  ;  ;  

新中国70年人才强国造伟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