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肺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与实践研究论文_贾雷

单肺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与实践研究论文_贾雷

黑河市爱辉区妇幼保健院 164300

【摘 要】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普胸手术病人均选择双腔支气管导管进行麻醉,并观察插管深度、肺塌陷满意程度、出现低氧血症情况。结果:60例患者行双腔管支气管插管顺利,肺塌陷满意,低氧血症发生率低。结论:使用双腔管的优点:在胸外科技术时,能使术侧肺(或患肺)与健侧肺的通气完全分开,在胸外科麻醉中具有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单肺通气;麻醉;胸科手术

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不但为手术提供了理想的手术视野,且能有效地分隔双肺通气,可以减少纵隔摆动,减少围手术期的并发症;使肺隔离避免患侧肺的污染物进入健侧肺。双腔管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OLV)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而且对合并有脓(痰)液或咯血病员,或需行肺叶(支气管)肿瘤切除时,总气管内麻醉难免有脓(痰)或血流进健侧肺内,或癌栓落入健肺内,造成感染播散,甚至窒息而死亡。但实行单肺通气麻醉前提条件必须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我院2006年以来,胸科手术均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下行手术治疗,具有明显的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例普胸手术病人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22~76岁,体质量41~79kg,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ASA)Ⅰ ~Ⅲ级,术前心肺功能基本正常。其中肺大泡破裂引起自发性气胸15例,肺占位病变行肺叶切除术14例,肺脓肿行纤维板剥脱术9例,食道癌根治术13例,胸外伤后血气胸行剖胸探查5例,右后下纵膈占位病变切除术4例。手术时间最长470min,最短105min,麻醉时间最长510min,最短120min,平均285min。

1.2麻醉方法

采用全凭静脉复合全麻。入室后开放静脉,常规检查氧气、麻醉机、急救药品、插管用具等。采用(CE SOLAR8000M)多参数生命体征监测仪,连续监测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心电图(ECC)、血氧饱和度(SpO₂),术前估计手术时间长和出血多者行右颈内静脉置管。采用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5~8μg/kg、维库溴铵0.1mg/kg和异丙酚2mg/kg静注麻醉诱导,开放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术前估计手术时间长和失血多患者行右静内静脉穿刺置管并行中心静脉压测定。待肌松充分后视病人体形选插 Fr35~39Robertshaw 进口双腔导管,其中右侧插管 29 例,左侧插管 37 例,进管 28~31cm,听诊两肺通气和分隔通气良好后转侧卧位,再次听诊呼吸方位,至呼吸音清晰,尤其是分隔通气的健侧通音,如有不理想,则调整导管深浅和(或)气良好后固定,即开始手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麻醉过程中连续无创监测动脉血压(NIBP)、心电图(ECG)、指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和气道平均压(Pmean)。

1.3双腔支气管插管和单肺通气方法

本组病人均选择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男性选用37~39F、女性用35~37F导管。导管插入深度为29~31cm。插管后分别由两人采用听诊法和纤支镜检查定位。在插管前,检查双腔管两个套囊和双腔连接无问题后在其远端涂上润滑剂石蜡油,听诊双肺呼吸音,诱导成功后充分显露声门,应用进口 Robertshaw左或右双腔支气管方向一致的导管芯,将导管插入气管后拔出导管芯,调整导管两腔中线,使其对准主支气管,两腔与左、右支气管应在一个平面,缓慢推入一侧主支气管遇到阻力后停止,连接双腔接头,先向气管套囊注气,以正压通气时气道不漏气为准。面罩充分去氮,麻醉诱导后左手置入喉镜,充分显露声门,右手握导管送入声门下2-3cm(蓝色套囊已通过声门下),助手即可拔气管导芯,并缓慢旋转导管,使支气管腔向目标支气管送入,深度为29-31cm,操作过程过声门处如遇阻力,切忌暴力,手持导管缓慢旋转送入或更换小一号DLT操作。插管完成后,将气管和支气管气囊充气,连接麻醉机手控通气可见呼气末CO²波形,两侧胸廓活动良好,两肺呼吸音清晰。术中及术毕,充分吸引气管、支气管内分泌物及血(脓)液并缓慢加压,使萎缩肺完全复张。待自主呼吸完全恢复,病人清醒及生命征正常平稳后拔管。

2.结果

本组60例使用双腔管分隔肺通气成功,术中术侧肺萎陷满意,术野暴露良好。术中SPO₂维持在正常或基本正常水平,EtCO₂维持正常。全部病人麻醉效果满意,无气道损伤并发症。7 例出现明显的低氧血症,经过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及交潜使用 TLV 和 OLV 通气都得以改善。听诊法1次插管成功38例,成功率65.5%,2次插管成功20例。插管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导管到位率为30例(51.7%);改变体位后14例听诊肺隔离不满意,2例出现复张性肺水肿,主要表现为 SPO2下降,肺部湿性罗音及气道吸出大量泡沫状液体,给予强心、利尿、激素及吸去泡沫状分泌物后均得以好转。术毕常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充分鼓肺排气,待患者完全清醒,麻醉苏醒评分达4分均顺利拔管,回病房面罩吸氧,随访全治愈出院。

3.讨论

开胸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较大,因此对麻醉的要求高,既要使手术侧的肺组织塌陷满意,有利于手术视野暴露,还要防止病侧脓性、血性、癌性液体组织倒灌进入健侧肺和低氧血症。插管后确认导管就位是否良好,两肺分隔满意可从以下胸部听诊定位法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来判断。单肺通气时通气,血流失调常见的并发症为低氧血症,造成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一般临床上对导管位置的判断主要依赖临床检查,如:在夹闭或不夹闭双腔气管导管下进行听诊法、气道压力法以及吸痰管通畅法。但单独依靠临床征象来判断双腔气管导管的位置有15.5%~24.0%的患者出现导管分隔失败。在改变患者体位、屈头、伸头、手术操作涉及气管或肺门时双腔管都有可能发生移位,导致肺塌陷不满意或、sop₂下降,术中有可能重新调整双腔管位置。综上,充分麻醉诱导下,随着胸外科手术的不断进步,手术的范围和适应证不断增宽,双腔管支气管插管(DLP)单肺通气(OLV)技术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T不但为手术提供了理想的手术视野T且能有效地分隔双肺通气,减少纵隔摆动,减少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在胸科手术中安全应用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刘新民.最新医院临床麻醉方法与麻醉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27-230.

[2] 尤新明,金熊元,鲍泽明.胸腔镜手术麻醉处理体会[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13(3):26-27.

[3] 张丽,伏春玲.双腔支气管插管病人在麻醉恢复室(PACU)的护理[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5,28(7):654.

论文作者:贾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  ;  ;  ;  ;  ;  ;  ;  

单肺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与实践研究论文_贾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