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践向能力的转变--中学文宗高考的成功之路_高考论文

理论与实际联系知识向能力转化——效实中学文综高考成功之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文论文,成功之道论文,理论论文,能力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0年高考“文科综合”考试中,我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以下是一个粗略的统计。

表一 文科平均分

表二 文科综合成绩统计

(注:最高分219分)

表三 浙江省前100名中的我校考生成绩

我校针对2000年文科综合考试,在教学工作上作了一定的安排。

第一,领导重视,统筹安排。

学校定期召集高三任课教师、班主任和综合学科的教师开会,交流信息,探讨和解决发现的问题,安排总体的工作计划,还向高三全体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通报。此外,学校领导在安排总体的教学计划的同时,不给任课教师以压力,不定具体指标,而是以鼓励、鼓劲为主,放手让教师(包括年轻教师)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安排具体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自我的潜力。学校积极为教学工作的需要提供服务和方便,如课时安排、临时换课、外出学习交流、安排统一测验等。学校领导这种“重视”而不“重压”,“服务”而不“干涉”的做法使教师们放下包袱,轻装前进,大大激发了教师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通过教师的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态度。这是考试取得较好成绩的前提条件。

第二,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加强对外交流。

我校是以政史地为一个教研组联合办公的,这就为“文综”三门学科的教师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各任课教师共同探讨,相互交流。对重大时政热点和现实问题的分析,注重形成以地理为空间,历史为时间,政治为观点,综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及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各学科的基础知识相结合的思路。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辐射,提高了“文综”教学效率。另外,我校积极参加各类“文综”考试的研讨会,加强与省内外各兄弟学校的交流。校内教师的通力合作与校际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是又一个重要条件。

第三,注意基础的夯实与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并重。

我们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更重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形成;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更重视人的培养。从高一开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非常注重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也强调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如鼓励学生关心时政和现实问题,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活动,进行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要求学生写学科小论文,参加讨论和辩论,发表自己的见解等等。这样,从高一到高三,学生不仅具有了扎实的学科知识,也具备了较广的知识面,更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运用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独立思考、善于发表独特见解的创新意识。这不但为“文综”高考出成绩奠定了基础,也实现了在高考形式改革的背后所蕴涵的对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培养有个性、有创意、思维活跃和想象力丰富的人才。

“文综”考试在形式上体现了题型的综合,如客观题的组合式设计,主观题的一材多角度以及读图(表)、填空、问答等形式的综合,而实质上突出的是知识的综合、能力的综合和素质的综合。针对“文综”考试的特点,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思路和方法上作了一些新的探索。

第一,立足单科,夯实双基,构建学科内知识网络,并进行知识迁移,实现跨学科渗透。

高考改革的方向,已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理解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但理解、运用和创新都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掌握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事实,然后才能灵活运用,推陈出新。所以,基础知识仍是“文综”考试的“基石”。针对学科内综合,教师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中对单个知识点的教学过于深化、窄化的倾向而更注重知识的梳理,整合学科的知识结构并最终构建知识网络和思维线索。此外,各科教师通过相互交流、学习,了解其它学科的重点、难点和知识体系,然后在具体教学前规划出学科内容间相互联系的知识纽带,确定综合复习的方法和内容。在政治科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原理和事实及党和国家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外,教师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集体思考、讨论和梳理知识点,以清晰的主干知识召唤繁杂的网络构件,勾画出某课、某单元、全书乃至整个学科的知识结构图表,并以动态的形式储存于记忆库中,并结合时政热点、重大现实问题向史、地辐射,让学生感悟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较强的应用能力。历史科则立足于“历史史实、历史命题永远是最重要的”这一基点,按章节顺序理清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然后以某个历史阶段为例说明其阶段特征,再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前提下自己概括其它各历史阶段的特征。地理科同样以考试大纲要求的基本知识为基础,构建主干知识框架,通过知识点的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形成地理“知识—能力—实践”的网络。特别是考虑到“文综”考试往往设置具体的情境,体现对发生在某一具体空间中的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所以特别重视对区域地理的把握。另外,教师还参考了全国成人高考地理教材进行复习。

第二,关注时政热点和重大现实问题,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时政热点、重大现实问题为背景材料命题,多向辐射,以此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文综”高考命题的显著特点。这就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贴近现实生活。对教师来讲,要善于抓住现实问题中多学科的“聚焦点”,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典型问题梳理出来,并以适当的形式去组织学生集体思考、讨论,在团体的“互动效应”中领悟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培养其求知欲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政治科试题历来切合时政热点、现实问题,所以我们的课后作业、假期作业很多是要求学生多看报纸、电视新闻,搞社会实践活动及写政治小论文等。我们为学生订了《中学生时政报》、《高中生时政活页》、《半月谈》等报刊,并不定期地作时政讲座。此外,要求学生了解时政和现实问题的内容和背景,并运用所学知识透过现象抓住内在本质。历史科教学则侧重于时政热点和重大现实问题的历史背景和历史线索,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内在联系给予我们的启示,以史为鉴,做到“死去活来”。地理学科通过对“资源、粮食、人口、环境和人地关系等知识综合运用来分析现实问题,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和综合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相综合,在如何解决现实问题上,和政、地相结合,作总体的论证和可行性分析,尤其是通过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变化规律,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索,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为人类合理利用环境和保护环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指导。

第三,进行适当的点拨和训练,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文综”要求以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线索来驾驭纷繁复杂的各科知识点和现实问题的背景材料,做到理论和实际联系,知识向能力转化。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形成科学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多进行学习方法和答题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读书和思考中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发表自我见解。我们首先给学生发了1998——2000年的高考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中有关政、史、地试题和《中国考试》中文科综合测试题及答案,让学生自我揣摩,教师适当点拨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其次,选用江苏省的一些“文综”练习题以及自编综合练习题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对题目中各种资料信息(文字、图片、表格、地图)的判读和分析能力,特别是对信息量大、更有利于大脑记忆和理解的地图、表格进行判读和分析,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提取有效信息,有针对性地解题。第三,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外自己选取材料编制一些综合性的题目,并写出命题角度,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范围,答题的“切入点”和思路,最后拟定答案要点。然后,我们把这些题目集中起来,经过选择,在课堂上相互讨论、评判,互相学习,使学生通过角色的转换进一步加深对“文综”考试思路的把握,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最后,各科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解题技巧,教会学生科学地审题和答题。在审题过程中,指导学生要审题型和要求、审关键词、审时空范围、审综合角度和侧重点,然后确定答题的方法、推理的过程和步骤,在答题时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已学过的某种理想模型,将遇到的新情境与学过的知识发生联系,将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迁移到新情境中去,最后将信息(题意)归纳整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作出判断、推理和归纳,完成答案。另外,要指导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注意主旨明确,思维要有创新但立论不能过于偏激;形式要灵活但要注意运用规范的科学术语;思维要发散但要有清晰的逻辑思路;另外还要有扎实的语言表达功底。

最后要强调的一点是,我校比较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学习心理、考试心理的辅导。通过心理讲座、班主任工作、心理咨询室和专门心理辅导等环节帮助学生树立必胜信心,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这些看似“务虚”的工作在“务实”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其它方式和手段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标签:;  ;  ;  ;  ;  

理论与实践向能力的转变--中学文宗高考的成功之路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