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调度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_丁俊杰,杨洋

电力调度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_丁俊杰,杨洋

(国网浙江象山县供电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000)

摘要:在最近几年,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居民生活生产里面的作用变得更加显著,把信息技术应用在电力调度管理中,能够提升管理效率,提高供电可靠性。电力调度管理科学性统计和分析了调度中的通信、自动化以及继电保护等专业性信息,它能够为领导决策提供着强有力的保障。这篇文章就是讨论了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管理的需求和现状,详细阐述了信息技术所在电力调度管理的应用状况。

关键词:电力调度管理;信息技术;应用要点

引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大趋势下,我国电力工业已实现了粗放型产业向集约型产业的转变,此时的电力运营中,电网调度与商业运作应采用先进的调度管理系统,以计算机为主要技术的调度管理信息系统自此在电力调度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提升了电网运行安全。该系统可对电力调度管理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为电力调度管理工作提供帮助,实现了整体系统内各子系统数据的共享,有力推动了电力调度自动化发展,提升了电网调度高效性、便捷性。

1调度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管理结构

根据多年的管理经验和研究经验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广泛运用的调度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管理结构主要有基于服务器/客户体系的管理结构以及基于WEB三层体系的管理结构两种,这两种结构相辅相成,共同为电力调度管理提供支撑。

一般情况下,基于服务器/客户体系的管理结构主要应用于电力调度中的电力系统管理,它主要包括基本开发平台(windows2000/NT)、电力企业内部局域网络、DB2(电力企业商用数据库)、流程化网络管理程序、用户权限管理程序等等,这些基本组成部分可以很好的保证电力调度管理中数据的安全性以及保密性,使得调度数据安全性和公共性之间的矛盾得到更好的解决。在SERVER/CLIENT的体系结构中,它的核心内容就是电力企业的商用数据库(DB2),这个数据库中主要存放的是电力数据库服务器的中的各项数据,这些数据通过结构中的相应程序的计算、分析转化成能够帮助上级管理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在这个数据库中,由客户机负责提供相应数据并帮助用户和数据库建立联系。当然,客户机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这一功能,还需要有局域网和其他服务器的支持,以保证相关数据的传输与共享。

而在基于WEB三层体系结构中,WEB体系主要负责内容分别是帮助远程客户使用浏览器访问数据库;为用户权限管理提供网络化、流程化的保障;帮助电力公共系统发布相关电力信息;为上级管理者提供辅助决策内容等等,这一系列工作内容都存在于电力系统范围之外,能够使得电力系统和外界实现更好的联系。当然,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电力企业的管理范围在不断扩大,所需要向外界发布的信息也在不断增加,因此,目前出现的JSP技术正在逐渐运用于WEB体系结构,而这项技术的使用也是使得市级及以上供电局的电力调度有更好的管理效果。

2基于系统功能分析的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2.1检修管理方面

主网调度指令票借助于OMS系统拟写,配网指令票借助于DMS系统开票,调度指令票由副值拟写,经值长或正值审核后,提向下传达,如有更改,需及时向运维部门报告,并重新填写操作票,继而向下传达。

2.2调度管理方面

①交接班。通过OMS系统、GOMS系统,可直接完成检修、事故处理、缺陷遗留等问题的交接,自动签名,移交下一值。②值班运行日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值调控员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当班运行记录,包括日常工作、停电检修、调控技术支撑系统异常、运行方式变化、工作票及带电作业、重点监控、设备变动、电厂管理、故障管理等。完成交接班工作后,不能对上一值班记录做出修改,值长应对当值记录进行审核,避免出现记录错误,或者是有遗漏的情况。③查询与浏览历史记录。各用户均可查询、浏览历史记录,结合“系统运行情况”、“接班时间”及“当班人”等条件查询历史记录。在查询过程中可通过输入关键词方式进行查询,如输入“系统运行情况”,可通过系统的自动模糊匹配,为用户找到各相关查询结果,根据用户需求,选择其需要的查询结果,并双击打开,便可浏览其中的详细内容。

2.3负荷管理及信号监控方面

①负荷预测与实时监控。负荷预测包括三种,一是人工智能方法,如模糊预测、专家系统预测、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测;二是时域分析方法,如傅立叶分析预测、小波分析预测;三是动态过程描述方法。借助于iES600系统及信号分类系统,可对主变、线路负荷及设备、线路运行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测,监测结果以一般上限,严重上限,事故上限三个等级进行显示,调控员可结合负荷越限情况,通过合理的解决方案进行解决,并向相关管理人员报告。②无功电压管理。投入AVC系统,变压器档位可自动调整,电容器自动投切,在电压越限范围的条件下,经相关工作人员手动调整,可确保无功电压控制在合理范围。

2.4业务培训

(1)培训记录。包含学习的内容、地点、时间等。

(2)事故预想-(10kV线路单相失地)①郊区线路按照失地后可带电运行2h方式,带电查找故障。城区线路失地后停电查找故障。②已实现“三遥”的线路,配调优先采用遥控试拉方式,试拉开关判断故障范围。③线路失地试拉开关,按照线路段二分之一法的原则试拉分段开关,若接地未消失则可能是在前段,若失地已消失则故障段在后段;依此方法直至查找到故障段的最小范围。

2.5故障研判

借助配电自动化DMS系统弹窗报警情况,并结合用采系统配变是否失压,判断配网故障跳闸开关,根据故障障指示器短路电流情况,可初步判断故障线路段,通过故障障指示器对地电流是否突增判断失地地段,为指导现场抢修提供可靠依据,大大缩短了抢修时间,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2.6查询和观看浏览记录

通常的状况下,系统能够查询和查看详细的历史记录,而且还可以借助关键词如时间、单位、变电站、线路名称等查询历史记录。

3系统其它特点说明

对于WEB人机系统的扩充和完善来说,在原来的WEB人机系统改进的基础上,必须使WEB人机系统能满足所有系统功能的要求,而且WEB人机也将作为改进后各项功能的主用界面。如果我们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能够完善系统报表及数据处理功能,增强报表的适应性和对数据处理的支持、报表数据的导入、导出功能,支持以excel文件导出并提供查询打印功能。安全及身份认证功能完善。实行客户端登录IP地址记录和EpassND认证卡的认定,提供用户认证服务,实现对调度客户的支持。

结束语

根据上面的文章可以知道,信息技术主要用于电力调度管理体系模式的是服务器或者客户,将调度自动化、调度管理信息和MIS系统进行连接,可以保证每个子系统数据能够实现共享机制,这样能够有效填补电力调度中信息管理的漏洞。当前时代下,这种技术在我们国家已经被成功应用到多个调度管理中,并且信息技术以高效、稳定的优点,被大多数用户认可,这有利于电力调度的高效、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毕圆圆.信息技术在电力调度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通信,2011(3):84.

[2]张春华.信息技术在电力调度管理中的应用[J].经营者,2016,30(15):15.

[3]彭沛,尹博.电力调度管理信息系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7):50,51.

[4]方怀宇.电力调度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16(10):160~161.

[5]孙霏.电力调度管理中信息技术的运用研究[J].消费电子,2014(12):39.

[6]华瑞特管理咨询.移动作业及调度管理在电网企业中的应用[C].2007年全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大会论文集,2007:302~307.

论文作者:丁俊杰,杨洋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4

标签:;  ;  ;  ;  ;  ;  ;  ;  

电力调度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_丁俊杰,杨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