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地方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势。,分析了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构成、特点、影响因素、控制措施。分析了影响该工程质量等级各质量因素的重要性,使结果更具有客观性与科学性。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控制;解决措施
一、引言
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一般规模不大、结构简单、关键的技术问题少,施工难度不大,因此质量问题变得尤为突出。质量是中小型水利工程的生命线,但往往由于规划设计滞后,前期规划工作质量不高;工程量小,单价低,地方矛盾多;质量控制体制不完善,评价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到位;质量意识薄弱,第一线的施工人员普遍存在素质不高、流动性较大等因素,导致工程质量达不到标准,有的甚至出现质量缺陷和质量事故等严重后果,这些问题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带来很大的困难。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到来,大兴水利已成为国家保民生促发展的关键工作,尤其是中小河流治理、饮水安全、节水灌溉等一大批服务于“三农”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发展迅速。因此,严格质量控制既是一项技术任务又是一项政治任务,要把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价相结合,通过质量评价促进质量控制高效、全面和深入的实施,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标准和规范要求,使中小型水利工程按质保量地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
二、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分析
1、工程规模小,内容多,投资少
中小型水利工程和大型水利工程所涵盖的项目和专业基本上是一样的。二者的不同之处只是后者的规模相对要大点。不过中小型水利工程必要的各个单项工程和施工专业基本都有,只是部分单独项目的工程量相对要小,工程人数相对也要少很多。不过根据建设管理的角度来看,小型项目在实施中的问题比较多。比如基础处理以及边坡整治等部分,大型工程虽然规模大,工程量多,但可用先进的大型设备并由专业的队伍进行施工,而对于小型工程,受到规模和工程量的制约,很难动用先进的大型设备并由专业的施工队进行施工,只能采用简单的办法,由非专业的施工队伍来施工,但这样一来工程质量就很难得到控制和保证。一目了然,一个工程是由普通农民工来做还是由训练有素的专业施工队伍来做,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中小型水利工程,主要由地方自筹资金进行开发,与大型水利工程相比,整个工程的投资要少得多,相对的采用的地方单价也就较低。
2、工程工期短、质量较难控制
为了尽快的投入使用以及相对较少的工程量,所要求的工期也要短很多,而只要是前期一些不可预见的因素使得工程周期失去控制,为了降低损害来加快后期的工程,将直接带来对质量控制工作的影响。由于投资少,建设费用、管理费用以及监理费用也会相应减少,很多专门用作管理的设备和手段就很难使用,这样就会影响到监控办公室的人员安排,影响项目中人力的投入、监督管理的水平,整个工程难免会有所疏漏。而加上合理的监控方式的缺失,工程就只有以领导者的实战经验和个人判断为依据了。
3、工程项目一般经过多次分包与转包
水利工程的分包受到法律的严格监管,严禁“转包”。但在实质的操作实施中,水利工程尤其是中小型水利工程存在着严重的分包和“隐性转包”的问题,且这一问题远远多于大型工程,而且很多的分包商都不具备相应的资质,没有经过严格资质审查。而其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犹如形成了一张层层叠叠的大网,制约了监理工程师的种种质量控制措施,使其很难实现一线工作的理想状态。
4、施工队伍实力薄弱、技术水平低
考虑到中小型水利项目存在投资少的特点,所以在施工队伍的选择上就无法达到大型水利工程的要求,施工队伍的实力要相对薄弱。而主要设备的配备和技术人员、专业技工的比例是象征施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基本因素,同时也是施工质量保证的必要条件。实力薄弱的施工队伍很难具备技术熟练的技工和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也就必然造成施工组织的杂乱无章,常识性错误不断。中小型水利工程多数有一个或数个施工企业的项目部领导施工,每个施工企业的实力不均,普遍存在设备投入不足,保养差等缺点,无法与专业的施工队伍相比。同样,这样的项目部通常只有少量技术干部进行管理工作和少量的技术工人负责设备的使用、维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很多人甚至要一专多能,也同样制约了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技术水平。
5、前期勘测设计过于草率
由于中小型水利工程存在投资少的特点,前期的勘测设计费用通常难以保证,待开工有了资金后重点用于现场施工,这样就缺乏时间与资金对早期的工作进行勘察侦测与设计,这一问题也直接引发了一些中小型水利项目实施中难以预料的困难。本身实施工程的环境就很复杂,正常施工时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再加上前期勘测设计的不足,更是增加了突发事件的数量,这些都会使施工遭受挫折,质量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三、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建立质量管理标准化体系
为保证工程施工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创优质工程,施工企业应该按照GB/T19001-2000 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建立国际标准化的质量体系,运用 ISO9001 标准的质量体系要素约束和规范企业的行为,强化质量管理。在推广 ISO9001 标准的同时,继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一套综合的质量管理机构,严格执行“三检制”,以保证工程质量,创优质工程,从而达到缩短建设工期,降低物质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强化管理,落实责任制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基层水利工程质量的质量管理工作,真正把质量工作层层落实,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要求施工企业成立项目经理部,并由公司经理担任该工程的项目经理,对工程的质量及施工进度全面负责,加强对施工现场的领导。技术负责人主要负责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并受项目经理的领导,下设施工组、测量组、质检组、试验组、材料组、后勤组、财务组,一级抓一级,实行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
3、上岗前技术培训与责任明确
加强对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技术业务素质对保证工程质量尤为重要。在项目经理直接领导下,成立由技术负责人负责的质检部,对各分部工程和单元工程进行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工程队设专职质检员,对各施工班组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在项目开始前要按照设计图纸、技术文件及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出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对各单元工程、分部工程施行三检制,确保工程质量。
4、质量检验与质量控制的检查工作
质量控制的主要依据是设计要求及有关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及验收规程等。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工程的每个阶段,每道工序的检查,均要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验收。每道工序、每个阶段的检查,均要实行三检制。
5、加强对材料和设备的管理
进入到施工现场的所有原材料都必须附有出厂合格证及检验报告单,同时应对工程所用的主要材料进行二次试验,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要求,按照现场施工管理制度要求,对施工所采用的机械设备进行严格控制。
四、总述
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保证措施的十分重要,我们对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应实行“三不放过”的原则。“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加强水利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措施,对切实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袁苏跃.工程项目管理的三控制[J].国际经济合作,2006,(4):50-52
[2] 陈卓.工程质量、进度、成本控制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关键[J].孝感学院学报,2006,26(3):107-109
[3] 丁忆新.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控制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J].伤害建设科技,2004,(5):69-70
[4] 刘静,成虎.我国建筑业 HSE 管理体系分析[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7,(2):1-4
论文作者:侯兴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3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工程质量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水利论文; 队伍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