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_潘存贞

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_潘存贞

湖北省利川市沙溪乡文体广电服务中心 湖北利川 445400

摘要:广场舞作为风靡全国的健身项目,其舞蹈曲目,舞蹈的表现形式相对活泼,也具有一定的浪漫色彩,被人民群众广为接受,并逐渐发展成为新时代群众文化生活的主要流行方式。本文首先分析了广场舞的形式和艺术特点,然后茶树农户了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提出了促进广场舞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广场舞;群众文化;政府部门;活动场地

一、广场舞的形式和艺术特点

(一)广场舞的形式特点

1、集体性

广场舞的形式具有随意性,因此广场舞的参与者众多。在城镇、乡村地区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从我国的人口结构看,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的比重不断增加,我国的老龄化程度已经很高,因此参与的人数较多。

2、自发性

广场舞的活动场所主要在广场、社区空地等空旷的地方,基本上都是群众自发组织。每个广场舞群体一般都有个领队,自发性的学习。虽然其参与人数众多,

但是没有形成长效的规范引导体系,对于群众文化的建设,政府的参与引导程度不够,广场舞形活动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存在很多的负面影响。

3、传播迅速性

广场舞是一种群众文化发展推进剂,我国经济水平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为广场舞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对文化生活的关注和追求又上了一个层次,广场舞是近几年兴起的国民文化运动,具有发展迅速的显著特点。

(二)广场舞的艺术特点

1、多样性

首先,广场舞的主要分布在各地区、社区和部分心理医疗单位,舞蹈形式不受一般舞蹈表演形式的影响,在部分地区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原生态的舞种,例如:加工舞,起源于延安地区的新秧歌运动。其余地区的多为即兴舞、健身舞等,因此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2、随意性

广场舞没有具体的规范,在不同的地区歌舞形式不尽相同,由广场舞艺术特点多样性的特点来看,只要有音乐,人们就可以跟着音乐的节拍跳动,不受时间、空间、主题的影响,是自由发挥的舞蹈,广场舞的传播形式,主要依靠模仿交流,

在年轻广场舞群体中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络,进行学习模仿。

3、自娱性

广场舞的适应性较强,规范性和统一性逐渐的由网络引领,例如:广场舞 16 步、健身舞等,不要求动作的统一性,也不追求差异美,适合每个到场的群众,随时可以参与和离场,其艺术自由性的特征也保证了其成为传播最快的国民运动。

二、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广场舞在群众文化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我国群众文化在理想中,是一项适用于全民的文化活动方式,而广场舞因为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基层文化的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首先,广场舞在群众文化中,是唯一一个能将审美与全民运动融合在一起的活动。广场舞的产生是时代发展所决定的,而其表现形式,也是人们对于生活的重要感悟。随着时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娱乐项目与设施也越来越多,广场舞源于农村舞蹈,但是由于时代的变换,加入了一些新兴的舞蹈元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在众多的文化艺术作品中,很多作品通过文字或者影视作品的形势进行了传播。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无法达到“全民参与”。而广场舞作为舞蹈形式的一种,可以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对我国人民群众的艺术思想具有启示的作用。而在广场舞的创作中,人民群众也可以更好地融入到现有的社会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任何舞蹈的创作,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人民群众在参与到艺术形式的创作中时,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水平,更大程度上还可以增强人们内心的愉悦感,有利于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提升,同时也对艺术审美能力进行大幅提高。

2、快速提生人民群众的审美能力

众所周知,在我国棋牌类的娱乐设施比较受到欢迎。但是,长久的坐立对身体健康是没有益处的。而广场舞则通过全民健身的方式,来丰富人民群众的锻炼形式。广场舞融合当代很多社交舞的教程与舞步,简单大方、雅致生活,是一项适合全年龄段的休闲娱乐方式。

3、有利于打造和谐自主的群众文化

广场舞进一步拉进了群众之间的距离,增进了民众之间的交流沟通,让他们在广场舞的熏陶下,不断追求社会的文明、和谐,从而增强了社会整体的文明程度,促进了和谐自主的群众文化的快速传播与发展。目前,广场舞的类型有很多,但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民众,内容积极健康,风格鲜明活跃,音乐伴奏欢快,对于老百姓的情绪调节起到关键作用。不同地区的民众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文化风俗,他们往往会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自主编制广场舞,以此来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让群众文化活动始终充满生命力。通过广场舞将广大民众汇集到一起,是正能量的相互传递,从而全面培养了群众的价值观念、行为素质以及道德品质,充分展现出地区的文化精神,打造出和谐自主的群众文化。

三、促进广场舞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政府部门要加强重视

广场舞如此迅猛的发展态势,反映了广大群众(尤其是离退休人员)强烈的健身热情与运动需求,是社会老龄化趋势的一个新问题,同时也是政府多年宣传、推进全民健身工程的一个显著效果。目前,广场舞大多都是群众自愿产生的健身行为,并不属于政府或街道任何部门管理,存在这较大的随意性和流动性,一旦出现问题很多部门都很难及时着手解决,及时承担其所在辖区广场舞的管理、宣传与健康引导工作,保护好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热情。

(二)增加活动场地

由于广场舞属于民间自发的群众健身形式,活动地点大多选在居民小区附近,加上噪音较大,给附近的居民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此社会体育主管部门可以综合调配辖区内的一些文化广场、公园空地以及一些闲置体育场馆,为参与广场舞的群众提供场地、电源、饮水等各项服务措施,引导他们到专门的场地从事运动。针对广场舞中老年妇女较多的现状,还可以与城市公交部门合作,开行专线或通过购买优惠月票等形式为她们提供出行便利,这样既保证广场舞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又减少了对附近居民生活的影响与干扰。

(三)提升广场舞群体的软实力

目前的广场舞群体存在着“年龄偏大、中老年女性居多、设备经费不足、组织能力不强”等问题,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到广场舞的健康发展。由于广场舞是近年新兴的群众体育项目,专业的社会体育辅导员比较缺乏,体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加强对广场舞中骨干成员的培训与指导,让他们了解掌握更多的健身知识和保健内容,为广场舞可持续发展提供内在的动力支持。同时可以积极帮助引进社会资源,发动一些相关企业(体育文化、体育产业、旅游开发、保健品公司)更多介入群众体育领域,为广场舞团体提供资金、场地、设备等支持,随着群众体育市场的不断壮大,赞助企业的影响和知名度也会随之提高,可以真正实现企业和广场舞活动的双赢。

结语

综上,广场舞的传播速度非常惊人,如何利用广场舞来提升群众文化水平是当前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只有充分挖掘广场舞的文化内涵,并结合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从正确的方向出发,逐步提高广场舞的艺术价值,才能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喜爱广场舞,奠定庞大的群众基础,最终让广场舞更好地服务于群众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窦彦丽,窦彦雪.广场舞文化溯源与发展瓶颈[J].四川体育科学.2013(02)

[2]于研.浅谈广场舞的开展现状和发展趋势[J].华章.2013(02)

[3]吴家发.浅谈广场舞在农村的兴起[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05)

论文作者:潘存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7

标签:;  ;  ;  ;  ;  ;  ;  ;  

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_潘存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