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英语教材评价标准综述_英语论文

国外英语教材评价标准综述_英语论文

国外英语教材评价标准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评价标准论文,国外论文,英语教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材作为实施教学的核心工具,对教学内容的影响最为直接、最为重要。因为教材自身有其连续性,教材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和终生发展影响巨大,而且一旦选择了某套教材,就很难再换来换去。因而在现有的教材中选择最适合于自己学生的教材意义重大。那么,在选择教材时就一定要有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了解教材评价的方法并具有一定的教材评价能力,尽力为学生选好教材。

在我国,有500多家出版社出版了大量的各级各类的教材,其中不乏优秀教材,但也有一些粗制滥造的教材,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外语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教材走向市场。而选择一套质量上乘和适合自己情况的教材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加上不仅教材种类繁多,有些出版社为了促销在宣传时有意夸大其教材的优点,而对教材自身的缺点或者缺乏认识或者避而不谈,给教材的正确评价增加了难度。

再者,随着教材市场进一步开放,国外教材也被源源不断地引进,如何改编这些教材,以及教师如何从中选取适合自己的教材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了解教材评价标准是作好教材评价的基础,而教材的选择又是在教材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

一、国内学者对国外教材评价标准的介绍

关于国外教材评价标准,在我国已经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的重视。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在其《英语教学法教程》一书中专门介绍了Tomlinson(1998:7-22)关于教材的评价标准,(王蔷,2000:169)。华南师范大学何安平教授在其《外语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估》一书中详细的列出了Sheldon(1988:242-245)的一份较为详细的英语教材评价方法(何安平,2000:4-8)。北京师范大学程晓堂副教授在其《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一书中针对教材的外部评价,专门介绍了Grant(1987:122,124,126)所提出的关于教材选择的三个评价表(程晓堂,2002:65-67)。他们的介绍对我们了解国外的教材评价标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他们的评价分散在几本书中,再加上国外教材评价标准很多,而中小学外语教师由于手头资料相对缺乏,很难了解评价标准的概貌。面对“一纲多本”的教材政策和越来越丰富的教材市场,如何评价和选择教材仍然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急切地想较为全面地了解国外学者提出的教材评价标准是什么以及能否利用这些标准来评价现有的教材等。为此,本文拟介绍一下国外的教材评价标准,并试图给外语教师提供一些教材评价的参考。

二、国外学者对教材评价种类的划分

国外学者根据教材评价的目的,对教材评价一般分为两种方法,即二分法和三分法。

1.二分法

Ur(1996:185-186)认为教材评价的主要标准分为一般评价标准和专门评价标准。前者是指适用于对任何教材进行评价的标准;后者是指适用于对特定课程或特定学生群体的教材评价标准。她不仅区分了一般和专门的评价标准,还具体提出了一般的评价标准,对评价教材提供了一个总体框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Cunningsworth(1995:1-2)提出了整体印象评价(impressionistic overview)和深入评价(in-depth evaluation)。整体印象评价是指教材评价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教材进行的整体性、印象性的主观评价。在教材评价中这种评价形式使用的最多,尤其是在从大量的教材中初选一部分教材作为进一步分析的对象时,经常使用这种印象性的评价方式,但由于这种评价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因此单靠这种方式评价教材,往往又有许多缺陷,特别是随着教学理论的迅猛发展和教学创新的不断进展,外语教学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外语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印象性评价上。深入评价是指对教材进行的深入性评价,既要评价教材自身的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和趣味性等,主要包括语言的话题、学习的方法、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采用等,又要评价教材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包括学生的需求分析、大纲或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教师的教学风格等。对待以上两种方法,笔者认为较正确的做法是在大量的教材中先进行整体印象评价初选教材,在此基础上再分别就一两个单元进行深入评价,并进行比较,然后确定最合适的教材。

2.三分法

按照教材评价的方式来分,Grant(1987:119-121)将教材评价分为初步评价(initial evaluation)、细致评价(detailed evaluation)和使用中评价(in-use evaluation)。在初步评价中,Grant提出了"the 'CATALYST'test",即初步评价教材的交际性、教学目标、教学的可操作性、是否有辅助材料、教材的水平要求、教材给人的整体印象、学生的兴趣和教材是否进行过试验等。在细致评价中,Grant建议我们进行问卷调查,并设计了三个问卷,这三个问卷调查的问题分别是:1)Does the course suit your students?2)Does it suit the teacher?3)Does it suit the syllabus and examination?然而,问卷调查的结果即使再好,都要经受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在使用中进行评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Cunningsworth(1995:14)认为由于教材评价的目的和情况不同,按照教材使用和评价的时间关系将教材评价分为使用前评价(pre-use evaluation)、使用中评价(in-use evaluation)和使用后评价(post-use evaluation)。其中使用前评价是最难的,因为在评价之前评价者从来没有使用过此教材;在使用中评价教材也是一种常用的评价形式,这种评价可以发现现行教材的优缺点,以便扬长避短改进教学;教材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也可对所用教材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帮助教师决定是否在将来仍然使用本套教材。

三、国外英语教材评价标准概要

早在二十世纪80年代,教材评价就引起了国外许多学者的关注,其中Cunningsworth(1984)最先出版了专著Evaluating and Selecting EFL Teaching Materials,提出了教材评价的一些重要原则;由Sheldon编辑的文集ELT Textbooks and Materials:Problem in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于1987出版,收入有关教材评价、编写和改编的论文11篇,文中尤其收集了Breen和Candlin的教材评价框架,探索了有关教材评价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同年,Grant也出版了Making the Most of Your Textbook,丰富了教材的评价的内容。1988年Sheldon又专门在ELT Journal上发表了论文Evaluation ELT textbooks and materials,文中列出了一份较为详尽的教材评价标准,对指导教师评价教材很有帮助。90年代的国外教材评价取得了新的进展,Cunningsworth和Tomlinson在教材评价标准的构建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出版了经典论著。另外,Ur和Ellis等对教材评价标准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1.二十世纪80年代的教材评价

早在1984年,Cunningsworth(1984:5-6)就提出了一些教材评价的重要原则:1)教材要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2)要清楚学习语言的目的,并依此选择那些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运用语言的教材;3)牢记学生的学习需求;4)考虑语言、学习过程和学习者之间的关系。

Breen和Candlin(1997:13-28)的教材的评价,提出了交互性的分步指导,其目的是帮助教师做出符合实际的、有见地的教材使用决策。他们提出了大量的评价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教材的目标和内容。他们希望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可以获得一些标准,并以此为指导来使用教材。他们将指导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出了一些有关教材有效性的问题,涉及到:(1)what the aims and content of the materials are;(2)what they require learners to do;(3)what they require you,as a teacher,to do;(4)what function they have as a classroom resource.第二阶段严密评价第一阶段所提的问题,涉及到:(1)learner needs and interests;(2)learner approaches to language learning;(3)the teaching/learning process in your classroom.他们同时提出了教材设计的七个特点,并且十分强调理解学生的观点,了解学生可能使用的判断标准。他们的这些观点对我们评价教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也应该看到,他们用了一种几乎是穷尽的方式列举了大量问题,教师在评价教材时很难依照此标准一一进行评价,较好的做法是选择那些与具体教学情景相关的标准用于评价教材。但如何根据他们所提的问题,采取一些更为适合于教师自身评价实际而又可操作性强的标准实施教材评价将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Grant(1987:122,124,126)设计的教材评价表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评价了教材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的教学需要和大纲及应试的要求。每个评价表均从10个方面对教材进行评价,其后附有说明性文字。第一部分,在回答"Does the book suit your students?"时,Grant主要评价的是教材是否有吸引力、文化内容是否能被学生接受、是否能够反映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难度是否得当、篇幅是否得当、装帧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足够的真实材料及是否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是否兼顾语言知识与综合技能、是否注重语言技能的协调发展、是否包括足够的交际活动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第二部分,在回答"Does the book suit the teacher?"时,Grant主要评价:教材的总体内容与版式是否令人满意、教材内容设计的如何、不依赖教材教师可否进行课堂教学、教学推荐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需求和课堂教学需要、教学方法可否进行调整、是否有利于教师节省备课时间、是否提供必要的辅助材料、是否配备复习和测验的材料、是否重视新旧知识的结合与复现、是否被其他教师认可和采用;第三部分,在回答"Does the book suit the syllabus and examination?"时,评价表设计的内容有:教材是否由专家推荐或认可、是否遵循大纲而又不拘泥于大纲的要求、内容分级及结构安排和覆盖面是否理想、超出大纲要求的部分是否可促进教学、教学内容与活动及教法是否周密且可操作性强、是否专为某种考试而设计、教法是否有利于应考、考试要求与学生需求是否得以合理体现、是否有足够的应试训练、在应试技巧上是否有提示。

值得说明的两点是:1)程晓堂在列举Grant的第三部分的评价表时,对原表做了较大改动,将有关考试的内容删去了,并将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这一方面反映了应试教育在向着素质教育转变,应试与教材编写均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强调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当然,我们也不可轻视考试对教材评价产生的实际影响;另一方面,用课程标准代替原来的大纲有利于划清语言大纲与课程大纲的界限。2)关于评价教材中超出大纲或课程标准的部分,一般应该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为原则进行评价,另外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与现有水平,看教材是否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将知识系统化,并通过综合性能力训练将教材所提供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Sheldon所列的教材评价标准,主要可分为两大部分,即整体印象评价和定性评价。前者主要用来标识教材的概况,如标题、作者、出版社、定价、书号、页码、组成部分、规格等;后者主要以定性的方式从以下一些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相关问题,针对教材进行分析评价,所涉及的方面有:理论性、可行性、针对性、版式设计、易读性、连续性、选材与排序、图文特色、得体性、真实性、充分性、文化性、教育性、交互性、灵活性、指示性和整体价格评价等。这是一份较为详尽的细目,其中,Sheldon共提出了53个问题。最后,Sheldon明确指出了教材评价是一个主观性的活动,没有固定的标准,另外教材评价应该综合考虑教材的作用及其所设定的长期目标。

2.二十世纪90年代的教材评价

Cunningsworth(1995:3-4)从八个方面提出了教材评价标准,这一评价标准被许多学者如Richards等引用。这八个方面是:1)aims and approaches;2)design and organization;3)language content;4)skills;5)topics;6)methodology;7)teacher's books;8)practical considerations。当然,这八个方面,每一方面又被细分为好几个问题,因此显得还是比较繁杂。为此Cunningsworth(ibid.:5)又提供了一个比较简短而又便于操作的评价标准,共包括四个部分:1)目的和目标:课程的目的;语言项目、功能、技能等具体的目标;是否有详细的大纲,如果有,它的语法、功能、话题、技能等是怎样组成和排列的;怎样衡量目的和目标成功与否。2)教学环境:英语的社会需求和作用;学习英语的主要原因;学习时间安排及课程进度;班级大小、年龄、水平、能力状况;拥有的教学资源,如教室、设备、补充材料等。3)学生:学生年龄、水平、期望、动机;现有的学习经验;所喜欢的学习风格;学生的兴趣。4)教师: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主动性;教材与大纲的差异程度;教师是否有对教材进行改编和补充的权利,如果有,他们是否有所需要的时间和专长。

在所提供的教材评价指南中,Cunningsworth(ibid.:15-17)提出了四个评价标准:1)教材应该与学生需求一致,适合学习目标;2)教材应该反映学生现在和未来的语言运用的需要,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语言;3)教材应该考虑学生作为学习者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学习进程,不要武断地强加给他们所谓的“方法”;4)教材应该对学习有明确的支持作用,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

这四个标准中尤其重视了学生的需求和学习过程,为教材评价增加了新的视点,是实施教材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近些年来,实用语言学家所关注的焦点已经由重视教育结果转向重视教育过程,因此有了结果性大纲和过程性大纲的区别,而依照过程性大纲所编写的教材的特点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对我们评价教材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Kuo(1993)提到了这种教材应该拥有的特点:一定的动态性;根据学生的认知需求、兴趣和动机将学习任务与现实生活语言环境密切结合起来,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商,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共同发展;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

Tomlinson's(1998:7-22)提出了好教材的特点并依此来评价教材。他认为教材应该形式新颖、题材多样、版式引人入胜、内容倍受欢迎,内容及安排使学生不感到紧张,能鼓励学生树立信心,教材要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促进学生多投入学习,学生必须随时准备好获取所学的东西(遵循可理解性输入的理论),应该让学生多接触真实的语言,学生的注意力应该引向输入内容的语言特点,应该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如信息差活动、创造性思维活动)以达到交际的目的,教材应该考虑到指导的积极作用通常并不能立竿见影,应该考虑到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如视觉型、听觉型等),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的情感因素(认知风格、情感态度、兴趣和动机等),教材应该允许学习有一个沉默期,教材应该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并能鼓励智力、审美和情感的介入以激发大脑的左右半球协调工作,教材不能仅依靠控制性训练,教材应该提供学习成果反馈的机会。

四、结束语

教材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不仅对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升及终生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还对教师自身的业务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面对越来越丰富而开放的教材市场,教师对英语教材的科学评价和明智选择极为重要。要作好教材的评价工作,首先要了解教材的评价标准,而在评价标准的构建过程中,国外学者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了解他们对教材评价的划分方法与评价标准,尤其是了解最近20年来的国外英语教材的评价标准,对我国英语教师增强教材评价意识、提高教材评价能力均将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对提高我国的英语教材编写水平和促进英语教材的繁荣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当然;教材评价标准是与同时期的教学理论的发展相呼应的,随着教学理论的深入发展和教研成果的不断涌现,对教材的选择将会愈来愈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重视,评价的标准也会更趋于合理与科学,一些重要的原则与标准将会达成更为广泛的共识。

标签:;  ;  ;  

国外英语教材评价标准综述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