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消费时代&1999年消费信贷发展综述_个人消费贷款论文

进入消费时代&1999年消费信贷发展综述_个人消费贷款论文

走进消费时代———九九九年消费信贷发展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九年论文,九九论文,消费信贷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时下,有句时髦的话叫做“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乍一听,这着实有悖于中国人“勤俭持家、量入为出”的古训。但不容否认的是,在有效需求不足已经对商品生产产生负面影响,以至制约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启动消费,让人们敢于花明天的钱,的确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一些经济学家因此认为,在某种程度上,“经济增长是花钱买出来的”。

于是,在消费被喻为“拉动经济的火车头”的1999年,一种名为消费信贷的银行业务热遍中国大江南北,进入了普通百姓生活,并使那些敢于“吃螃蟹者”尝了鲜。

可以说,时至今日,发展消费信贷的好处几乎已为人们所公认——政府部门说,发展消费信贷,不仅是当前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也是长期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和战略方针;银行说,发展消费信贷有利于改善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降低信贷资金的结构性风险;商家说,消费信贷增加了居民的购买力,带来了可观的效益;而老百姓则说,有了消费信贷,可以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看来,发展消费信贷还真是件皆大欢喜的事。

为了把这件好事做好,中国人民银行继《汽车消费信贷管理办法》和《个人住宅贷款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后,于去年2 月又下发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指导意见》及《关于做好当前农村信贷工作的指导意见》,为消费信贷的迅速发展开启了政策绿灯。此后,各家商业银行闻风而动,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工行率先在深、沪两地推出了大额耐用消费品信贷业务;中行做出全年新增贷款10%用于消费信贷,并每年递增1个百分点的决定;建行则积极着眼于加强与房地产开发商合作, 以期将消费信贷与住房开发挂钩;农行也拿出了面向农村的消费信贷措施;交通银行还成立了专司消费信贷业务的个人消费信贷处。

这些措施使消费信贷业务很快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其中,工商银行仅1999年前三季度发放的小额抵押贷款就达109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0.65%,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该项业务的占比具有明显优势; 来自中国银行的最新数据表明,该行消费贷款总余额达到了182.37亿元,比年初新增104.5亿元,增长率高达134.47%; 而建设银行截至去年11月30日已累计发放个人消费贷款5840笔,累计发放金额14759.01万元;交通银行此项业务的贷款余额也较上年猛增了1.5倍……目前, 多家银行已经形成了包括个人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小额抵押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以及教育助学、度假旅游、家居装修等在内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体系,发展消费信贷已经成为一股挡不住的潮流。

个人住房、汽车贷款:跃上新台阶

事实上,我国的个人住房和汽车消费信贷3年前就已经开始, 进入1999年,这两项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更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以工商银行为例,1999年该行加快发展个人信贷贷款业务的步伐,加强分析研究市场状况,完善各项服务措施,通过进行多种形式宣传和营销策划,使全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出现了迅速增长的新局面,初步构成了以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浙江、福建等大中城市为中坚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布局。截至去年10月末,该行各项住房贷款达1114亿元,较年初增加2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2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势迅猛,占各类住房贷款增量的比重达到65%。由于个人住房贷款违约率仅为2.1%,从而使该行信贷贷款资产质量有了明显改观。

为促进消费信贷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去年以来,中国银行从基础建设入手,狠抓规章制度建设,根据消费信贷的特点向全辖下达了业务发展的专项计划,同时结合体制改革增设了消费信贷机构并建立了业务管理体系,从而确保了消费信贷业务的规范运行。

除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外,消费信贷的美好前景也打动了新型商业银行,去年交行开办个人住房贷款的分、支行由20家猛增至34家,开办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的分、支行数量增至10家;光大银行先后制定了《住房按揭贷款试行办法》、《汽车消费贷款试行办法》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并在深圳市率先推出了住房装修贷款业务。

由于竞争和拓展业务的需要,各家银行相继采取了简便手续、降低有关费用等措施用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在青岛,销售商和银行共同推出的“零首付”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使该市1800多辆出租车在不到半年时间得以更新换代;在北京,民生银行北京管理部利用卖方信贷方式,与北京兵工汽车贸易公司携手推出了目前北京最为快捷的信贷购车形式,消费者只需3天就能办完所有购车手续。

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贴近社会需求

如果说1998年我国银行在市场上露面的只有个人住房和汽车消费贷款两个品种,整个消费信贷业务状况还仅仅是“花开三两支”的话,那么,经过短短一年的努力,各家银行积极开展业务创新,我国的消费信贷发展已呈现出百花争艳、春色满园的喜人局面。

人民银行的《指导意见》下发后,工商银行首先明确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分工,组织部分分行的业务骨干对新业务进行了开发,很快推出了国家助学贷款、旅游贷款、综合消费贷款和小额短期信用贷款等4 项新品种,并在贷款对象、用途、担保形式和额度等方面使之与原有的小额抵押贷款共同组成了一个较为配套的品种体系,从而使该行消费信贷业务品种基本上满足了不同客户的融资需求。

为了使消费信贷业务品种更加贴近客户,建设银行将发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思想锁定为“源于民众、服务百姓”,以住房、汽车消费贷款为基础,着力发展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住房装修贷款、个人助学贷款,不断培植新的业务生长点。同时,该行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稳扎稳打,在23个试点城市取得经验后逐步向更广的范围推进,从而保证了消费信贷业务一经推出就能够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市场,避免了一哄而上可能造成的混乱。

此外,为开拓消费信贷领域,中国银行在深圳、北京、广东、上海等省市分行积极开发独具特色的“理想人生”、“理想之家”组合消费贷款等拳头产品,受到社会欢迎;农行也面向农村消费者推出了农用机具消费贷款;交行则把消费信贷工作的任务确定为“打基础、抓重点、创品牌”上,因地制宜地制定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具体目标,开办了医疗贷款、婚嫁贷款、商铺贷款等十几个消费信贷品种, 并先后制定了5类9种消费贷款的管理实施细则、会计核算办法、相关合作协议等, 基本上形成了该行特有的消费信贷业务品种体系。

国家助学贷款:打通信用担保瓶颈

1999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家助学贷款,一度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其原因不仅是因为一些贫困学生从此可以不必担心因经济拮据而放弃学业,也不仅仅缘于启动教育消费这一朝阳产业将产生的重大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国家贷款允许异地担保这一担保方式上的突破,打通了以往助学贷款的最大瓶颈,从而有可能对整个消费信贷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随着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逐步发展,教育已逐渐成为近两年消费市场的热点之一,各家商业银行看准了这一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纷纷推出了教育助学贷款。去年中行颁布了《教育贷款管理办法》后不久, 6月1日中行广东省分行率先试点,中行上海分行、 浦发行等也相继开办了此项业务。据介绍,从小学、中学、大学直至博士,各学历层次的受教育者均可申请贷款,且最高贷款比例可达受教育期间学杂费及生活费总额的90%;最长贷款期限为10年。助学贷款一时间成为社会关注和银行间竞争的焦点。

但是,根据有关金融法规,助学贷款担保人必须在贷款使用地,以便能执行担保人制度,而一个来自偏远地区的大学生要在学校所在地找到担保人又谈何容易?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教育助学贷款流于形式,出现了问津者多而真正受益者少的现象。

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由几部委联合推出,工行负责经办的国家助学贷款在担保方式上进行了突破,贷款担保人既可以是由自然人、法人提供的担保,也可以由担保人以自己合法所有的、由工行开具的人民币、外币存单或凭证式国债提供质押担保。无法提供担保的贫困学生还可申请特困生贷款。同时,政府对学生的国家贷款利息给予50%的贴息,并允许他们在毕业后4年内还清贷款本息。

这些措施无疑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助学贷款的实施。应该说,这对于改变一些消费信贷领域出现的“叫好不叫座”的状况,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事实上,不管你能否接受,消费信贷的时代已经开始了。尽管目前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在我国还刚刚起步,市场仍处于培育阶段,与企业信贷相比,管理的复杂程度更高,各家银行均尚在摸索之中,但毕竟这一步已经成功地迈出,并在1999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标签:;  ;  

进入消费时代&1999年消费信贷发展综述_个人消费贷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