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论文_孙彩霞,刘晓琳,李成凤

手术室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论文_孙彩霞,刘晓琳,李成凤

孙彩霞 刘晓琳 李成凤 山东高密市市立医院

【摘 要】探讨手术室对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措施,来减少手术部位的感染。研究表明,手术部位感染在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中居第3位,略低于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占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14%~16%[1],手术部位的感染延长了住院时间约1~3天,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并且增加了医疗费用,增加了病人痛苦。通过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与控制措施的现代方法的综述,使广大医务工作者对手术部位的感染有了更新的认识,从而降低手术感染率。

【关键词】手术室;感染部位;预防;控制

一、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且在这一复杂过程中,来源于两个手术部位感染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和手术方面两个因素

1.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有: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等。

2.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有:术前住院时间、备皮方式及时间、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技巧、手术持续的时间、手术类型(污染或严重污染的手术、移植或植入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

手术室作为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因此在控制手术部位感染方面,做好严谨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手术前的预防措施

1.认真做好病人术前清洁和皮肤准备,若无禁忌症,术前应使用抗菌药皂洗澡。

2.缩短择期手术的术前住院日,应尽量少于3天。

3.避免不必要的术前脱毛,需要去除毛发,要在手术当天术前进行,用电动剪或剪刀小心剪掉毛发或用脱毛剂脱毛,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去除毛发时不要损伤皮肤。

二、合理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一)要有针对性进行预防用药:

1.该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多。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如心脏手术、颅脑)。

3.异物置入术:如腹外疝手术、钢板植入手术。

4.有感染高危因素:高龄、糖尿病、恶性肿瘤、营养不良、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

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二)预防用药要选对药物和用药时间:

1.要选对用药时间:要了解每种抗生素的药动学、药效学、计算出给药剂量、途径(肠道口服或静滴),要求术前0.5-2小时或麻醉诱导期预防用药,做到手术切皮时间必须是在药物浓度到达组织时最高峰开始。

(三)注意及时追加用药:手术超过3小时血液及组织的药物浓度降低,出血超过1500ml药物随着失血流走了,使药浓度降低达不到灭菌作用,所以手术超过3小时,出血超过1500ml,就要及时追加。由于每种药物半衰期不同,追加时间也不相同,还要分别对待。

所以预防用药要足量、要规范,要选对对象、选对药物、选对时机,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才能达到目的,手术室每位医护人员都要掌握好相关知识,达到预防用药的目的。

三、注意做好手卫生

洗手及手消毒是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措施,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严格按照《医护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洗手和外科手消毒,不能减少洗手的步骤和时间[7],术前认真洗手约6分钟,不提倡用毛刷,水温不要太高,手术中手套破了要重新外科洗手更换手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手术室的温湿度管理

1.手术室要有温湿度计每日进行记录,手术间温度要保持22-24度,湿度30-60%达要求,湿度最好在45-50%,因为空气湿度在45-50%时,细菌可以脱水死亡,室内细菌数自动下降,空气湿度大时,细菌开始繁殖滋生,温度越高湿度越大细菌生长越快,空气湿度大于60%时,要及时除湿。

2.手术时让病人保持正常体温,预防低体温,术中低体温易引起氧摄于降低损害中性粒细泡的杀菌能力,引起手术部位感染,氧摄于降低还可减少胶原蛋白的沉积,最终可使伤口愈合延迟。

所以在接送患者过程中,消毒、麻醉时尽量减少暴露部位,用37度温热的输入液体、灌洗液,手术过程用电热毯保持体温正常。手术室最好有恒温箱,在接病人时保证被服是热的。这样既保证了患者的适舒,也降低了切口感染的发生。

五、手术室空气管理

污染手术室空气的因素有:人和物。手术室空气环境的洁净度直接影响患者手术部位的愈合,是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2]。WHO调查表明,空气中的含菌量与手术部位感染成正比关系,浮游菌总数>700cfu/m3时感染率明显升高,若空气中浮游菌总数<180cfu/m3时感染率明显降低。研究检测发现:手术间消毒后不进人空气是合格的,随着手术开始护士、病人、医生进入的人数逐渐增多,细菌数也逐渐增多,刀切皮时细菌数达高峰,然后在手术开始时逐渐下降,手术结束了细菌又到了最低点,细菌在下降的过程中,一定数量的细菌也落到了切口上。所以手术时要控制人数,人员活动的幅度也要控制,所有手术器械要提前准备好,放在手术间,要减少开关门次数,并且医护要注意少说话。做好空气净化,才能保持切口干净,减少感染机会。

六、手术器械清洗、消毒

手术器械用后要认真尽快清洗(1小时内),特殊器械要严格做好清洁、消毒、灭菌,如眼科器械、口腔科器械、内镜。不要留有污渍、血渍、绣斑,如果长期清洗不彻底,器械可形成生物膜,造成感染爆发,不合格器械要及时丢弃。器械、敷料及手术中所用到的一切物品均是高度危险性物品,接触人体组织、血液、体腔的手术器械、敷料均为高危医疗器械[3]必须达到灭菌标准,若未达到标准,手术器械可直接引发手术部位感染。耐湿耐高温物品要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而不能耐高温、耐湿的则选用低温灭菌,并且细菌最爱附着在植入物上,植入物必须严格清洗消毒,生物监测合格才能放行。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保持手术中器械不被污染处于无菌状态。

七、手术室清洁

手术室必须湿式打扫,手术间无影灯、手术床、器械车、治疗台及地面应在每天手术前、后用清水和消毒剂各擦试一次,两台手术之间要清洁和空气自净20-30分,每周进行卫生大扫除一次,不留死角,使用清洁工具如抹布、拖把易用低纤维絮的织物材料制作。污物处理要做到就地打包、密闭转运、洁污分明、不污染环境。

八、强化医护人员的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意识[4]

1.医护人员应该充分了解手术部位感染的危害,才能自觉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医院应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有关手术部位感染预防知识的培训,不断更新新知识,掌握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工作要点,并对手术室的监控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加强手术室的感染监控。

2.建立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完善感染管理组织机构:

医院应该制定并完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严格落实,使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根据医院感染相关规定制定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自我防护制度及一次性手术用品管理制度等,来控制和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成立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随时进行自查,院感办对手术室每月进行各指标检测,出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补救,保证手术室各项工作的进行。随着制度的完善、责任的明确,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逐步科学化、正规化、规范化。

综上所述:作为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60%的手术部位感染可以通过感染预防与控制减低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徐敏:综合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05.9(4):358.

[2]于风云、薛秀芹: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6):45

[3]邓琳:医院感染的防控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09,、6(7):15.

[4]陈素华,丁慧丽: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9.4(7):158.

论文作者:孙彩霞,刘晓琳,李成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0

标签:;  ;  ;  ;  ;  ;  ;  ;  

手术室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论文_孙彩霞,刘晓琳,李成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