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污染治理技术要点分析论文_苏裕钧

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污染治理技术要点分析论文_苏裕钧

广东省化州市水电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525100

摘要:河道水体黑臭对城市居民生活品质造成严重影响,为此国家专门出台“水十条”等文件要求对黑臭水体进行治理,因此本文分析了河道水体黑臭的原因与认定方法,探讨了黑臭水体污染治理的原则与技术路线,并从外源减排截污、内源控制、水质净化、活水循环与补水、生物生态修复、生态综合治理等方面阐述了黑臭水体污染治理技术的要点,最后结合1个治理案例介绍了黑臭水体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黑臭水体;污染治理;城市河道

城市河道是重要的水生态系统,既可以涵养水源,也能够美化环境。然而大量污水排入河道,河水出现黑臭现象,不但河水颜色令人不悦,散发的气味更是令人作呕[1]。治理黑臭水体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迫切希望,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2]。因此,本文对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污染治理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

1 河道水体黑臭的原因与认定

1.1 河道水体黑臭的原因

河道水体黑臭简单地说是由于大量污染物排入河道,超过了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水体中的氧气被大量消耗,在厌氧、兼氧微生物作用下,产生甲烷、氨气、硫化氢、硫醚等物质,使水体散发臭味。同时底泥中有机物发酵产生难溶于水的气体搅动水体,使水体浑浊,加上铁、锰等重金属被还原,形成FeS、Mn等黑色物质使河水变黑。从污染物来源分析,导致水体黑臭的来源有内源污染和外源污染两大类。内源污染有底泥污染、生物体污染、垃圾污染、水华藻类污染、未清理水生植物污染等。外源污染又可再细分为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前者是由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分流制管道初期雨水、合流制管道雨季溢流造成的;后者由大气沉降、农业用水、初期雨水、分散养殖禽畜废水、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引起的。

1.2 河道黑臭水体的认定

河道黑臭水体需经专业机构评估认定,目前评估黑臭水体的方法包括单因素评价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等,特征指标包括透明度、溶解氧(DO)、氨氮(NH3-N)、氧化还原电位、底泥重金属等。轻度黑臭是指透明度为10~25cm,DO为0.2~20mg/L,NH3-N为8~15mg/L,氧化还原电位为-200~50mV(水深取10cm,下同);重度黑臭是指透明度<10cm,DO<0.2mg/L,NH3-N>15mg/L,氧化还原电位<-200mV。

2 河道黑臭水体污染的治理

2.1 黑臭水体治理原则

黑臭水体治理应体现系统性、长效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原则[3]。系统性要求综合多种因素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修复;长效性要求治理方案不仅满足近期治理目标,还要兼顾水质远期稳定达标需求;经济性要求在满足技术可行的前提下经济合理;安全性要求采取的治理措施安全可靠,例如谨慎投放化学药剂,以免造成新的污染。

2.2 黑臭水体治理技术路线

按照解决问题的一般程序,治理技术路线应遵循“调查研究,分析原因,提出目标,制定方案,组织实施,建立长效机制”的顺序铺开;按照治理策略,黑臭水体治理技术路线可遵循“外源减排截污,加强内源控制,注重水质净化,用好补水活水和生态修复”。

2.3黑臭水体污染治理要点

2.3.1外源减排截污

外源减排截污技术包括截污纳管、点源污染原位处理、面源污染控制。截污纳管是在河道两岸设置截污管道,截留下来的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避免各种污废水直接排入河道水体,而过量污水可通过截流管道上的溢流井排入水体。对于不具备截流条件的点源污染可就地处理,处理合格再排入水体。相对于点源污染的控制,面源污染控制难度较大,为此可结合海绵城市建设采用低影响开发(LID)、生态护岸、地表固废收集、初期雨水净化等技术加以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2内源控制

内源控制针对水体本身,可通过清理污染底泥、垃圾、生物残体、表面漂浮物等加以控制。清理污染底泥可使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负荷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水体自净能力,但这种做法也可能因为疏浚方案不当而导致二次污染以及因为挖泥过深而破坏底栖生态。垃圾会污染水体,水生植物残体会释放有机污染物和消耗DO,所以需要经常清理和打捞。

2.3.3水质净化

水质净化可采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生态方法等不同途径。物理净化主要是曝气增氧,通过增加水体中DO含量可加快硫化氢、甲硫醇等致臭物质氧化,从而降低污染负荷,促进水质改善。化学净化可在水体中投放混凝剂,例如铁盐、铝盐等化学药剂可与水中溶解的磷发生反应并生成沉淀物质,进而有效去除化学需氧量(COD)和色度。生物净化是利用微生物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常见工艺形式有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膜法及直接投放微生物制剂等方法。生态方法包括利用人工湿地、生态浮岛、稳定塘等,用这些方法处理能耗低、费用少,但往往占地面积较大。

2.3.4活水循环与补水

活水循环与补水可降低污染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从而减少河道污染负荷,同时改善水体水动力条件,进而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具体做法是通过引流清洁水或再生水稀释污染的水体,这种方法适用于封闭水体或半封闭水体。对开放水体补水,可增加水的流动性,并改善水动力条件。

2.3.5生物生态修复

生物生态修复包括水生植物及动物的恢复、水华控制、岸带修复等。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这些植物可净化水体。水华是一种富营养现象,以藻类大量繁殖为特征,控制水华可采用人工打捞拦截藻类、化学药剂抑制藻类、生物控藻等方式。岸带修复主要采用生态护岸方式,增强岸带处理污染水体的能力。

2.3.6生态综合治理

生态综合治理是指采用多种技术进行综合治理,例如稳定塘-曝气-人工湿地组合方式、生物膜-土地处理系统-人工湿地组合方式、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稳定塘组合方式等。单一方式各有不足,但将它们组合起来能够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获得更合理的费用,也有助于彻底消除污染水体黑臭现象。

2.4黑臭水体污染治理案例

某河涌长2km多,但涌岸排污口超过100个,排放污废水包括餐饮废水、生活污水、禽畜养殖废水、工业废水等,晴天污废水排入总量约1×104m3/d,雨天雨污总量接近1×105m3/d。水质调查结果显示,水质为劣Ⅴ类,重度黑臭。黑臭原因是,大量外源污染物排入河涌,内源污染主要是底泥严重污染。为此采取了以下治理措施:一是控源截污,沿河涌两岸布设截污干管,并实施雨污分流制;二是清淤疏浚,挖除黑臭淤泥,并清理河道垃圾;三是人工曝气,提高水体DO含量;四是投放微生物复合制剂;五是放养水生动植物。采用上述治理措施,半年后水质恢复到Ⅳ~Ⅴ类,黑臭现象基本消失,水体明显变清,生物多样性有所恢复。以上实践表明,治理河道黑臭水体宜采用综合治理措施,并且随着控源截污措施的落实,前期投入较大的局面可以扭转,在以后的运行中只要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就能维持河涌较好的水质。

3 结语

城市河道水体黑臭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过去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有关,如今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只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水体黑臭现象终会得到解决,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美丽中国都将不是梦。

参考文献:

[1]李亚,梅荣武,孔令为,等.黑臭水体治理案例与启示[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8(1):57-60.

[2]樊亮亮.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污染治理技术探析[J].环境与发展,2018(6):62-63.

[3]王磊,管德松.根治黑臭水体顽疾 守好一河清水——沈阳市细河黑臭水体污染现状及治理方法[J].吉林农业,2018(17):60-61.

论文作者:苏裕钧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2

标签:;  ;  ;  ;  ;  ;  ;  ;  

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污染治理技术要点分析论文_苏裕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