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_国际竞争力论文

论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_国际竞争力论文

论工业品国际竞争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业品论文,国际竞争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相继对外开放,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趋势日益加强,所谓“本地经济”与“全球经济”的界限不断被越来越扩大的国际经济交往所打破,国际经济竞争也越来越广泛和激烈。因此,国际竞争力研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门议题。国际经济竞争可以表现在产出(包括服务,主要是工业品)之间、产业之间、企业之间,或国家(地区)之间,因而,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包括产品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国家(地区)竞争力等各个领域。不过,将国际竞争力研究分为不同的领域,只是由于人们观察事物所选取的角度不同,或者只是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而作的对象设定,在现实中,上述各个领域其实并无绝对的分界。目前世界经济的总体格局基本上仍处于工业化阶段,工业经济竞争仍是国际经济竞争的最基础的层面,而工业经济竞争最终表现为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广泛的工业品国际竞争形成各产业间的国际竞争,并构成国家(地区)间经济竞争的基本内容之一。所以,本文虽然主要讨论工业品国际竞争力问题,但也涉及了与工业品国际竞争力有关的其他方面。

一、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对象

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是指在国际间自由贸易条件下(或在排除了贸易壁垒因素的假设条件下),一个国家的可贸易国产工业品所具有的开拓市场、 占据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 这是一个市场取向(Market—oriented)的定义,它将市场竞争作为观测点。由于在存在贸易壁垒甚至完全封闭的条件下,或者对于那些可贸易性很弱的产品,国际竞争力得不到正常的体现,也很难测度,所以,无法进行讨论。至于“市场”,则包括对外国开放的本国市场和向本国产品开放的外国市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对外开放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这是因为,工业品的国际竞争是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上展开的,即本国产品可以打进国际市场,外国产品也可以进入本国市场。

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学分析意义取决于一国的本国经济(Economy of Proximity,指企业为本地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经济形态)与全球经济(Econony of Globality,指企业进行全球化经营的经济形态)的关系,或者该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度。这通常可以由一国的外贸依赖度,即进出口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来反映。也就是说,一国的本国经济相对于全球经济的比例越小,对外开放度越大,即外贸依赖度越高,工业品国际竞争力问题就越是具有重要意义。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开放度日益扩大,到1994年,外贸依赖度已高达45.3%,甚至远远超过了美国。这表明,工业品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关系我国经济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我国工业品参与国际竞争的程度也将不断提高,同时,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日益加强。对我国各工业部门中对外贸易份额较大的工业品,或我国市场上外国产品占相当大份额的工业品,进行国际竞争力分析,从中发现制约我国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有关因素,对于振兴民族工业,促进工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研究在国外几乎已成为产业经济分析的一个专门领域,而在我国还是经济研究的一个十分薄弱的方面。至今为止,国内的有关文献十分缺乏,统计资料及其积累也很不系统,甚至还没有公认统一的分析和评估方法,所以,我们的研究必须从最基本的问题开始。

二、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实现指标

一个国家的某种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可以从结果和原因两个方面来分析。从结果分析,工业品竞争力直接表现为一国工业品在市场上的占有份额。一国的某种工业品在该种产品市场上占有的份额越大,因而获得的利润越多,表明该国的这种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从原因来分析,一切有助于一国工业品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因素,都可以是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对象。我们把反映竞争结果的指标称为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实现指标,因为,它们表现了国际竞争力在市场上的实现程度,就像体育比赛中的得分一样,表明既定的胜负结局;而把反映竞争潜力(即竞争力强弱的原因)的指标称为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指标,因为,它们可以表明一国的某种工业品为什么具有或为什么不具有国际竞争力,就像反映运动员素质、技能的指标(例如身高、体力、肺活量、弹跳力等)一样,虽不直接表明比赛的胜负,却可以说明为什么会有胜负。在本节中我们先讨论实现指标。

反映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最简单的实现指标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例如,在开放的本国市场上,某种国产工业品销售额占该类产品总销售额的比重、某种国产工业品出口额占全世界该类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在工业品的主要进口国(例如美国、日本、西欧共同体市场等)市场上,从一国(例如中国)进口的某种产品占该进口国该类产品总进口额的比重。这类指标的经济学意义是很明显的,它们表明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各国工业品所占据的“势力范围”。

反映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一个更具有经济学分析价值的实现指标是所谓固定市场份额模型(The Constant Martkat Share Model)指标,一般简称CMS指标。该指标的基本含义是:一定时期内, 本国某产品的出口增长率与为保持该产品原有的市场占有份额应有的出口增长率之差。若其数值为正,则表明本国的该种产品在这一时期内的出口竞争力相对于其他出口国有所提高;反之,则表明本国竞争力下降。这一指标的优点是,可以将由于国际竞争力的变化而导致的市场占有率变化的部分,同由于其他原因(例如景气波动、市场结构变动、需求变化等)而导致的市场占有率变化的部分区分开,更准确地反映工业品本身的国际竞争力所发挥的实际作用。

反映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另一个具有较高的经济学分析价值的常用实现指标是, 所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Revealed ComparativeAdvantage Index),一般简称RCA指标。该指标的基本含义是,在某国(例如美国)市场上,从本国(中国)进口的某种工业品占该产品进口总额的比重,与从本国(中国)进口总额占该国(美国)进口总额占该国(美国)进口总额的比重之商。一般认为,若RCA指数大于2.5,则表明该出口产品(或产业,不同)具有极强的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2.5大于1.25,则表明该出口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1.25大于0.8,则表明该出口产品具有中度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0.8, 则表明该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较弱。

以上指标,除了“在开放的本国市场上,某种国产工业品销售总额占该类产品总销售额的比重”这一指标之外,主要是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分析的。由于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内市场越来越开放,在国内市场上所表现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分析国产工业品在本国市场上的竞争态势,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实际上,我们也可以对上述指标进行适当的改造,使之适用于对国内市场上的国际竞争分析,即计算我国国产工业品在国内市场上的CMS指数和RCA指数,当然,此时应对其经济学意义作新的解释。

以上的讨论实际上暗含着一个假定,即出售产品就可以获得利润。从长期的和一般的意义上说这一假定是现实的,因为,不能获得利润的产品不可能长久地占有市场。但是,如果分析一定时期内的国际市场竞争态势,有时不能不在分析产品市场占有状况的同时也考虑产品的获利能力。因为,从微观意义上说,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占领和扩大市场以获得更多的利润;从宏观意义上说,参与国际竞争是为了促进民族工业发展,提高本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而从国际竞争的实践看,市场占有率与获利水平并不总是一致的。

当然,关于企业的获利情况的统计资料远不如关于产品市场份额的统计资料那样容易获得和准确可靠,所以,当主要是比较分析各国所生产的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而不是各个企业所生产的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时,通常假定所获利润与市场占有率正相关,因而以分析市场占有率为主要判断各国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强弱。

三、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指标

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指标所反映的是,尚未实现的竞争潜力,或者是已实现的竞争力的解释变量。这类因素可以决定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结果,或者可以解释为什么各国的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会具有各不同的竞争力或竞争结果。

决定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第一个因素是产品的价格,即相同的产品,在同一市场上,价格较低就具有较高的竞争力,这是一个公认的普遍存在的事实,也是经济分析的一个基础,即微观经济学假定商品的销售量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下降而上升。当然,这里排除了各种与企业的市场推销策略以及与不同消费者的不同消费心理有关的复杂因素,仅从“大数定律”或“经济人理性分析”出发来研究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一般性决定因素。按照这一原则,比较不同国家的企业所生产的相同工业品在同一市场上的销售价格,可以说明各国工业品之间的国际竞争力差异。相对来说,产品的价格是比较容易取得和处理的统计指标。

决定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另一个因素是产品的质量,即同类产品(假定市场售价相同)中,质量较高的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产品质量是一个远比价格复杂的因素,一方面,产品质量的评价并不只是其理化性能和技术等次问题,而且取决于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消费者不需要的过高“质量”,会成为一种“过剩质量”,不能充分实现其价值。例如,时装的过分经久耐穿性质并不能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高质量往往要有高投入(当然两者未必同比率增加),因此,高质量常常意味着较高的价格,不同价位的产品面对不同的购买阶层,所以,高值高价是否一定能获得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是一个需要具体分析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权衡得失的市场策略问题。不过,一般来说,较高质量的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并且能够获得较高的附加值,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基于这一认识,经济学家通常用反映某类产品的附加值水平的指标来间接反映工业品的质量水平(直接计量和比较各国的各类工业品的质量水平是比较困难的)。例如,人们通常用出口工业品单价指数与出口物价指数的比率来反映一国工业品的质量。理论上说,这一比率的提高表明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即在国际市场上的质量竞争力提高。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一个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的竞争力因素是产品的品牌或商标。品牌是商品的识别标志,名牌产品使自己与其他同类产品区别开,产生一种特有的竞争力。尤其是当产品发展到成熟阶段,市场竞争极为激烈的时候,工业品的市场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品牌的竞争,一种品牌甚至可以直接代表某一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市场优势。例如,可口可乐代表着饮料业的“霸主”地位。在汽车市场上,“奔驰”代表高质量、安全性,“卡迪拉克”代表豪华舒适、贵族气派,“丰田”代表节油、轻便。由于品牌成为产品竞争力的标志,所以,品牌自身也有了巨大的价值,以至可以进行估价和排序。美国《金融世界》杂志1994年8月2日载文,评定世界名牌商标的情况表明,世界各大公司最有价值的资产是产品的品牌:排名第一的“可口可乐”商标价值高达359.5 亿美元;排名第二的“万宝路”价值330.45亿美元;排名第三、第四的“雀巢”、“柯达”,价值分别为115.49亿美元和100.20亿美元。我国的许多国产工业品之所以缺乏国际竞争力,可能主要不是质量不符合要求或价格过高,而是缺少在国际市场上有知名度的品牌。因此,实行名牌战略是提高我国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一个迫切、但也是十分艰巨的任务。

产品结构也是直接影响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各国企业,尤其是具有角逐世界市场强者地位实力的大型企业,都把形成系列化产品作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美国的可口可乐、AT&T、IBM,日本的松下、索尼、日立,荷兰的菲利浦等, 所有世界知名的大公司无一不以其系列化、多元化的产品结构征服国际市场。与传统的市场经济大不相同,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少有某种单一的产品能够长期占据市场,即使是原有的竞争力非常强的产品,如果不成系列,没有更新,也必将衰落无疑。所以,产品的系列结构、规格品种,特别是产品更新的频度(可以用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来计量)也是决定工业品国际竞争力强弱的一个不应忽视的因素指标。

国际市场营销虽然不像产品的价格、质量、品牌、结构那样直接体现在产品实体上,可以在产品上直接触摸和观测,但也是决定产品能否占领市场的一个重要的直接因素。实际上,国际市场营销渠道不畅正是削弱我国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近十多年来,在国际市场上,我国产品的销售份额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真正通过我国自己的营销渠道进入市场的产品却很少。大量的产品不得不通过外国企业的营销渠道进入国际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工业企业实际上只赚取了很少的加工利润,大量的潜在收益在营销过程中“肥水流入外人田”,我国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自然就大打折扣了。所以,产品营销网的规模和效能(这可以用销售点和销售代理机构及销售人员的数量、通讯费支出的比重、平均交货天数、售后服务状况等资料来间接反映)也是影响和解释工业品国际竞争力强弱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指标。

四、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间接因素指标

上述指标可以反映直接决定工业品市场占有份额和获利水平的几个因素,而这几个因素本身又由其他的因素所决定,后者就成为影响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间接因素。主要的间接因素指标有:

第一,成本。这是决定产品价格的基础。成本的高低决定了产品是否具有价格竞争优势和获利能力。决定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要素价格。因此,劳动价格、原材料价格、能源价格等可以作为分析一国工业品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间接因素指标。当然,一国某种工业品的平均成本也是该国该种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的间接因素指标之一。

第二,技术。它是决定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成本和价格。另一方面,技术对产品质量、产品结构,特别是新产品的开发也有决定性的影响。对技术的实际作用进行经济学的计量是个比较困难的问题,人们通常只能用技术投入的计量指标来间接地反映技术所发挥的作用。常用的指标主要有:技术人员占职工人数的比重、R&D(研究与开发)费用占成本(或收入、产值)的比重、技术改造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机器设备的平均役龄等。

第三,经营管理。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对决定其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各方面因素都具有广泛的影响:良好的经营管理可以提高效率、降低产品成本,可以实现技术进步、促进新品开发,还可以增进产品营销、扩大市场占有。总之,经营管理水平是决定和解释工业品国际竞争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与技术因素一样,经营管理水平的经济学计量也是一个较困难的问题,人们通常也只能用一些间接的指标来反映经营管理所发挥的实际作用。可以使用的指标有:经营管理人员总数中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员的人数所占的比例、管理人员平均每年受培训时数、信息处理和传递系统的电脑化程度(人均电脑拥有量、常使用电脑的人数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 使用电子信息交换系统DEI 的状况、 使用Internet的状况等)、原材料物资、零部件及产成品的平均库存量(天数)等。

第四,企业规模。一般来说企业规模大可以增强本企业产品市场竞争的综合实力,包括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市场营销网络的建立、广告的集中投入、企业形象的总体策划。尤其是对于规模经济效益明显的(产品)产业,企业规模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当然,企业规模也有一个适度的问题,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也会导致边际成本的上升,而垄断则会导致创新意识的减低。相对来说,企业规模是个比较容易计量的指标,通常,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企业的平均规模(人数、产量、资产等)、某种产品的市场集中度(最大的5家、10家或20 家企业的产量占全国该产品总产量的比重)、在世界大企业排序中本国企业的位次等,都可以作为反映该国该种产品生产企业规模状况的有效指标。

第五,资本实力。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一切生产力都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最高形态的国际竞争表现为资本实力的竞争。较强的资本实力,可以通过控制资源(包括资源开发和购买)而降低产品的成本,可以保证在产品研制开发、质量提高、技术创新、规模扩大、市场营销等各方面有较大的投资强度,从而有效地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占据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反映资本实力的指标有: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企业的资产总量、全年投资规模、每个企业的平均资产量、每一投资项目平均的投资强度等等。

五、工业品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

工业品国际竞争力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是一个国家的竞争力的组成部分之一。如前所述,工业品国际竞争力是一国竞争力的最基础层面和最突出表现,但另一方面,国家竞争力的其他方面也对工业品国际竞争力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许多关于国家竞争力研究的文献都表明,决定一国竞争力或经济发展命运的是该国的产业竞争优势。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波特(Micheal E.porter)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 根据对美、德、日、韩、新加坡等10个国家的研究,得到一个结论:有两组因素影响各国的产业竞争力。第一组是基本因素,包括生产因素(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等),市场需求,相关与辅助产业,企业的策略、结构及竞争对手四个因素。第二组是附加因素,包括机遇和政府两个因素。这一研究成果对国家竞争力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不难发现,这些决定整个国家产业竞争优势和整个国家的竞争力的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各类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

在对各国的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的诸多文献中,最著名的研究报告之一是由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 )与世界经济论坛每年共同出版的《全球竞争力报告》,该报告选择300 多项指标对各国的国内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政府影响、金融实力、基础建设、企业管理能力、科技实力、人才等8个方面进行国际比较,然后进行综合评比, 得出各国竞争力的排名顺序。1995年国家竞争力排名如表1所示。

表1 国家(地区)竞争力比较排名表

排名 国家(地区)ABCDE F G H

1美国116221 1 10

2新加坡 221112

5 10 1

3香港332417

8 2319

4日本4927

628

4 2 6

5瑞士10

18

7310

3 4 4

6德国8513

811

14 3 9

7荷兰14

426

513

11 13

11

8新西兰 22

23

310

66 22

12

9丹麦16

11

20

79 7 112

10

挪威19

30

22

17

1 12173

11

台湾714

512

2915818

12

加拿大 24

15

19

11

3 16188

13

奥地利 17

13

18

13

1413913

14

澳大利亚23

31

916

4 1920

16

15

瑞典31

17

33

22

5 2 614

16

芬兰29

12

17

23

7 107 7

17

法国15

635

24

1521515

18

英国21

814

9162014

24

19

比利时卢森堡18

742

14

181712

20

20

智利11

16

10

15

229 27

23

21

马来西亚521

418

202233

25

22

爱尔兰 20

10

29

19

242319

22

23

以色列 13

26

36

31

261816

17

24

韩国634

24

34

302515

21

25

冰岛26

38

28

35

8 24245

26

泰国922

11

21

402831

26

27

埃及30

24

15

29

212930

34

28

西班牙 32

19

40

33

253125

28

29

阿根廷 40

33

836

352737

27

30

意大利 25

20

46

38

342621

30

31

葡萄牙 35

28

34

25

313741

29

32

秘鲁39

37

12

32

323336

38

33

印尼27

32

31

26

363843

44

34

中国12

27

21

44

454726

40

35

菲律宾 33

29

32

27

443442

43

36

哥伦比亚36

42

23

28

463032

42

37

巴西44

36

25

37

373229

35

38

捷克37

25

37

42

414534

31

39

印度28

40

30

30

433935

47

40

土耳其 38

41

41

41

273640

36

41

约旦34

45

16

39

474247

41

42

南非42

43

38

20

193528

48

43

希腊41

39

47

40

424039

32

44

墨西哥 45

35

39

46

334145

39

45

波兰43

47

43

43

384438

33

46

匈牙利 46

44

45

45

394646

37

47

委内瑞拉47

46

44

47

234344

45

48

俄罗斯 48

48

48

48

484848

46

注释:A:国内经济实力,指对一国经济力量的整体评估。

B:国际化程度,指一国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程度。

C:政府影响,指政府政策对竞争力的有利程度。

D:金融实力,指对资本市场和金融服务质量的整体评估。

E:基础建设,指资源和制度满足企业基本需求的程度。

F:企业管理能力,指企业管理在创新、 获利和应变等方面的表现。

G:科技实力,指科学和技术的能力, 以及在基础和应用研究上的成功程度。

H:人才,指拥有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资料来源:《199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

由于指标的选取以及对各指标在综合评价指数中所占权重的确定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因素,未必所有的人都能接受该报告所作出的评比结果,而且,也确实很容易发现该排名表中的不尽合理之处,所以,我们不必过分计较是否其中每一项判断(排名)都十分准确地反映了各国竞争力的实际状况,但是,这一研究报告无疑向我们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信息,对本文的研究所具有的意义是,对国家竞争力研究所获得的许多结论可以表明,一国工业品国际竞争力与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不弱(在世界48个国家中排名第12,是个很不错的表现),但由于在金融实力、基础建设、企业管理和人才等方面的条件很不理想,所以,不仅国家整体的竞争力不强,大部分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也不强。所以,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和提高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都是我们必须化大力气解决的课题。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到,国家整体竞争力的增强有赖于更多行业的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反过来,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普遍提高也有赖于各方面相关条件的改善,而这些条件的改善实际上就是国家整体竞争力的增强。

标签:;  ;  ;  ;  ;  ;  ;  

论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_国际竞争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