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ICU论文_胡敏

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ICU论文_胡敏

胡 敏

(江苏省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ICU 213000)

【摘要】 目的:研究在ICU护理工作中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所带来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传统的对比法,选取我院2012-2013年间的100例ICU重症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患者,对其中一组患者我们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就是将患者均等无差别地分给几个小组进行护理,我们将其称之为对照组;对于另一组患者,我们在进行护理时会采取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对重症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会根据护理的情况进行合理安排,我们将其称之为观察组。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ICU住院所花的时间及费用、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对比发现,对照组的患者所需的住院时间、花费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远远高于观察组,而患者的满意度则远远低于观察组患者。结论:综上可知,在ICU护理工作中采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可以很好地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满意度得到较大提升,值得我们进行大力推广。

【关键词】 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U护理;应用初探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4-0182-02

一般情况下,在重症监护室内的患者大都是一些病情复杂而且危险系数较高的重症患者,因此,针对这些患者的护理要求也就随之提升。然而,目前我国护理资源的现状是各地资源都比较短缺,护理人员的人手严重不足,特别是重症监护室里对护士水平的要求较高,工作强度也较高。所以,如何利用有限的护理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成为了我们目前工作的重点。然而,目前我国并没有发现合适的资源分配工具,并没有办法对有限的护理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直到芬兰的护理学家在2000年提出了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这种系统可以对护理过程中信息的交流以及护理人员工作的强度进行有效监控,从而对护理资源分配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笔者将会采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进行评估,同时根据评估的结果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调配,从而对重症监护护理评估系统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的ICU重症监护室中选取2012年-2013年间收治的100例患者,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有5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有32例为男性,有18例为女性;年龄最小的为27岁,年龄最大的为76岁,平均年龄为49.3岁;从病种划分来看,有7例为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有9例为外科手术术后患者,有6例为感染性休克患者,有5例为急性心衰患者,有11例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3例为急性中毒患者,有5例为呼吸衰竭患者,有4例为重症胰腺炎患者。在观察组的50例患者中,有33例为男性,有17例为女性;年龄最小的为26岁,年龄最大的为77岁,平均年龄为50.1岁;从病种划分来看,有6例为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有10例为外科手术术后患者,有5例为感染性休克患者,有6例为急性心衰患者,有11例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3例为急性中毒患者,有5例为呼吸衰竭患者,有4例为重症胰腺炎患者。

1.2 方法

针对对照组的患者我们采取传统的护理方式,即将护理人员以及患者随机分成几个小组,每一小组护理人员对应每一小组的对照组患者,每一小组的护理人员都有自己的小组长,每一个病床的责任护理人员都由每个小组的小组长来安排。对于观察组患者,我们将采取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来对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判定,并且根据判定结果对护理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这个评分系统所包含的项目一共有16个,其中包括患者重要器官的供血情况,患者的通气、换气情况,患者的心律、血压,患者的语言交流、躯体活动情况,患者的营养、睡眠、焦虑情况等。我们根据患者需要护理情况对每一个项目分别从1-4分进行判定,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的总体评分区间为16-64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对观察组患者护理情况的评分我们对其进行护理资源分配,其中评分区间在16-22分内的我们安排1个护士看护2个患者,评分区间在23-32分内的我们安排1个护士看护1个患者,评分区间在33-40分内的我们安排3个护士看护2个患者,评分区间在41-64分内的我们安排2个护士看护1个患者。

1.3 结果判定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ICU住院所花的时间、费用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同时,在患者出院时对患者及其家属发放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态度、病房环境、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以及健康教育等方面,问卷中一共有10个题目,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感受从1分到5分进行判定,满分为50分,只要30分以上即判定患者满意。

2 结果

根据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2.7天,平均住院费用为3.8万元,并发率为7%,患者的满意度分数为33.5 分;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6.9天,平均住院费用为2.2万元,并发率为2%,患者的满意度分数为44.9分。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率远远低于对照组患者,而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则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

3 讨论

在重症监护室里的大都是病情较为严重、复杂的患者,对于这些患者来说护理水平的要求相对也比较高一些,然而目前我国护理资源现状较为匮乏,重症监护室里的护理人员缺乏也比较严重,因此,我们需要合理安排现有的护理资源,对整体的护理效率进行提升。然而,目前我国并没有专门的判定方式来对护理工作量进行考量,只能通过均等划分小组或者病床责任制度来划分护理方式,也就是说每个小组或者每个护理人员只需要负责其病床所在患者即可,这种分配方式并没有考虑到患者病情不同,从而导致护理工作量不同,这种结果会造成有些护理人员工作量较轻,有些护理人员工作量较重的情况,不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

而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的出现则大大改善了这种情况,这种评分系统可以将患者所需护理情况进行判定,再根据判定结果来对患者进行护理人员的划分,这种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也可以大大增加患者的满意程度。

为了能够有效规避患者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就需要提高相关人员的风险意识,能够对潜在的风险及时作出评估和判断,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将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大部分风险的产生都是由于细节不规范造成的,因此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细节的管理,及时查找工作流程中承诺在的缺陷,努力做好护理风险的防范工作。

本文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可知,采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率远远低于对照组患者,而患者的满意度又远远高于对照组,这也说明,在ICU护理工作中采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可以大大提高护理的质量,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我们进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熊杰.黄素芳.刘伟权.房明浩.汪晖.李秀云.ICU护理评分系统在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中华护理杂志.2010年7期.

[2] 张文彦.史作霞.李馨.马婷.赵冬梅.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监护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年10期.

[3] 倪春湘.陈保云.王懿宁.应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进行人力资源配置对ICU 护理质量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年35期.

[4] 汪蓉.杨宝义.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重症医学科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14年1期.

论文作者:胡敏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0

标签:;  ;  ;  ;  ;  ;  ;  ;  

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ICU论文_胡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