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购买的层次、结构及其影响因素_家庭结构论文

农民购买的层次、结构及其影响因素_家庭结构论文

农户购买水平和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户论文,因素论文,结构论文,水平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户购买行为,系指农户为满足其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从市场上购买生产资料及生活资料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农户对各种外部刺激的反应。农户购买过程是否顺利,农户购买行为是否合理,对农户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以至农村经济及整个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农户购买行为的现状特征,把握农户购买行为变动的基本规律,剖析农户购买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农户购买水平和结构变动特征

1.三大地带农户购买水平和结构不同。1986年,全国农户户均购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2194元,1997年增长到9779.26元,年均增长14.55%。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因此,有些地区农民家庭收入和消费水平已达到中、高级阶段;而有些地区农户却仍然处于自给性生产和自给性消费阶段,购买量较低。这种地区差异表现在:①根据1997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资料,东部地带农户户均家庭经营费现金支出5320.59元,比中部和西部地带分别高出2503.55元和2891.57元; 户均购买生产性固定资产现金支出东部为376.89 元, 而中部和西部分别为309.60元和238.50元;户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东部为8288.58元, 中部为4269.57元,西部为3142.63元。②不同地带总购买水平增长速度不同。1986~1997年,东部地区农户总购买量从2878.5元增加到13985.94元,年均递增15.40%;中部地区农户总购买量从1776.6元增加到7395.86元,年均递增13.84%;西部地区农户总购买量从1448.2元增加到6330.12元,年均递增14.35%。③不同地带生产资料购买量存在差异。 1986~1997年,东部地区户均生产资料购买量从986.5元增加到5697.45元,年均增长17.28%;中部地区从589.5元增加到3126.58元; 年均增长16.38%;西部地区年均增长15.67%。④三大地带生活资料购买增长差异不大。1986~1997年,东部年均增长14.37%;中部年均增长13.24%;西部年均增长13.48%。

2.高收入水平组农户购买水平增长最快。①就家庭经营现金支出而言,高收入组增长最快,1986~1997年年均递增18.18%; 中上收入组最低,年均递增15.92%。②就固定资产现金支出而言, 高收入组增速最快,1986~1997年年均递增14.57%;中上收入组年均递增10.94%;中下收入组年均递增9.7%;中等收入组年均递增8.83%; 低收入组增速最慢,年均递增8.18%。③就生活消费现金支出而言,高收入组增速最快,1986~1997年年均递增14.48%;低收入组为13.63%;中等收入组为12.89%。(见表1)

表11986~1997年不同收入农户购买增长量 单位:元

收入分组 低 中下

项 目1997年

1986年1997年1986年

家庭经营现金支出1732.58

275.92

2026.21394.82

购置固定资产现金支出

110.3846.48149.94 54.16

生活消费现金支出2215.21

543.69

3248.23849.19

收入分组 中中上

项 目1997年1986年1997年1996年

家庭经营现金支出2581.21490.593393.2667.95

购置固定资产现金支出

179.53 70.76

296 94.48

生活消费现金支出4400.33

1158.93

5998.45

1572.86

收入分组

项 目1997年 1986年

家庭经营现金支出8888.88 1656.5

购置固定资产现金支出

889.62 199.03

生活消费现金支出

12798.09 2891.29

资料来源: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

3.农户购买水平具有明显阶段性。在第一阶段(1978~1984年),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9.7%,高于城镇10.7%的增长速度;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的比重由40.8%增到52.5%;农户人均三项支出总额从户均55.30元增到293.61元,年均增长32.08%。在第二阶段(1985~1996年),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6.3%,低于城镇年均增长20.7%的速度;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由53%下降为43.2%;农户人均三项支出总额从293.61元增到1663.98元,年均增长15.55%。

4.家庭兼业类型对农户购买水平和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随着农户非农化程度的提高,农户家庭全年总支出相应增加,1996年纯农户户均11157.06元,纯非农户为32635.1元; 家庭经营现金支出纯农户为2629.29元,纯非农户为10758.04元; 户均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现金支出纯农户为232.59元,纯非农户为2666.54元; 户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纯农户为3694.86元,纯非农户为14878.29元。 ②家庭非农化程度越高,家庭经营现金支出份额越高,1996年纯农户为24.13%, 纯非农户为32.96%;家庭离农程度越高,生产性固定资产现金支出份额越高。 1996年纯农户为2.09%,纯非农户为8.17%;家庭非农程度越高,生活消费现金支出份额也愈大,1996年纯农户为33.12%,纯非农户为45.59%。(见表2)③家庭非农程度越高,种植业生产资料购买数量愈少, 购买金额愈低。从表3中可以看出:1997年, 纯农户户均购买生产资料1337.7元;一兼农户均971.75元;二兼农户均586.63元; 纯非农户均110.21元。种子、化肥、柴油、薄膜、农药等的购买额也是同样的分布格局。

表21996年不同类型农户购买水平、结构

单位:元/户、%

纯农户 一兼农 二兼农

家庭全年总支出 11157.0612654.64

22194.33

1.家庭经营现金支出

2692.29 2842.445972.17

份额

24.13

22.46 26.91

2.生产性固定资产现金支出 232.59 492.33 939.60

份额2.093.89

4.22

3.生活消费现金支出

3694.86 4679.83

10269.75

份额 33.12

36.98 46.27

纯非农户 其它农户

家庭全年总支出32635.1

9365.58

1.家庭经营现金支出

10758.041271.7

份额32.96 13.57

2.生产性固定资产现金支出 2666.54513.13

份额 8.17 5.48

3.生活消费现金支出

14878.29

5423.05

份额 45.59 57.91

资料来源: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

5.不同购买内容的变动趋势不同。①食品支出在家庭全年总支出中所占份额呈下降趋势。农户食品支出从1986年的1053.11 元增加到1997年的3732.96元,但其在家庭全年总支出中所占份额从30.53%下降到25.93%。外购食品金额从483.52元增加到2127.74元。食品支出份额的变动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第一,城市化的影响。当家庭成员从农村迁入城市后,家庭收入增加,但商品性食物份额增加,食物支出增长加快。第二,食品加工业的影响。家庭收入越多,所购加工食品份额越多。第三,饮食业发展的影响。1986年,农户在外饮食占食品支出的7.34%。1997年,户均在外饮食346.40元,占9.68%。第四,食品构成的影响。1986年,户均购买猪肉、牛羊肉、牛羊奶和蛋分别为52.79公斤、3.37公斤、1.00公斤、10.48公斤。1997年,户均购买猪肉53.84公斤,牛羊肉6.48公斤,牛羊奶1.65公斤,蛋14.64公斤(1997 年户均家庭常住人口4.279人,1986年为4.79人)。1986年,户均副食支出483.52元, 占食品支出的45.91%;1997年,户均副食支出1924.38元,占食品支出的51.56%。②生活消费支出占总支出份额下降而现金支出份额增长。 1986年,农户户均生活消费支出2024.31元,占家庭全年总支出的58.61%;1997年,农户户均生活消费支出7873.96元, 占家庭全年总支出的54.36%。1986年,农户户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1403.35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69.32%;1997年,农户户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5731.22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72.78%。这一现象符合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定, 即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并不按同比例增加,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比例递减。③家庭经营费用份额提高。1986年,家庭经营费用1014.15 元占家庭全年总支出的29.4%;1997年为4869.56元,占家庭全年总支出的33.83%。这说明农户平均投资倾向提高,农户的资金集约水平增长。与此同时,家庭经营现金性支出占家庭经营费用的份额从1986年的68.76 %增长到74.74%。④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份额保持稳定。 户均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费用从1986年的92.9元增加到1997年的324.77元,但在家庭全年总支出中相对份额从2.69%下降到2.24%,这表明农户的长期投资行为基本保持稳定。⑤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增长速度大于购买生活资料的增速。1986~1997年,农户生产资料购买额增长33258元,增长5.12倍, 年均增长16%;生活资料购买额增加4328.22元,增长3.08倍, 年均增长10.76%。 表3 1997年兼业类型与农户农业生产资料购买水平、结构 单位:元

全国平均

纯农户 一兼农

购买种籽金额

126.20172.25 123.62

购买化肥金额

641.97839.20 642.87

购买柴油金额49.36 72.26

42.50

购买薄膜金额44.40 77.92

31.46

购买农药金额

103.03129.56 104.79

购买生产资料总额

996.59

1337.70 971.75

二兼农

纯非农户 其它

购买种籽金额69.5510.2916.95

购买化肥金额

395.8864.1881.64

购买柴油金额24.51 1.14 4.76

购买薄膜金额 983 4.08 8.53

购买农药金额76.7512.7914.34

购买生产资料总额

586.63

110.21

134.75

资料来源: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

6.农户消费结构开始发生变化。1997年,在农户购买总量中,食品支出占25.93%,居第一位;住房支出占15.69%,居第二位;用品支出占8.55%,居第三位;文化服务支出占8.32%,居第四位;衣着支出占7.51%,居第五位。1986年,食品支出1053.11元,占家庭全年生活消费支出的52%,居第一位;住房支出占18.73%,居第二位; 用品支出占9.04%,居第三位,衣着支出占8.74%,居第四位;服务支出占5%, 居第五位。居住消费主要是扩大居住面积,提高住宅装修水平,增添家具厨房设备,改善物业管理;用品消费升级主要是家电普及。

二、与农户购买水平和结构相关因素分析

居民在获得收入后,必然按一定比例进行消费、储蓄、投资,这种预算支出首先受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制约。若居民收入水平增长,预算线向外推移,反之亦然。此外,在农户预算四个比例的决定过程中,不仅收入对它们的份额起重要的作用,而且消费、现金、储蓄、投资所允许的条件也对这四个部分的比例有直接的影响。

1.储蓄。储蓄对农户购买力的影响表现在:①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户的储蓄行为增强,即收入中用于储蓄的份额增加,购买行为减弱。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统计,低、中下、中、中上、高五个收入组年末存款余额占全年现金收入的份额分别是18.46%、19.09%、27.53 %、35.07%、43.18%。最高收入组农户人均纯收入比最低收入组农户高5.66倍,而年末存款余额最高收入组比最低收入组高15.3倍。②不同地区储蓄对购买行为的影响不同。1997年,东部地区农户年末存款余额占全年现金收入份额为41.30%;中部为32.54%;西部为30.49%。 ③不同家庭规模农户的平均储蓄倾向不同。据江西农调队资料计算的1997年年末存款余额占家庭全年现金收入的份额分别为:2人家庭为10.12%;3人家庭为13.43%;4人家庭为12.88%;5人家庭为10.25%;6 人家庭为9.78%;6人以上家庭为9.69%。 ④储蓄对不同年龄组农户购买力的影响不同。30岁以下组农户的平均储蓄倾向为20.61%;31~40 岁组农户为25.24%;41~50岁组农户为23.3%;51~60岁组农户为23.36%。⑤储蓄对不同家庭类型农户购买水平的影响不同。核心家庭组农户年末存款余额占家庭现金收入的份额为25.92%;直系家庭为16.93%;扩展家庭为17.31%;不完全家庭为35.82%。

2.金融资产。金融资产是农户财产中最小的,也是分配最为不均的部分。1986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户均金融资产1152.01元;1997 年户均金融资产6377.16元,年均递增16.83%。①金融资产包括农户所拥有的现金、存款、股票、债券,与农户的购买量成正相关,即农户的金融资产越高,农户的购买力越高。从表4中可以看出, 最高金融资产组农户总购买量比最低金融资产组农户总购买量高1.35倍。②收入水平愈高, 农户的金融资产愈多。 1997 年, 最高收入组农户户均金融资产11805.37元;最低收入组农户户均金融资产1321.16元,二者相差7.94倍。1986~1997年,低收入组金融资产户均增长5.39倍, 年均递增18.37%;最高收入组金融资产户均增长2.3倍,年均递增11.40%。

表4 金融资产与农户的购买量单位:元

低中下

农户总购买量 6510.148186.54

8767.30

1:家庭经营现金支出

2204.282521.19

2896.38

2.生产性固定资产现金支出 247.99 316.22286.54

3.生活消费现金支出

4057.875349.13

5690.80

中上

农户总购买量 1009415301.26

1:家庭经营现金支出 4133.59 6837.64

2.生产性固定资产现金支出269.61 501.73

3.生活消费现金支出 5690.80 7961.89

资料来源: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

注:将农户按金融资产量进行顺序排列,分成五等分,然后比较各组金融资产与农户购买水平的相关关系。

3.人口。从宏观来说,农村人口增长使农村居民的购买总额增长,但人口变动对农户的平均消费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人口对农户购买水平和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若人口增长快于农户的收入增长,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减少,农户人均购买力将下降。②不同家庭类型农户购买水平和结构不同。江西省总样本1000户,其中,核心家庭占69.9%,直系家庭占20%,扩展家庭占24%,不完全家庭占2.5%。从表5中可以看出,扩展型家庭购买总额最高,核心家庭、直系家庭次之,不完全家庭最低。就平均消费倾向而言,直系家庭最高,核心家庭和不完全家庭次之,扩展家庭最低。③不同家庭规模农户购买力不同。家庭规模愈大,农户人均家庭现金支出愈少。2人家庭人均全年现金支出2905.37元;6人以上家庭人均全年现金支出1552.93元。④家庭规模愈扩大,农户人均生活资料购买额愈少,人均生产资料购买额也愈少。2 人家庭人均生产资料购买额为917.92元;人均生活资料购买额为1521.51元;6人以上家庭人均生产资料购买额为445.95元,人均生活资料购买额为787.47元。

表5家庭类型与农户购买水平 单位:元

核心家庭直系家庭

家庭全年总支出 13095.0311650.82

家庭经营费用3154.81 2192.63

购置固定资产现金支出 139.95

99.75

生活消费现金支出5054.81 3935.87

年末存款余额2513.57 1447.88

年末手存现金1063.03 1371.70

扩展家庭不完全家庭

家庭全年总支出 30264.58 5872.32

家庭经营费用

10690.21 1718.40

购置固定资产现金支出1498.75

0

生活消费现金支出

10650.29 2380.12

年末存款余额5145.83 2063.20

年末手存现金3130.38 735.96

资料来源:江西农村观察点。

4.社会负担。社会负担含税金、上缴集体承包任务现金、集体提留和统筹、其它非借贷性支出等四个方面。①1988~1997年,农户人均社会负担现金支出从55.39元增加到216.76元。②收入越低, 农户的社会负担越重,社会负担对农户的购买力影响越大。人均纯收入600 元以下组人均社会负担为185.12元,占该组农户现金收入的13.92%; 人均纯收入2000元以上组社会负担为294.86元,占该组农户现金收入的9.45%。③社会负担对不同地区农户购买力影响不同。东部地区农户户均社会负担为1589.07元,占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的14.27%;中部地区农户户均社会负担为1133.76元,占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的16.90%;西部地区农户户均社会负担为835.63元,占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的13.51%。

5.收入。收入对农户购买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影响农户生活资料购买水平和结构。由于需求有层次性,人们的现金收入,首先用于购买生存资料,然后才能购买发展资料,最后才能购买享受资料。因此,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其购买结构是不相同的。首先,由于收入水平的增加,农户外购粮食从112.89公斤增加到240.44公斤。这说明由于收入水平高,农户对市场粮食的依赖性增强,即粮食的自给性下降,商品性提高。其次,由于收入的增加,糖的购买量5.38公斤增加到13.95 公斤。第三,由于收入的增加,每百户农户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增长。自行车从98.19辆增加到192.76辆;缝纫机从48.4台增加到76.01台;电视机从67.81台增加到115.37台;录音机从22.7部增加到48.47部;音响从2.13部增加到12.87部;洗衣机从13.72台增加到50.57台;电扇从36.06部增加到183.37倍;冰箱从3.52台增加到39.36台;大型家具从313.89件增加到509.51件;照像机从0.84架增加到9.12架;摩托车从3.42辆增加到26.34辆;录像机从0.25台增加到8.75台。 ②影响农户生产资料的购买水平和结构。第一,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户的短期投资水平从户均1732.58元增加到8888.88元。最低收入组农民人均纯收入1027元,处于近乎贫困状态,没有或很少拥有资产,其投资能力极低;人均纯收入在1079~3371.5元之间的农户,在温饱之余已有投资能力,但资产数小,只能是准投资阶层;高收入组农户人均纯收入在3371.5元以上,已进入小康阶层,具备了投资的社会经济条件,其家庭经营现金支出为低收入组的5.13倍。第二,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户长期投资水平从人均110.38元提高到888.6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3371元的,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现金支出在110~290元间;高收入组该项支出达888.62元,比低收组高8倍。第三,不同收入水平组农户的投入商品化程度不同。 随着收入的增加,家庭经营现金支出份额从64.33%增加到81.61%,这说明收入水平愈高,农户对市场的依赖程度愈高;随着收入的增加,生活消费现金支出份额从52.9%增加到78.22%,这说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 农户生活消费对市场依赖程度愈高。

表6 收入水平与农户购买水平及结构单位:元、%

分组 低 中下中

户均购买总额4058.17 5424.38

7159.07

家庭经营费理金支出1732.58 2026.35

2581.21

在总购买量中的比重 42.68

37.35 36.06

生产性固定资产现金支出 110.38 149.94177.53

在总购买量中的比重

2.712.77 2.48

生活消费现金支出 2215.21 3248.23

4400.33

在总购买量中的份额 54.58

59.88 61.46

分组 中上 高

户均购买总额9687.45 22575.09

家庭经营费理金支出 3393.2

8888.88

在总购买量中的比重 35.03 39.37

生产性固定资产现金支出296888.62

在总购买量中的比重

3.06 3.94

生活消费现金支出 5998.45 12798.09

在总购买量中的份额 61.92 56.69

资料来源: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

三、影响农户购买水平的主要因素

本文以农户户均购买额为因变量,以家庭全年总收入、农户自给性生产消费、年末借入款、农户户均社会负担、农户年末家庭外投资余额、农户自给性生活消费、年末存款余额、年末手存现金、年末借出款余额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回归结果见表7。

表7 进入方程中的变量

回归系数标准回归

变量 回归系数

标准误

系数

家庭全年总收入0.83518 3.26858E-03

0.95632

农户自给性生产消费额-0.966880 0.01313 -0.22753

农户年末借入款余额0.30113 6.68248E-03

0.13793

农户户均社会负担 -1.05346 0.05650 -0.06325

农户年末家庭外投资余额

-0.25729 0.01575 -0.04854

农户自给性生活消费额 -0.30579 0.02162 -0.04160

农户年末存款余额 -0.02020 1.78889E-03-03346

农户年末手存现金 -0.14830 0.01525 -0.02973

农户年末借出款余额-0.5397 0.01430 -0.01166

常 数 项-1599.68581 92.65904

T值显著

变量T值

性系数

家庭全年总收入255.519 0.0000

农户自给性生产消费额 -73.795 0.0000

农户年末借入款余额 45.063 0.0000

农户户均社会负担 -18.644 0.0000

农户年末家庭外投资余额-16.339 0.0000

农户自给性生活消费额 -14.147 0.0000

农户年末存款余额 -11.292 0.0000

农户年末手存现金

-9.724 0.0000

农户年末借出款余额 -3.775 0.0000

常 数 项-17.264 0.0000

资料来源: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1997年农户调查, 有效样本户为25000户。

分析结果表明:

(1)根据T值的绝对值大小判断,农户收入水平是影响农户购买的第一位因素。其它因素依影响力的大小依次为农户自给性生产消费额、年末借入款余额、农户户均社会负担额、农户年末家庭外投资余额、农户自给性生活消费额、农户年末存款余额、农户年末手存现金、农户年末借出款余额。

(2)根据标准回归系数大小,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农户收入每增加1元,农户的购买额增加0.96元;自给性生产消费每增加1元,农户购买额减少0.23元;农户年末借入款余额每增加1元, 农户的购买额增加0.14元;农户社会负担每增加1元,农户购买额减少0.06元; 农户年末家庭外投资每增加1元,农户购买额下降0.05元; 农户年末存款余额每增加1元,农户的购买额下降0.03元;农户手存现金每下降1元,农户的购买额下降0.03元;农户年末借出款每增加1元, 农户购买额下降0.01元。

四、农户购买行为变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户购买环境不佳。主要表现在:①部分地区农户选择自由度受限,农户不得不按指定价格和渠道购买生产资料。②供给结构不适应农户的需求结构。近年来政府一直强调开拓农村市场,但专门针对农村消费需求特点的工业产品不多。③农村地区生活消费性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电价偏高,供电时间受到限制,电压不稳等严重影响家电在农村的普及。苏州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家电普及却不及全国城镇平均水平。④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低。据报导,农民受损害的商品中,日用品达71.66%,生产资料达34.88%;假冒伪劣的占67.33%,缺斤少两的占52.88%,得不到维修、服务差的占15.24%。

2.近年来农户购买水平增长缓慢。主要表现在:①农户家庭经营现金支出增长缓慢。1997年,农户户均家庭现金支出3700.13元, 比1996年增长2.8%,扣除通胀指数后为负增长, 低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②1997年户均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现金支出323.85元, 比1996 年的237.03元,下降42.26%;比1995年的192.82元,下降37.32%。③1997年户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5751.06元,比1996年增长2.17%,低于4.6%的农户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

3.购买力增长结构不合理。据统计,1980~1985年,在农户现金支出增量224.21元中,49.49%用于购买生活资料,37.84%用于购买生产资料;1990~1995年现金支出增量中53.45%用于购买生活资料,36.8%用于购买生产资料。

4.购买的组织化程度较低。主要表现在:①农户的购买场所主要是在组织化程度的极低集贸市场,农村缺乏组织规范、运作高效、规模较大的超市、连锁店、购物中心等定位在中低收入阶层的现代商业组织形式。②农户的支出投向分布呈现两极化格局。1997年,户均从国营商业购买生产资料金额为668.58元,占户均购买种植业生产资料总金额的67.08%;户均从个体经销商购买生产资料金额为209.12元, 占户均购买种植业生产资料总金额的20.98%, 从集体经济和民间经济组织购买生产资料金额为90.69元,占9.1%。

5.农户购买力分流现象严重。不少地区企业内部集资盛行,部分农村居民盲目进入股市,这种状况不仅加剧了金融风险,也造成了农村居民购买力分流。

五、主要结论

(1)三大地带农户购买水平呈现较大差异; 农户收入水平与农户购买水平和结构相关;农户的购买水平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兼业对农户的购买水平和结构有较大影响;不同购买内容的变动趋势不同。

(2)农户购买水平与农户收入水平、金融资产、人口、 社会负担等密相相关。

(3)在农户购买行为变动中,有许多现象值得关注。 例如:农户购买环境欠佳,农户积累和消费逆向运动,近年来购买水平增长缓慢,农户购买力分流现象严重等。

(4)农户收入水平是影响农户购买水平的主要因素。 依影响的大小,其它因素分别为农户自给性生产消费额、年末借入款余额、农户社会负担额、农户年末家庭外投资余额、农户自给性生活消费额、年末存款余额、年末手存现金、年末借出款余额。

标签:;  ;  

农民购买的层次、结构及其影响因素_家庭结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