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Ⅵ)与谷胱甘肽配合物诱导DNA损伤的电化学与光谱研究

铬(Ⅵ)与谷胱甘肽配合物诱导DNA损伤的电化学与光谱研究

赵秋香[1]2004年在《铬(Ⅵ)与谷胱甘肽配合物诱导DNA损伤的电化学与光谱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谷胱甘肽(GSH)与Cr(Ⅵ)的相互作用,从其循环伏安(CV)和UV-Vis光谱行为可见:在pH5.6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当GSH浓度为K_2Cr_2O_7浓度5倍以上时,Cr(Ⅵ)与GSH相互作用,形成一新的Cr(Ⅴ)中间态化合物GSCrO_3~-:于+0.21V和+0.36V(vsSCE)处产生一对新的氧化-还原峰:在UV-Vis光谱上于431nm处产生一新的吸收峰,当有Zn~(2+)存在时,该体系的电化学和光谱行为都得到了加强,Zn~(2+)对中间化合物的生成和分解过程中起着双重催化作用。本文进一步运用电化学和光谱动力学方法探讨了GSH与Cr(Ⅵ)的作用机制,探讨了中间态化合物GSCrO_3~-的形成和不稳定性,为Cr(Ⅵ)与GSH的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分析方法。 对Cr(Ⅵ)与GSH配合物诱导DNA变性进行了循环伏安(CV)、光谱以及圆二色谱(CD)表征,并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该过程进行了可视化研究。在pH5.6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DNA于+0.20V和0V处分别出现一对很弱的氧化还原峰,在258nm处有强的UV特征吸收,其CD谱体现B型特征,DNA的AFM图谱呈现出铺展的链状;当往溶液中加入Cr(Ⅵ)和GSH配合物时,电化学响应峰峰电流增强,258nm处UV特征吸收峰增高,并且从DNA的CD谱可以看出:溶液中加入Cr(Ⅵ)和GSH配合物后DNA的结构从B型转变到A型,从AFM图谱可以明显的看到Cr(Ⅵ)与GSH配合物诱导DNA断链的过程。这为Cr(Ⅵ)的致癌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表征方法。 以溴化乙锭(EB)为荧光探针,采用荧光光谱法探讨了Cr(Ⅵ)和GSH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机制,研究了体系的荧光光谱、荧光动力学、DNA热变性曲线及离子强度、H_2PO_4~-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7.4的Hepes缓冲溶液中,Cr(Ⅵ)与GSH配合物能诱导DNA双螺旋结构发生变化,并进一步推测了其中的反应机理。

杨培慧, 张文豪, 赵秋香, 蔡继业[2]2005年在《铬(Ⅵ)与谷胱甘肽作用及其中间态配合物形成的电化学表征》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采用电化学方法,对谷胱甘肽(GSH)与重铬酸钾的相互作用及其中间态配合物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pH=5.6的HAc鄄NaAc缓冲溶液中,GSH浓度为Cr髩浓度5倍以上时,Cr髩与GSH作用完全并形成一新的中间态配合物,该中间态配合物于+0.21V和+0.36V(vsSCE)处产生一对新的氧化还原峰,UV鄄Vis的吸收光谱进一步证明了中间态配合物的形成。该配合物不稳定,在一定时间内缓慢分解,其电化学与UV鄄Vis光谱动力学信息同步。进一步探讨了GSH与Cr髩作用的电极反应机理。当Zn髤存在于该体系时,Zn髤对中间态配合物的生成和分解过程起着双向催化作用。

何晔娟[3]2011年在《金、银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传感器方面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纳米材料已经成为21世纪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由于其具有多样的形态和特殊的表面和界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以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以及由此衍生的光学、热学、化学、电学、磁学等方面的特殊性质,因此在生物医学、电器元件、航天航空、催化储能等各个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金属纳米材料的历史更是源远流长,2000年前,金和银就被用在玻璃中间,其金银大部分以纳米粒子的形式存在。金属纳米粒子也以其优越的光、电、磁等方面的性质,备受研究者们的青睐。目前金属纳米材料包括金、银、铜、铂、铱、铑等纳米材料,主要用于催化、电化学以及传感检测等方面。本研究利用金纳米在化学传感方面的特殊性质,通过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出金纳米溶胶,对其进行改性,使金纳米具备分子识别作用进而检测各种物质,其研究内容如下:1、叁聚氰胺与金纳米结合,导致金纳米颜色发生变化,而汞离子的加入使叁聚氰胺与金纳米的结合位点被占据,金纳米颜色不发生变化,通过金纳米的颜色变化来检测汞离子,通过优化条件找到最适宜的叁聚氰胺的浓度来降低体系检测限;通过对不同浓度汞离子的检测信号进行线性拟合,得到较好的检测效果,使汞离子的检出限为0.03 mg/L;通过不同金属离子的检测证明了该体系对汞离子检测具有较高的专一性。2、谷胱甘肽通过金-巯键结合在金纳米表面,保护金纳米抵抗盐的诱导作用,而铬(Ⅵ)的加入破坏了金纳米与谷胱甘肽的结合作用,导致金纳米在盐的诱导下发生聚沉,实现了铬(Ⅵ)的简单和高灵敏度的检测。通过考察谷胱甘肽和盐的最适宜浓度提高体系的灵敏度和降低检出限,得到铬(Ⅵ)的检出限为0.1 mg/L;通过对不同金属离子的检测证明了该体系对铬(Ⅵ)检测具有较高的专一性;并且,实现了对模拟废水中铬(Ⅵ)的检测。3、金属纳米粒子与ssDNA的非共价结合,在金、银纳米表面修饰上ssDNA,制备出AuNPs/ssDNA探针和AgNPs/ssDNA探针检测同型半胱氨酸,通过盐的放大效应提高体系的检测灵敏度和降低体系检出限,AuNPs/ssDNA探针和AgNPs/ssDNA探针分别能检测到50 nM和10 nM的同型半胱氨酸。

参考文献:

[1]. 铬(Ⅵ)与谷胱甘肽配合物诱导DNA损伤的电化学与光谱研究[D]. 赵秋香. 暨南大学. 2004

[2]. 铬(Ⅵ)与谷胱甘肽作用及其中间态配合物形成的电化学表征[J]. 杨培慧, 张文豪, 赵秋香, 蔡继业. 无机化学学报. 2005

[3]. 金、银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传感器方面的应用研究[D]. 何晔娟. 湖南大学. 2011

标签:;  ;  ;  ;  ;  ;  ;  ;  ;  ;  ;  

铬(Ⅵ)与谷胱甘肽配合物诱导DNA损伤的电化学与光谱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