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股市需要一笔新政_中国股市论文

2005年:股市需要一笔新政_中国股市论文

2005:需要股市新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政论文,股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股市持续下跌的危害

肩负重要使命的中国资本市场,目前正备受着股市规模日益萎缩、结构性矛盾日益加大的双重煎熬。这种困境几乎使中国股市的功能丧失殆尽。

首先,股市是国民经济睛雨表的功能呈反向反映。近五年来,我国GDP的平均增长高达8.5%以上,GDP值已突破12万亿。相比之下,我国股市却在持续下跌,不仅股票的流通市值不足1万亿,不足GDP值的1/9,而且大盘的点位上跌去了近40%,流通股市值损失高达近7000亿,60%以上的股票跌到了历史最低点。其次,股市的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也极度弱化。2002年2.4万亿社会融资总额中,股市融资仅为962亿元,仅占4%。2003年我国社会融资总额为2.99万亿,股市融资仅为720亿。今年预计的2.4万亿的融资总额中,股市融资也仅有900亿左右。股市融资不足4%,股市的极度弱化,几乎到了可有可无的程度。第三,股市的价值发现和增值功能更是惨不忍睹。在股市中,赔钱的人已从八成达到了九成,让投资人分享股市发展的成果几乎成了一句空话。

事实上,近3年来资本市场呈不断萎缩之势,不仅难以成为我国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的助推器,而且会拖国民经济发展的后腿。

首先,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心脏,心脏的健康与否既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也是危机爆发的根源所在。银行、证券、保险三位一体,构成现代金融的核心。如果把保险比作车轴的话,银行、证券(股市)则是金融战车的两个轮子,这两个轮子必须协调发展。从海外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数据判断,在承负社会融资重任的进程中,银行、证券(股市)的融资为5∶5,而我国近三年股市融资却不足4%,我国的商业银行融资以四大国有独资银行为绝对主力,其信用又是国家信用,居高不下的坏账直接由国家承担着融资风险。股市的极度弱化不仅和飞速发展的中国市场经济不相适应,重要的是,这一车轮的不支撑可能会直接导致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和金融“翻车”,更不要提明年为两大商业银行上市融资了。显然,股市的弱势化、边缘化不仅使资本市场单一系统蕴含风险,而且会连带商业银行系统无法摆脱困境,最终使金融风险难以避免。

其次,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资本市场不仅是不可替代的融资场所,而且是我国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也必须依托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才能完成。如果我们至今在理论上和观念上对资本市场仍无清晰认识,看不到资本市场将发挥日益重大的作用,那么体制改革的深化将会受到严重制约。

第三,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目前,参与股市的投资人数量已近7000万,他们通过投资于股市,在我国进入小康社会中贡献力量,分担风险,以实际行动支撑经济蓬勃向上的走势。当前,监管部门如果任凭股市反市场规律的一直跌下去,而不给予必要的利益保护,投资者就会远离、抱怨甚至仇恨资本市场,他们心底的怨气会长期存在,这对我们要保持一个长期向上的经济走势所必须具备的长期社会安定是极为不利的。

综上所述,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已经成为改革开放和保持社会稳定的一块不可或缺的基石,它必将是我国未来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主战场。资本市场目前的被动局面必须尽快扭转,中国需要股市新政。

推行股市新政的条件已经成熟

(一)监管部门对振兴股市的信念空前一致

《国九条》的颁布,使得中国股市在历经13年的磨难后,终于在国务院颁布的文件中被第一次肯定。从今年9月13日国务院办公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要保护投资人利益到11月1日黄菊副总理视察深交所时所表达的振兴股市的积极姿态,以及尚福林主席所言的黄菊副总理的视察将载入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史册、周小川行长关于不投资A股风险更大的提法和金仁庆部长关于股市的春天来了的乐观判断,均说明国家领导人和监管部门对股市的积极性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振兴股市的信心出现了空前的一致。

(二)公众股东表决制度的实施奠定股市新政的基石

新近颁布的《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利益保护的若干规定》中关于对上市公司涉及重大股权结构调整的议案实行半数以上公众股东认同制度方可实施的内容,是监管部门为稳妥解决中国股市特有的股权分置问题超前推出的一项制度性措施。这一措施是保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和股市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和牺牲的7000万股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举措,是监管部门振兴股市发展、落实《国九条意见》的一系列措施中最大的政策性亮点。这个文件对我们解决股权分置等中国股市的结构性矛盾至关重要。它的推出将为中国股市顺利实现转轨奠定一块牢固的基石。

股市新政必须从解决制度性矛盾入手

中国的股市新政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两大制度性矛盾:

(一)股权分置问题不宜久拖不决

中国股市股权分置痼疾迟早要解决,这已是监管者和市场投资人不争的事实,继续回避它无疑于“驼鸟”政策,关键是我们用何种方式解决它。是充分看到中国股市新兴尚未转轨的特点,根据中国国情,运用政策之手,从保护为中国股市作出重大贡献的7000万股民的切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力争实现流通股股东、非流通股股东双赢的格局,并带动市场的上扬。

所谓双赢的全流通方案,是指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双方在非流通股转为可流通时,利用流通所释放出的巨大价值,对双方都有利的方案。因为流通本身是有价值的,通过流通释放出来的价值能够弥补双方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做出的让步所带来的损失。

实施双赢全流通的基本原则是:

1、双向补偿、寻求共赢的原则。对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要综合考虑,通过流通释放的价值双向补偿,即对非流通股股东的补偿是使其不流动的股份可流通,而对流通股股东的补偿是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享有流通释放出的价值。

2、双向认同。通过双向表决,共同推出由两类股东共同认同的解决股权分置的方案。

3、上市公司自下而上,选择模式,不搞一刀切。由上市公司的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协商确定解决股权分置的方案,试点方案在证券监管部门备案。证监会只保证这一过程符合信息披露的程序,公开透明。

4、坚持上市公司不制定出双赢的全流通方案,非流通股不能流通。

5、凡未实现非流通股可流通转化的上市公司,其增发、配股等再融资方案一律不予考虑。

6、无国有股上市公司可先行。目前在近1400家上市公司,无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的上市公司占30%以上,这类公司由于其大股东主要是民营企业、外商和私人,股东具有具体化、人格化的特点,他们能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因此,证监会从市场化角度出发,以“裁判员”身份协调两类股东双方,既是现实的,也是规范的。待取得试点经验和时机成熟时,再考虑由证监会和国资委协调解决国有股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问题。

在解决股权分置这一制度性矛盾中,只要中国股市新政的方向确立,推出一、二家试点,必然对总体产生示范效应,稳定并引导市场按既定方向发展。当然,如若在近期内推出具体的解决股权分置的方案时机不成熟,可先提出解决这一问题时绝不会按市场自然并轨,一定会充分考虑7000万股民所做的贡献,对股民提出的补偿要求给予政策性考虑的预示,使投资人看清政策方向,心中有底,恢复信心。

(二)创建股市新文化,为股市正名

中国股市到底是不是个赌场?股民到底是不是赌徒?股民的投资和投机行为到底是不是光荣的?股民挣的钱到底是不是赔钱人赔的钱?这直接决定着政策对股民的投资和盈利行为到底是保护还是打压。显然,必须为股市正名,为股民正名,肯定股民投资光荣,充分论证和宣传股市的增值功能,使其和赌场、老鼠会区别开,是治本的重要措施。

因此,有必要在中国资本市场开展股市新文化运动,形成中国的股市新文化。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思想建设——正确的投资观

资本市场发的是“不义之财”始终困惑着长期以来以劳动为本传统观念的中国人。这直接导致的是“不买股票为荣,买股票为耻且总是不能理直气壮”的传统观念至今仍占据主导。当中国资本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7000万投资人中有相当数量在这一问题上存在模糊认识的现实,则是真正令人忧虑的。

开展投资人教育,建立股民的神圣使命感和通过市场“看不见的手”承认人们在追逐自身盈利动机的驱使下,作出市场短线品种的选择,而这一过程也正是增加社会共同财富,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过程。这是一个投资人从传统的劳动参与到个人物化劳动--所形成的资本参与的进程,充分调动投资人对国家建设事业的参与意识,使参与者的盈利动机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机统一,这是对传统上以牺牲奉献来促进国家利益发展的重要补充。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投资人应该引以为荣,并值得人们赞誉。应该从正面去倡导这种投资者的道德与使命,而那种认为投资股市发不义之财的偏见必须被摒弃。

当股民是值得骄傲的,不应遭非议。股票投资人应该是受保护并且树立股票投资是光荣的这种投资理念,不能总觉得低人一等。

2、文化建设——科学、有专业知识的投资理念

在正确投资观的指引下,必须普及股市运作的科学专业知识和法律意识,提高投资者的专业素质,形成科学的投资理念。

3、道德建设——诚信为本

资本经济就是诚信经济,因此,围绕资本市场建设的股市新文化运动的道德建设就是以诚信为本。诚信为本绝不仅仅是某一个方面,而是涉及资本市场各个方面的全面道德建设。具体说,下述三个环节最为关键:

(1)政府诚信。我国资本市场是在旧的计划体制上发展起来的,这和西方资本市场的发展起源截然不同。无论是在上市公司的指标配给,还是股票额度的计划安排,政府及其监管部门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他们是倡导股市诚信的第一环节。在旧体制下,资源的配置以国家财政计划的资金为主去发展国有企业,而今天资源的配置则是来自中国成千上万的投资人手中的民间资金。二者是有区别的。投资人投资股市的钱,不仅需要政府监管政策的有效保护,更重要的是由于投资者风险自负的市场取向,尤其需要得到诚信经济、道德风气的良好环境的保证。显然政府在出台政策时的诚信至关重要。

(2)上市公司诚信。上市公司的质量是中国资本市场的试金石。股民购买股票这一特殊的产品,是买其价值而非使用价值,而其价值的体现完全靠其公开披露的招股书、中期报告等信息,加上股票不能退、风险自负的特点,上市公司披露的各种信息关系着投资人的利益所在。因此,如何为投资提供良好的回报,而不是贪婪无休止的圈钱,上市公司经理层的诚信建设必须加强。

(3)中介机构的诚信。资本市场诚信建设的第一载体是上市公司,而上市公司的诚信与否与中介机构的审计、评估、律师、保荐人报告的信息披露的完整性、真实性密切相关。上市公司的诚信与中介机构的把关密切相关,上市公司的造假和不诚信更是离不开中介机构的助纣为虐。一个诚信的社会、一个诚信的资本市场必须要有一个庞大的诚信的中介机构群体为前提。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标签:;  ;  ;  ;  ;  ;  ;  ;  ;  

2005年:股市需要一笔新政_中国股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