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主要被应用于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在建筑地下室之所以采用这种施工技术,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因温度变化、自身收缩及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有害裂缝,从而能够保障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以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但是这种施工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其要求也相对较高,为了能够将这一施工技术有效的应用于建筑工程地下室中,就需要相关专业人士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的质量。
关键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混凝土配比
一、高层建筑后浇带的简单介绍
高层建筑后浇带是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为了克服因温度、收缩而可能产生有害裂缝而设置的变形缝,待混凝土硬化达到设计强度及变形情况稳定后再用高一等级混凝土进行后浇封闭,形成整体结构。设置后浇带是常用的施工手段之一。地下室底板设置后浇带能有效地分化大面积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从而保证地下室底板、外墙的抗渗漏能力。后浇带施工必须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正确理解后浇带设置的目的和意图,分清是何种类型的后浇带,并检查后浇带留设的位置是否合适,是否处于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是否会影响后期工程的施工。后浇带的堵头板要根据接口形式制作,按后浇带部位钢筋的大小和间距,在模板上钻孔预留安装钢筋,检查模板的位置是否与设计相符,使用木模时要刨光并刷脱模剂,模板封口不能有缝,以防止后浇带处混凝土跑浆出现蜂窝孔洞。后浇带混凝土强度宜用比原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的无收缩混凝土,无收缩混凝土可用普通水泥掺膨胀剂或使用膨胀水泥在实验室试配,确定合适的配合比,施工时严格按配合比计量。
二、地下室施工缝与后浇带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属于高层住宅建筑,整体高度80m,地面34层,地下1层。建筑整体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结构材料,辅以加气空心砖建设而成。由于建筑工程的主体荷载较大,对于地基基础产生的竖向承载力较大,容易产生沉降差;同时,建筑墙面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墙面在应力作用下容易出现裂缝。因此,采用建筑后浇带法进行施工,对沉降差和裂缝问题进行控制和解决。
2、设置合理宽度和间距
在后浇带施工过程,要想保证整个建筑施工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宽度和间距的控制。通常情况下,对于不同高度和楼层的建筑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好后浇带的间距,比如二十二层以下的楼板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有受力效应的钢筋不能够断开,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采用较大的跨度时,就需要将整个受力的钢筋结构进行断开,之后在后浇带处理过程中,对其进行焊接处理,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避免因为楼板两头压力过大而造成楼板结构的弯曲,在建筑施工后浇带宽度控制过程中,需要保持其宽度超过7米。如果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其建造的施工图纸有预留的话,则按照施工图纸的预留大小进行施工,如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需要按照施工图纸预留的话,则需要按照实际的施工情况进行楼间距预留和控制,这样才能够保证建筑物施工得到有效的控制,提升整个建筑物的施工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施工技术
1)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材料
在建筑中,需要根据建筑结构的特性等对筑后浇带的材料进行选择,主要的混凝土材料应该不具备收缩效应,在对混凝土进行拌制时,一些添加剂,例如掺和剂、减水剂等也需要进行适量的添加,从而使混凝土的配合比得到保证。除此之外,在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施工必须按照施工方案严格的进行,使模板的侧向压力能够被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工程的要求。在垂直后浇带进行浇筑的时候,还必须要注意模板钢丝网不能被损坏,同时还应该对混凝土的振捣环节进行监控,对混凝土模板以及振捣工具的位置进行合理的安排,避免出现混凝土流失的现象。
2)后浇带的合理设置
后浇带的断面形式也需要根据施工中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在施工的过程中,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必须要与混凝土结构的断面形式保持一致。断面形式在一般情况下存在平直缝、V形缝、阶梯缝还有企口缝这四种。断面的形式可以依据墙和板的厚度进行确定,一般超过60cm适宜用企口缝,阶梯缝适用于厚度在30-60cm之间的,而当厚度小于30cm,宜用平直缝,但是由于它的承载能力较弱,在后浇带浇筑施工中很少使用平直缝。在施工中,对实际的浇筑位置也要进行确定,分析混凝土构件的受力,选取的浇筑位置一般都是受力最小的混凝土构件,但是在实际工程中,最佳的浇筑位置一般是建筑的梁、板的反弯点,后浇带不能设置在剪力墙中间区域内。对后浇带之间的距离也要进行合理的划分,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没有后浇带位置的施工图纸,要根据相应的规范进行现场设置。对于矩形的建筑而言,后浇带距离在30cm到40cm之间,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一些其他的外界因素也会对后浇带的最小距离产生影响。
3)严格控制后浇带的浇筑时间、温度
进行后浇带的浇筑时,它的时间长短会因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收缩后浇带的浇筑作业要约在两个月之后才能进行;对于后浇沉降带,还必须对施工工序、成本等进行综合分析,考虑施工的具体情况可以提前进行;对于后浇温度带,它的时间大约为60多天的时候能够开始进行的浇筑作业。除此之外,后浇带的浇筑时间也会受到天气、材料等因素的限制,提前或者延后都需要在图纸上详细的标明。新旧混凝土的裂缝在浇筑过程中尽量要防止出现,这时就需要对浇筑温度进行准确的把握,根据研究得出,后浇带浇筑最适宜的温度为100℃。在后浇带浇筑作业完成两天之后,选取合适的时间进行处理,避免出现新旧混凝土裂缝。
4)后浇带的控制要点及配筋设置
为了使后浇带的浇筑质量得到提高,对后浇带内存有的污水、杂质等,要在开始进行浇筑前对其彻底的清除,与此同时,也要使后浇带的表面保持一定的湿润。模板在浇筑的时候也要对其强度进行控制,安装模板的时候必须按照所给的图纸进行操作。为了防止后浇带内的外露钢筋被污染物腐蚀,需要在清理工作完成之后对其密封处理。在建筑结构中设置后浇带时,可能会对连接建筑结构的钢筋进行切割,各结构之间的联系是保证结构质量的基础,所以钢筋切割不能对所有的结构进行操作,例如基础或者楼板的钢筋,建筑的整体荷载都承受在它的钢筋上,钢筋必须连续。但是对于必须切割的受力钢筋,在浇筑之前,需要焊接进行处理过的的钢筋,确保结构的强度能够满足要求,避免建筑结构产生变形。
4、后浇带施工的质量控制要求
在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被应用于建筑地下室中尤为重要,在建筑地下室之所以采用这种施工技术,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保障建筑混凝土的完整性,以提升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的整体质量。但是这种施工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其要求也相对较高,为了能够将这一施工技术有效的应用于建筑工程地下室中,就需要相关专业人士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的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层建筑后浇带内涵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高层建筑后浇带设计以及其后的施工对于高层建筑的经济性、安全性具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高层建筑整体质量的提升,应当加强对于高层建筑后浇带技术的研究,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之中,对于后浇带进行合理设计。加之有效的施工管理,加强对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之中的重要环节的控制。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高层建筑总体质量与安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沈武兵.高层建筑后浇带的留设与施工过程质量控制[J].安徽建筑,2017(6).
[2]喻玉芬.建筑工程超长结构后浇带及加强带施工技术对比分析探讨[J].广东建材,2017(4).
论文作者:黄荣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0
标签: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论文; 地下室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结构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