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聚落发展乡村旅游业探究-以浙江省慈溪市方家河头村为例论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聚落发展乡村旅游业探究
——以浙江省慈溪市方家河头村为例

张丽娜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摘要: 农业聚落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晶。农业聚落作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应该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利用,将古村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从乡村旅游与农业文化遗产角度梳理了浙江省慈溪市方家河头村历史沿革与现实发展情况,分析其保护与利用模式,探讨农业聚落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农业聚落发展旅游业的相关问题及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农业聚落;文化遗产;乡村旅游;方家河头村

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七大战略之一,是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1],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据统计,2016年中国的乡村旅游业累计总营收已经超过5 700亿元,接待游客总数达到21亿人次。而农业聚落因其丰富的物质文化遗存与非物质文化遗存,每年都能吸引大批游客,成为乡村旅游产业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针对农业聚落的保护利用,应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保护利用方式,而不能盲目地激进发展旅游业,有些农业聚落由于地理条件、古建筑遗存、自然风光等因素的限制并不适宜发展旅游业,盲目开发势必造成资源的浪费。本研究以浙江省慈溪市方家河头村为例,探讨农业聚落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关键因素及发展路径。

1 概念界定

1.1 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最早起源于欧洲,其概念也是欧洲最先提出,乡村旅游概念从诞生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885年法国最先开始组织贵族到郊区乡村去旅游度假,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乡村旅游业。乡村旅游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具有乡村性质且仅发生在乡村的以自然和人文景观吸引游客的旅游活动[2]。该观点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业生态环境、农村文化景观、农民从事的生产活动以及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为资源的旅游活动。广义的乡村旅游则突破了乡村旅游只能是在乡村地区从事旅游活动的界限,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都有各自的乡村旅游形式,有些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却并不属于乡村旅游,而有些发生在城市和景区的旅游活动又不仅限于城市,往往也会扩展到乡村[3]

1.2 农业文化遗产

农业聚落作为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活动的村落,是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4]。农业文化遗产从概念上来说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农业文化遗产包含历史悠久且构成合理的传统农业景观以及农业生产系统(GIAHS),这些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一无二的传统价值,对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广义的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中传承而来,且保存至今的各种各样的农业生产生活经验,从总体上来说,主要包括聚落类、技术类、工具类、景观类、工程类、特产类、遗址类、民俗类、物种类、文献类等10种类型的农业文化遗产。聚落类农业文化遗产作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一种,又可以细分农、林、牧、渔类聚落以及农业贸易聚落等[5]。本研究对聚落类农业文化遗产当中的农业聚落文化遗产进行分析。

2 方家河头村的历史沿革及现实发展

2.1 历史沿革

中国的农业聚落历经时代的变迁,在历史的起伏中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朝代更替,农业聚落也经历了时代的演变。根据方家河头村村委会提供的《方家河头村概览》整理可知,方家河头村又称河头村,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方姓聚集村落之一。追溯其历史,河头村从秦朝时期就开始有人居住;南宋时期,方姓始迁祖方绅、方天柱父子迁至桃花岭脚下;明朝时期,方绅子孙迁居至河头村,并渐渐成为当地的望族,因此河头村也被称为“方家河头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河头村先后隶属于河头乡(1950年)、龙山乡(1954 年)、东方红人民公社(1958 年)、龙山人民公社(1959年)、龙山区(1962年)、龙观地区(1969 年)、龙山区(1971 年)、龙山公社(1972年)、龙山区(1979年)、龙山镇(1988年)。现存的方家河头村的基本格局是由明朝的开国功臣汤和在1387年所建成[6]。慈溪市及方家河头村历史沿革及其建制情况见表1。

生活犹如潮水,无时无刻不在激荡着我们的情感,刷新着我们的知识。教师如若能在课堂上及时抓住学生心中的每一次感动,引导学生反复咀嚼,仔细玩味,语文课堂就必然会充满激情,绽放出美丽的光彩。

2.2 现实发展

2.2.1 人口状况 浙江省的农业聚落目前整体上存在一个很严重的人口迁出问题[7]。对比方家河头村2004—2014年的人口统计情况(表2)可以发现,方家河头村近十年的人口数量一直保持稳定,始终维持在2 400人左右,可见方家河头村人更倾向于留在本村生活。纵观全国的农业聚落,人口的净流入与该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呈正相关关系,因此稳定的人口数量对于农业聚落的可持续发展及旅游产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表1 慈溪市及方家河头村历史沿革及其建制情况

2.2.2 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的发展对于农业聚落的保护利用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对于集体经济收入较多的村落来说,拥有较多集体经济收入的村落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助于完善村庄的基础设施,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截至2011年,方家河头村的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61 658万元,其中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3.7万元,人均收入达到12 232万元,与同年宁波市的人均收入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农业聚落相比,方家河头村的经济优势很明显。方家河头村的工业产业主要产品有五金塑料、计数器、家用电器、电烙铁等,其中电烙铁是方家河头村发展最好的产业之一,其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表2 2004—2014年方家河头村人口统计情况 (单位:人)

3 方家河头村的保护利用模式

3.1 保护模式

从农业聚落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主体来看,政府、商业投资机构、村民和村集体之间权责的混乱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聚落发展乡村旅游业。构建完善的保护利用机制,是解决各主体权责不清的主要措施,应当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明确各级政府的权力,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鼓励村集体和村民参与农业聚落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同时政府应当对商业投资机构进行适当引导,既保证其投资热情,又能够使他们更多考虑村集体和村民的利益,以及在重视对农业聚落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当中更加注重保护。

3.2 利用方式

与此同时,方家河头村还有其与众不同之处,在其村域面积内有一大批古树名木,包括800年以上的古樟、700年以上的银杏、600年以上的鸳鸯樟、400年以上的桂花树以及200年以上的柿子树等,随处可见。据统计,方家河头村内挂“浙江省古树名木”牌子的古树,占到慈溪全市总量的2/3(表4)。

对设施农用地管理的思考(季勇) .................................................................................................................6-20

4 聚落文化遗产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关键因素

4.1 悠久的历史

农业聚落历经岁月的积淀,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韵味,与当今社会的“快餐”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便是在商业活动繁荣的当今社会,农业聚落本身所固有的文化依然可以完整地被保存下来,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也会越来越大。方家河头村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无论是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还是各种传说,都见证了方家河头村的历史和发展状况,最终成为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

4.2 优美的环境

优美的环境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乡村旅游业来说。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农业聚落的古建筑及其保有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存相辅相成,通过共同的作用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慈溪市位于宁波地区东部,境内拥有平原509 km2,丘陵163 km2,水域 87 km2,滩涂 295 km2。 长期的历史积淀使方家河头村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村庄特色,村内环境优美,古建筑林立,且村内的建筑风格较为统一,几乎没有当代的建筑,偶有几座建国之后的建筑,看似与村内明清时期便已经形成的古建筑风格截然不同,却因其特殊的时代背景、独有的建筑风格,在村内形成了又一道与众不同的景观。方家河头村内古树林立,枝繁叶茂,与村庄周边的山石浑然一体,展现了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除了古建筑与古树之外,境内古道纵横,桃花岭、仙霞岭古道久负盛名,为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所在地。方家河头村因其“水秀、山清、树古、物质文化遗存丰富”而在2003年被评定为慈溪市第一批市级历史文化保护区,现为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国家3A级旅游区。

4.3 丰富的物质遗产

农业聚落内保留了大量的传统村落的建筑,这些建筑景观也是农业聚落得以发展旅游业的最主要因素。这些古建筑以及其他物质遗存,辅之以相对原始的生产、生活状态以及各种民俗文化,最终对游客产生显性的吸引力。方家河头村具有丰富的古建筑遗存(表3),包含古民宅、古道、古井泉、古街巷、近现代建筑等多处,且近十年内都有修缮投入,分属1家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6家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是方家河头村得以发展旅游业的最重要因素。

表3 方家河头村古建筑遗存

农业聚落文化遗产方家河头村的利用大致上是以发展乡村旅游业为主,并辅之教育基地等方式。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方家河头村充分挖掘了其作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主要元素,借助古建筑群、古树、古井以及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大批游客,在此基础上方家河头村还利用了其“民俗类”文化遗产,并结合特色产品、手技手艺等元素加强了乡村体验的趣味性与特色。方家河头村还主动融入了周边的旅游产品,并与之实现了联动,达到了共赢的效果。方家河头村周边有达蓬山、鸣鹤古镇、茶马古道、主题乐园、上林湖越窑遗址等著名风景区,当地政府通过构建旅游集群增加了游客,实现了共赢。方家河头村通过发展农家乐、民宿等特色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截至目前共计接待游客超50余万人次。

4.4 丰富的非物质遗产

中国的农业聚落产生于漫长的历史进程,由于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变迁,要想保留一些较为古老的村落还存在一定难度,而过于晚近的村落则由于缺少了必要的历史积淀,自身具备的文化特征不够明显。从农业聚落的外形和构造来看,中国现存的农业聚多形成于明清时期,一般由乡绅士族等主导建造,并最终延续下来。千年河头古村位于慈溪市龙山镇南部,三面环山,溪涧绕村。明代之前,该地已显现村落雏形。河头村内古井古树随处可见,古镇古道四通八达,明清建筑错落有致,辅以古朴幽深的殿庙祠堂以及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丰富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表4 方家河头村古树名木情况

5 历史农业聚落发展旅游业的建议

在人群中的感染很普遍,存在于精液中的病毒,不仅使宫颈受到感染,还可通过胎盘感染胚胎或胎儿,导致胎儿死亡和流产的发生。

农业聚落保护利用的主体主要有政府部门、商业投资机构及村集体和村民等(表5)。政府部门在保护利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保护利用规模、资金投入、社会影响等方面都较其他主体有明显优势,但是农业聚落保护利用的复杂程度使政府部门的现有政策不足以支撑农业聚落保护利用的实际需要,商业投资机构的强大资金保障可以帮助政府。村集体和村民则是农业聚落保护利用的关键主体,村集体和村民对历史农业聚落更加了解,也拥有更加深厚的情感,会投入热情参与农业聚落的保护,保护意识也更强烈。但是当前中国的现实情况是,政府作为主体之一发挥的作用过大,致使村集体、村民和商业投资机构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8]

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是时代的明智选择,历史农业聚落的保护利用工作任重而道远。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人们对于乡村旅游的热情逐步高涨,应该抓住历史农业聚落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充分挖掘农业聚落特有的价值,促进历史农业聚落的保护与利用,助力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5.1 构建保护利用机制,明确主体权责

与此同时,作为世界时间腕表的开创者与引领者,百达翡丽正积极推动世界时间腕表的新革命。百达翡丽以尊崇传统与革新创造的制表理念,于1940年推出“世界时间”系列腕表—Inv. P-996,该款腕表拥有全世界33个城市名称,计时系统由矩形的按钮控制,并带有脉搏测算刻度。据悉,这款黄金材质的世界时间腕表是为巴黎的一位医生量身打造。

留存至今的古村落建筑和环境设施成为方家河头村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也是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载体。基于此,方家河头村选择了文化遗产分类分级保护、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立博物馆、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保护结合的遗产保护模式。方家河头村集中使用有限的资金大力发展村庄,在2003年被定名为历史文化保护区,村内有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至今,方家河头村先后投入4 500余万元恢复了方家河头村的原貌,实现了创建省级特色旅游村、宁波市古村落特色休闲旅游基地的目标。分别实施了古村入口环境提升以及停车场建设、方家路老街路面改造及两侧民居立面改造工程,古屋修缮工程,兰屿区块及兰屿公园提升工程,藕池区块环境提升工程,村旅游服务中心、旅游设施路线指示牌和景点介绍牌工程,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及景观提升工程,古村线路改造工程等11大类80多个项目。同时,充分利用农村古朴的自然环境,大力发展民宿、茶室、农家乐等特色产业,已接待游客50万人次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打造新农村标准化建设试点项目中,还把方家河头村前期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以标准文本的形式加以固化,并结合实际提出今后建设的要求。在实施标准过程中,尽量让标准真正得到实施、运行,使相关工作的运行、评价有据可依,能够得到有效的反馈信息,把项目落实。

表5 农业聚落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主体

5.2 完善村民参与机制,提高村民参与度

方家河头村拥有丰富的古建筑遗存,然而村民对古村落的价值认识不足,主动保护意识不强。由于政府在对古村落的管理当中“一手抓”,管得过多过宽,造成村民认为对于古村落的保护利用是政府的事情,很少能从自身的角度考虑其作为古村落保护利用主体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另外,在实地调研中还发现,一旦古村落的保护与经济的发展产生冲突时,古村落的保护便很难获得村民的支持。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多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累积过多引起[1],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每年约一半以上的新生儿在出生24 h后,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会引起轻度的黄疸,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2],影响患儿的肝功能代谢,严重的可导致神经系统受损,影响患儿的智力发育[3],对患儿的生命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影响。目前临床上针对高胆红素血症采取蓝光照射治疗,而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治疗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院针对新生儿高胆红素患儿在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辅助以优质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为中国一项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古村落的保护工作理应受到当地村民的重视,也应该让当地村民参与古村落的保护,发动村民成立专门的农业聚落文化遗产保护组织。与此同时,应当从农业聚落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以及历史价值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完善村民参与机制,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群众认识到保护农业聚落的重大意义,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农业聚落的社会管理工作,提高村民参与度。

5.3 融合民俗文化,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方家河头村从业者多为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缺乏同业或异业的竞争与合作,使得旅游产品开发不足,乡村旅游仍停留在观光、购物等项目上。与地方文化结合较少,缺乏能够反映地方传统文化、社会组织形式、乡村节庆、农作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旅游项目或活动,尤其缺乏对当地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文化传承等有关的旅游产品与服务。乡村旅游项目也严重缺乏,大部分游客仅能以自然赏景为主要参与形式。部分以“乡村”为题材的旅游产品,试图在旅游文化上寻找结合点,但普遍缺乏独特性,无法吸引游客重游。

在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过程中,应当融入民俗文化、突出地方特色文化,这也是乡村旅游与其他旅游很重要的区别。因此,对于农业聚落文化遗产来说,应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民俗体验,并配合农作机械与地方民俗的节庆活动来设计乡村旅游的行程,并通过兴建文化礼堂、博物馆等形式发挥教育与文化传承的效果。

庄翻译微微一笑,对灯草老爹说:“窑师傅,皇军保护良民,你不要怕,只管回答我的问题:这瓦是不是刁队长让你烧的?”

参考文献:

[1] 韩 俊.乡村振兴开创新时代[J].中国农村科技,2017(11):12.

[2] 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8(5):125-128.

[3] LANE.What is rural tourism?[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1994,2(1-2):7-21.

[4]崔 峰,李 明,沈志忠.经济社会发展对海岛型农业聚落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以连云港西连岛村为例[J].中国农史,2014(1):123-131.

[5]李 明,王思明.江苏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调查与实践探索[J].中国农史,2011(1):128-136.

[6]慈溪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慈溪县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

[7]金佩华,王景新.千村故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8]王景新,朱 强,余国静,等.浙江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与持续发展[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5):77-86.

A probe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Taking Fangjiahetou village, Cixi city,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HANG Li-na
(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Huzhou 313000,Zhejiang,China)

Abstract: The agricultural settlement cultural heritage is a preci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 and a cultural crystalliz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As a part of 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agricultural settlements should be effectively protected and utilized.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combine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 of ancient villages with tourism.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tourism and 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actual development of Fangjiahetou village in Cixi city, Zhejiang province were analyzed,and its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model was analyzed to discuss the key factors of agricultural settlement development and rural tourism.The related issues and targete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agricultural settlement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ettlements; cultural heritage; rural tourism; Fangjiahetou village

中图分类号: F303.4;K92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39-8114(2019)13-0133-05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2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张丽娜.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聚落发展乡村旅游业探究——以浙江省慈溪市方家河头村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13):133-137.

收稿日期: 2018-09-03

作者简介: 张丽娜(1981-),女,吉林桦甸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生态旅游研究,(电话)18305184173(电子信箱)59858357@qq.com。

标签:;  ;  ;  ;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聚落发展乡村旅游业探究-以浙江省慈溪市方家河头村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