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班幼儿整理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论文_李春桃

探析中班幼儿整理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论文_李春桃

李春桃(德阳市第一幼儿园 四川 德阳 618000)

摘要:随着同级混班游戏在全园的铺开,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自主的玩耍,但在热闹的场面过后,孩子们都忙着各自跑回自己的班级,无暇顾及到游戏区域的收拾整理,整个中班楼道、活动室犹如硝烟味散的战场,游戏材料满地都是,凌乱不堪。为此,收拾整理游戏区域是老师每天最头痛的事,常常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教育孩子,引导孩子。

关键词:整理 混班游戏 中班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10-065-01

混班游戏中幼儿整理能力意识差,整理能力弱主要折射的问题是当前的幼儿大多是生活在“4+2+1”的家庭结构模式中,终日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所有的事情全由包围在身边的大人包办代替,丧失了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收拾整理能力更为欠缺。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教师如果仅凭单纯的说教是无济于事的,只有幼儿经历了做的过程,才能直接获取新经验,积累新知识。区角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一,幼儿在与游戏材料的互动中能获得多元的发展,而隐含在材料背后的整理教育也不容小觑,对于养成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和学习品质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因此,我们以混班区角游戏为载体,对幼儿整理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初步探索与研究,寻找到四种有效策略助推幼儿整理能力。

一、图标助力——树立整理意识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实践证明,宽松、自主的环境是幼儿喜欢的,开放、变化的材料是幼儿乐于接受的,清楚、明确的图标是幼儿易于摆放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有效运用图标的提示作用,建立幼儿自觉整理的意识。

1.商讨图标——明确整理的重要性

规则是一切行为与活动的准则。规则的制定应遵守“幼儿本位”的教育理念,因为幼儿才是游戏的主人,游戏的规则也应当由幼儿来制定。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或按自己主观意愿设定的规则,不仅不被幼儿接受,反而还会阻碍幼儿的游戏。我们应该学会放手,相信幼儿的能力,还他们自主游戏的权利,让他们在亲身经历、实际参与中对规则有更深的认知。

2.绘画图标——强化自觉整理的意识

图标在一定环境下具有提示的作用,它能帮助幼儿认识、理解游戏的规则并按照规则的指示展开游戏,促使他们在不断的游戏过程中形成游戏行为的自律。在设计每个区域的规则图标时,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意愿,鼓励他们用绘画的方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在讨论操作区的规则时,三百六十五个孩子,三百六十五种想法,我们不可能每种意见都采纳,为了公平起见,每个孩子轮流上台向大家展示自己设计的图标,我们采用投票的方法选出“我最喜欢的标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保证不随便摆放物品,为了让幼儿较快地收拾整理,孩子们还在每个区角给物品贴上和物品相对应的图标,收拾起来就很容易归位。

二、组长主导——内化整理行为

为了鼓励和调动幼儿自觉参加整理游戏区材料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尝试在每个区域选出一个或两个区域管理员,由管理员来维持和维护该区域的游戏情况和游戏材料。为了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到管理员的队伍中,均获得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我们通过自主推荐、自愿报名、轮流担任的多元方式设置每个区域的管理员,而管理员的其中一项职责就是负责管理区域材料的使用与摆放,也有权利支配其他小朋友协助或配合整理区域材料。如,某些幼儿中途因兴趣转移将材料一扔就退出游戏的情况等等,管理员就有权利让他们返回游戏现场,收拾整理好后,方可离开,否则禁止他们到任何一个区域进行游戏。

三、集教点拨——积淀整理经验

一种行之有效的整理能力能指导幼儿真正学会如何整理的整齐、分类更齐全。比如进行分类摆放,首先要将不要的物品清理掉,其次才是整理需要的物品,然后在进行分类。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适当的采取一些学习活动的形式,比如儿歌、音乐、游戏分类、照片视频回放等形式。

在一次混班游戏,美发区,刚刚音乐响起的时候,美发区里挤满了人,烫发的、染发的、洗头的、大家都玩的不亦乐乎。当结束音乐响起时,有的小朋友随手把材料放进框里,有的小朋友甚至把材料一扔就跑回自己的班级了,我用视频和照片的形式把这些情况记录了下来。当进行区角总结的时候,就回放给孩子们看,让孩子们在照片视频中去发现问题,然后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总结的同时也不断激励着孩子,用不同的形式来调动孩子整理的积极性;用示范、比赛等形式,让孩子在自己的观察学习中掌握收拾整理的方法。

四、评价及时,提升整理能力

我们的教师要对幼儿区角活动后有针对性的评价。对于幼儿园孩子来说已经有了与同伴竞争的意识和合作能力,所以说,利用评比活动来促进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在幼儿走出班级,进入区角之前,定出区角活动的标准。培养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需要经过长期的引导和教育。教师要引导幼儿就游戏中材料的整理与摆放进行讲述讨论分析,帮助幼儿获得经验,分享成功的喜悦,并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次自觉整理作好准备。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些游戏材料的整理记录表悬挂在个游戏区角,让幼儿游戏结束后对自己的整理行为进行一个自我评价,并在评价记录中修正自己的整理行为。

在此实践和研究中,我们可以充分肯定,整理习惯不仅是一种学习整理、模仿整理,更是发展整理、创新整理,学到的也不仅仅是一种整理能力,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的养成,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提高,想象力、创造力乃至学习能力的发展与进步。在整理活动中,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讨论,制定规则,学习独立地处理物品,在自觉性得到发展的同时,也培养了耐心和细心,而且促进了责任感的提高,而这些都将是陪伴幼儿终身发展受益的资源和财富。但是中班孩子的整理意识还是处于薄弱阶段,我们会继续观察和解读孩子们的行为,希望能找到更多改善的好办法,共同来促进幼儿整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我相信孩子们在升到大班以后整理能力会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论文作者:李春桃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3

标签:;  ;  ;  ;  ;  ;  ;  ;  

探析中班幼儿整理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论文_李春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