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在社会思潮引导中的挑战与实现论文_张寒

高校思政课在社会思潮引导中的挑战与实现论文_张寒

(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6061)

摘要:当今社会,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各种社会思潮不断与主流意识形态交锋、交流和交融,这些观念的碰撞对大学生的生活思维和思想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面对错误思潮对高校思政课的挑战,可以通过思政课教师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建立中华民族价值自信,提高民族共识凝聚力;结合学生思想特点和实际,提高学生思想辨别力等措施来更好应对需哦呜思潮。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思潮;挑战;应对

一、错误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政课的挑战

(一)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挑战

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随着社会思潮的涌起,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流派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面临多样意识形态的挑战。例如,马克思主义揭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历史终结论”则宣传资本主义是人类文明的终点。马克思主义揭露资本主义民主、自由、宪政的欺骗性和虚伪性,“普世价值论”则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自由、宪政美化为值得人类普遍遵循的价值准则。许多马克思主义当年批判的资本主义思想不仅被一些社会思潮所宣扬,而且堂而皇之地进入大众媒体。学生在课外了解的资本主义、认知的人类社会发展趋向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观点相悖逆,使思政课的教育教学面临挑战。

(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曲解

思政课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当代大学生认同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是,一些社会思潮的传播却严重制约着这一目标的实现。面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些社会思潮以社会主义捍卫者自居言必称马恩,论出有经典,批判腐败现象,痛陈社会不公,但实际上却僵化地理解社会主义,进而曲解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的社会思潮则以“回到马克思”与苏联的错误思想划清界线的名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释为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但实际上却在宣扬西方左翼政党的“第三条道路”。这些理论从不同方面干扰着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知,使思政课的教育教学不得不面临识别和抵制错误社会思潮的干扰。

(三)对近现代历史的歪曲

思政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对大学生进行国史国情教育,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国策是历史的选择。但是,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却对历史事实进行假设、歪说,以个别的历史事件质疑或歪曲历史选择和历史走势。一般而言,多维度评价历史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站在新时代重新审视历史也是历史与现实相对照的必然结果。但是,不顾历史条件,把一切主流观点认为正确的都加以否定、错误的都加以肯定,则是有意曲解,别有用心。

二、如何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更好地引领社会思潮

(一)思政课教师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

列宁曾指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坚定的政治立场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是由高校思政课的性质与任务所决定的。高校思政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以培养坚守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类人才,而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否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人才,教师的政治素质则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要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在重大的政治问题上要和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其次,要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鉴别力、预见力和纪律性。此外,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有为国家决策资政的意识。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仅是理论的宣讲者,更是现实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的研究者,思政课教师要围绕高校当前流行的各种社会思潮展开研究,并寻求积极的应对路径与策略,为国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具体路径提供参考意见。

(二)建立中华民族价值自信,提高民族共识凝聚力

网络环境下成长的青年大学生容易受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一些人认为只有西方文明才代表科学和进步“普世价值”才是真理等。“言必称西方”、质疑政府作为成为当下一些高职学生中突出的思想表现,缺乏应有的价值自信。必须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理性审视当代中国文化,包容和借鉴外来文化,建立中国特色的理论话语体系,建立中华民族价值自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提高共识凝聚力,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三)结合学生思想特点和实际,提高学生思想辨别力

1.找准切点,把准时代脉搏,着力引导学生做难而不惧的可爱青年

注重寻找与时代要求、社会需求、学校实际、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结合点、切入点。积极应对错误社会思潮。将正确思想理念融入思政课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载体中,确保活动有声势、有力度、有深度、有实效,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2.以点带面,抓好关键少数,着力引导学生做难而不忧的可信青年

善于寻找学生群体中思想积极向上的青年,抓好学生党员和学生骨干这两个群体,增强他们的政治敏锐度和面对错误思潮的鉴别力,以关键少数影响绝大多数,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在校园里,这两个群体可以充当“同心圆”中的“圆心”。所以我们要抓好这两个群体,利用“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这个载体,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好这些“关键少数”,拓宽他们的理论视野,增强思辨能力。

3.与时俱进,整合网络资源,着力引导学生做难而不惑的可贵青年

不难看出,网络现在已经成为高校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和战略要地。思想政治阵地不能丢,思想政治话语权不能丢。形式的迫切性要求我们要转化传统思想,整合网络资源,线上线下形成合力。如寻找更多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红旗渠精神,可以深入挖掘鲜为人知却意义深远的革命英雄小故事,利用漫画影音甚至音乐MV等形式打造亲近青年的红色新媒体,用符合青年特点的话语发声引发青年学生的共鸣和触动。新媒体可每日推送,将枯燥的大道理转化成青年爱听乐听的小故事,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也可抢占先机利用重大时间节点、节日主题制作内容丰富、形式年轻态的相关微视频、微访谈,在线上发起热门话题,增强活动的针对性、时效性。

论文作者:张寒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  ;  ;  ;  ;  ;  ;  ;  

高校思政课在社会思潮引导中的挑战与实现论文_张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