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滋润童年,经典照亮天空论文_邵卓亚

国学滋润童年,经典照亮天空论文_邵卓亚

——基于儿童立场的品德教学改进

邵卓亚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沥海镇小 312366

摘 要:国学是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中华民族的根,“国学热”己在全国上下兴起。据科技部研究中心对国学教育改革的评估报告显示,73%的家长和87%的老师认为国学教育对孩子起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近90%的家长和96.7%的老师认为对孩子的个人修养和人格发育起到了良好作用。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接触、了解和学习的一门必修课程。国学经典的诵读不仅能锤炼孩子的记忆力,还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自信心塑造、人格优化,促进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史为鉴,学习国学经典,就像在我们的心田里播种,在思想中发芽,在灵魂中成长,为孩子们成长为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国学 天空 品德 教学改进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课程。国学教育的精髓也同样是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健康的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公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品德与生活课程中渗透“国学”,让国学润泽童年,让经典照亮天空具有科学性,也就成为了必然。

那么,如何在品德教学中融合国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完善自我,充实国学储备的“源”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道德的楷模,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取之不竭的“源头”。所以,品德教师必须先充实自我国学底蕴,提高自己的国学修为。

1.提高自身修为,需要教师研习国学。要让人心理更健康,学会如何做人做事,促进人格的塑造和素养、修为的提升。同时,灿烂的文明也会让教师更有“爱国守法,爱岗敬业”之心。

2.完善教师形象,需要教师研习国学。教师的思想、道德、言谈举止、心理素质等都对孩子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当教师对国学感兴趣,并一直热衷,他的孩子们必然也会“爱屋及乌”,对国学充满喜爱。

3.提升教学理念,需要教师研习国学。“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教师通过研习中华传统文化,汲取继承国学经典,能提高自身的修为,完善教师形象,提升教学理念。

二、巧剪妙取,汲取国学资源的“精”

国学包罗万象,包括经、史、子、集,涉及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辞章之学、经世之学、科技之学等各个方面。那么是不是所有国学都拿来为学生所学?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为学生巧剪妙取,汲取国学的精华,为教学所用,为学生所用。

1.选取国学中的精髓。国学涉及各个方面,真理也随处可见,但从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国学中也有不少糟粕。我们应该吸取其科学性精华,剔除其封建性糟粕。如《三字经》,好的东西的确不少,但也有与现代教学相悖的地方。如我们要求学生减负,“头悬梁,锥刺股” 似乎太夸张了;再如“勤有功”是对的,但“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学习的一种途径,怎么可以说“戏无益”呢?对于懵懂无知的少年儿童学国学,我们教师要帮助孩子选取,帮助孩子们分析,帮助孩子们取舍。

2.选取适合儿童的精品。让学生学习国学应该根据孩子们的身心发展特点,依循古人读书的顺序,从蒙学读起,然后循序渐进涉猎经、史、子、集。《三字经》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理应成为孩子们学习国学的首选。《千字文》全书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韵,文笔优美,琅琅上口,很适合儿童诵读。再如内容包括为人处世、品德人格、教育学习、治国安邦等方方面面的《论语》,语言凝练、词汇丰富、意境深远、表现多样的《唐诗》。教师可根据自己班级孩子的特点,把国学中的精品选择性地给孩子。

3.选取与主题活动适合的精华。品德课与各学科相融合,主题活动各有侧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教师要针对每个活动主题,选取与之适合的精华,融入活动,自然渗透。只要教师有心,认真分析,仔细寻找,必然会找到主题活动与国学的契合点,让国学融合主题,让活动更有深义。

三、有机融合,巧设国学教学的“趣”

国学,对于学生来说必然是枯燥、难懂的。所以,我们要会有机融合,巧设国学学习的趣味性,让孩子们乐学、爱学。

1.多种形式融入课堂。在品德课堂上教师要运用多种形式,引经据典,适时展开,让教学内容更鲜活、更生动,让学生切实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如可以设置每节课前的五分钟“国学微课堂”,用来诵读。再如:生动的讲述——将国学中的经典故事,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讲述,让孩子们听懂故事,轻松体会里面蕴含的道理;直观的展示——把对于孩子们来说枯燥艰涩的文字转化成视频、动画、图片等,或让孩子们自己给文字配上图画,从而加深孩子们对国学的理解和印象;多样的游戏——把孩子们熟记的《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编成橡皮筋、长绳、“跳房子”、做操的新玩法,让国学成为玩乐的口诀,快乐地念唱巩固;真实的再现——教师可以为孩子们创设适当的情境,通过情境表演的方式,把深奥难懂的经典变为直观形象的表演,让孩子们在演中学、在玩中学,从而学以致用。

2.多样活动融入校园。品德课程更多的需要课前调查、课后延伸,需要与校园的生活融合,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悟、在活动中提升。国学亦是如此,可结合教室环境布置,让国学文化渗透:把国学经典如“净”“静”“竞”“敬”四字图文结全上墙,让“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成为学习读书之法;结合品德课活动主题教育,让国学自然渗透,如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行为习惯养成等教育,可适当组织学生对照经典章句,在学习和生活中读,做到知、行统一;结合队活动,让学国学成为一种乐趣,在品德课中开展各项活动,如《弟子规》背诵比赛、中华经典诵读比赛、达人秀活动(成语大英雄、《三字经》达人、谜语达人等)。

3.多条途径融入生活。对于孩子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三方合力,这样的孩子才是全面的,才是立体的。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做好协调者的工作,争取三方合力,努力为孩子们学习国学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布置品德家庭作业:鼓励家长每天陪孩子读点经典;请家长配合在家帮助孩子学习《弟子规》等诵读,以参加比赛;请家长配合做好孩子在家的一些实践活动,并向老师记录、反馈。可以走进社区,让社区成为学习国学的大学堂,让国学与品德教学在社区中实践。让社区为爱好国学的孩子免费提供教室,国学教育志愿者们义务教学;“爱吾老以及人之老”,组织孩子们看望社区鳏寡孤独的老人;打扫社区,体会“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的那份情怀。

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孩子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他们才会乐学,才会更好地内化、吸收。如果孩子们没有兴趣,那么学习是一种痛苦而不是乐趣。始终保持孩子们“乐学”的状态是国学教育的根本。

如果教育没有给孩子扎根,没有给孩子民族之“魂”,那么我们的花朵必然经不住风吹雨打,人格难以独立支撑,在是非、诱惑面前必然随波逐流、随境而变。国学经典是圣贤伟大集结万相的智慧结晶,是民族千年老人留给后世子孙的谆谆教诲,是中华民族的“根”,是炎黄子孙的“魂”。

我们品德课程必然肩负起对学生的国学渗透教育,作为品德教师应该不断完善自我,来充实国学储备的“源”;学会巧剪妙取,以汲取国学资源的“精”;学会有机融合,以巧设国学教学的“趣”。 要让花朵在国学肥沃的土壤中扎根,让国学滋润童年,让经典照亮孩子们的天空,在脑海中成为永恒!

参考文献

[1]池昌斌 卲小小 儿童立场:有效品德教学应从这儿出发[J].小学德育,2008,09。

[2]林泳强 品德课提升儿童生活的途径[J].小学教学参考,2009年36期。

[3]温婷 学生是课堂永远的主角——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04期。

论文作者:邵卓亚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2月第29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5

标签:;  ;  ;  ;  ;  ;  ;  ;  

国学滋润童年,经典照亮天空论文_邵卓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