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高中学生异性交往与恋爱的调查与分析_恋爱论文

寄宿高中学生异性交往与恋爱的调查与分析_恋爱论文

寄宿制高中学生异性交往和恋爱现象的调查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异性论文,高中学生论文,现象论文,恋爱论文,寄宿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寄宿制高中学生异性交往的现状、性质,学生的看法、见解,家长所持的态度、所给的指导,学校如何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等;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个案研究为主,辅以访谈、座谈以及文献研究。本文是对两次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和结果分析,以及对如何引导异性交往及后续研究的若干设想与展望。

一、对寄宿制高中学生异性交往现状的调查分析

两次问卷调查均采取不记名的形式进行。第一次调查的对象为全体学生,抽取其中300人,分别来自三个年级。结果分析如下:

1.对于寄宿制高中学生而言,大多数同学都已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异性朋友(男生83%、女生88%)。但其中有少同学仍希望自己能够进一步扩大自己与异性交往的面(50%、40%),尤其男同学表现更为明显。这说明目前高中学生在异性交往的问题上,观念上早已不再局限于男女授受不亲的教条,认识到恰当的男女交往有助于个性的完善和成熟。事实上,对于高中学生的异性交友,多数同学(62%、66%)感到异性之间的相处要比同性之间更加愉快。许多同学认为,同性同学之间往往具有更强的竞争性。但异性交往也会带来一些烦恼,比如彼此之间不如同性朋友之间容易沟通,同时也更有可能引起麻烦等。我们平常所认为的主要负面影响——与学习冲突,表现的倒退并不明显,其男女百分比分别为17%和10%。

2.对于异性交往之间度的掌握。近半数同学对高中学生恋爱持否定态度,也有近半数同学对之持不确定的观望态度,而明确赞成高中生可以谈恋爱的同学在男女生中分别只占14%。大多数的同学认识到,在高中阶段男女之间的交往还是应当停留在友谊的阶段,而不希望把彼此间的友谊发展成为爱情(46%、78%),这种观念在女生表现得更为明显。与此同时,有多数同学(60%、77%)认为自己能把握好友谊与爱情之间的界限。但尽管如此,承认自己有过恋爱意义上的男女朋友的同学却高达32%。这说明对于高中学生而言,理智和情感的冲突比较明显。结合个别访谈可以发现,许多同学实际上并未真正理解高中生为什么不宜谈恋爱的原因,而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父母、师长的教诲的反应,把它作为一条“制度”来接受。

3.观察当前高中学生的异性交往的现状,可以发现从时间上来说,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尽管通常维持较长(一个学期以上),但总的来说比同性朋友之间维持的时间要短(90%);从质量上说,大多数(76%、72%)同学认为异性朋友之间,友谊的稳定性要低于同性朋友之间。这说明当前高中学生异性交往相对同性交往而言具有不稳定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对高中学生来说,异性朋友之间交往到一定程度以后,容易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彼此之间由于不能很好的沟通而导致相互疏远,一是由于彼此之间的关系过于深入而导致感情问题产生。

4.调查表明,高中学生对于两性知识的了解主要通过四种基本途径获得,依次为:学校健康教育、电视杂志等媒介、朋友之间的闲聊和书本阅读。在调查中有近半数同学希望学校能在这方面加强指导,但也有近半数的同学认为无所谓,有10%的同学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当问及在异性交友中遇到困惑和烦恼如何处理时,大多数的同学表示愿意与朋友探讨或闷在心理,只有10-15%左右的同学愿意征询父母或师长的意见或向他们倾诉。而对于介入程度,多数同学认为学校家庭对于高中学生异性交友可以适当教育,但对过多的干涉持强烈的反对态度。

综上所述,高中学生的异性交友具有以下特性:即开放性、矛盾性、不稳定性、独立性。他们对于男女交往不再象以往那样顾忌重重,而是更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在交往的过程中,理智与情感又经常交替斗争,从而带来了种种矛盾。由于年龄特征,他们十分注重交往的独立性,反对学校和家庭的干涉,但同时有希望能得到一些有效的指导。高中学生的异性交往,总的说来是处于不断的变化和调整中的,或许惟其如此,才使得他们不断地积累和成长。

二、对寄宿制高中学生恋爱的调查分析

第二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为一些(根据班主任老师和学生处掌握的情况)有恋爱迹象的学生,同样来自三个年级,约100人。结果分析如下:

1.在高中学生的恋爱中,双方的情感不够稳定,变动性较大。在接受调查的问卷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在接到表示好感的表示时,会选择“接受”或“继续交往,看彼此是否合适”。而在有过恋爱经历的学生当中,彼此关系维持的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只占36%;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恋爱次数在一次以上(有过不止一个女朋友或男朋友)的占39%;此外,有一些同学(12%)甚至同时与几个异性朋友约会。谈到未来,认为双方肯定能在一起的只占4%和7%;对于分手持无所谓态度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男女分别为37%、50%。这说明目前高中学生之间的恋爱,其性质基本上是属于尝试性的,他们的确就象一句流行语说的那样——“只求过程,不求结果”。

2.在恋爱所产生的效果看,起消极作用的一面占主要地位。在被调查的学生中,谈到恋爱的作用时选择“烦恼多于快乐”、“虚耗了许多时间”两项的共计67%,而选择“快乐多于烦恼”、“产生前进的动力”两项的仅占30%左右。多数(70%)承认谈恋爱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学习,同时也有一些同学(10%)认为爱情有利于促进学业。对于巩固爱情的途径,选择通过努力完善自己的只占五分之一左右,而大多学生持顺其自然的态度,认为没有必要刻意地去做什么,合则聚,不合则散。由此可见,高中学生的爱情总的来说质量还不高,消极作用要远远大于积极作用,当然这也是前面说的“尝试性的爱情”的必然结果。

3.性格对于恋爱中的学生来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高中学生选择恋爱对象的几个主要因素依次是:性格、志趣、形象、学习、能力,其中选择性格的人次要远远高于其他因素,几乎没有人选择“金钱和地位”。而导致双方分手的最主要因素则基本上归结于性格因素,主要包括心胸狭窄、自卑、虚伪等。这说明高中学生的恋爱,也并非是十分盲目的,比起成年人的结合,他们或许更加注重一个人的内涵和品质,更少对一些现实因素加以关注,因此显得更加纯真。但实际上对于爱情而言,现实因素还是重要的,高中生的恋爱之所以有这样一个特点,原因或许还在于他们对生活还缺乏阅历,视野也还比较狭窄。此外,在高中阶段,由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还没有最后稳定,性格中变化的因素也还很多,过于注重性格因素的爱情也就必然会导致它难以持久。

三、对寄宿制高中学生异性交往引导的一些设想

高中生异性交往是一个最容易被忽视、最容易被误解、最容易出问题的问题。忽视这个问题的,当然不是高中生自己。他们对异性的兴趣,与异性交往的需求是随着身体的发育和成熟而自然产生的。有意或无意地忽视高中生异性交往的,是大多数家长和教师。他们忽视这个问题,并不是因为它微不足道,而是他们觉得它是一个不应该讨论,至少不应该“过早”讨论的问题。当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已经情窦初开时,很多家长和教师或者只是在心里暗暗着急,或者旁敲侧击地去劝阻,或者不由分说地去制止,却很少与高中生开诚布公地去沟通,更不会为他们提供指导。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主要原因之一是对高中生异性交往存在种种偏见和误解,例如: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读书,与异性交往是长大以后的事;中学生还不成熟,不懂事,不具备与异性交往的条件;与异性交往会分散精力,影响学习;与异性交往很容易发展为“早恋”,使中学生犯错误;中学生谈恋爱成功率很低,中学生与异性交往没有什么好处;与异性交往是少数学生的行为,“好学生”不应仿效;如何处理异性交往不需别人指导,到时自然就会;如何处理异性关系不属于教育范围,教师对此没有责任,等等。

针对这种种偏见和误解,根据上述分析的调查结果,就如何引导高中生异性交往,我们有如下一些设想:

1.学校应重视青春期教育,加强对异性交往的引导。这本是普通学校的应有之义,在寄宿制高中则更是顺理成章之举。因为寄宿的时空条件对学生与传媒的接触和与家长的交往有所限制,学校理应承担更大的义务和责任。

2.对过密的异性交往,应慎下“恋爱”的结论。异性交往的动机很多,多数时候并不是为了恋爱。即使一对一的约会,也不能简单地与恋爱划等号。在甄别“早恋”学生时,要慎之又慎,不能拿着这个标签到处乱贴,制造“冤假错案”,妨碍学生的身心发展。要防止同学的哄抬和成人的肆意干涉而出现“逼上梁山”的相反效果。

3.不要以成年人的眼光看待高中生的恋爱现象。高中生的恋爱更多的是单纯、清新的亲密异性交往,这是其正常的心里需求,与成年人的恋爱截然不同,不具有性爱色彩。因此,不应以成年人的恋爱模式看待高中生的亲密关系,更不应如临大敌,将其视做洪水猛兽,而应该注意引导其怎样与异性伙伴建立健康、纯洁的友谊。当然,对于个别学生的性趣越轨行为应予以防范和制止。

4.帮助家长走出异性交往指导的困惑。调查显示,当异性交友中遇到困惑和烦恼如何处理时,只有少数同学愿意征询父母师长的意见或向他们倾诉。看来不少父母对孩子异性交往的引导教育存在不少困惑。在这一方面,学校有责任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这也是本课题后续研究中的核心问题。

标签:;  ;  ;  

寄宿高中学生异性交往与恋爱的调查与分析_恋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