熨灸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_宋超华1,黄仙保2

1.萍乡市中医院急诊科(江西萍乡,337000)

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南昌,330006)

基金课题:江西省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科研课题(2014A043)

作者信息:宋超华(1982年7月26日)女,本科学历,主治中医师,邮寄地址: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急诊科,联系电话:13879985172,研究方向:中医内科。

摘要:目的 研究熨灸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疗效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7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温和灸法,观察组采用熨灸法治疗,治疗均每日1次,1次30分钟,共治疗30天。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值为9.73(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46.2210.97)显著高于对照组(39.769.81),差异显著(P<0.05)。结论 熨灸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应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熨灸;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临床研究

脑卒中又名“中风”,是一种脑部组织急性缺血缺氧引起的一类脑组织损伤疾病,脑卒中往往起病急促,难以及时治疗导致预后不良,具有相当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作为临床上重要的难题之一,亦是国际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拟采用熨灸方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袒患者进行两次治疗,期望获得良好收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到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7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男22例,女22例,平均年龄(56.375.72)岁,缺血性脑卒中42例,出血性脑卒中2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57.185.69)岁,缺血性脑卒中41例,出血性脑卒中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所有患者以及其家属均签署经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的《知情同意书》。

1.2纳入与排除

纳入标准:①年龄大于18岁,小于70岁的病例;②自愿或患者家属同于参与本研究;③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的病例。

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出血倾向、造血功能障碍或有血小板疾病的病例;②心、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的病例;

1.3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灸法治疗,连续治疗30天。

对照组采用温和灸法,对天泉、侠白,肱中,尺泽这四个穴位进行施灸,直至皮肤局部潮红即停止,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观察组患者采用熨灸法治疗,对患者偏瘫痉挛的上臂内侧三阴经循行部进行熨灸疗法。具体操作见下:①熨灸材料:熨灸所用的器材为本院特制用特殊热材料制作的4cm半径的熨灸球,共2个,操作时用棉布包裹制成熨灸包交替使用。②加热方法:熨灸包经过2次加热,均采用微波炉加热.第一次加热为中高火加热2分钟,第二次加热为中高火1分钟。③施术方法:引导患者双臂展开呈外旋、伸肘、伸腕、伸指位置,充分暴露患者的痉挛部位,使用以加热好的熨灸包在患者天泉、侠白,肱中,尺泽这四个穴位实施点熨法1分钟,如此反复直至患者耐受;之后使用熨灸球沿手太阴肺经、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上臂、前臂循行部位对患者进行缓慢均匀的平推;最后对患者的天泉,侠白,肱中,尺泽这四个穴区依序施以揉熨,即使用熨灸球队患者的穴位进行有规律的按压揉动,每日 1 次,每次治疗时间为 30分钟。

注意事项:①在熨灸过程中避免烫伤患者;②熨灸 10min 左右后需及时更换熨灸球。

1.4 观察指标

1.4.1 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本研究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价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情况,评分有四档:①痊愈:积分提高75%~100% ;②显效:积分提高50%~74%;③有效:积分提高25%~49%;④无效:积分提高 0%~25%。

1.4.2 Barthel指数评分

本研究采用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患者接受治疗后日常生活的能力,间接反映治疗的安全性。Barthel指数评分判定标准如下:①显效:疗效指数≥20%;②有效:疗效指数12%X20% ;③无效:疗效指数-12%X12% ;④恶化:疗效指数<-12%。

疗效指数 =(BI治疗后得分 -BI治疗前得分)/BI治疗前得分 ×100%。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数据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为计量资料(±s),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值为9.73(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46.2210.97)显著高于对照组(39.769.81),差异显著(P<0.05)。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中医学中,脑卒中属于“筋病”范畴,多见于阳虚、气虚的人群,病机为阴阳失调、筋脉失养[2]。历代医家对脑卒中的治疗多为灸法、熨法,在诸如《灸法秘传》、《五十二病方》、《针灸大成》等医学资料中,研究院学习了大量临床经验[3]。本研究采用熨灸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患者,并观察疗效、评价安全性,收效良好。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了熨灸法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相较于常规的温和灸法,熨灸法疗效更加显著,观察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差值高达9.73,表明熨灸发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接受一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指数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的Barthel指数评分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且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逼对照组高6.46分,这说明熨灸法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达到了显效的标准,也从侧面说明熨灸法具有相当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熨灸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应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仙保,李芳,张波,付勇,迟振海,陈日新.熨灸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肌张力影响的临床疗效观察[J].江西中医药,2017,48(12):44-48.

[2]罗时富. 融合熨灸针古法 创新艾熨灸疗法——“艾熨灸疗法”相关专利技术介绍[A]. 中国针灸学会.2017世界针灸学术大会暨2017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C].中国针灸学会:中国针灸学会,2017:2.

[3]包哈申,巴·吉格木德,宝音图.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熨灸疗法考[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11(01):83-87.

论文作者:宋超华1,黄仙保2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0

标签:;  ;  ;  ;  ;  ;  ;  ;  

熨灸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_宋超华1,黄仙保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