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社会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_教研活动论文

依托社会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_教研活动论文

依托学会开展教研活动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实效论文,教研活动论文,初中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校是一所农村集镇完中,有8所乡镇中学与我们一起开展教研活动。多年来,学校《公民》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知理”和“履行”脱节。表现在教学中存在着六多六少的弊端:一是课内教育多,课外教育少;二是书面作业多,行为督促少;三是群体教育多,个体教育少;四是道理讲得多,联系实际少;五是校内管得多,校外了解少;六是教师讲得多,学生参与少。

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改进课堂教学,改革对《公民》学科教学的评价,考核时,既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更看转化学生思想的实际效果,把教书和育人两方面结合起来;二是建立农村8所中学《公民》教师参加的德育科研。要求《公民》教师在改革教学方法上做文章,在转变学生思想上下功夫。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在以下几方面有所成效。

一、改进课堂教学,课内课外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自觉接受熏陶,必须充分利用本地德育资源,在多种信息的吸纳中,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要深入学生生活和学生打成一片,洞察学生的心灵世界,去解开他们的种种迷团。

(一)开拓德育资源,增加情感体验。

在《公民》学科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何使学生入耳、入脑、入心,把祖国母亲铭刻在自己的心上。在教学中注意到由近及远,由小到大,多层次联系实际,从爱学校、爱家乡到爱祖国,分别邀请学校领导讲学校发展史,带领学生到现场看校址的变迁;请《镇志》主编讲日本鬼子侵占新市的罪行史,组织学生到当初抗日将士牺牲的现场,缅怀先烈的英灵,宣读继承他们遗志的誓言;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搞社会调查,开展《爱我中华,爱我家乡》的征文比赛。这种来自多视角、多渠道的信息和自身的参与,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有说服力,在生动、形象的教育中,使学生的思想得到潜移默化。

(二)联系社会实际,增强责任感。

当全国开展增产节约活动时,我们把《艰苦朴素,勤俭建国》的教学内容提前来上,在教学时,分三步实施:

1.准备材料。课前布置预习提纲,并要求学生调查家长所在单位开展增产节约活动情况,收集报纸上有关增产节约方面的材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2.课堂交流。课堂教学时,组织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交流搜集来的资料,加深对勤俭建国是社会主义建设总方针的理解。特别是当教师把学生搜集的数据,编成计算题,如新市丝绸厂一年印绸300万米,煤耗由过去每印万米绸的7.8吨,下降为6.5吨,每吨煤价为365元,光煤这一项该厂全年可以节约多少元?通过计算,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一滴油、一度电、一粒煤、一寸丝的价值!

3.联系学生中损坏公物较严重的现状,列举了学校每年为维修课桌、装配玻璃、调换开关要化费大量钱财,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爱护公物是关系到是否自觉培养社会主义公德的大问题,教育学生应珍惜劳动的成果,爱护校园一草一木,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

(三)深入学生生活,洞察心灵世界。

要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就要在和学生的日常接触中,进行细心的有意识的观察、谈心。我们创造条件增加接触学生的时间,譬如利用课间到教室里转一转,和学生一起做早操,有时一起参加课外活动……。从各种不拘形式的自然接触中,可以看到学生千姿百态的表现,窥探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这里既有金子般的闪光点,也有萌芽状态的黑斑,作为政治教师负有转化学生思想的直接责任,应该去拓宽学生身上耀眼的闪光点,去医治纯洁心灵上的黑斑。

(四)捕捉有利时机,解开心头之谜。

教育也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因老师的某一开导,学生的思想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变化,从认知到可信,再到行为的实践,这本身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这种量的积累达到足以引起内因的转化,学生的思想才能起到质的变化。

在我们上了《尊重科学,破除迷信》一框后,有同学反映,说班里的××同学想入耶稣教。公民课教师就找他谈心。了解到他是听了别人的谎言而受骗的,他心里很不好受。老师也没有批评她,并借了几本科学家故事书给他看。事后,他懂得了道理,认识到这种思想不对。所以,我们认为,在《公民》课教学中,没有情况的了解,没有课堂教学的延伸,仅靠课内,实效是不会好的。

(五)创设情境,以情育人。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对任何事物和人的热爱,是以深厚的情感为基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必须要有双方情感的交流,只有情感上的交流,才能促进互相理解,深切的信赖,激发互爱,这就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因为人的情感一般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中小学生的情感往往带有一定的情境性,容易受具体事物影响。《尊敬父母》这一框,讲授时,为了激发子女对父母的爱戴,创设情感教育的多情境。一是走出去找情境。课前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去调查一位同学的家长是怎样为子女的健康成长,辛勤操劳,呕心沥血十几个春秋,培养子女成人的。在班上再把调查来的情况进行介绍。通过这样的调查,使学生具体地再现父母亲对自己的无私的爱,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也油然而生。二是课堂里设情境。物色有良好家教的家长来校作报告,让这些父母现身说法谈对子女的关心爱护,从物质上的供给,思想上的教育,到行为上的监护,以及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家长讲得有声有色,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听到动情处,潸然泪下,父母们一颗金子般的爱心,闪闪发光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激发学生的崇敬之情。还利用课前课后,歌唱《妈妈的吻》、《妈妈再爱我一次》电影主题歌,朗诵赞美《母亲》的诗,以达到创造情感氛围。

(六)加强行为训练,注重分类指导。

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依靠社会实践和行为训练环节,所以,在《公民》课中,对学生适当进行行为训练、检查、督促,就成了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延伸和补充。这就是说,对学生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基础上要导之以行。我们把《公民》课中的道德、纪律教育内容和实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在班内建立监督小组,把讲道德和守纪律作为行为评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生的认知考核和日常行为考核结合起来。与此同时,我们还与其他各科教师密切配合,加强管理,开展竞赛,评比文明学生,表扬先进,树立榜样。这样,有利于学生自我约束。一旦“知理”和“履行”相结合,就能明显地显示出它的实效来。

加强行为训练,还必须分类指导,特别是对后进学生行为的校正。后进学生,人数虽少,影响很大。对这部分学生,通常是批评处分,叫他们写检讨作保证,或者是放任自流,听其自然。这种做法是多弊无利。我们是采用引导加疏导,多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他们确立近期“小目标”、跨“小台阶”,树立信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他们交知心朋友,师生间建立友谊,只有“亲其师”,才能“言其道”,达到师生感情的沟通,为疏道工作打下基础。

二、依托学会开展教研和科研活动

为了有效地发挥这门学科的作用,就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增强科研活动,我们施教区的八所乡、镇中学建立了德育研究会。七年来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请进来,传经送宝。

组织本地区老师学习德育科学理论的有关知识,介绍有关德育理论、经验及研究动态,提高教师科研素质。我们先后邀请教授、专家作了《爱的双向教育》、《各科教学如何渗透德育》、《班集体建设社会化》、《班集体建设的评估与考核》、《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研究的新动态》等报告。共有1000多人次参加。

(二)走出去,组织参观学习。

为开阔眼界,转变观念,吸收外地德育研究成果,我们四次外出参观学习。去上海参加市德育工作研讨会,并参观全国德育先进单位上海向明中学;到江苏无锡实验小学、无锡三中听课并和市级优秀班主任座谈;到上海建青实验学校参观学习;还组织政治教师去全国轻纺市场绍兴柯桥、全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张家港市参观学习。

(三)汇编文集,交流经验。

为提供外地德育研究情报和资料,交流本地区德育研究工作的经验,我们先后汇编德育资料集5本,31万字,湖州地区教师撰写的德育经验和论文集3本,约25万字。我们学校还和德育研究会一起搞了四个专题调查和一个实验课题:《提高<公民>课实效性有效途径的研究》、《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中学班集体建设情况调查与思考》、《加强群众性德育科研活动,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基础》等。

标签:;  ;  

依托社会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_教研活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