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种植后如何管理?_茯苓论文

茯苓种植后如何管理?_茯苓论文

茯苓下种后如何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茯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下种后管理。茯苓菌种下好后一定要勤检查、勤管理,主要是检查传引发菌和危害,还有土层的干湿度等情况,从下种7天后就可开始检查。查后立即复土盖好,如在检查时发现菌种没有成活,或发现菌种有杂菌污染,或有白蚂蚁危害,要及时取出污染菌种,另选一处补种,发现白蚁及时进行防治。

      结苓期的管理。树蔸段木下种后菌丝在正常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60~70天就开始结苓,菌袋下地后30~40天,这时表土层有部分裂纹出现,证明以结茯苓并生长正常,此时茯苓生长很快,要及时培土,防止茯苓长出土面,腐烂表皮,影响质量和产量。茯苓生长期管理的好与坏是对提高茯苓产量和产品质量的关键。

      采收。茯苓从下种后在适宜的生长环境条件下,7~10个月,茯苓陆续成熟,木质呈棕褐色,一捏即碎,结苓处土面没有发生龟裂,扒开土层检查菌核表皮有没有新的白色裂纹,表皮呈棕褐色,苓蒂与木质已松脱,表明茯苓已生长成熟,就得及时采收。

      加工。采收回来的茯苓要及时加工,茯苓从苓皮到肉质和神根都能卖成钱,但初级加工的品种很多,它的价格也不一致,从几角钱到几十元钱1公斤。按现代市场所需产品规格进行加工,否则得到了高产却得不到高收入,加工流程为:堆温发汗、削粗皮、削二皮,再根据鲜茯苓的个体形状,市场的需求及各个不同的品种进行加工。茯苓的初级加工干品,品种有:干卷苓、刨片、平片、方块、方丁、神片、干个苓。加工好后,要及时晒干或烤干,再分级包装、销售。

      联系电话:0731-4586617

标签:;  

茯苓种植后如何管理?_茯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