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市中医医院 四川 彭州 611930)
【摘要】 目的:采用生物力学法对粉碎性骨折、横断性骨折及短斜性骨折三种不同类型中内固定肱骨骨折钢板手术后稳定性进行深讨。方法:选取肱骨骨干标本24个,随机分为3组,分别标记为粉碎性骨折组、横断性骨折组及短斜性骨折组,在选取标本时注意控制其骨密度值的近似程度。采用生物力学仪测定标本垂直时外旋转角值及水平时外翻位移值。结果:三组外转角值及外翻位移值大小次序为:横断性骨折组<短斜性骨折组<粉碎性骨折组,且各组之间测量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钢板内固定肱骨骨折时,不同类型肱骨骨折的固定后的稳定性有差异,其中粉碎性骨折通过内固定后稳定性最差,短斜性骨折次之,横断性骨折最好。因此,遇到粉碎性骨折除进行钢板内固定外,术后还应进行适度的功能锻炼,必要时采用适当的外固定加以辅助。?
【关键词】 钢板内固定;肱骨骨折;生物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3-0022-02
Stability of different types of humeral fractures after internal fixation with plate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tability after internal fixation for transverse fracture, short oblique fracture and comminuted fractures by biomechanical experiment. Methods 24 specimens of humerus shaft with similar bone density were selected to make the models of transverse fracture, short oblique fracture and comminuted fracture. The humerus force-eversion displacement was recorded while the specimen was imposed vertically by the machine. The humeral torque-external rotation angle was recorded while the humerus was externally rotated on the machine. Results The eversion displacement and external rotation angle increased gradually for the transverse fractures, short oblique fractures comminuted fractures in turn, and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among three groups (P <0.05. Conclusion The internal fixation stability for transverse fracture, short oblique fractures and comminuted fracture decreases gradually. The postoperative functional exercise should be proper for comminuted fractures, and can be supplemented by the appropriate external fixation if necessary.
【Key words】 Humerus; Fracture; Biomechanics
钢板内固定法治疗肱骨骨折中存在很多风险,例如肱骨骨折不愈合、钢板断裂、过早进行锻炼会使得骨骼塌陷等。因此采用该法治疗会延长患者恢复时间,增加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概率。笔者研究不同的肱骨骨折类型下,固定钢板的风险性,为今后的肱骨骨折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
选取成年肱骨且经防腐处理的标本 12 个,测其骨密度值,保证该值接近。
1.2方法
1.2.1标本的制备
选取标本时排除因病例及X射线发现的有骨折、畸形、肿瘤、风湿、结核病史的标本,同时测量标本骨密度值,选取其中骨密度值接近的标本进行后续实验。清除下肢皮肤、筋膜及肌肉组织,远端距肱骨髁上部进行离断,近端自肱骨外科颈部位进行锯断。
1.2.2骨折类型的制备
分别采用骨凿锤击法制备粉碎性骨折标本;锯条切割法制备横断性及短斜性骨折标本。其中横断性骨折切割时切割线与骨干角度为90°,短斜性骨折则是切割线与骨干角度成45°。10 孔钛合金加压板固定。将钢板固定至肱骨干前外侧,并拧螺丝钉。螺丝应与骨折线距离不超过7 mm。
1.2.3实验步骤
将 24 个选好的标本随机分为3组,并标记为粉碎性骨折组、横断性骨折组、及短斜性骨折组,每组标本量为8个。将各组标本分别按照骨折类型的制备步骤制备成相应类型的肱骨骨折。分别将三组标本依次放置于生物力学仪上,通过测定各标本水平放置的位移值及垂直放置的旋转角度,来测定不同肱骨骨折类型钢板内固定的稳定性。具体操作如下:将标本水平放置于仪器上,在肱骨骨折线处采用150 N的载荷,以10 mm /min 速度垂直向下施力,记录标本的外翻位移值。记录标本的外旋角度值时,只需将标本垂直固定在仪器上,令肱骨头部向上,以10 N·m的载荷施加于肱骨骨折处,记录标本的外旋角度。实验中先进行外翻位移检测再进行外旋角的测量,每次测量重复三次,求均值。
1.3 统计学方法
SPSS 19.0 统计计算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来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性检验、组间比较分析,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测定三组肱骨骨折类型的外翻位移值及外旋角度值,其中粉碎性骨折组外翻位移值及外旋角角度值均为三组中最大值,短斜性骨折组的外翻位移值及外旋角角度值居中,而横断性骨折值这两个值均为最小。单因素方差比较各组各个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三组不同骨折类型通过生物力学仪检测的外翻位移及外旋角
角度的差异比较
骨折类型 粉碎性骨折短斜性骨折横断性骨折F值 P值
外翻位移(mm)3.62±0.15 3.34±0.17 3.10±0.22 11.22 <0.05
外旋角度(°)1.49±0.07 1.31±0.11 1.07±0.13 14.09 <0.05
3.讨论
钢板内固定法通过对肱骨骨折点加压,增强肱骨骨折点的稳定性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但有一些缺陷如过早进行锻炼会使得骨骼塌陷,钢板断裂及骨折难以愈合等。因此采用该法治疗会延长患者恢复时间,增加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概率[1]。
在实验中,笔者对钢板长度、钢板上螺丝数目、进行外翻位移实验及外旋角实验的力量载荷均进行了优化。最终选择两侧长板各固定3枚螺丝钉[3]。这样既可以减小钢板应变值,又不至于由于螺丝数目过少造成固定的不稳定。实验中,笔者对不同载荷下标本的最佳弹性限度进行了考察,最终选取载荷为150N作为外翻位移实验的外力;而选用10 N·m作为外旋角度实验的载荷力。各种方法尽量实验误差。
选取骨密度相近的标本进行研究。不同的肱骨骨折类型采用钢板内固定后稳定性存在明显差异( P <0.05)。生物动例学实验测得粉碎性肱骨骨折、短斜性肱骨骨折及横断性肱骨骨的外翻位移值和外旋转角值存在明显差异,说明不同骨折类型对骨折钢板内固定的稳定性存在影响,是构成骨折难以愈合的因素之一。实验表明粉碎性肱骨骨折在外翻位移及外旋角值最大,即其进行钢板内固定后稳定性最差,最难以愈合,这与临床实例相符。而横断性肱骨骨折的外翻位移值及外旋角度值为三组中最小,说明其在接受钢板内固定后稳定性最佳。同时,短斜性肱骨骨折术后的稳定性介于粉碎性肱骨骨折及横断性肱骨骨折之间。
综上所述,采用钢板内固定肱骨骨折时,不同类型肱骨骨折的固定后的稳定性有差异,其中粉碎性骨折通过内固定后稳定性最差,短斜性骨折次之,横断性骨折最好。因此,遇到粉碎性骨折除进行钢板内固定外,术后还应进行适度的功能锻炼,必要时采用适当的外固定加以辅助。?
【参考文献】
[1] 杨婷婷,李玉成.半髋关节置换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16-17.
[2]王辉.骨折钢板内固定骨不愈合影响因素及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11):1272-1274.
[3]太祖华,杨建义,李俊博.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效果深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139-141.
论文作者:张子斌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4
标签:肱骨论文; 标本论文; 钢板论文; 性骨折论文; 位移论文; 稳定性论文; 外翻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