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思想中孝文化及其当代价值评析论文_郭雅琼

论语思想中孝文化及其当代价值评析论文_郭雅琼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100091

摘要:通过对《论语》中“孝”的论述,得出“孝”是人的基础的结论。孩子应该始终把父母放在心上,以“赡养、尊重”的精神对待父母。这些“孝”文化是永恒的,是中华民族敬老文化的精髓。这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传统美德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论语》;孝道文化;当代意义

在《论语》中,“孝”一词出现了19次。其中,孔夫子自己也谈到了“孝”,并包含了16个“孝”字。有两个孔子的弟子在谈论“孝”,涉及“孝”。此外,还有许多关于“孝”的含蓄说法,即不提“孝”字,而是表达“孝”字。这些“孝道”的声明强调了孩子对父母的尊重和对家庭的责任。“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孝”文化缺失的当代社会,倡导“孝”精神具有很强的社会和当代价值。

一、论语中关于“孝”的讨论。

通读《论语》关于“孝”的讨论,大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待父母要做到“赡养、尊重”

《论语・为政》篇: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本文论述另一句: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两句话都以反问句结尾。更强调“孝”和“尊重”的内涵。在孔子看来,“孝养”父母除了要“能养”,所谓“孝养”父母除了要“能养”,“孝道”还必须对子女有更高的要求,即最内在的“尊重”和外在的尊重——“难”的统一。

(二)对待父母要 “时刻放在心上”

《论语・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这则通过看似琐碎的生活细节,强调了孩子们对父母的深切关怀。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父母的年龄是被记住的。一方面,他们为父母的长寿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他们担心父母年龄的增长而开始担忧其身体条件,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做子女的,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父母的身体状况,要特别为父母的疾病担忧,在照顾父母时候对症下药,有所侧重,能够更好尽孝。并且在《论语・里仁》篇中强调:“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简言之,主要目的是为了澄清,孩子们应该考虑他们的父母,无论他们在哪里或他们是谁,都应该从各个方向来善待他们的父母,尽最大的努力来确保长辈们都可以都到物质生理上的双重保障,这样他们才能享受晚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孝顺——做人之根本

“仁”是孔子全部思想的核心,是最高的道德准则。其中,孝与仁之间具有无法割断的联系,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顺是仁的根本。如果一个人可以在家里做事,孝顺父母,尊重哥哥,那么在社会上这种人很少会冒犯长辈,更不可能制造乱象见,可见,孝顺,是一个人道德的根本,是做人的根本。

二、《论语》中的“孝文化”具有的当代意义

摘要《论语》中孝道文化遗产的重新发现,是基于当前孝道文化缺失现象的表现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其当代意义如下:

1. 有助于应对当前人口老龄化的严重现象,更好地开展老年人社会工作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口增长很快。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重要的问题,在老龄化社会,无论是家庭养老还是社区养老,其主要问题的是赡养人的主观心态和赡养意愿,如果都能得到良好的物质支持和生活关怀以及精神慰藉,这样的社会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有利于家庭和谐,进而推进创建和谐社会进程

社会主义和谐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单位的顺利实现,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实现。以“孝”为理念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家庭,可以将父母感恩的孝道传递给邻居,使身边的人都受到感染,使“孝”成为赡养老人的道德要求,是兄弟姐妹之间和谐共处的美德。以“孝”为先导的社会主义和谐家庭能够更好地解决养老问题。和谐家庭的建立、老人生活的安排、家庭冲突的解决、稳定和谐社会的发展,以及每一位老人都能过上“更老、更好、更快乐的人”的理想生活。今天,有必要加强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使和谐在家庭中得到体现,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孝道”作为一种美德,,创建一个和谐家庭,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护。

3.有益于公民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

在我们国家,为所爱的人服务并践行孝道是一个人的基础。它更是具有5000年历史的中国文化传统,是构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和民族和谐的基本要素。《论语》所倡导的孝不仅是一种伦理道德,也是一种社会行为。践行孝道的人要对社会道德负责。如果一个人想在社会上有所贡献,首先要在家庭中实行孝。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事亲孝、事兄悌和居家理,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总之,“孝”一词在儒家文化中已经使用了两千多年。它尊重老人的养老理念,也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孝不仅适用于一个社会、一个阶级或一个时代。它是超越阶级或跨时代,适用于几个时代。今天,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美德、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传统的孝文化以时代为基础,不断自我转化、不断创新,将在当前家庭美德建设、社会公德形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潘宇.新媒体时代《论语》“孝”文化的传播及缺失现象探析[J].东南传播,2017(02):29-31.

[2]付洪,栾淳钰.《论语》中的“孝”文化及当代启示[J].齐鲁学刊,2016(01):12-17.

 

作者简介:郭雅琼,1995,女,汉,北京市海淀区,硕士,政治文化和协商民主。

论文作者:郭雅琼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7

标签:;  ;  ;  ;  ;  ;  ;  ;  

论语思想中孝文化及其当代价值评析论文_郭雅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